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表面温度论文-吴玉厚,王浩,李颂华,王贺,孙健

磨削表面温度论文-吴玉厚,王浩,李颂华,王贺,孙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磨削表面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湿磨,ABAQUS仿真,磨削温度,磨削力

磨削表面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吴玉厚,王浩,李颂华,王贺,孙健[1](2019)在《氮化硅陶瓷磨削温度特性与表面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氮化硅陶瓷的磨削温度特性与温度特性对加工后表面质量的影响。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单颗金刚石磨粒磨削陶瓷模型,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磨削陶瓷的对比实验,探究干湿磨两种情况下磨削温度场、磨削力以及表面质量叁者的关系。仿真与实验得出:在干/湿磨不同情况下磨削力与磨削温度随接触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干/湿磨时的磨削表面下温度变化幅度有所不同;干磨后的表面粗糙度值比湿磨小、表面形貌比湿磨好。结论为磨削力是影响磨削区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磨削表面下深度的增加,湿磨下的磨削温度变化幅度大于干磨,且温度变化幅度对其加工后表面特性与裂纹的产生有所影响;在小切深缓进给时干磨条件下的表面粗糙度与微观形貌要优于湿磨条件下。(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吴玉厚,王浩,李颂华,孙健,王贺[2](2019)在《工程陶瓷表面磨削温度研究现状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程陶瓷在机械、航天和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加工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磨削加工是制造精密工程陶瓷零件的主要方法,陶瓷材料加工过程中磨削区温度高是影响加工特性和零件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详述了陶瓷磨削温度理论,介绍了磨削过程的2种热量分配比与3种热源分布模型及其应用场合;对物理气相沉积薄膜(PVD)测温、红外测温和热电偶测温等磨削温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概述及其优缺点分析;对于不同陶瓷材料总结和分析磨削参数与冷却换热对磨削温度的影响;提出理论模型的研究方法、新的测温手段,使用复合磨削工艺和热管砂轮技术等降低陶瓷磨削区温度的措施,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吴玉厚,王浩,孙健,韩涛,王维东[3](2019)在《氮化硅陶瓷干湿磨削温度与表面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干湿磨两种条件下氮化硅陶瓷温度场特性,以及磨削力、温度场特性与表面质量叁者间的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仿真,最后通过实验分析干湿磨条件下的温度场对其表面特性的影响。得出在干湿磨两种条件下的磨削力与磨削区温度场的关系以及磨削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温度场对其热裂纹的影响与温度和其表面特性的关系。得出磨削力是影响磨削区温度场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磨削表面下深度的增加,湿磨下磨削温度的幅度变化要大于干磨,且磨削温度的幅度变化对其表面特性与裂纹的产生有所影响;干磨条件下的表面粗糙度与微观形貌要优于湿磨条件下。(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何玉辉,冯珂,唐楚,唐进元[4](2018)在《基于磨削力的磨削区表面温度场理论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磨削热产生的机理、改善加工质量,从磨削力的角度,分析磨削工件表面温度并进行纯理论建模。将磨削力分为切削变形力和摩擦力2部分,分别研究其同加工参数的关系。计算切削变形力和摩擦力的切向分力,并结合切向分力同热源强度的关系,建立磨削表面最高温度的理论模型。通过磨削45号钢并进行测温实验,确定模型中的常数,进而确定模型。研究发现:工件表面温度随切深、进给速度和砂轮转速增大而增大;表面温度模型的理论值与实验值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5.04%,平均相对误差为2.47%。证明此方法可用于磨削表面温度场分析,进而改善加工表面质量。(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王德祥,孙树峰,颜丙亮,刘新福,江京亮[5](2018)在《已加工表面热源模型研究及磨削温度场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利用浅磨模型对磨削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基于圆弧热源模型、砂轮和工件接触表面直角叁角形热源,采用温度匹配法进行了反传热分析,建立了已加工表面热源分布形状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不需预先假设已加工表面热源的分布形状,即可根据具体的磨削条件,获得相应的热源分布形状,解决了以往已加工表面热源的分布形状常被假设为直角叁角形、叁角形、抛物线和椭圆等形状,但上述假设都是基于特定的磨削条件,不能普遍适用于所有磨削工况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磨削温度场的数值仿真模型(浅磨模型),计算了工件的磨削温度场,采用热成像仪测量了磨削温度场,结果表明:已加工表面热源的分布形状随着磨削条件而改变,磨削温度场的模拟结果与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磨削区已加工表面最高温度的模拟值与测量值之间相对误差在0.8%~9.5%之间,建立的浅磨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工件的磨削温度场。(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高霁,刘庆扬,马晓芳,唐明[6](2013)在《电火花磨削加工蜂窝环的热物性参数研究及表面温度场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GH536高温合金材料的性能特点,通过试验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GH536高温合金的热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的非线性规律,并利用ABAQUS软件对电火花磨削加工蜂窝环时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温度场分布对蜂窝环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分析对电火花磨削蜂窝环时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进行模拟是可行的,且模拟过程准确、迅速,适用于电火花磨削薄壁类零件的工艺过程的优化,更为精确计算电火花磨削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残余应力等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裴志超[7](2013)在《硬质合金磨削温度场及磨削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硬质合金刀具的制备过程中,金刚石刃磨是其中一道重要的加工程序。磨削加工相比其他机械加工方法具有比磨削能高,同时输入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热量并在磨削系统中散发,其中60-95%会通过磨削接触区传入工件,这会导致磨削接触区的温度过高,引起工件表面的热损伤,主要体现为硬质合金的晶粒滑移和裂纹及耐磨性的降低。因此,对硬质合金的磨削温度进行研究探讨,使其避免由过高的温度引起的热损伤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通过理论、实验、计算机数值模拟对硬质合金的磨削过程进行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硬质合金磨削和磨削温度场研究的国内外现状,阐述了传热学在磨削温度场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在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分析的实验方案。其次,使用可磨式双极热电偶测温法对不同砂轮线速度、工件速度、磨削深度的磨削过程进行了实时温度测量,在线磨削力测量。并对磨削后的工件进行摩擦磨损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1)磨削温度会随着砂轮线速度、工件速度、磨削深度的加大而升高,其中磨削深度对磨削温度的影响最大,工件速度次之,砂轮线速度对磨削温度的影响最小。(2)在同样的砂轮速度和磨削宽度下,磨削温度会随着材料磨除率的增加而增加。(3)随着磨削温度的增加,在530℃以内,硬质合金的已加工表面摩擦系数经过磨合期后表现比较稳定,在530℃以后,随着磨削温度的增加,已加工表面的摩擦系数随着磨削温度的增加而变大,同时摩擦系数的跳动幅度较大。最后,以叁角形移动热源思想与Lavine A S的热分配模型为基础,通过ANSYS对磨削过程温度场进行有限元模拟仿真分析,经过以实际测量结果对比,该有限元的分析结果与实际结果较为接近。在普通磨削条件的范围内可以代替实验对磨削参数-磨削温度的影响进行预测。本研究对硬质合金磨削过程的磨削参数-磨削温度之间的规律以及磨削温度-摩擦磨损性能之间的规律进行探讨,对于硬质合金刀具的磨削工艺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3-06-08)

庞静珠,李蓓智,杨建国,张强[8](2012)在《高速外圆磨削弧区工件表面温度的测试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磨削过程中磨削弧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磨削弧区温度升高.其中大部分的热量传入工件,当温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会影响工件表面的完整性,从而影响工件的使用性能.针对现有磨削工件温度测试方法在外圆磨削应用中的局限性,设计了基于热电偶的高速外圆磨削弧区温度测试装置,并将其应用于工程试验,成功测得了磨削弧区工件的表面温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刘明贺,韦建很,张修铭,修世超[9](2012)在《小切深条件下磨削加工表面的温度场及表面完整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矩形热源模型对小切深磨削加工表面温度场进行了建模及数值仿真.采用45钢作为工件材料,研究了磨削过程中不同磨削参数条件下工件表层温度场分布规律及表层金相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在小切深条件下,磨削区的最高温度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或者工件速度的降低而增大,磨削深度对表层最高温度的影响大于工件速度的影响;工件速度对表层温度梯度的影响大于磨削深度的影响,磨削区温度并未完全达到相变温度.(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10期)

巩亚东,曹振轩,刘月明,程军[10](2012)在《高速点磨削参数对温度场与表面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点磨削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考虑点磨削变量角α对于磨削加工中转移到工件表面热量流的影响,加载移动热源来模拟温度场分布和最高温度,并分析受此温度场影响的零件亚表面的厚度.设计正交试验进行高速点磨削加工,测量不同加工参数下得到的表面硬度,以此验证工件表面温度场仿真及得到磨削参数对于零件表面硬度影响的主次因素.结果表明,倾斜角α的引入降低了温升;切削深度则是导致磨削区域温度升高的主要因素;当工件表面的温升达到某一温度值时,会使零件的硬化层变质,破坏硬化效应.(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磨削表面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工程陶瓷在机械、航天和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加工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磨削加工是制造精密工程陶瓷零件的主要方法,陶瓷材料加工过程中磨削区温度高是影响加工特性和零件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详述了陶瓷磨削温度理论,介绍了磨削过程的2种热量分配比与3种热源分布模型及其应用场合;对物理气相沉积薄膜(PVD)测温、红外测温和热电偶测温等磨削温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概述及其优缺点分析;对于不同陶瓷材料总结和分析磨削参数与冷却换热对磨削温度的影响;提出理论模型的研究方法、新的测温手段,使用复合磨削工艺和热管砂轮技术等降低陶瓷磨削区温度的措施,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磨削表面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吴玉厚,王浩,李颂华,王贺,孙健.氮化硅陶瓷磨削温度特性与表面质量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9

[2].吴玉厚,王浩,李颂华,孙健,王贺.工程陶瓷表面磨削温度研究现状与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3].吴玉厚,王浩,孙健,韩涛,王维东.氮化硅陶瓷干湿磨削温度与表面质量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4].何玉辉,冯珂,唐楚,唐进元.基于磨削力的磨削区表面温度场理论模型[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8

[5].王德祥,孙树峰,颜丙亮,刘新福,江京亮.已加工表面热源模型研究及磨削温度场数值模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8

[6].高霁,刘庆扬,马晓芳,唐明.电火花磨削加工蜂窝环的热物性参数研究及表面温度场仿真分析[J].兵工学报.2013

[7].裴志超.硬质合金磨削温度场及磨削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3

[8].庞静珠,李蓓智,杨建国,张强.高速外圆磨削弧区工件表面温度的测试与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9].刘明贺,韦建很,张修铭,修世超.小切深条件下磨削加工表面的温度场及表面完整性[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0].巩亚东,曹振轩,刘月明,程军.高速点磨削参数对温度场与表面硬度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标签:;  ;  ;  ;  ;  

磨削表面温度论文-吴玉厚,王浩,李颂华,王贺,孙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