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色阵列论文-刘晏明,易鑫,李超

比色阵列论文-刘晏明,易鑫,李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比色阵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比色传感器阵列,图像分割,模糊C均值聚类,直方图信息

比色阵列论文文献综述

刘晏明,易鑫,李超[1](2019)在《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比色传感器阵列图像分割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当前比色传感器阵列多样性、不稳定等特点,并针对当前现有的阵列图像分割算法中或者效率低,或者易受光照环境影响等现状,本文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图像分割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HSI颜色空间下I分量在行、列投影实现图像网格划分,并结合局部阵列点图像的平滑直方图信息解决了FCM算法聚类条件初始化的难题.其次,为了提高阵列点图像分割结果的准确度,该算法通过目标函数引入了不同权重系数的H分量和I分量,实现了色彩信息的引入.通过图像分割效果测试,本文所提出的图像分割算法在所有阵列点图像分割中展示了96.54%的总体最优分割精度,可以有效、准确地实现比色传感器阵列图像的目标提取.(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李彦杰[2](2018)在《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的构建及茶叶农药残留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叶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茶蚜虫(Toxoptera aurantii Boyer de Fonscolombe)和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等数十种病虫害的侵袭,农药的使用在其病虫害防治、稳产和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茶叶生产中的农药不当使用和滥用等不但危害消费者健康,诱发环境污染及引发生态安全风险,也对茶叶消费市场和茶叶进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立快速、简便和适于现场化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酶抑制原理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适于现场化检测及筛查,但其只能实现定性或半定量检测。色谱、质谱和毛细管电泳等检测方法具有检测精度高、灵敏度好以及检测限低等优势,但也存在使用成本高、操作繁琐和设备便携性差等不足。免疫学检测手段灵敏度高,装置易于微型化,但使用的抗体成本高且检测对象单一。传感器法可基于光学和电化学等多种检测手段实现物质检测,其中基于光化学比色检测技术的比色传感器具有操作简便、响应快速、信息量大和检测成本低等优势,近年来在农药的检测研究中发展较快。光化学比色传感器以反应体系的颜色变化作为反应程度的度量因子,借助强大的计算机颜色管理系统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图像比色分析已在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检测中显示出独特优势。本研究以制备的植物酯酶和商品化的乙酰胆碱酯酶为特异性敏感材料,以图像比色分析为检测手段,设计、构建了两种酯酶比色传感阵列,并基于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算法实现了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检测,以期为农药的快速检测提供思路和参考。本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植物酯酶的制备及其对农药的敏感性研究首先通过筛选实验发现重庆二八豇植物酯酶具有较高活性和比活力,或可作为农药检测的备用酶,然后初步优化了该酶的提取工艺和酶促反应条件;通过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纯化了植物酯酶;研究发现该植物酯酶活性基本不受常见金属离子和茶叶部分组分的影响,且该酶的稳定性优于商品化的乙酰胆碱酯酶;该植物酯酶对10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较为敏感,可作为这两类农药检测用酶及后续构建比色传感阵列的特异性敏感材料;通过分子对接初步研究了植物酯酶对两类不同农药敏感性差异的可能机制。2)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系统的设计及构建分析了基于图像比色分析实现混合体系中特定组分检测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及构建了以乙酰胆碱酯酶为特异性敏感材料的单酯酶比色阵列系统和以植物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为特异性敏感材料的双酯酶比色阵列系统,前者是基于单反应显色体系的颜色强度变化实现图像比色分析,后者是由6种特异显色反应组成具有交叉响应机制的比色传感阵列,其可通过阵列差谱实现图像比色分析;分别建立了两种酯酶比色阵列的工作流程及后续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图像特征值提取等方法。3)基于单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结合模式识别算法的茶叶中农药定量检测含不同浓度农药的阵列显色体系存在肉眼可见的颜色差异,以此为基础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了农药标样浓度与CMYK色彩空间颜色强度的对应关系;构建了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Levenberg-Marquardt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LMBP)定量分析模型,基于该阵列和构建的LMBP模型实现了农药样品检测;基于单酯酶比色阵列对含不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茶叶脱色提取液分别作图像比色分析,结果显示,以LMBP模型作定量检测所得结果与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无显着性差异(P>0.05);准确性、精密度和重现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为实际样品中农药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4)基于双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结合模式识别算法的茶叶中农药定性和半定量检测不同种类农药的阵列差谱以及同种农药不同浓度的阵列差谱均存在肉眼可见的颜色差异,以特征差谱为基础,通过图像比色分析结合模式识别算法实现了不同种类农药样品及同一种农药不同浓度样品的定性检测;含农药的3种茶叶脱色提取液与对应的农药标准样品的差谱颜色无显着性差异(P>0.05),且通过欧氏距离可被聚为一类;基于农药浓度及其对应的特征阵列差谱,通过参数优化构建了遗传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genetic algorithm-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GA-BP)和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genetic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machine,GA-SVM)的农药检测自动分类器,结果显示,GA-BP和GA-SVM分类器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和泛化能力,可实现茶叶中农药的定性及半定量检测。5)基于双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结合模式识别算法的茶叶中农药定量检测基于双酯酶比色传感阵列和图像处理技术探索了农药标样浓度与阵列差谱欧氏距离的对应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分别建立了3种农药定量分析模型,对比结果显示,通过参数优化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定量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LMBP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且基于GRNN模型所得农药浓度值与实际值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达0.9954;基于双酯酶比色阵列和GRNN定量模型分析含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茶叶脱色提取液所得结果与GC检测结果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基于双酯酶比色阵列和模式识别算法建立的图像比色分析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精密度和较好的重现性,可为农药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6-01)

陈熙,陈锦,张慧妍,汪付兵,王方方[3](2016)在《阵列纸芯片比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5-溴-4-氯-3-吲哚磷酸盐(BCIP)/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显色体系,构建了阵列纸芯片比色检测碱性磷酸酶(ALP)的方法。首先,借助烘干处理方式在光刻法制备的阵列纸芯片微孔中固定显色试剂,然后加入ALP进行显色反应,最后,采用凝胶成像仪和普通照相机成像,读取显色强度(灰度值)进行比色检测。详细考察了显色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了人血清白蛋白对ALP检测的增色效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ALP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5~20 U/L,检出限(3#)为0.78 U/L(n=18),比文献报道中纸芯片上检测ALP方法的检出限低约两个数量级。本方法成功用于实际血清样品检测,测定结果与临床值一致。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双色阵列纸芯片,通过颜色的变化实现了ALP的可视化半定量检测。(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6年04期)

孙文[4](2016)在《光化学比色阵列传感器在动物性食品挥发性气味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物性食品的新鲜度是衡量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统的理化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繁琐、耗费时间等问题,很难满足生产生活中的需求。快速在线检测仪器的研究与开发对促进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及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光化学比色阵列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快速在线检测仪器,以其价格低廉、方法简单、响应快速、抗环境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环境及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光化学比色阵列传感器在鲅鱼和猪肉挥发性气味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为该技术在动物性食品新鲜度快速评价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以pH指示剂作为气敏材料,采用硅胶溶胶-凝胶进行固载。由于硅胶自身呈弱酸性,致使大多数pH指示剂偏离了其颜色突变点而影响了pH指示剂的检测灵敏度。因此,本文提出通过加入有机酸碱调节硅胶酸碱度到接近指示剂颜色突变点的方法来实现指示剂检测灵敏度的提高。以指示剂溴酚蓝为例来阐述这种提高方法,利用HSV颜色模型中的H值作为量化颜色变化的指标,结果显示当加碱浓度在0.96 mmol/L到1.04mmol/L时,其检测的灵敏度达到最高。选取了8种pH指示剂并通过对指示剂的溶胶-凝胶溶液进行pH调节和不调节两种形式对指示剂进行固载,从而构建了一个包含16个气敏材料的指示剂阵列,然后用该阵列对放置不同时间的鲅鱼进行区分,结果显示指示剂甲酚红和皂黄通过调节pH值在检测鲅鱼鲜度时灵敏度明显高于未经调节的。提取反应前后传感器阵列中每个指示剂的RGB值进行差减得到阵列的响应值,并对其进行分层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该阵列能够准确的对不同储藏时间段的鲅鱼进行区分。另外,针对猪肉腐败时产生的胺类及硫化氢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其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加入了对硫化氢具有特异性的气敏材料,构建了一个由9个气敏材料组成的阵列用于对储藏在4℃条件下的猪肉产生的挥发性气味进行监测。HCA结果显示,该阵列可基本区分出新鲜猪肉与腐败肉,但在鲜度等级的区分准确率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论文以光化学比色阵列传感器为基础,证明了利用酸碱调节方法能明显提高pH指示剂的检测灵敏度,并成功应用于不同储藏时间段的鲅鱼和猪肉挥发性气味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霍丹群,付贝贝,李俊杰,杨眉,沈才洪[5](2016)在《基于液体阵列比色传感器鉴别不同茶叶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茶多酚与叁价铁的络合性以及对氧化铈的还原性,构建了交叉响应的液体阵列传感器,为茶叶种类的区分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利用水热法合成了硅酸锌空心微球和纳米棒作为叁价铁的吸附剂,同时合成了可被茶多酚还原的纳米氧化铈,以硅酸锌-硫氰酸铁和氧化铈共同构建3×3阵列.对5种茶多酚和14种茶叶进行了检测,每个样本做5次平行实验,通过聚类分析(HCA)和主成份分析(PCA)方法对反应前后的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阵列能够将结构类似的茶多酚化合物准确区分,并且平行样本之间稳定性较好;同时对不同品种的茶叶样本区分效果良好,结合反应前后的差谱图可以实现对茶叶的定性分析.该方法在茶叶品质和食品质量的快速可视化检测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孙文,冯亮,王际辉[6](2015)在《光化学比色阵列传感器在鱼鲜度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鱼肉类食品的鲜度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指标,研究鱼体新鲜度的快速检测技术对于鱼和鱼类制品的加工储运以及上市销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目前现有的新鲜度快速检测方法存在的检测灵敏度低等问题,本研究基于光化学比色传感器阵列的方法,以溶胶-凝胶为材料对指示剂进行固载并通过酸碱调控提高指示剂的灵敏度,以期实现对鱼肉腐败早期的检测。实验选取了八种pH指示剂分别进行酸或碱调控到各自的pH突变点附近以增加其反应的灵敏度,与未调节的组成一个4×4的阵列用于鱼鲜度的区分。对新鲜鲅鱼在30℃下放置24h内的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测,将反应前后阵列颜色的变化差值进行分层聚类分析可以成功的区分出不同放置时间的鱼。此外可以看出经过酸碱调控的指示剂颜色变化程度要明显大于未经调节的指示剂。(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八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1)

宋振国,侯长军,罗小刚,李显,邓波[7](2015)在《基于比色传感器阵列的农残检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农残检测方法需使用大型分析仪器、操作复杂等不足之处,根据比色传感器阵列与待测样品交叉响应产生颜色变化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农残检测系统。系统的下位机为PIC16F877A微控制器,辅助上位机完成对检测温度和检测流程的控制;上位机完成对比色传感器阵列的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获得检测结果。最后应用该系统对浓度为0.1mg/L的3种农药溶液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检测识别这3种农药溶液。(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5年09期)

宋振国[8](2015)在《基于比色传感阵列的农残检测系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由农药残留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现有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中,仪器分析法因需要大型分析设备、检测过程繁琐复杂等原因而不适用于现场检测,快速筛选检测法虽可用于现场检测,但准确度不够。近年来出现的比色传感阵列有望为农残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本文在课题组前期使用比色传感阵列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的探索研究基础上,利用比色传感阵列上各敏感点可与不同的待测样品发生不同程度的交叉响应而产生不同颜色变化的原理,研究设计了一套新型的农药残留检测系统,并建立了基于该系统的实验方法体系,为研究开发基于比色传感阵列的新型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提供了基础。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总结前期使用比色传感阵列所进行的农药残留检测研究,发现其检测流程存在全程手工操作、加样方法粗糙、对检测条件缺乏监测及控制、易引入干扰图谱等不足之处。本文在分析原有检测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便于实现自动化的规范检测流程。(2)根据所提出的检测流程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相应的设计,该系统在整体上可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上位机为计算机,负责向下位机发送控制指令,接收检测温度信息,以及完成对比色传感阵列的图像采集;下位机为PIC微控制器,负责接收指令以辅助上位机完成对检测温度和检测流程的控制,实现自动化检测。下位机部分根据模块化设计思想,完成了对步进电机运动控制、温度监测及控制、串口通信、背景光源和超声雾化器控制等功能模块的设计,并制作了PCB板。(3)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分别在VS2008和MAPLAB开发环境下,完成了对上、下位机程序的编写。上位机程序的功能包括图像采集、串口通信和提供交互界面;下位机程序包括各功能模块控制程序和主控程序,实现了步进电机的运动定位控制、检测温度的监测及控制、串口通信等功能。(4)对系统先后进行了模块级测试和整体测试,证实系统可实现各预设的功能。使用所设计的系统对配制的3种农药溶液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对不同农药溶液的检测区分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5-04-01)

张慧妍,张珍,吉邢虎,何治柯[9](2014)在《纸基微孔阵列芯片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纸基微芯片便捷、直观的优势,采用吩嗪二甲酯硫酸盐(PMS)/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显色体系,借助凝胶成像仪和普通照相机两种成像方式,建立了纸基微孔阵列芯片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显色强度与LDH浓度呈线性相关。采用凝胶成像仪检测时,线性范围为10~150 U/L,检出限(3σ)为9.44 U/L(n=18)。采用照相法获得的线性范围为15~150 U/L,检出限(3σ)为12.36 U/L(n=18)。实验表明,人血清白蛋白(HSA)对显色结果具有增强作用,探讨了HSA的增色作用,并以HSA为增强试剂得到工作曲线。基于纸基微孔阵列芯片的LDH活性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直观可见、灵敏度高等优点,对于脱氢酶类的便捷检测有一定参考价值,可望在生物医疗检测领域获得应用。(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4年09期)

贾明艳,冯亮[10](2013)在《光化学比色传感器阵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化学比色传感器阵列以其价格低廉、方法简单、响应快速、信息量大等优点,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光化学比色传感器阵列的研究进展,概括了近年来其在气体、生物样品、离子和小分子,以及混合物检测方面的应用,针对其不同原理及性能展开了讨论,并展望了其研究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3年05期)

比色阵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茶叶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茶蚜虫(Toxoptera aurantii Boyer de Fonscolombe)和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等数十种病虫害的侵袭,农药的使用在其病虫害防治、稳产和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茶叶生产中的农药不当使用和滥用等不但危害消费者健康,诱发环境污染及引发生态安全风险,也对茶叶消费市场和茶叶进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立快速、简便和适于现场化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酶抑制原理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适于现场化检测及筛查,但其只能实现定性或半定量检测。色谱、质谱和毛细管电泳等检测方法具有检测精度高、灵敏度好以及检测限低等优势,但也存在使用成本高、操作繁琐和设备便携性差等不足。免疫学检测手段灵敏度高,装置易于微型化,但使用的抗体成本高且检测对象单一。传感器法可基于光学和电化学等多种检测手段实现物质检测,其中基于光化学比色检测技术的比色传感器具有操作简便、响应快速、信息量大和检测成本低等优势,近年来在农药的检测研究中发展较快。光化学比色传感器以反应体系的颜色变化作为反应程度的度量因子,借助强大的计算机颜色管理系统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图像比色分析已在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检测中显示出独特优势。本研究以制备的植物酯酶和商品化的乙酰胆碱酯酶为特异性敏感材料,以图像比色分析为检测手段,设计、构建了两种酯酶比色传感阵列,并基于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算法实现了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检测,以期为农药的快速检测提供思路和参考。本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植物酯酶的制备及其对农药的敏感性研究首先通过筛选实验发现重庆二八豇植物酯酶具有较高活性和比活力,或可作为农药检测的备用酶,然后初步优化了该酶的提取工艺和酶促反应条件;通过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纯化了植物酯酶;研究发现该植物酯酶活性基本不受常见金属离子和茶叶部分组分的影响,且该酶的稳定性优于商品化的乙酰胆碱酯酶;该植物酯酶对10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较为敏感,可作为这两类农药检测用酶及后续构建比色传感阵列的特异性敏感材料;通过分子对接初步研究了植物酯酶对两类不同农药敏感性差异的可能机制。2)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系统的设计及构建分析了基于图像比色分析实现混合体系中特定组分检测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及构建了以乙酰胆碱酯酶为特异性敏感材料的单酯酶比色阵列系统和以植物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为特异性敏感材料的双酯酶比色阵列系统,前者是基于单反应显色体系的颜色强度变化实现图像比色分析,后者是由6种特异显色反应组成具有交叉响应机制的比色传感阵列,其可通过阵列差谱实现图像比色分析;分别建立了两种酯酶比色阵列的工作流程及后续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图像特征值提取等方法。3)基于单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结合模式识别算法的茶叶中农药定量检测含不同浓度农药的阵列显色体系存在肉眼可见的颜色差异,以此为基础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了农药标样浓度与CMYK色彩空间颜色强度的对应关系;构建了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Levenberg-Marquardt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LMBP)定量分析模型,基于该阵列和构建的LMBP模型实现了农药样品检测;基于单酯酶比色阵列对含不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茶叶脱色提取液分别作图像比色分析,结果显示,以LMBP模型作定量检测所得结果与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无显着性差异(P>0.05);准确性、精密度和重现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为实际样品中农药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4)基于双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结合模式识别算法的茶叶中农药定性和半定量检测不同种类农药的阵列差谱以及同种农药不同浓度的阵列差谱均存在肉眼可见的颜色差异,以特征差谱为基础,通过图像比色分析结合模式识别算法实现了不同种类农药样品及同一种农药不同浓度样品的定性检测;含农药的3种茶叶脱色提取液与对应的农药标准样品的差谱颜色无显着性差异(P>0.05),且通过欧氏距离可被聚为一类;基于农药浓度及其对应的特征阵列差谱,通过参数优化构建了遗传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genetic algorithm-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GA-BP)和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genetic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machine,GA-SVM)的农药检测自动分类器,结果显示,GA-BP和GA-SVM分类器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和泛化能力,可实现茶叶中农药的定性及半定量检测。5)基于双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结合模式识别算法的茶叶中农药定量检测基于双酯酶比色传感阵列和图像处理技术探索了农药标样浓度与阵列差谱欧氏距离的对应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分别建立了3种农药定量分析模型,对比结果显示,通过参数优化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定量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LMBP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且基于GRNN模型所得农药浓度值与实际值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达0.9954;基于双酯酶比色阵列和GRNN定量模型分析含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茶叶脱色提取液所得结果与GC检测结果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基于双酯酶比色阵列和模式识别算法建立的图像比色分析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精密度和较好的重现性,可为农药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比色阵列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晏明,易鑫,李超.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比色传感器阵列图像分割算法[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9

[2].李彦杰.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的构建及茶叶农药残留检测研究[D].重庆大学.2018

[3].陈熙,陈锦,张慧妍,汪付兵,王方方.阵列纸芯片比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J].分析化学.2016

[4].孙文.光化学比色阵列传感器在动物性食品挥发性气味检测中的应用[D].大连工业大学.2016

[5].霍丹群,付贝贝,李俊杰,杨眉,沈才洪.基于液体阵列比色传感器鉴别不同茶叶的新方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6

[6].孙文,冯亮,王际辉.光化学比色阵列传感器在鱼鲜度评价中的应用[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八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5

[7].宋振国,侯长军,罗小刚,李显,邓波.基于比色传感器阵列的农残检测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

[8].宋振国.基于比色传感阵列的农残检测系统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5

[9].张慧妍,张珍,吉邢虎,何治柯.纸基微孔阵列芯片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J].分析化学.2014

[10].贾明艳,冯亮.光化学比色传感器阵列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3

标签:;  ;  ;  ;  

比色阵列论文-刘晏明,易鑫,李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