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序效应论文-胥兴安,王立磊,高峰强

次序效应论文-胥兴安,王立磊,高峰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次序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旅游广告,广告诉求,网络负面口碑,目的地形象

次序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胥兴安,王立磊,高峰强[1](2017)在《旅游广告与网络负面口碑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次序效应和交互效应的实验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广告和口碑是影响目的地形象的两类重要信息源。文章从消费者诉求角度将旅游广告分为能力型和诚意型两类,从消费指向角度将网络负面口碑分为指向核心消费型和指向非核心消费型两类,基于期望违背效应理论构建不同旅游广告和不同网络负面口碑对目的地形象影响的分析框架,通过设计2(旅游广告:能力型VS诚意型)×2(网络负面口碑:指向核心消费型VS指向非核心消费型)×2(组合次序:旅游广告在前VS旅游广告在后)的情景模拟实验,重点考察旅游广告和网络负面口碑对目的地形象影响的次序效应及交互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较之"后呈现旅游广告"情境,"先呈现旅游广告"情境的目的地形象评价更低。(2)广告呈现在前条件下:较之诚意型广告与非核心消费型网络负面口碑组合,诚意型广告与核心消费型网络负面口碑组合致使目的地形象评价更低;较之能力型广告与核心消费型网络负面口碑组合,能力型广告与非核心消费型网络负面口碑组合引致更低的目的地形象评价。(3)广告呈现在后条件下:较之核心消费型网络负面口碑与能力型广告组合,核心消费型网络负面口碑与诚意型广告组合导致目的地形象评价更高;较之非核心消费型网络负面口碑与能力型广告组合,非核心消费型网络负面口碑与能力型广告组合致使消费者对目的地形象评价更高。文章为目的地形象形成和演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目的地营销组织管理旅游广告和网络负面口碑以维护目的地形象提供借鉴指导。(本文来源于《旅游学刊》期刊2017年12期)

储军,郑松林[2](2015)在《谱载荷下加载次序效应定量评价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40Cr材料光滑试样进行不同加载次序的叁级程序载荷疲劳试验,验证并分析了载荷作用次序对疲劳强度累积强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按照载荷从小到大逐渐增加的次序加载时,锻炼载荷对疲劳强度的累积强化效果最大,并且与叁级锻炼载荷分别独立作用时强化效果的迭加值接近;而在其他加载次序下,累积强化效果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通过对疲劳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初步研究了谱载荷下加载次序对总体累积强化效果的修正系数,并对之前建立的随机载荷下累积强化效果模型做出了修正,为建立考虑低载强化效应的疲劳累积理论进行了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5年03期)

李珊珊,崔维成[3](2014)在《随机载荷次序效应对海洋结构物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幅载荷作用下的疲劳裂纹扩展情况更能够反映海洋结构物真实的疲劳行为。已有的关于载荷次序问题的研究中,多是考虑在定幅值载荷历程中加入单个或多个超载/低载,或加入块状超载/低载,使变幅载荷序列得到简化。文章则主要研究更接近真实情况的随机载荷序列,超载、低载随机相互作用下的载荷次序效应对海洋结构疲劳裂纹扩展率的影响。首先介绍了载荷次序效应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基本结论,总结了考虑载荷次序效应的变幅载荷作用下疲劳裂纹扩展模型,然后简单介绍了文中应用的疲劳寿命预报统一方法 (Unified Fatigue Life Prediction,UFLP)的基本思想,最后给出了随机载荷作用下,应用UFLP法计算海洋结构物疲劳裂纹扩展的示例。(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4年Z1期)

胡秀梅[4](2012)在《高校学生信息选择行为相关性判断环节的次序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校学生作为实验被试,75篇文献为评分对象,对高校学生信息选择行为中相关性判断环节的首因效应及近因效应进行实验研究,从而对信息选择行为中的次序效应进行进一步探究。经实验研究后发现:高校学生信息选择行为中不但存在次序效应,而且次序效应中的首因效应较近因效应明显和普遍。希望此研究结果对信息选择行为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工作》期刊2012年18期)

杨锐[5](2011)在《次序效应对用户判断检索结果相关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关性是情报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用户在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相关性判断是信息选择行为中的核心环节。文章对影响相关性判断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次序效应对用户判断检索结果相关性有一定的影响;了解这一影响,无论对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还是对提高用户的信息检索效率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来源于《情报探索》期刊2011年05期)

陈涛[6](2010)在《基于载荷次序效应的疲劳损伤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疲劳失效是发生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一类十分普遍的破坏形式。在金属材料或结构疲劳损伤的发展过程中,载荷作用顺序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尽管现阶段已有的有关疲劳的理论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载荷作用顺序对疲劳损伤的影响,这里仍然有很多关于载荷作用顺序的问题亟待解决。从疲劳损伤发展机理出发,金属材料的疲劳破坏经历了材料的循环硬化或软化、裂纹萌生、裂纹扩展以及最终断裂四个阶段。裂纹扩展阶段可进一步分为亚显微裂纹的扩展和宏观长裂纹的亚临界扩展,其中在亚显微裂纹扩展阶段,载荷作用顺序对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较大。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结合载荷作用顺序对疲劳损伤增长影响的特点,本文分别从金属材料的循环硬化或软化阶段,疲劳裂纹萌生及宏观短裂纹扩展阶段和宏观长裂纹亚临界扩展阶段分析疲劳损伤的增长过程,建立了疲劳损伤叁阶段模型,分别用Kramer模型、裂纹张开应力模型和Miner准则描述各个阶段载荷作用顺序对疲劳损伤的影响。疲劳损伤阶段模型中各个阶段分界点无法明确给定,各个阶段在整个疲劳损伤过程中占据时间的长短随材料、加工方式、热处理以及外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疲劳损伤阶段模型的验证试验中假定疲劳损伤第一阶段的累积损伤值D1=0.3,第二阶段的累积损伤值D2=0.5,然后用Aluminum2024-T445钢、16Mn钢和AISI4130对疲劳损伤阶段模型进行了模拟试件试验和实际试件试验验证。验证试验表明,疲劳损伤阶段模型能较合理地反映金属材料或结构疲劳损伤的发展机理,采用该模型计算出的累积损伤值总体上优于Miner准则和Kramer模型。但该模型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保证模型中相关参数的准确性;如何完成疲劳损伤阶段模型与其他非线性疲劳损伤模型的对比分析等等。(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0-06-01)

徐晓冬[7](2010)在《载荷次序效应对海洋结构物疲劳裂纹扩展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疲劳破坏是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主要的失效形式之一。随着高强度钢的采用,船舶重量的减轻,结构尺寸的减小,船舶结构应力水平的提高,使得船舶结构的疲劳强度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船舶结构的疲劳破坏越来越被造船界所关注,并在船舶结构设计中予以考虑。目前,对于民船,世界各主要船级社,如德国劳氏船级社(GL)、美国船级社(ABS)、挪威船级社(DNV)、法国船级社(BV)等都建立了各自的疲劳校核方法。各种方法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差异,本文通过比较叁大主要船级社DNV、BV和LR的疲劳校核简化计算法,找出其共同点及差异,并结合800客滚装客船结构细部疲劳分析项目计算实例,探讨在特殊情况下,借鉴不同船级社疲劳校核方法完成疲劳校核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疲劳规范校核方法的对比研究和实例计算,找出规范校核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提出引入基于断裂力学的方法的必要性。载荷次序效应对海洋结构物疲劳寿命有显着的影响。为了准确预测真实的疲劳寿命,很多学者已经对载荷次序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归纳了载荷次序效应研究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对各种考虑了载荷次序效应的疲劳裂纹扩展模型以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前人提出的疲劳裂纹扩展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能描述疲劳裂纹扩展叁个阶段的计算模型,并给出了一种确定β形状参数的方法。模型应用改进的Wheeler方法考虑变幅载荷的影响,通过7075-T6铝合金和某高强度钢的疲劳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公式中的相关常数。并与另一种双参数疲劳裂纹扩展模型进行比较,对另外一组实验中7075-T6铝合金以及某高强度钢在变幅载荷作用下的疲劳裂纹扩展进行预报。最后,本文对海洋工程结构物的疲劳裂纹扩展进行实例计算,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0-01-01)

黄萍[8](2006)在《伪善判定与次序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伪善一直是文学和公众演讲的话题,而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伪善本身,忽视判定伪善的心理与环境因素。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伪善进行实证研究,探讨语言与行为的次序是否会影响人们对伪善的判定,以及为什么等问题。(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曹沁,周祥龙,罗云峰[9](2001)在《一类表决程序的投票次序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修正案表决程序和顺序表决程序在相互偏好信息完全不知和相互偏好信息完全已知这两种情况下的投票次序效应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具有不同偏好的投票人在不同偏好信息假设下的投票策略 ,给出了修正案表决程序和顺序表决程序的选择结果与偏好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6期)

罗云峰,祝世京,岳超源[10](1997)在《一类二元表决程序的次序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公共政策的选择中,选择结果往往与预先规定的议事程序有关.本文通过对“修正案表决程序”和“顺序表决程序”中议案选择的分析,研究了该两类二元表决程序在不同的投票行为方式下的“次序效应”,得到了相应的结论和定理.(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次序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40Cr材料光滑试样进行不同加载次序的叁级程序载荷疲劳试验,验证并分析了载荷作用次序对疲劳强度累积强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按照载荷从小到大逐渐增加的次序加载时,锻炼载荷对疲劳强度的累积强化效果最大,并且与叁级锻炼载荷分别独立作用时强化效果的迭加值接近;而在其他加载次序下,累积强化效果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通过对疲劳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初步研究了谱载荷下加载次序对总体累积强化效果的修正系数,并对之前建立的随机载荷下累积强化效果模型做出了修正,为建立考虑低载强化效应的疲劳累积理论进行了探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次序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胥兴安,王立磊,高峰强.旅游广告与网络负面口碑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次序效应和交互效应的实验检验[J].旅游学刊.2017

[2].储军,郑松林.谱载荷下加载次序效应定量评价的初步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5

[3].李珊珊,崔维成.随机载荷次序效应对海洋结构物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J].船舶力学.2014

[4].胡秀梅.高校学生信息选择行为相关性判断环节的次序效应[J].图书情报工作.2012

[5].杨锐.次序效应对用户判断检索结果相关性的影响[J].情报探索.2011

[6].陈涛.基于载荷次序效应的疲劳损伤分析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0

[7].徐晓冬.载荷次序效应对海洋结构物疲劳裂纹扩展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8].黄萍.伪善判定与次序效应的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06

[9].曹沁,周祥龙,罗云峰.一类表决程序的投票次序效应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

[10].罗云峰,祝世京,岳超源.一类二元表决程序的次序效应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1997

标签:;  ;  ;  ;  

次序效应论文-胥兴安,王立磊,高峰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