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孢放线菌论文-姜影影

多孢放线菌论文-姜影影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孢放线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嗜盐耐盐放线菌,多相分类,基因组,转录组

多孢放线菌论文文献综述

姜影影[1](2018)在《死海放线菌新物种的多相分类鉴定及白色嗜盐多孢菌AFM 10251嗜盐机制的多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极端环境中存在特殊类群微生物,其生理结构组成和代谢调控机制明显区别于普通环境微生物,探究其形成机制对于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嗜盐微生物是嗜极微生物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这类微生物能够在高盐环境中生存,其耐盐机制一直是微生物学家研究的热点。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死海中蕴含着丰富的嗜盐、耐盐放线菌,深入挖掘这些资源以及嗜盐放线菌耐盐的分子机制对于后续开发利用此类特殊类群微生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多相分类技术对分离自死海的四株放线菌进行物种鉴定,通过基因组学手段分析分离自死海的极端嗜盐放线菌新属菌株Haloactinomyces alba AFM 10251的遗传信息,并通过转录学和蛋白质组学手段分析菌株H.alba AFM 10251在低盐(10%)、中盐(15%)和高盐(20%)条件下基因表达情况,取得了如下结果:综合表型、化学和基因指标的多相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自死海岸边土壤的放线菌菌株AFM 10258~T的分类地位代表一个新属,属命名为Haloactinomyces,种命名为Haloactinomyces alba;AFM 10111~T为Amycolatopsis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Amycolatopsis aureus;菌株AFM 10238 ~T为Saccharopolyspora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Saccharopolyspora griseoalba;菌株AFM 10040~T为Haloactinomyces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Haloactinomyces halophilus。菌株H.alba AFM 10251的基因组中包含一条染色体和两个质粒,预测发现4967个编码基因和65个RNA编码基因。通过功能注释,共有3883个基因获得功能注释,占总预测基因数的78.17%,未有明确功能的基因有404个,占8.13%。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菌株H.alba AFM 10251基因组中存在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甜菜碱、四氢嘧啶和海藻糖五种相容性溶质合成及代谢通路,还存在与K~+转运相关的基因以及与Na~+输出相关的初级钠泵、次级钠泵和其他Na~+转运蛋白的编码基因。菌株H.alba AFM 10251在叁种不同盐浓度下转录水平表达存在差异的基因总数为2753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有768个,其功能主要集中在氨基酸转运和代谢、能量产生、脂类转运和代谢、转录、蛋白合成修饰和离子转运功方面,推测菌株可能更多的通过这些途径改变菌株的生理状态来适应不同的盐环境。蛋白质组学研究成功鉴定蛋白质3255个,其中66.9%的蛋白质为酸性蛋白,大量酸性蛋白的存在可能更加有利于菌株在高盐条件下生存。中盐、高盐相对于低盐条件下差异蛋白个数分别为275和854,说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机体内响应蛋白也在不断增加,可见菌株应对不同盐浓度胁迫时,机体在蛋白水平的应答亦存在明显差异。甜菜碱、四氢嘧啶、脯氨酸、海藻糖和谷氨酸五种相容性溶质的合成途径中的所有基因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较高的表达,且合成相关基因在不同盐浓度下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菌株在中盐和高盐浓度下上调了脯氨酸和海藻糖合成途径基因的表达,下调了甜菜碱和四氢嘧啶成途径基因的表达,推测菌株在中盐和高盐环境中可能通过增加脯氨酸和海藻糖合成的方式提高胞内渗透压,而甜菜碱和四氢嘧啶在菌株应对低盐胁迫时更加重要。相容性溶质合成基因的表达变化预示着菌株的渗透压调节可能是由多种相容性溶质共同发挥作用,胞内渗透压变化则是通过调整相容性溶质比例来实现。高盐条件下,K~+转运蛋白KdpD和TrkA与次级钠泵组成蛋白Nha A的表达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表现为上调;中盐条件下,初级钠泵组成蛋白NuoB和NuoD的表达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表现为上调。预示菌株在中盐环境中可能通过增强初级钠泵的作用向胞外排除多余的Na~+;在高盐环境中可能通过增强胞内K~+内运作用提高胞内渗透压,同时通过增强次级钠泵Na~+的外排作用减少Na~+在胞内的积累。菌株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既调整了五种相容性溶质合成途径中基因的表达水平,又调整了K~+积累和Na~+外排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推测细胞渗透压的调节是通过相容性溶质合成、K~+积累和Na~+外排作用共同实现,且菌株在不同浓度下这些作用的强弱是通过不同的调节途径来实现。由此可知菌株H.alba AFM10251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及其复杂。另外,我们发现蛋白质组的分析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说明还存在更加复杂的转录后调节机制。研究还发现54个未知功能的蛋白在菌株处于叁种不同盐浓度下超高表达或者显着差异表达,明显参与了菌株对盐胁迫的响应过程。分析显示这些蛋白的同源物均来嗜盐或耐盐菌,其功能也很可能与嗜盐耐盐菌调节渗透压平衡有关,值得后续高度关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12-01)

关统伟,赵辉平,张利莉,车振明[2](2013)在《一株极端嗜盐多孢放线菌新种的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多相分类技术证明一株分离自中国西北部新疆盐湖环境的放线菌新种XHU139.采用微生物的表型、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化学及其分子遗传学手段研究放线菌新种XHU139的系统分类地位.16S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XHU139在多孢放线菌菌属中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单元,同近缘物种Actinopolyspora alba、Actinopolyspora xinjiangensis和Actinopolyspora erythraea的同源性分别为97.6%、97.6%和97.1%,与它们的DNA-DNA杂交值分别为36.4%、31.3%和26.1%,因此被考虑作为多孢放线菌属的一个新成员.菌株XHU139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5℃,最适生长pH 7.0,最适生长盐浓度12%~13%;细胞水解糖为xylos、glucose、ribose和arabinose,主要的醌型是MK-9(H4)(49.8%)和MK-10(H4)(24.2%),主要的脂肪酸是iso-C16∶0(28.0%)和anteisoC17∶0(27.6%),细胞磷脂是diphosphatidylglycerol、phosphatidylglycerol、phosphatidylcholine、phosphatidylinositol和2个未知的磷脂类型.多相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菌株XHU139为多孢放线菌属的一个新物种.(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高升[3](2013)在《嗜盐多孢放线菌YIM 90615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放线菌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具有经济,医学和工业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资源。但是,近年来从普通环境来源的放线菌中分离到已知化合物的重复率增加以及发现具有高活性的新天然产物越来越少,使得人们把研究目标投向了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嗜盐放线菌是生活在极端高盐环境中的特殊放线菌类群,已探测到它们具有丰富多样的功能基因。本研究以我们实验室从新疆盐湖分离到的嗜盐放线菌为研究材料,在实验室前期的工作基础上,选取具有抗肿瘤细胞活性和Ⅰ型PKS基因的嗜盐放线菌30株。采用3种不同的液体培养基对这30株嗜盐放线菌分别进行小量发酵,对发酵液进行萃取浓缩得到粗提物,结合多层次化学多样性,从中选出10株嗜盐放线菌以及适合发酵培养的最适培养基。将选出来的10株嗜盐放线菌分别放大发酵,对粗提物进行初步的划段分离纯化,基于HPLC和TLC的多层次化学筛选,再结合1D-NMR数据的综合比较分析后,最终选出活性高且代谢产物稳定的多孢放线菌属的YIM90615为目标菌株。最后将菌株YIM90615扩大发酵150L,采用多种分离纯化方法对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25个化合物。对这25个化合物做1H-NMR,以及部分化合物做13C-NMR、MS、DEPT、HSQC、1H-1HCOSY和HMBC等数据分析,通过结构鉴定和数据检索可鉴定出19个化合物的结构,包括以下几类:5个葸醌类、3个异苯并呋喃类、2个嘧啶类、2个腺苷类、1个对羟基苯甲醛、1个对羟基苯乙酰胺、1个2-苯甲酰胺、1个3-吲哚甲酸、1个2-吲哚乙胺、1个脱氧尿嘧啶核苷、1个环酪氨酸-亮氨酸。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2个葸醌类和3个异苯并呋喃类),而蒽醌类和异苯并呋喃类是首次从嗜盐放线菌中分离到,异苯并呋哺类是首次从放线菌中分离到。研究结果表明,嗜盐放线菌具有一些特殊的代谢产物,能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新化合物,可作为新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为将来新药物的研发提供一条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3-05-01)

邓宇秀,阎逊初[4](1984)在《小多孢菌科分类的研究——Ⅲ.马杜拉放线菌属的一个新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我国河北省石家庄市东方红公园湖底泥中,分离出编号为71-a90和71-a175的两株放线菌。其特征为:在气丝上形成短孢子链,经常形成3—4圈的紧螺旋,其中多数为假孢囊。基丝上未见有孢子。细胞壁化学组分中,除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外,还含有其左旋异构体。全细胞水解液含有马杜拉糖和半乳糖。在这些特征中,除细胞壁化学组分含有左旋二氨基庚二酸外,其它特征均与马杜拉放线菌属一致。但它又不同于该属中的已知种,认为应是一新种,定名为赭石色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ochracea n.sp.)。(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1984年02期)

卢运玉,阎逊初[5](1983)在《嗜热放线菌类群分类的研究——Ⅲ.小多孢菌属的分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我国西藏昌都县的羊粪及鸟粪中分别分离出两株嗜热小多孢菌,经52℃培养,通过分类研究,证明有别于嗜热小多孢菌的所有已知种,分别命名为粉白小多孢菌Micropolyspora roscoalba n.sp.及烬灰黄小多孢菌Micropolyspora cinereoflava n.sp.。(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1983年02期)

多孢放线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多相分类技术证明一株分离自中国西北部新疆盐湖环境的放线菌新种XHU139.采用微生物的表型、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化学及其分子遗传学手段研究放线菌新种XHU139的系统分类地位.16S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XHU139在多孢放线菌菌属中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单元,同近缘物种Actinopolyspora alba、Actinopolyspora xinjiangensis和Actinopolyspora erythraea的同源性分别为97.6%、97.6%和97.1%,与它们的DNA-DNA杂交值分别为36.4%、31.3%和26.1%,因此被考虑作为多孢放线菌属的一个新成员.菌株XHU139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5℃,最适生长pH 7.0,最适生长盐浓度12%~13%;细胞水解糖为xylos、glucose、ribose和arabinose,主要的醌型是MK-9(H4)(49.8%)和MK-10(H4)(24.2%),主要的脂肪酸是iso-C16∶0(28.0%)和anteisoC17∶0(27.6%),细胞磷脂是diphosphatidylglycerol、phosphatidylglycerol、phosphatidylcholine、phosphatidylinositol和2个未知的磷脂类型.多相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菌株XHU139为多孢放线菌属的一个新物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孢放线菌论文参考文献

[1].姜影影.死海放线菌新物种的多相分类鉴定及白色嗜盐多孢菌AFM10251嗜盐机制的多组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2].关统伟,赵辉平,张利莉,车振明.一株极端嗜盐多孢放线菌新种的分类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高升.嗜盐多孢放线菌YIM90615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云南大学.2013

[4].邓宇秀,阎逊初.小多孢菌科分类的研究——Ⅲ.马杜拉放线菌属的一个新种[J].微生物学报.1984

[5].卢运玉,阎逊初.嗜热放线菌类群分类的研究——Ⅲ.小多孢菌属的分类鉴定[J].微生物学报.1983

标签:;  ;  ;  ;  

多孢放线菌论文-姜影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