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线索论文-蒋怀滨,钟财秀,关凯轩,李嘉莹,鲜小竹

内源性线索论文-蒋怀滨,钟财秀,关凯轩,李嘉莹,鲜小竹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源性线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客体连续性表征,形状变化方式,上下视野,内源性线索

内源性线索论文文献综述

蒋怀滨,钟财秀,关凯轩,李嘉莹,鲜小竹[1](2016)在《形状变化方式、上下视野与内源性线索对客体连续性表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改进的客体回溯范式,以客体预览利化效应量(Object-Spectic Preview Benefits,OSPBs)作为指标,探究表面形状变化方式、上下视野与内源性线索在客体连续性表征中的作用机制。实验1和实验2均采用3(变化方式:不变、渐变和随机变)×2(垂直视野:上视野和下视野)的混合实验设计,分别考察在无内源性线索和有内源性线索时,形状变化方式和上下视野对OSPB效应的影响。实验1发现,无内源性线索时,在不变条件下,出现上视野优势;在渐变条件下,上下视野差异不显着在随机变条件下,出现下视野优势。实验2发现,有内源性线索时,在不变条件下,上下视野的OSPB效应无显着差异;在渐变和随机变条件下,出现下视野优势。以上结果表明,上下视野的不对称性存在于客体连续性表征中,其不对称性随形状变化方式不同而有差异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内源性线索的调节。(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潘运,全小山,林伟民,杨桂芳[2](2011)在《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条件下线索提示有效性变化对数字加工距离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距离效应(number distance effect)是数字加工的一种特有效应,指对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进行比较时,反应时和错误率会随着两个数字之间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已有研究发现数字加工与注意有着密切关系。本研究采用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实验范式,材料为小数(1~4)和大数(6~9)的阿拉伯数字,以判断数字是否比5大为任务,考察内源性和外源性线索不同注意条件下线索提示有效性变化对数字加工距离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内源性线索条件下,当线索提示有效性为80%时,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当线索提示有效性为50%时,注意条件下,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但非注意条件下,只有小数出现了距离效应,大数的距离效应明显减弱或消失;(2)在外源性线索条件下,无论线索提示有效性为80%,还是50%,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大小数均出现了距离效应。(本文来源于《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10-21)

潘运,白学军,沈德立[3](2011)在《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条件下线索提示有效性对数字距离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实验范式,考察了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不同注意条件下线索提示有效性对数字加工距离效应的影响,材料为小数(1~4)和大数(6~9)的阿拉伯数字,以判断数字是否比5大为任务,结果发现:①内源性注意条件下,当线索提示有效性为80%时,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当线索提示有效性为50%时,注意条件下,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但非注意条件下,只有小数出现了距离效应,大数的距离效应明显减弱或消失;②外源性注意条件下,无论线索提示有效性为80%还是50%,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大、小数均出现了距离效应.(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8期)

刘颖仪[4](2011)在《物体知觉作为内源性线索对注意定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注意可以分为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通过呈现注视点线索和外周线索来引起不同的注意定向。在注视点中央呈现的内源性线索会引起易化效应,在外周位置呈现的外源性线索则可以先后引起易化效应和返回抑制。由于以往实验在内源性线索上取材的局限性以及呈现位置的单一,本研究利用物体的知觉作为内源性线索,分别呈现在注视点区域和外周位置,采用线索一一靶子范式来研究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对注意定向的影响。实验一在注视点呈现一个半侧的物体,通过比较线索化位置和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来观察是否能引发易化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半侧物体可以同箭头等一样作为内源性线索来引发易化现象,并且,通过数据分析得,这种易化效应和对物体的知觉相关性很大,当物体知觉模棱两可时,这种易化效应消失。实验二的第一个实验将缺失中间部分的物体图片作为外周线索,观察其对返回抑制的影响,发现当线索和靶子具有生活经验的高相关性时,在通常的返回抑制现象后会出现易化效应;进一步实验又发现,当线索和靶子不具有这种相关性,这个易化现象消失。整个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注视点线索还是外周线索都受到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和生活经验的影响。1注视点的易化效应可以由具有生活经验的非生理意义的内源性线索引起。2当内源性线索和外源性线索同时呈现在注视点外周位置时,作用时程是外源性线索先于内源性线索。3外周线索引起的注意定向与搜索策略有关,受到个体主观期望的影响,长SOA的情况下,当返回抑制结束后会出现易化。(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5-05)

赵亚军,张智君[5](2009)在《眼睛注视线索提示效应:内源性注意还是外源性注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改进的Posner视-空间线索提示范式,对眼睛注视线索提示效应(eyes gaze cueing effect)的加工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一考察注视提示线索对空间Stroop效应的影响;实验二考察注视提示线索对特征抽取和特征整合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注视线索提示有效时的空间Stroop效应显着大于提示无效的情景;在单一特征搜索与特征联合搜索任务中,注视线索提示效应无差别。这说明,注视线索通过在头脑里形成空间方位表征诱导注意转移;注视线索通过影响特征抽取、而非特征整合阶段,对客体加工产生易化。本研究支持注视线索提示效应属于内源性注意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09年12期)

杨永胜[6](2008)在《内源性线索引导注意定向中的跳出启动(PoP)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反应都是过去经验和当前面对的刺激共同作用的产物。跳出启动(PoP)效应由内隐性短时记忆驱动,每个trial中的刺激都会影响后面5~8个trial中的反应,影响体现为一致时的易化作用和不一致时的抑制作用。本实验采用眼动技术和脑电技术结合的方式,考察颜色、方向这两个内源性线索特征和反应(目标形状)特征在trial间的一致性所产生的跳出启动(PoP)效应。16名正常大学生被试参与实验。实验开始时,屏幕中央呈现白色“十”字箭头锁定目光,之后白色十字换为彩色十字(红色和绿色),四个箭头所指方向的边缘视野中各呈现一个白色菱形,要求被试判断十字中独特颜色箭头所指的白色菱形的缺角方向,并用鼠标反应。trial间时间间隔(ITI)设置为两个水平(1500ms和3000ms)。实验中记录反应时,眼跳潜伏期和脑电等指标。结果表明:(1)内源性线索引导的注意转移中,颜色、方向和反应的一致性变化都会产生跳出启动(PoP)效应,而不同特征引发的跳出启动(PoP)效应产生于不同的心理认知加工阶段。(2)跳出启动(PoP)是一种内隐性短时记忆驱动的效应,消退的原因是后面刺激的干扰,而不是记忆痕迹随时间的增长而消褪。(3)跳出启动(PoP)是trial间启动的一种形式,跳出启动(PoP)效应的产生并非仅局限于跳出性特征。(4)跳出启动(PoP)效应的产生和影响不具有排他性,它会与返回抑制机制、博弈策略等共同影响注意过程。(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8-06-30)

内源性线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数字距离效应(number distance effect)是数字加工的一种特有效应,指对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进行比较时,反应时和错误率会随着两个数字之间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已有研究发现数字加工与注意有着密切关系。本研究采用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实验范式,材料为小数(1~4)和大数(6~9)的阿拉伯数字,以判断数字是否比5大为任务,考察内源性和外源性线索不同注意条件下线索提示有效性变化对数字加工距离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内源性线索条件下,当线索提示有效性为80%时,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当线索提示有效性为50%时,注意条件下,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但非注意条件下,只有小数出现了距离效应,大数的距离效应明显减弱或消失;(2)在外源性线索条件下,无论线索提示有效性为80%,还是50%,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大小数均出现了距离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源性线索论文参考文献

[1].蒋怀滨,钟财秀,关凯轩,李嘉莹,鲜小竹.形状变化方式、上下视野与内源性线索对客体连续性表征的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潘运,全小山,林伟民,杨桂芳.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条件下线索提示有效性变化对数字加工距离效应的影响[C].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3].潘运,白学军,沈德立.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条件下线索提示有效性对数字距离效应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4].刘颖仪.物体知觉作为内源性线索对注意定向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

[5].赵亚军,张智君.眼睛注视线索提示效应:内源性注意还是外源性注意?[J].心理学报.2009

[6].杨永胜.内源性线索引导注意定向中的跳出启动(PoP)效应[D].首都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内源性线索论文-蒋怀滨,钟财秀,关凯轩,李嘉莹,鲜小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