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周鹏[1](2022)在《研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对其服药依从性以及不良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组;延续性护理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法完成PCI术后护理;常规护理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完成PCI术后护理;就组间服药依从性评分、不良情绪评分(SDS、SAS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延续性护理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8.83±2.22)分高于常规护理组(6.06±2.06)分明显(P <0.05);护理前延续性护理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SDS(48.33±8.85)分、SAS(46.15±9.05)分同常规护理组(48.59±8.59)分、(46.27±8.88)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 0.05);护理后延续性护理组SDS(38.71±5.51)分、SAS(37.36±5.26)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42.75±6.75)分、(41.93±7.39)分明显(P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可使其服药依从性显着提升,一系列不良情绪显着改善,改善预后。

高鹏[2](2022)在《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开展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开展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系统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实行流程管理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用时、各项疗效指标情况、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起初两组患者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急救护理后观察组的患者各项指标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组间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率、病死率等指标低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无显着性差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上肢血肿、血压波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26.19%(P <0.05);观察组护理后生理功能领域、社会功能领域、心理功能领域以及物质生活状态领域各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流程管理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中,能提高急救效率,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心肺复苏率,降低昏迷程度,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董丽丽,郑日华,杨振[3](2022)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5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与试验组(58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 试验组施以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 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临床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及护理2 w后的焦虑(SAS)评分与抑郁(SDS)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护理2 w后试验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降低, 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临床护理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较高, 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明显较短, 住院费用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良好效果, 不仅能够降低SAS评分、SDS评分、住院费用与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能够提升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临床护理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率, 缩短住院时间、卧床时间。

李晓欢[4](2022)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是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发生率及死亡风险较高。急性心肌梗死呈进行性发展,病情复杂,危险因素较多,治愈可能性低,患者需终身进行治疗、干预。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普遍应用,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的重要措施,在改善患者心功能,预防疾病复发、加重,预防心血管事件中效果确切。康复护理涉及情绪、认知、膳食、运动等多个方面,不仅注意疾病方面的康复,也强调尽可能地恢复患者在精神、心理、生活活动等方面的能力,以减轻急性心肌梗死造成的负面影响,改善远期预后。本文针对康复护理概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原因、早期康复护理内容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提供借鉴。

支航[5](2022)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取样方法将受试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脏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收缩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NT-proBNP)、肌钙蛋白Ⅰ定量(CTnⅠ)等心功能指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再发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心功能SV、LVEF指标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功能NT-proBNP、CTnⅠ指标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心肌衰竭、心源性休克、再发心肌梗死等总并发症发生率3.7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维持稳定,提高患者心功能,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提高预后治疗效果。

姜晓萍[6](2022)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 依据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超早期康复护理, 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59.12±3.58)分vs (61.32±3.62)分, (60.56±1.52)分vs (61.42±1.54)分〕,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心肌梗死患者超早期康复护理, 可缓解负面情绪, 防范并发症, 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值得推广应用。

王荣选,唐瑜,张伟翠,王燕云,陈少娃[7](2021)在《以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的病友互助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以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的病友互助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8年9月— 2019年10月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 2019年11月—2021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的病友互助模式。采用压力感知量表(PSS)、SDS、Herth希望量表(HHI)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PS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干预组患者PSS总分低于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SD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干预组患者SDS总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HHI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干预组患者HHI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的病友互助模式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自我感知压力, 改善其抑郁程度, 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

杨青地[8](2021)在《系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工作中配合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治疗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n=80),进行常规护理组、系统护理组分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系统护理干预。对比常规护理组与系统护理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系统护理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心功能水平优于常规护理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呼吸道感染、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数据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 <0.05)。结论系统护理的应用可以稳定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安全性,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在、促进预后,护理价值高。

李波,金芳,王兰君[9](2021)在《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平均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环境护理等方法 ;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组建循证护理小组、制订和实施护理方案,并对比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呼吸频率、心率、心功能改善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呼吸频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 <0.05),与对照组心率指标相比,观察组偏高(P <0.05)。与对照组的心功能Ⅰ级占比和Ⅱ级比例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 <0.05),与对照组的心功能Ⅲ级占比和Ⅳ级占比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P <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循证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杨淑女[10](2021)在《基于行动研究法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路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基于行动研究法构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路径,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螺旋式循环,构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路径。便利选取2020年6月—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病人采用基于行动研究法构建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出院前,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干预效果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前CQQC得分[(77.21±16.86)分]高于对照组[(73.27±14.79)分],焦虑发生率(32.4%)及抑郁发生率(21.6%)低于对照组(63.9%、5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行动研究法构建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其焦虑及抑郁发生率。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研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服药依从性评分对比
    2.2 不良情绪评分对比
3 讨论

(2)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开展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对比
    2.3 两组GCS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5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3 讨论

(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康复护理概念
2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护理原因
3 康复护理内容
    3.1 心理康复
    3.2 膳食干预
    3.3 康复运动
    3.4 生活方式干预
4 结语

(5)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病情观察
        1.3.2 体位干预
        1.3.3 心理疏导
        1.3.4 饮食指导
        1.3.5 环境干预
        1.3.6 健康教育
        1.3.7 康复指导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8)系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比较
    2.2 心功能水平、生活质量、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9)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作用与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估两组相关指标
        1.3.2 评估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
        1.3.3 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10)基于行动研究法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路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2.2. 1 提出问题
        1.2.2. 2 计划
        1.2.2. 3 行动
        1.2.2. 4 观察、反思、修订计划及实施
    1.3 评价指标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出院前CQQC评分比较(见表2)
    2.2 两组病人焦虑发生率比较(见表3)
    2.3 两组病人抑郁发生率比较(见表4)
3 讨论
    3.1 基于行动研究法构建的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改进护理实践
    3.2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
    3.3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降低病人焦虑及抑郁发生率
4 小结

四、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研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作用[J]. 周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22(06)
  • [2]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开展价值[J]. 高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22(06)
  • [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董丽丽,郑日华,杨振.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02)
  • [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李晓欢.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2(01)
  • [5]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支航. 中国医药指南, 2022(02)
  • [6]超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 姜晓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01)
  • [7]以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的病友互助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王荣选,唐瑜,张伟翠,王燕云,陈少娃.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35)
  • [8]系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杨青地. 中国医药指南, 2021(34)
  • [9]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作用与效果[J]. 李波,金芳,王兰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21(34)
  • [10]基于行动研究法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路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J]. 杨淑女. 护理研究, 2021(23)

标签:;  ;  ;  ;  ;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