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基主义论文-包毅,田启波

布朗基主义论文-包毅,田启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布朗基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列宁,普列汉诺夫,布朗基主义,革命

布朗基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包毅,田启波[1](2011)在《列宁是布朗基主义者吗——答普列汉诺夫对列宁革命理论的责难》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宁与布朗基主义的关系历来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经济的落后使得革命的政治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不可能相结合,无产阶级不顾客观经济条件夺取政权将是国家的最大灾难,列宁寄希望于少数人的密谋和暴力是布朗基式的"民意主义"。理论与实践都已经证明,普列汉诺夫不顾时代的变化而教条式地固守马克思的个别论断,误读了列宁的革命理论,是时代的落伍者。重温列宁的革命理论,我们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评价革命队伍内部犯了错误的同志、如何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如何面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困难等,都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董旭[2](2009)在《特卡乔夫的布朗基主义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卡乔夫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革命民粹派的活动家、理论家。在俄国革命运动的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主张通过少数革命者密谋恐怖手段夺取政权,利用国家政权完成社会变革,实现民粹派的理想。因此,他的思想带有明显的布朗基主义性质。特卡乔夫的布朗基主义是在大改革和虚无主义的社会背景下,在特卡乔夫深入参与60-70年代革命运动的基础上形成。他的布朗基主义主要是作为一种革命策略,是19世纪俄国解放运动不断激进化的表现,是对俄国的现实——国家专制、人民愚钝的一种回应,旨在解决如何推翻专制政权实现农民社会主义的问题。从特卡乔夫革命理论、人民思想、革命策略和组织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思想的布朗基主义特征,但这些思想根源于俄国的历史和现实,并非简单照搬法国布朗基主义。(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学院》期刊2009-05-01)

王大广[3](2009)在《马克思主义具有布朗基主义倾向吗?——答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责难》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自伯恩施坦以降,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就被指责具有布朗基主义的倾向,特别是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以后,更加为这一主张提供了"实践证明"。那么,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盲动乃至恐怖特征的布朗基主义倾向呢?不仅在理论上伯恩施坦及其追随者误读了马克思的,就是在实践上中苏正反两方面的不同结局不仅没有为,反而为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成功做出了更充分的证明。(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09年02期)

王令愉[4](1991)在《布朗基主义、蒲鲁东主义的失败和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巴黎公社120年祭》一文中研究指出120年前诞生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仅仅存在了72天。它的失败同它的诞生一样,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而法国国内的阶级状况和由此产生的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在公社内部的严重影响,是导致公社迅速失败的原因之一。在公社失败20年之后,恩格斯对公社委员会作了这样的分析:“公社委员分为多数和少数两派:多数派是布朗基主义者,他们在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中占统治地位;少数派是国际工人协会会员,他们多半是蒲鲁东社会主义学派的信徒”。①布朗基派和蒲鲁东派的社会主义者,站在时代的前沿,领导建立了这个史无前例的政权,又导致了它的过早的夭折。一布朗基主义的奠立者奥古斯特·布朗基(1805—1881)是法国近代无产阶级的着名活动家。自1826年16岁参加烧炭党起,到1881年元旦逝世的60年中,有30余年遭到监禁和流放,却始终为他的主张和事业奋斗不息。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评价布朗(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1991年02期)

王弘振[5](1986)在《试析布朗基主义者与蒲鲁东主义者在巴黎公社革命时期的主要分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巴黎公社革命的整个过程中,领导革命的组织,超初主要是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尔后则主要是巴黎公社委员会。在这两个组织中,布朗基主义者和蒲鲁东主义者占了多数。这两者都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布朗基主义者憎恶资本主义制度,主张进行政治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革命专政,实现没有私有制,没有特权的共产主义。但他们忽视革命理论的意义,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幻想通过知识分子的密谋(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86年01期)

布朗基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特卡乔夫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革命民粹派的活动家、理论家。在俄国革命运动的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主张通过少数革命者密谋恐怖手段夺取政权,利用国家政权完成社会变革,实现民粹派的理想。因此,他的思想带有明显的布朗基主义性质。特卡乔夫的布朗基主义是在大改革和虚无主义的社会背景下,在特卡乔夫深入参与60-70年代革命运动的基础上形成。他的布朗基主义主要是作为一种革命策略,是19世纪俄国解放运动不断激进化的表现,是对俄国的现实——国家专制、人民愚钝的一种回应,旨在解决如何推翻专制政权实现农民社会主义的问题。从特卡乔夫革命理论、人民思想、革命策略和组织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思想的布朗基主义特征,但这些思想根源于俄国的历史和现实,并非简单照搬法国布朗基主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布朗基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包毅,田启波.列宁是布朗基主义者吗——答普列汉诺夫对列宁革命理论的责难[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2].董旭.特卡乔夫的布朗基主义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9

[3].王大广.马克思主义具有布朗基主义倾向吗?——答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责难[J].广东社会科学.2009

[4].王令愉.布朗基主义、蒲鲁东主义的失败和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巴黎公社120年祭[J].历史教学问题.1991

[5].王弘振.试析布朗基主义者与蒲鲁东主义者在巴黎公社革命时期的主要分歧[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

标签:;  ;  ;  ;  

布朗基主义论文-包毅,田启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