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充气加压论文-朱永红

间歇充气加压论文-朱永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间歇充气加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出血,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踝泵运动,早期康复

间歇充气加压论文文献综述

朱永红[1](2019)在《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联合踝泵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联合踝泵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神经外科脑出血术后患者4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实施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联合踝泵运动训练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2周的个体康复水平,包括生活质量(SF-36)和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情况,以及两组单项操作平均护理护士工作用时。结果:术后干预2周,观察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LE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单项护理工作平均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联合踝泵运动训练可促进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康复,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医疗安全,减轻护理工作压力。(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李翠萍,郑佳红,李淑香[2](2019)在《间歇充气加压泵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泵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为神经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提供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16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行神经外科术后早期采取间歇充气加压泵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行神经外科术后采取术后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从而分析间歇充气加压泵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75%,对照组患者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3.75%,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6,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术后早期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下肢肿胀,缓解下肢疼痛,起到预防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20期)

朱雪辉,何霜,朱晓琴[3](2019)在《间歇充气加压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间歇充气加压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骨科住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入院后第1天即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12 h开始加用间歇充气压力装置(IPC)治疗,均持续14 d。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患肢周径变化率。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DVT总发生率为12. 50%,低于对照组的32. 50%(P <0. 05);观察组大腿及小腿周径变化率大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联合低分子肝素可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29期)

张亚茹,赵笛[4](2019)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在肿瘤病人围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包括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的应用效果、模式的选择、使用时长及频次、依从性等方面的研究,为肿瘤病人预防深静脉血栓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王永梅,侯兆鹏[5](2019)在《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对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对临床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对该院2016年8月—2018年10月间治疗宫颈癌患者150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干预措施效果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开展术后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间隙式充气加压装置干预,治疗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股静脉血流风速度和平均速度,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经过预防措施干预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风速度(54.1±9.3)cm/s、股静脉平均速度(32.6±6.0)cm/s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风速度(46.7±8.1)cm/s、股静脉平均速度(27.1±6.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治疗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19期)

朱梦春,杨玉金,郑春艳,颜兴伟,张欢欢[6](2019)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结合序贯加压弹力袜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结合序贯加压弹力袜对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联合序贯加压弹力袜及抗凝药物预防DVT,实验组在上述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加入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比较两组DVT发生率和D-二聚体浓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的DVT发生率、周围型DVT发生率和小腿肌间型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浓度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结合序贯加压弹力袜显着降低了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和D-二聚体浓度,预防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效果更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刘建香[7](2019)在《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在颅脑损伤偏瘫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在颅脑损伤偏瘫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偏瘫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治疗,研究组增加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记录凝血指标及股总静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指标均下降,且研究组显着低于常规组(P<0.05);PT、APTT指标均上升,股总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加快,且研究组显着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可以加快颅脑损伤偏瘫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液流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5期)

曹晓蕾,张卓然,何文丽[8](201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应用间歇性充气加压预防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于住院期间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IP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疗效,从而改善临床预后提供进一步参考依据。方法连续性、前瞻性纳入呼吸内科收治的80例AECOPD患者,使用Excel软件RAND函数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AECOPD患者入院后均依照诊疗指南行积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双下肢充气加压术间歇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4、7 d时股静脉血液流速及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并随访6个月以明确出院后相关预后情况。结果随访期内累计3例患者失访(对照组2例、观察组1例),失访率3.75%,低于10%。两组患者包括改良Geneva量表、CURB-65量表、Wells量表、CAPS量表在内的基线资料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入院4 d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显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住院7 d时,观察组的PSV及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 MFV)均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入院后血小板(blood platelet, PLT)含量显着增加、D-二聚体(D-Dimer, D-D)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随访进程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继发DVT的总体预后趋势得到显着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3.966,P<0.05)。结论对于AECOPD患者,予以间歇性充气加压术干预,可有效降低中远期继发DVT的概率。(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15期)

彭大艳,肖永佳,覃松柏,杨华[9](2019)在《非瓣膜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应用间歇性加压充气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瓣膜性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射频消融术后应用间歇性加压充气术(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试图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2016年1月1日起连续纳入湖北省荆州市中医院及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射频消融术的非瓣膜性AF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RAND函数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凝治疗,试验组予以射频消融术后应用间歇性加压充气术治疗,为期1周。比较两组术后3、7 d股静脉血液流速及相关凝血功能指标,随访90 d,统计两组再住院率。结果:试验组术后3、7 d PSV及MFV均高于对照组,术后7 d试验组D-D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90 d,试验组再住院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加压充气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非瓣膜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PSV及MFV水平,降低D-D含量,从而有效预防DVT的发生。射频消融术后应用间歇性加压充气术可降低患者再住院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杨加红[10](2019)在《间歇式充气加压配合穴位按摩预防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间歇式充气加压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在预防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普外科2014年3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119例低位直肠癌需进行截石位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5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并结合术中、术后间歇式充气加压及术后穴位按摩护理;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术后一周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比较两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和平均血流速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一周血栓发生情况(5.00%)明显优于对照组(35.59%)(P<0.05);观察组术后7 d左右股静脉平均流速分别为(25.27±3.18)cm/s、(25.28±2.32)cm/s,对照组术后7 d左右股静脉平均流速分别为(19.23±3.42)cm/s、(19.59±2.86)cm/s,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截石位手术患者行根治术后予以间歇式充气加压配合穴位按摩,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上旬刊)》期刊2019年08期)

间歇充气加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泵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为神经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提供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16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行神经外科术后早期采取间歇充气加压泵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行神经外科术后采取术后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从而分析间歇充气加压泵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75%,对照组患者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3.75%,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6,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术后早期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下肢肿胀,缓解下肢疼痛,起到预防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歇充气加压论文参考文献

[1].朱永红.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联合踝泵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2].李翠萍,郑佳红,李淑香.间歇充气加压泵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

[3].朱雪辉,何霜,朱晓琴.间歇充气加压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4].张亚茹,赵笛.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在肿瘤病人围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9

[5].王永梅,侯兆鹏.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对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9

[6].朱梦春,杨玉金,郑春艳,颜兴伟,张欢欢.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结合序贯加压弹力袜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7].刘建香.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在颅脑损伤偏瘫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J].心理月刊.2019

[8].曹晓蕾,张卓然,何文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应用间歇性充气加压预防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9

[9].彭大艳,肖永佳,覃松柏,杨华.非瓣膜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应用间歇性加压充气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

[10].杨加红.间歇式充气加压配合穴位按摩预防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

标签:;  ;  ;  ;  

间歇充气加压论文-朱永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