急性前葡萄膜炎论文-赵丽,许邦丽,卢弘

急性前葡萄膜炎论文-赵丽,许邦丽,卢弘

导读:本文包含了急性前葡萄膜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白细胞介素,急性葡萄膜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急性前葡萄膜炎论文文献综述

赵丽,许邦丽,卢弘[1](2019)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对急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炎症相关因子在急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表达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北京市健宫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各类急性葡萄膜炎患者9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白内障患者7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分析两组首诊当日及治疗1个月后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白细胞介素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PEDF及其受体明显降低,而VEGF及其受体、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及IL-12水平明显升高(P <0.05),经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PEDF及VEGF水平得到显着的改善(P <0.05);急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PEDF、VEGF和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及IL-12等炎症因子水平与急性葡萄膜炎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398、0.402、0.347、0.305、0.347和0.312,P <0.05)。结论外周血中PEDF、VEGF和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及IL-12与急性葡萄膜炎病情进展有显着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马亮[2](2019)在《清肝明目汤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30例疗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清肝明目汤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30例疗效探讨。方法选自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1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基础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清肝明目汤治疗,治疗一定时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一定时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33%,远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3%),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清肝明目汤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病症,能够从本质上治疗此类病症,由内而外地改善患者病症,恢复患者视力,增加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0期)

李红[3](2019)在《抑阳酒连散联合西药治疗风湿夹热型急性前葡萄膜炎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抑阳酒连散联合西药治疗风湿夹热型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湿夹热型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局部均使用0.5 g/L复方托吡卡胺、3 g/L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酌情每日分别滴眼4~6次,每次1滴。治疗组给予抑阳酒连散(生地黄、独活、黄柏、知母、蔓荆子、羌活、防风、白芷、生甘草、黄芩、栀子、寒水石、防己、黄连),1 d 1剂,水煎,每次400 mL,分2次温服。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30~40 mg,早晨顿服,酌情每周递减5~10 mg。必要时,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4~5 mg,每日或隔日1次。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两组总体疗效,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60.0%。两组总体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视力较治疗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眼前节疗效,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66.7%。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56.7%。两组中医症状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阳酒连散联合西药治疗风湿夹热型急性前葡萄膜炎的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郭晶莹[4](2019)在《整体护理干预对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6例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分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服务的观察组(n=48)和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服务的对照组(n=48),对两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护理满意程度及护理依从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67%及护理依从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对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的心理状态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促进病情恢复都是具有显着作用的,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13期)

史丽英[5](2019)在《CARD9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Behcet病及急性前葡萄膜炎遗传易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9,CARD9)基因在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候选基因研究发现,CARD9基因多态性与人类多种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相关。最近两项关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的研究表明,CARD9介导的免疫反应在EAU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启动作用。Behcet病(Behcet disease,BD)是葡萄膜炎中的一类重要致盲性眼病,大多数患者于青壮年时期发病,涉及全身多个系统,易反复发作,治疗困难。急性前葡萄膜炎(acute anterior uveitis,AAU)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虽然葡萄膜炎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复杂的遗传背景和异常的基因免疫反应可能与葡萄膜炎的发展有一定的关联。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ARD9基因的多态性是否与中国汉族人群BD和AAU相关。资料与方法本研究分别以BD患者和AAU患者为病例组,以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480例BD患者、1151例AAU患者和1440例健康对照。采用基于MassARRAY核酸质谱分析系统的iPLEX Gold基因分型技术,对CARD9基因上的6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包括rs4077515、rs11145769、rs9411205、rs4073153、rs59902911和rs1135314。利用χ~2检验分析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在多重比较中,P值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矫正。在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对CARD9基因的5个SNP位点进行了单倍型分析。结果CARD9基因的6个SNP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经Bonferroni矫正后在BD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AAU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无显着性差异。性别分层分析也没有发现病例组和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根据BD眼外表现分层分析,根据AAU是否伴发强直性脊柱炎或HLA-B27表型进行分层分析,6个SNP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无显着性差异。单倍型分析发现CGCCA单倍型的频率在BD病例组显着性降低(Pc=0.012,OR=0.585,95%CI=0.409~0.837)。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CARD9基因的5SNP单倍型(CGCCA)与BD遗传易感性相关,但与AAU遗传易感性不相关。(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杨[6](2019)在《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观察与治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AAU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治疗研究进展作进一步探究,以期能更好地理解AAU的发病机理,指导未来对于AAU的诊断和治疗,尽早地挽救患者视力、改善预后。方法:通过回顾性纳入118例AAU患者,分为HLA-B27阳性组和HLA-B27阴性组,对比年龄、性别、既往明确诊断疾病、是否合并虹膜粘连、治疗前后视力提高程度、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等病例资料,行卡方χ2检验或t检验,同时计算P值。采取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以P值<0.05作为统计学有显着差异的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18例,其中HLA-B27阳性AAU患者53例,HLA-B27阴性AAU患者65例。1.HLA-B27阳性组,平均年龄47.57±14.20岁,HLA-B27阴性组,平均年龄47.08±15.11岁,经卡方检验,χ2=3.882,P值=0.69,P值>0.05,无统计学显着差异。2.HLA-B27阳性组患者中,男性24人,女性29人,男性患者人数与女性患者人数比例为1:1.21;HLA-B27阴性组患者中,男性30人,女性35人,男性患者人数与女性患者人数比例为1:1.17。经卡方检验,χ2=0.009,P值=0.92,P值>0.05,无统计学显着差异。3.HLA-B27阳性组患者中,既往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8人(15.09%),类风湿性关节炎者4人(7.55%),结核2人(3.77%),痛风1人(1.89%),白塞病1人(1.89%);HLA-B27阴性组患者中,既往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5人(7.69%),类风湿性关节炎者3人(4.62%),结核1人(1.54%),银屑病1人(1.54%),溃疡性结肠炎1人(1.54%)。4.HLA-B27阳性组患者中,发生虹膜粘连的患者22人,其中瞳孔膜闭1人、继发性青光眼2人、积脓穿孔1人;HLA-B27阴性组患者中,发生虹膜粘连的患者15人,其中瞳孔膜闭2人、继发性青光眼3人、黄斑水肿1人。经卡方检验,χ2=4.608,P值=0.032,P值<0.05,有统计学显着差异。5.HLA-B27阳性组患者中,治疗前后视力提高程度<0.1有11人,≥0.1有42人,其中视力提高程度最大者为0.8;HLA-B27阴性组患者中,治疗前后视力提高程度<0.1有31人,≥0.1有34人,其中视力提高程度最大者为0.8。经卡方检验,χ2=9.241,P值=0.002,P值<0.05,有统计学显着差异。6.HLA-B27阳性组患者中,ESR平均值为20.50±11.04mm;HLA-B27阴性组患者中,ESR平均值为16.13±11.82mm。经t检验,P值=0.021,P值<0.05,有统计学显着差异。7.HLA-B27阳性组患者中,CRP平均值为11.65±7.27mm;HLA-B27阴性组患者中,CRP平均值为6.63±7.94mm。经t检验,P值=0.0002,P值<0.05,有统计学显着差异。结论:HLA-B27阳性AAU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上与HLA-B27阴性组无统计学显着差异,既往明确诊断疾病中最常见的为强直性脊柱炎(n=8,15.09%),相对于HLA-B27阴性组更容易发生虹膜粘连、治疗后视力预后更好、ESR和CRP指标水平更高。(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王丽,张改华,饶向荣[7](2019)在《中药和解法治疗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急性肾损伤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and uveitis,TINU)综合征,是引起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少见原因,常被误诊为药物性间质性肾炎。而急性肾小管间质炎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最常见原因,在AKI肾活检病例中占15%~27%[1]。TINU综合征全身系统性症状多非特异性、肾脏症状和眼部症状常常非同期发作,造成一定(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程军[8](2018)在《唑来膦酸相关性急性葡萄膜炎34例文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唑来膦酸相关性急性葡萄膜炎的发生规律,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唑来膦酸"和"急性葡萄膜炎"与"zoledronic acid"和"acute uveitis"为检索词,检索2000年10月—2018年3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收载的唑来膦酸相关性急性葡萄膜炎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做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包括临床回顾性研究1篇、临床前瞻性研究1篇及病例报道17篇,涉及唑来膦酸相关性急性葡萄膜炎34例,男性3例,女性31例。14例(41%)表现为双眼葡萄膜炎, 20例(59%)表现为单侧葡萄膜炎,临床表现主要为眼痛、视力障碍、眼睛充血等。18例(53%)在首次用药3 d内发生, 34例均给予激素治疗, 33例眼部症状完全缓解。结论急性葡萄膜炎多在唑来膦酸用药早期发生,可能是一种急性期反应,应早期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一般预后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罗燕燕,洪亮[9](2018)在《清肝泻火法结合针刺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医运用清肝泻火结合针刺为主疗法与单纯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程度,评价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清肝泻火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作用机理,为中医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将60例60只眼符合本课题诊断标准和证候标准的急性葡(本文来源于《江西省第十四次中西医结合中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九江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1-02)

丛贾囡,曲忻[10](2018)在《龙胆泻肝丸对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清IL-23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1979年制定的分类,葡萄膜炎可分为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前葡萄膜炎(anterior uveitis)是葡萄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患者多呈HLA-B27抗原阳性,同时常合并有强直性脊椎炎、Reiter综合征、牛皮癣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道疾病等免疫性疾病[1]。目前,这类葡萄膜炎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全身或局部的激素,但通过临床随访发现长期效果欠佳,有相当比例的前葡萄膜炎经常有反复发作。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在急性期,急性前葡萄膜炎以热邪(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8年09期)

急性前葡萄膜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清肝明目汤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30例疗效探讨。方法选自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1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基础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清肝明目汤治疗,治疗一定时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一定时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33%,远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3%),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清肝明目汤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病症,能够从本质上治疗此类病症,由内而外地改善患者病症,恢复患者视力,增加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急性前葡萄膜炎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丽,许邦丽,卢弘.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对急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表达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

[2].马亮.清肝明目汤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30例疗效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李红.抑阳酒连散联合西药治疗风湿夹热型急性前葡萄膜炎30例[J].中医研究.2019

[4].郭晶莹.整体护理干预对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

[5].史丽英.CARD9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Behcet病及急性前葡萄膜炎遗传易感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9

[6].刘杨.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观察与治疗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王丽,张改华,饶向荣.中药和解法治疗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急性肾损伤1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

[8].程军.唑来膦酸相关性急性葡萄膜炎34例文献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8

[9].罗燕燕,洪亮.清肝泻火法结合针刺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研究[C].江西省第十四次中西医结合中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九江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10].丛贾囡,曲忻.龙胆泻肝丸对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清IL-23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

标签:;  ;  ;  ;  

急性前葡萄膜炎论文-赵丽,许邦丽,卢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