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供需失衡论文-孙东生,易加斌,赵春雨

劳动力供需失衡论文-孙东生,易加斌,赵春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劳动力供需失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黑龙江省劳动力,劳动力供需失衡,治理机制

劳动力供需失衡论文文献综述

孙东生,易加斌,赵春雨[1](2014)在《黑龙江省劳动力供需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带来的"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问题成为未来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黑龙江省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的形态体现为劳动力供给和需求总量上失衡、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失衡、劳动力供给增长与需求体制创造不足之间的失衡。治理黑龙江省劳动力供需失衡的路径为:构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协调发展模式,以确保扩大劳动力需求与改善劳动力供给的同步发展;促进劳动力供需市场的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的劳动力供需关系;通过强化引导与调控,为劳动力供需的均衡发展创造保障条件。(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4年01期)

何欣聪[2](2013)在《“民工荒”与最难毕业季——基于劳动力供需结构性失衡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工荒"与最难毕业季这一局面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折射出的是中国二元经济背景下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失衡。该现象出现的核心原因是大学生劳动力的供给先于需求被创造出来,而低素质劳动力却在缩减。因此,解决的方法只有从供给端控制大学生数量,让大学教育回归精英本质;并在需求端加速经济转型,大量创造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贸》期刊2013年28期)

陈侠[3](2010)在《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的解决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劳动力的现状是:一方面是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失去土地的农民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企业又存在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这看似矛盾的两方面并存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反映了我国技术工人的供给严重不足的现状。而且由于技术工人的缺乏,已经对我国企业的发展,竞争力的提高造成了强烈影响。本文就如何解决我国劳动力结构失衡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本文来源于《新课程(教育学术)》期刊2010年09期)

筱雨[4](2010)在《产业面临劳动力供需失衡等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业界聚焦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八届五次理事会上,中缝协发布的《中国缝制机械行业2009年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中指出,2009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遭遇近十年来发展的最低谷,也迎来了危机后的强烈回暖信号。在外需持续低迷,内需低开稳升的复杂(本文来源于《中国服饰报》期刊2010-05-28)

张帅,李宝瑜[5](2010)在《中国劳动力供需失衡的统计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国缺乏农村失业率统计数据的情况,设计一个能够反映劳动力供需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的监测体系,该监测体系中既有反映劳动力资源和使用失衡的指标,也有反映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的指标。综合指数合成过程中,在各指标加权之前先对各指标进行了标准化,使各指标量纲相同,实现了监测体系内各指标横向纵向均可比。研究认为:2001-2007年中国的劳动力供需失衡状况在好转;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越来越困难;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和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程度在下降;中国劳动力供需总量失衡比结构失衡更加严重。(本文来源于《统计与信息论坛》期刊2010年02期)

丁春毅[6](2009)在《突破两难困境: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的政府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但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失衡所造成的“就业难”和“招工难”问题成为当前政府需要着力解决的最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目前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状况的了解,以安东尼·哈尔和詹姆斯·梅志里的“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为研究工具,以H省W市的进城务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资料、文献资料以及问卷资料分析,描述当前劳动力供需失衡的现状以及政府的现行措施,分析当前政府调控行为的责任缺失,尝试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提出相应的对策。文章除导论外,主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解,结合政府的现行措施,深入探究其核心与理念。第二部分以H省政府为例,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详细描述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的现状以及政府在调控方面的努力和面临的困难,并探究其原因。第叁部分分别从制度、能力建设和政策引导方面对当前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治理中政府的责任缺失进行梳理及分析,尝试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第四部分针对第叁部分所发现的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叁个不同的层面结合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完善当前政府的治理措施。本文通过实证经历,对所收集的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以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为理论分析工具,通过描述性分析、解释性分析、对策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法,从发展的角度提出问题,对政府的治理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在内容上,将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与当前我国农民工所面临的“招工难”、“就业难”的两难问题和政府的治理政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多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系统的合理化建议。(2)在分析方法上,通过理论分析——描述性分析——解释性分析——对称性分析形成有序链条,将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吸纳进社会政策的设计之中。(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胡军,向吉英[7](2002)在《论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下的产业结构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的障碍除了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外,最现实的问题是与产业转换相配套的关键要素—劳动力供需结构存在着严重的失衡,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发生着较大的背离。本文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供需结构的互动关系入手,考察了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供需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背离的一些主要原因,认为我国工业化模式和产业的非正常发展是其中的最重要原因。文章最后探讨了产业转换和缓解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的初步对策。(本文来源于《当代财经》期刊2002年12期)

兆雄[8](1999)在《减少劳动力供给总量是解决我国当前劳动力供需失衡的重要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朱镕基总理在分析我国目前企业困难和下岗职工增多的问题时,指出了叁条原因:一是重复建设,特别是工业方面的重复建设,这是老问题。二是每新办一个厂子,又没有资本金,都到银行去借款。叁是工厂用人过多,吃“大锅饭”。除此之外,用劳动力市场的理论来分析,可以看出,我(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1999年04期)

劳动力供需失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工荒"与最难毕业季这一局面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折射出的是中国二元经济背景下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失衡。该现象出现的核心原因是大学生劳动力的供给先于需求被创造出来,而低素质劳动力却在缩减。因此,解决的方法只有从供给端控制大学生数量,让大学教育回归精英本质;并在需求端加速经济转型,大量创造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动力供需失衡论文参考文献

[1].孙东生,易加斌,赵春雨.黑龙江省劳动力供需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研究[J].学术交流.2014

[2].何欣聪.“民工荒”与最难毕业季——基于劳动力供需结构性失衡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3

[3].陈侠.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的解决之道[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

[4].筱雨.产业面临劳动力供需失衡等挑战[N].中国服饰报.2010

[5].张帅,李宝瑜.中国劳动力供需失衡的统计监测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

[6].丁春毅.突破两难困境: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的政府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7].胡军,向吉英.论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下的产业结构转换[J].当代财经.2002

[8].兆雄.减少劳动力供给总量是解决我国当前劳动力供需失衡的重要措施[J].经济问题探索.1999

标签:;  ;  ;  

劳动力供需失衡论文-孙东生,易加斌,赵春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