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体育学习障碍调查分析及教学建议

高中生体育学习障碍调查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高一学生物理学习障碍调查分析与教学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何楚灵[1](2021)在《高一学生“离子反应”学习认知障碍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代心理学观点中,学习是学习主体头脑中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在新知识获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认知障碍必然会妨碍新知识的顺利构建。因此调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障碍及其成因,有利于改善学习效果。离子反应是化学学科核心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痛点之一,调查与分析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认知障碍及其成因对改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为指导,从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方面调查分析学生在离子反应学习时存在的认知障碍。采用文献法、深度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对实习学校其中298名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与一线化学教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深度访谈,得出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高一学生学习离子反应内容时,受到离子反应知识内容本身、思维发展和认知水平的限制、问题表征能力的欠缺、知识结构化程度低、教学教法以及元认知能力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方面的认知障碍。第二,根据研究调查结果可以看到认知策略障碍是最为突出明显的,其次是智慧技能的障碍,最后是言语信息认知障碍。言语信息认知障碍的具体体现为对离子反应关键字词及名称的不了解,难以辨析。比如对电解质系列相关概念的不了解;智慧技能认知障碍的具体表现为对电离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等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能力欠缺,以及对离子共存、检验等离子模型规律的习得不够准确;认知策略障碍表现为对离子反应知识的调节及迁移能力不足,难以准确进行实验结论的评价和物质鉴别的方案设计。为了克服三方面认知障碍,分别提出“问题情景教学”、“句子成分划分教学”;“巧用实验教学”、“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升学生元认知能力”等教学建议。

王永红[2](2021)在《及时反馈策略对高一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需要获得反馈信息来及时调整,才能取得“教”和“学”的最佳效果。老师需要通过课堂互动、作业、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方法、作业布置上作出调整,而学生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于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改进。本文以有效教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信息反馈理论为基础,结合前人理论研究,应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等研究方法,就高一物理教学中师生之间信息反馈的时效性进行研究。重点选取了课后作业批改环节,对学生的笔记本、练习本、作业本、练习册的批阅方式、发放时间间隔做了调查,发现存在作业设计不合理、形式单一、批改发放不及时等问题。如果课后作业能及时反馈,是否有可能改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率,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衡量及时反馈策略有效性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高一物理学业成绩,二是学生对待高中物理的情感态度。本次研究选取了西安市某省中学的两个一类班、两个二类班进行实验,将两个一类班和两个二类班学生的中考物理成绩作为前测数据,用SPSS Statistic统计软件对物理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符合实验要求。实验期间进行了变量控制,让作业发放的时效性成为唯一变量,经过两个月的教学实验,将月考和期中考试的物理成绩作为后测数据来进行实验分析。将所得数据用SPSS Statistic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二类班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而一类班的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结合本次实验结果,本文提出了适应高一物理教学的及时反馈策略,包括课前摸底、课堂互动、课后作业批改方面的反馈策略。及时反馈策略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高一新生适应阶段的物理学习成绩,也充实了及时反馈策略在物理学科的有效性研究。

陈爽[3](2021)在《高一学生函数学习障碍及其成因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纵观数学学习过程,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基于教学角度,我们又希望学生可以顺畅地学会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所以,研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障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能够有效地削弱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函数内容是高中数学的核心知识与关键内容,它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应用广泛。同时,高一学生在学习函数内容时,显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在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习障碍。因此,以函数内容为载体研究高一学生的数学学习障碍,便于在职教师及新手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对指导教学实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该研究选取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函数为载体,主要研究了以下两个基本问题:(1)高一学生函数学习的数学学习障碍是什么?(2)高一学生函数学习的数学学习障碍成因是什么?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相关研究的梳理与分析,确定了该研究的研究方法为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首先根据每种障碍的定义确定其表现,进而收集学生大量的课时作业来寻找学生的障碍表现,最后根据障碍出现次数确定该障碍是否存在;接下来基于研究问题一得到的学习障碍,编制调查问卷以及访谈提纲对学生的学习障碍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分析学生产生学习障碍的成因。通过该研究,研究者主要得到以下结论:首先,高一学生在学习函数时出现的数学学习障碍主要是函数概念迷思、函数性质的不等价转换、缺乏函数性质应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探索方法及厌学情绪。其次,高一学生函数学习障碍的成因主要有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记忆不到位、不理解及不会运用数学语言、没有建立起函数知识网络及解题策略较少。基于研究结论,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合理利用学生反馈材料,及时发现学生学习障碍;第二,深化函数概念理解,提高认知水平;第三,加强数学符号理解,提升抽象水平;第四,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运用,建立知识网络;第五,注重数学解题策略的培养,提升学生审题与运算能力;第六,不同课型采取不同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第七,重视平时积累,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学习习惯。

刘韶藤[4](2021)在《物理模型教学培养高中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的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提出,教育必须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为了改善人才培养质量,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提出将知识学习与思维培养相结合,其中科学思维是物理核心素养的二级指标,模型建构是科学思维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模型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笔者综合大量文献发现学者们对于物理科学思维,特别是物理思维品质的研究比较薄弱,而对于思维品质中各品质,如思维灵活性的研究则更少,理论的薄弱必然带来实践的模糊。因此提高教师对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的认识,加强教师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的教学已迫在眉睫。因此,本文实施了物理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的探索。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行动研究法。首先,查阅各种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物理模型教学和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培养的研究现状,对“思维与物理思维”“思维品质与物理思维品质”“思维灵活性品质”“模型与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教学”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本文的理论依据有建构主义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与学习迁移理论。之后,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问卷指标,从分析问题思维灵活性、解决问题方法灵活性、灵活检验问题结果的合理性、影响学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的学生因素及教师因素等五个方面对河北省石家庄市笔者进行教学实践的高级中学的部分高一学生进行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现状:1.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物理思维有待提高:(1)学生不能灵活转译物理语言;(2)学生灵活区分物理问题主次要因素的能力较低;(3)学生不能灵活转换思维模式分析变式问题;(4)学生灵活分解或组合问题的思维有待提高。2.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1)学生选择应用物理模型方法的灵活性有待提高;(2)学生选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物理思维灵活性较差;(3)学生转换思路克服思维障碍的能力较低;(4)学生思维迁移性较差。3.学生灵活检查问题结果的物理思维有待提高:(1)学生检查思维合理性的意识较低;(2)学生不能结合生活实际灵活检查问题结果。高中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的影响因素:1.学生因素:(1)思维定势影响学生灵活解决问题;(2)物理思维品质低导致物理思维灵活性较低。2.教师因素:(1)教师对物理问题变式不足导致学生不能多角度、多方向分析问题;(2)教师没能有效引导学生发散性思考问题;(3)教师对学生思维正向迁移培养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的教学策略:(1)教师提高对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重要性的认识;(2)教师利用模型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3)创设物理情景,灵活调动学生的物理思维;(4)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5)应用问题变式培养学生灵活选用模型的能力。笔者利用上述教学策略实施了四个月的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的教学实践,并展示了两个教学实践案例。通过学生访谈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了检测,访谈结果表明,利用物理模型教学能促进学生灵活思考物理问题,且能灵活分析物理建模的各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

王安伟[5](2021)在《中小学生惯性概念学习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日照市三所学校为例》文中指出惯性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物理学最早遇到的概念之一,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正确形成惯性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我们深入地调查学生头脑中惯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找到学生的认知障碍。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未正式学习惯性概念的小学六年级、初二学生和学过惯性概念的初三、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前和学后学生对惯性概念的认知情况。参考国内外关于惯性概念及惯性概念教学的研究资料和一线教师反馈的问题,精心设计问卷并展开调查。然后对回答典型的被试进行访谈,以深入调查学生的认知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得到了小学生惯性概念形成的5个认知特点、初二学生惯性概念形成的认知4个特点、初三学生惯性概念形成的4个认知特点、高一学生惯性概念形成的5个认知特点。针对中小学生惯性概念的认知过程的特点,提出了“了解学生惯性概念形成的认知过程”“分析学生学习惯性概念过程中形成各种错误认识的原因”“创设情境引发冲突转变错误认识”“明晰惯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重演惯性概念建立的过程”“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习惯性概念时能够学以致用”6项教学建议。

张童语[6](2021)在《基于良好物理认知结构生成的概念教学策略》文中研究表明物理认知结构是一种认知功能系统,它是由知识结构与心理结构共同作用而产生和发展的,它不仅反映了物理知识在头脑中的储存状态,而且反映出信息的加工方式。本课题深入分析了高中生物理认知结构的内涵、良好物理认知结构的特征以及物理认知结构与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调查分析了高中生物理概念学习情况和认知结构现状。根据认知结构理论的观点,结合物理认知结构与物理概念教学的关系,从认知结构形成过程的宏观角度和认知结构构成要素的微观角度,笔者提出了基于良好物理认知结构生成的概念教学策略。本研究完成了以下工作:1.通过文献研究及相关理论的学习,将认知结构划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静态认知结构包含三类知识:陈述性、程序性以及模式性知识;动态认知结构包含三种能力:认知映射、认知操作以及认知监控能力。整理了物理认知结构的内涵以及良好物理认知结构的特征;理清了物理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阐明了物理认知结构与概念教学之间的联系:物理认知结构是以物理概念为基础而形成的,而物理认知结构对物理概念的掌握也是十分重要的,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2.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一学生物理概念学习情况以及物理认知结构现状做了定性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在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迁移应用上有困难,而且物理认知结构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不能很好的迁移应用陈述性知识,没有形成规范的解题程序,不能形成清晰的解题的方法和思路,不能迅速把问题情境与相应知识建立联系,以及解题的能力不足。3.基于物理概念教学与良好物理认知结构的关系,笔者主要讨论以生成良好物理认知结构为目标的概念教学策略。根据良好认知结构形成的四个过程,本文提出了宏观教学策略: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把握认知起点;提供丰富认知图式,生成认知结构;优化知识的表征方式,巩固认知结构;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应用认知结构。根据认知结构构成的三类知识和三种能力,本文提出了微观教学策略:丰富知识呈现方式,促进陈述性知识有序化;重视传授解题程序,促进程序性知识程式化;注重培养思维方法,促进策略性知识的生成;知识融入问题情境,提高认知映射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升认知操作的效率;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提高认知监控的审慎性。4.基于提出的概念教学策略,设计了基于良好物理认知结构生成的概念教学设计,并进行了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良好物理认知结构的概念教学策略进行的物理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5.阐述本课题研究的结论、不足以及前景。

唐玲琪[7](2021)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一科学推理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在新课程教育改革和信息化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也逐渐成为广大教育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物理学科在培养同学们科学推理能力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能通过物理认识物质世界,认识世界运行的规律。文中提出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其中“科学思维”被列为四所核心素养之一。科学推理能力是学生能够在日常将生活中获得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形成正确的科学知识的必不可少的素质。因此,考查高一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水平,开展相关研究,对促进我国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科教人才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了从南北方两个省份各选取2所不同层次的高中学校的高一年级学生进行对比研究。本围绕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先后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法完成了本研究的理论梳理和研究讨论等。调查主要面向四所学校的高一学生进行对比调查研究,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展开:1.基于科学推理能力的内涵、国内外研究分析、以及物理学科中科学推理能力的内容和高一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等进行前期基础研究。2.分析高一现用教科书主要科学推理能力内容;与此同时,基于Lawson体系对高一学生进行科学推理能力的量表调查,发放并回收350份,剔除无效量表后的有效量表为327份,回收有效率达到了93.4%。得到以下结论:学校S1与学校S2、学校H1与学校H2之间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差异显着,可得高一学生中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学生相比科学推理能力较强;学校S2与学校H2之间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差异显着,可得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相比,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区别不大。校际间科学推理能力各子维度表现总体趋势相同,差异程度不大。四所高中高一学生在守恒推理、比例推理、相关推理及假设演绎推理成绩上均无明显差异,而在控制变量推理和概率推理成绩上存在较大差异,学校H1优于其他学校学生。研究学生物理成绩与科学推理能力的相关性科学推理能力与学生物理成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成绩好的学生推理能力一般优于差生,物理学科成绩好的学生在推理能力上也有显着优势。3.最后研究利用《高一物理学习影响因素调查表》研究高一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影响因素与其科学推理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一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都对学生科学推理能力产生影响。

李成艳[8](2021)在《问题链教学提升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应用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学课堂强调学生主体性,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参与问题探究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链教学作为问题教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能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到问题探究中,对有效启发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故近年来倍受推广和应用。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问题解决能力,且《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发展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对落实化学课标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立足于问题链教学与问题解决能力间的理论联系,探讨问题链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问题。从现实情况出发,以“元素化合物”为例,探讨有效提升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链教学策略,进行问题链教学的有效设计与实施。基于此,研究思路如下:通过文献分析,了解研究背景、研究现状,明确研究主题,掌握相关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了解实习学校高一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和教师实施问题链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学理论指导下,依据问题链教学理论,以提升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能力为落脚点,结合实际进行问题链教学提升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研究;基于理论,以“人教版必修1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进行提升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案例设计;以西宁H中学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教学实施,验证问题链能否提升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研究表明:(1)据调查发现:高一学生的整体化学问题解决能力水平不高。具体问题为:(1)化学问题解决态度方面:参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较差、缺乏问题意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动机。(2)化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方面:化学问题解决的思路不成体系、很少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多方面寻求问题解决方法存在困难。(3)化学问题品质方面:缺乏方法的创新和有效迁移与推广能力;(2)经教师访谈结果发现:(1)教师认可问题链教学的有效性,但认为问题链设计会耗时过多。(2)经验丰富的教师针对问题预设的思考较少,在课堂上直接设问,新任教师会提前预设,但在问题设计的深广度方面存在问题。(3)化学教师困惑对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及问题链教学课堂的把控度;(3)在进行问题链有效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核心问题链导向下设计问题解决任务”、“鼓励并引导学生评价与反思”四个问题链教学实施策略,建构了以“创设问题情境—抛出核心问题—子问题链引导—教学反思与评价”为主要教师活动,以“感知问题—明确问题解决任务—解决问题—反思与交流”为主要学生活动的提升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链教学实施流程;(4)教学实施后,成绩分析结果显示:两班级学生的成绩差距逐渐拉大,且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的成绩。说明问题链教学在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应用促进了化学学习成绩的提升。量表结果分析表明:教学实施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化学问题解决能力水平出现显着性差异。访谈结果显示,问题链教学的实施对学生情感态度、知识学习、思维、化学问题探究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综上结果表明,问题链教学的实施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能力。

喻歆航[9](2021)在《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一物理课堂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教育,然而在传统教学思想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仍然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学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尝试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引入到高一物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学习问题背后的物理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应用在高一物理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基于问题的学习”相关的理论与研究现状;其次根据当前高一物理课堂中应用问题教学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重点,即探索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一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建立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一物理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探究基于问题的学习对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影响。通过研究,旨在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寻找出高一物理课堂教学中基于问题的学习与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方式,为今后高中物理教师采用这一教学模式提供具体的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分发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调查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一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结论。从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可知当前高一学生物理问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无法构建有效问题系统,解决问题能力差,小组讨论表面化形式化,课堂效率不高等。从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可知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难以兼顾创新思维的培养,填鸭式教学为主体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等。针对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从教学准备、课堂实施、课后反思三方面给出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一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优化策略。在优化策略的基础上建构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一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并对各个环节进行具体阐述。建构了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一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后,将高一物理课堂教学课型分为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复习课这4种常见课型,分析四种课型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特点,将构建的模式分别应用在四种课型中,再进行不断总结和反思,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一物理课堂的实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研究可见基于问题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有较大的作用。

刘昭岩[10](2021)在《高一物理学困生成因及“脱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高考政策下,物理面临着重重挑战。在从物理高考的层面对人才提出更高“质”的同时,选择物理学生的“量”上却跌宕起伏。从2017年起到2019年,全国各个省市选择物理的人数逐年降低,而2020年人数上升。一面高呼“物理难学分低”,一面又高呼“物理有用,好选专业易就业”。所以根据学生理想大学专业关于高考科目的要求,使不少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选择物理,同时因为高考的“按排名折分”的方法,使不少成绩中等的理科生放弃物理的学习。这种情况下,全国整体选择物理的学生数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物理学困生在选择物理的学生中占比高居不下。本文立足当下高考物理的选科形式的与学生选择物理的趋势从教育心理学、初高中物理课程跨度难度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三方面进行论述物理学困生的成因与“脱困”策略。第一章绪论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将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展开详尽的说明;第二部分通过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关于物理学困生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第三部分系统地罗列出文章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文章粗略说明用处。第二章课题理论基础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将前人已成文的结论运用于本文,并将其理论结合笔者理解展开进一步的阐述,阐述中体现该理论与本文的相关度;第二部分结合当前物理的选科与排名明确本研究中学困生的定义,同时说明本次的研究对象着重在高一年级学生。第三章调查研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将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作为前测实验,选取平均分相似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实验根据对学生现有物理水平的真实检测并保证两个班级物理水平相似;第二部分是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全部以客观题形式展开,客观题的形式对于调查学生学习物理时的心理和学情更为方便。笔者进一步统计并分析问卷的情况以便于总结学习困难成因;第三部分是进行个别学困生和教师的访谈,进一步访谈学生学习情况,和对一线教师进行关于学生学习情况及对初高中教材难度差异的认知。对实验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践。期末考试作为实验的后测,并将前后测进行数据分析。第四章“学困生”之“困因”分为三部分:分别从学生学习及心理、教师教学课堂设置和物理课程难度与衔接三个方面依次对物理学习困难进行归因。第五章“学困生”之“脱困策略”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设置和物理课程难度与衔接制定策略。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研究的不足,笔者认为研究的不足:其一在于无科学依据将调查问卷进行赋值量化,仅局限于占比和程度的研究;其二是前后测的主要依据依旧停留在书面成绩,没有合适的方法和标准去检验和衡量学生的动手能力等;其三是实践时间较短,效果仅限于实践期间的知识点的学习,未能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进行质的提升。第二部分是总结与展望,总结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以及本文浅显的创新点,希望将一己拙见带入未来工作中能继续展开教研。与已有的和本文研究方向相同或者相似的论文相比,本文还特别增加了研究初高中的难度跨度研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初中升高一的学生,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课本进行整合分析。本文创新点是本研究重新对学困生进行定义,并根据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对学困生进行分类研究。

二、高一学生物理学习障碍调查分析与教学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一学生物理学习障碍调查分析与教学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一学生“离子反应”学习认知障碍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离子反应教学研究现状
        1.2.2 国外关于认知障碍的研究
        1.2.3 国内关于认知障碍与学科学习的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的问题及方法
2 概念界定
    2.1 认知
    2.2 认知障碍
3 理论依据
    3.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2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4 高一学生“离子反应”认知障碍调查过程
    4.1 问卷编制
    4.2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4.3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4.3.1 言语信息障碍调查结果
        4.3.2 智慧技能障碍调查结果
        4.3.3 认知策略障碍调查结果
5 高一学生“离子反应”认知障碍成因分析
    5.1 言语信息障碍访谈分析
    5.2 智慧技能障碍访谈分析
    5.3 认知策略障碍访谈分析
    5.4 认知障碍成因分析
6 教学建议与研究结论
    6.1 教学建议
    6.2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离子反应学习认知障碍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及时反馈策略对高一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新高考背景
        1.1.2 研究动机
        1.1.3 实践价值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概念界定
        1.3.1 反馈和教学反馈
        1.3.2 及时反馈和及时反馈策略
        1.3.3 有效教学和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1.4 理论基础
        1.4.1 教育学理论
        1.4.2 心理学理论
        1.4.3 有效教学理论
        1.4.4 信息反馈理论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物理教学的及时反馈现状
    2.1 学生视角的教学反馈现状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2.1.3 调查途径
        2.1.4 调查结果
    2.2 教师视角的教学反馈现状
        2.2.1 调查对象
        2.2.2 调查材料
        2.2.3 调查方法
        2.2.4 调查结果
    2.3 师生访谈
        2.3.1 教师访谈汇总
        2.3.2 学生访谈汇总
    2.4 及时反馈现状总结
        2.4.1 书面作业价值体现不充分
        2.4.2 反馈不及时
        2.4.3 反馈的信息量不足
第三章 高一物理教学及时反馈策略
    3.1 高一物理教学及时反馈策略的出发点
        3.1.1 高一物理的学科特征
        3.1.2 高一学生的学习特点
    3.2 高一物理教学及时反馈策略的内容
        3.2.1 课前了解学情,教师获取及时反馈
        3.2.2 课堂教学互动,师生双向反馈
        3.2.3 课后作业布置,及时批改发放
    3.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及时反馈
        3.3.1 基于网络平台的作业布置
        3.3.2 基于现代技术的课堂互动
        3.3.3 基于现代科技的作业批改
第四章 及时反馈策略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方案
        4.1.2 检测材料
        4.1.3 实验假设
        4.1.4 实验目的
        4.1.5 实验方法
    4.2 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
        4.2.1 实验前测
        4.2.2 实验实施过程
        4.2.3 实验后测
    4.3 实验期间的案例记录
    4.4 及时反馈策略在作业批改环节有效教学的结果
        4.4.1 实验结果分析
        4.4.2 及时反馈策略对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影响
        4.4.3 及时反馈策略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影响
        4.4.4 作业批改中实施及时反馈策略的反思
第五章 反思和展望
    5.1 本文的创新之处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高一物理教学反馈学生问卷调查表
    附录 B:高一物理教学反馈老师问卷调查表
    附录 C:师生访谈提纲
    附录 D:月考测试试卷
    附录 E:四个班级的作业收交记录
致谢

(3)高一学生函数学习障碍及其成因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问题
    (四)主要术语界定
    (五)创新点
二、理论背景及文献综述
    (一)理论背景
        1.概念
        2.理论基础
    (二)文献综述
        1.数学学习障碍研究现状
        2.高中函数学习障碍研究现状
    (三)小结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1.研究问题一
        2.研究问题二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1.研究问题一
        2.研究问题二
    (四)研究思路及框架
四、结果与分析
    (一)函数学习障碍分析
        1.函数学习障碍表现
        2.函数学习障碍分析
        3.小结
    (二)函数学习障碍成因分析
        1.迷思概念成因
        2.不等价转换成因
        3.缺乏问题解决的基本探索方法成因
        4.厌学情绪成因
        5.小结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一学生函数学习障碍访谈提纲
附录二 高一学生函数学习障碍成因调查问卷
附录三 高一学生函数学习障碍成因访谈提纲
附录四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4)物理模型教学培养高中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培养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是物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1.1.2 物理模型教学是培养物理思维品质的方法之一
        1.1.3 高考对灵活建构物理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物理模型教学”研究的综述
        1.3.2 “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研究的综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思维和物理思维
        2.1.2 思维品质及物理思维品质
        2.1.3 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
        2.1.4 模型和物理模型
        2.1.5 物理模型教学
    2.2 理论依据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认知灵活性理论
        2.2.3 学习迁移理论
3 高中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的目的、对象、方法及时间
    3.2 问卷编制
    3.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3.4 高中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3.4.1 高中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3.4.2 高中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3.5 高中教师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现状的访谈结果及分析
        3.5.1 访谈目的、对象、时间及方式
        3.5.2 访谈提纲
        3.5.3 访谈记录(见附录2)
        3.5.4 访谈结果及分析
    3.6 调查结论
        3.6.1 高中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现状的调查结论
        3.6.2 高中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影响因素的调查结论
4 物理模型教学培养高中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的策略
    4.1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的认识
    4.2 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物理模型发展思维灵活性品质
    4.3 创设模型情境,调动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物理思维
    4.4 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灵活抽象问题体现的物理模型
    4.5 进行问题变式,培养学生灵活选用物理模型的思维品质
5 物理模型教学培养高中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的教学实践
    5.1 教学实践对象、时间、目的及内容
        5.1.1 教学实践对象及时间
        5.1.2 教学实践目的
        5.1.3 模型教学环节
        5.1.4 教学实践内容
    5.2 教学实践案例
        5.2.1 案例一:《共点力的平衡》
        5.2.2 案例二:《超重和失重》
    5.3 教学实践后的效果访谈及结果分析
        5.3.1 访谈目的、对象、地点、时间及方式
        5.3.2 访谈提纲
        5.3.3 访谈记录(见附录4)
        5.3.4 访谈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及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高中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2:“教师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现状”的访谈记录(前测)
附录3:学生访谈记录(后测)
致谢

(5)中小学生惯性概念学习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日照市三所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物理概念认知发展已有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惯性概念认知发展已有的研究
        1.2.3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2 研究中小学生惯性概念认知情况的理论基础
    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2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 物理概念形成的学习进阶理论
    2.5 概念转变理论
3 中小学惯性概念教学目标与教材解读
    3.1 惯性概念形成的历史
    3.2 小学课程标准中惯性概念教学目标解读
    3.3 初中课程标准中惯性概念教学目标解读
    3.4 高中课程标准中惯性概念教学目标解读
    3.5 小学惯性概念教材分析
    3.6 初中惯性概念教材分析
    3.7 高中惯性概念教材分析
4 中小学生对惯性概念认知情况的调查
    4.1 调查的形式
    4.2 调查对象
        4.2.1 小学测试对象
        4.2.2 初中测试对象
        4.2.3 高中测试对象
    4.3 访谈问题与调查问卷的编制
        4.3.1 小学访谈问题的编制
        4.3.2 初中调查问卷的编制
        4.3.3 高中调查问卷的编制
    4.4 访谈问题与调查问卷情况统计
        4.4.1 小学访谈问题与调查问卷情况统计
        4.4.2 中学访谈问题与调查问卷情况统计
        4.4.3 中学问卷调查结论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小学生惯性概念形成的认知特点
        5.1.2 初二学生惯性概念形成的认知特点
        5.1.3 初三学生惯性概念形成的认知特点
        5.1.4 高一学生惯性概念形成的认知特点
    5.2 惯性概念教学建议
        5.2.1 了解学生惯性概念形成的认知过程
        5.2.2 分析学生学习惯性概念过程中形成各种错误认识的原因
        5.2.3 创设情境引发冲突转变错误认识
        5.2.4 明晰惯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5.2.5 重演惯性概念建立的过程
        5.2.6 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习惯性概念时能够学以致用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生对惯性概念认知情况的调查访谈
附录二 初中学生对惯性概念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高中学生对惯性概念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
致谢

(6)基于良好物理认知结构生成的概念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认知结构的国内研究现状
        1.2.2 认知结构国外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1.4 研究的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认知结构
        2.1.1 静态认知结构
        2.1.2 动态认知结构
    2.2 认知结构理论
        2.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2.2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
        2.2.3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2.3 物理认知结构
        2.3.1 物理认知结构的概念
        2.3.2 良好物理认知结构的特征
        2.3.3 物理认知结构与物理知识结构
    2.4 物理认知结构与概念教学
第三章 高中生物理概念学习及认知结构状况的调查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的形式及内容
        3.2.1 主要调查形式
        3.2.2 主要调查内容
    3.3 调查对象
    3.4 高中生物理概念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3.4.1 调查数据
        3.4.2 部分调查结果分析
        3.4.3 整体调查结果分析
    3.5 高中生物理认知结构现状的调查分析
        3.5.1 调查数据
        3.5.2 部分调查结果分析
        3.5.3 整体调查结果分析
    3.6 调查结果总结
第四章 基于良好物理认知结构生成的概念教学策略
    4.1 宏观教学策略
        4.1.1 了解学生原有认知,把握认知起点
        4.1.2 提供丰富认知图式,生成认知结构
        4.1.3 优化知识表征方式,巩固认知结构
        4.1.4 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应用认知结构
    4.2 微观教学策略
        4.2.1 丰富知识呈现方式,促进陈述性知识有序化
        4.2.2 重视传授解题程序,促进程序性知识程式化
        4.2.3 注重培养思维方法,促进策略性知识的生成
        4.2.4 知识融入问题情境,提高认知映射的有效性
        4.2.5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升认知操作的效率
        4.2.6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提高认知监控的审慎性
第五章 基于良好物理认知结构生成的概念教学实践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变量
    5.4 实践研究过程
        5.4.1 基于良好物理认知结构生成的概念教学案例《弹力》
        5.4.2 教学案例分析
    5.5 实践结果分析
        5.5.1 实施效果成效检测
        5.5.2 评价与反思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本研究完成的工作及结论
    6.2 本研究的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关于高中生物理概念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 B 关于高中生物理认知结构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 C 利用spss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数据
附录 D 《生活中常见的力—弹力》教学设计
致谢

(7)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一科学推理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过程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概念的界定
        2.1.1 核心素养
        2.1.2 推理
        2.1.3 科学推理
    2.2 科学推理能力及其要素具体阐述
第三章 高一物理教材与科学推理内容
    3.1 我国现阶段高中物理课程现状
    3.2 物理教材中科学推理内容表现描述
    3.3 高一物理中科学推理内容统计分析
第四章 高一学生科学推理能力调查现状
    4.1 研究说明
        4.1.1 研究目的
        4.1.2 测量工具
        4.1.3 样本介绍
        4.1.4 测试结束后的工作
    4.2 信效度检验
        4.2.1 信度分析
        4.2.2 效度分析
    4.3 高一学生科学推理能力量表现状分析
        4.3.1 样本区域性整体对比分析
        4.3.2 样本各子维度推理能力对比分析
        4.3.3 高一学生科学推理能力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4.4 研究结论
第五章 高一学生科学推理能力相关性分析
    5.1 学生因素
        5.1.1 物理学习动机与学生科学推理能力相关分析
        5.1.2 物理学习态度与科学推理能力相关分析
        5.1.3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科学推理能力相关分析
    5.2 教师因素
        5.2.1 教师教学策略与学生科学推理能力相关性分析
        5.2.2 教学活动任务与学生科学推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5.3 学校因素
    5.4 研究分析总结
第六章 研究总结
    6.1 科学推理能力研究的主要成果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6.4 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科学推理能力测试题
附录B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影响因素学生调查表样表
附录C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影响因素教师调查表样表
附录D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影响因素学生调查表样表
致谢

(8)问题链教学提升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应用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解决能力是近年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议题
        1.1.2 符合新课改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1.1.3 问题链教学应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可行性
    1.2 研究设计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目的
        1.2.4 研究意义
        1.2.5 研究方法
    1.3 研究综述
        1.3.1 “问题链教学”的研究
        1.3.2 “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
        1.3.3 “问题链教学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问题
        2.1.2 问题链
        2.1.3 问题链教学
        2.1.4 化学问题解决能力
    2.2 教育学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支架式教学理论
        2.2.4 问题教学理论
第三章 高一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及问题链教学现状调查
    3.1 高一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问卷调查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工具
        3.1.4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 问题链教学现状访谈调查
        3.2.1 访谈目的与对象
        3.2.2 访谈内容与分析
第四章 问题链教学提升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概述
    4.1 问题链教学提升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可行性
        4.1.1 问题链教学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联系
        4.1.2 问题链教学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作用
    4.2 指向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链设计
        4.2.1 设计原则
        4.2.2 设计的问题链类型
        4.2.3 问题链设计过程
    4.3 提升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链教学实施策略
        4.3.1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4.3.2 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4.3.3 核心问题链导向下设计问题解决任务
        4.3.4 鼓励并引导学生评价与反思
    4.4 提升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链教学实施过程
        4.4.1 创设问题情境——感知、发现问题
        4.4.2 抛出核心问题链——明确问题解决任务
        4.4.3 子问题链引导——解决问题
        4.4.4 教学反思与评价——反思与交流
第五章 提升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链教学案例与分析
    5.1 案例一:“铁的重要化合物”
    5.2 案例二:“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第六章 提升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链教学的实施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对象
    6.3 实验工具
        6.3.1 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调查问卷
        6.3.2 化学成绩测试
        6.3.3 访谈设计
    6.4 实验变量控制
    6.5 实验过程
    6.6 实验结果与分析
        6.6.1 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问卷数据分析
        6.6.2 化学成绩分析
        6.6.3 访谈结果分析
        6.6.4 实验结论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教学设计
    附录 Ⅱ:《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 Ⅲ:测试结果统计
    附录 Ⅳ:访谈提纲
致谢

(9)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一物理课堂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历史及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及现状
        1.2.2 国内研究历史及现状
        1.2.3 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概述
    2.1 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内涵
        2.1.1 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定义
        2.1.2 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特点
        2.1.3 几种教学方法的比较
    2.2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2.2.4 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新课程理念
    2.3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与高一物理的契合性
第三章 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一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3.1 研究对象
    3.2 问卷调查
        3.2.1 学生问卷
        3.2.2 教师问卷
        3.2.3 问卷效度
        3.2.4 问卷发放与回收
        3.2.5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章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一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化策略及模式建构
    4.1 课前准备策略
        4.1.1 钻研备课,全面预设问题
        4.1.2 整体着手,构建问题系统
        4.1.3 结合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4.2 课堂实施策略
        4.2.1 引导学生构建问题系统
        4.2.2 适当加入,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4.2.3 灵活运用推进性问题
        4.2.4 灵活多变,巧妙处理课堂意外
        4.2.5 建立评价标准,正确进行评价
    4.3 课后反馈策略
        4.3.1 提高自身素质,从容应对学生问题
        4.3.2 加强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4.3.3 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4 基于问题的学习物理教学模式在高一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建构
        4.4.1 基于问题的学习物理教学模式的建构
        4.4.2 基于问题的学习物理教学模式各环节的设计
    4.5 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一物理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4.5.1 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
        4.5.2 教学评价遵循的原则
        4.5.3 教学评价的方式
        4.5.4 教学内容的评价
第五章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一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5.1 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概念教学
        5.1.1 高一物理概念的教学
        5.1.2 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概念教学设计
        5.1.3 设计总结与反思
    5.2 基于问题的学习的规律教学
        5.2.1 高一物理规律的教学
        5.2.2 基于问题的学习的规律教学设计
        5.2.3 设计总结与反思
    5.3 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实验教学
        5.3.1 导入新课,问题串体现问题情境
        5.3.2 知识建立,问题串突出问题本质
        5.3.3 学生实验,问题串强调重点
        5.3.4 设计总结与反思
    5.4 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复习教学
        5.4.1 常规复习课模式的分析
        5.4.2 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复习课设计
        5.4.3 设计总结与反思
第六章 研究总结
    6.1 研究成果
        6.1.1 了解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一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问题
        6.1.2 提出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一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优化策略
        6.1.3 建立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一物理教学的应用模式
        6.1.4 分析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一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6.1.5 构建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一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多元评价体系
    6.2 研究反思
    6.3 研究成功与不足
        6.3.1 研究的成功之处
        6.3.2 研究的不足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一物理课堂的教学研究”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B “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一物理课堂的教学研究”调查问卷(教师)
致谢

(10)高一物理学困生成因及“脱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当前社会背景
        1.1.2 课题研究目的
        1.1.3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第2章 课题理论基础
    2.1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2 元认知理论
        2.1.3 课程难度定量分析模型
    2.2 物理学困生的界定与分类
        2.2.1 物理学困生的界定
        2.2.2 物理学困生的分类
第3章 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
    3.1 前测实验与分组
    3.2 问卷调查
        3.2.1 问卷编制目的
        3.2.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3 调查问卷的实施
    3.3 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3.4 访谈与分析
        3.4.1 访谈目的
        3.4.2 访谈内容
        3.4.3 访谈结果分析
第4章 “学困生”之“困因”分析
    4.1 学生学习及其心理分析
    4.2 教师教学问题分析
    4.3 物理课程难度与衔接分析
        4.3.1 教材广度
        4.3.2 教材深度
        4.3.3 教材难度及梯度
第5章 “学困生”之“脱困策略”
    5.1 教师教学新方法
        5.1.1 新课讲授法
        5.1.2 分层作业法
        5.1.3 思维导图复习法
    5.2 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5.2.1 科学思维开发策略
        5.2.2 物理传授高效化与知识结构化策略
        5.2.3 精准扶困策略
    5.3 实验班和对照班物理成绩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6.1 总结与展望
    6.2 反思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前测试卷
附录B 后测试卷
附录C 调查试卷
附录D 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高一学生物理学习障碍调查分析与教学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一学生“离子反应”学习认知障碍调查与分析[D]. 何楚灵.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2]及时反馈策略对高一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 王永红. 上海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一学生函数学习障碍及其成因调查研究[D]. 陈爽.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4]物理模型教学培养高中生物理思维灵活性品质的研究[D]. 刘韶藤.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中小学生惯性概念学习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日照市三所学校为例[D]. 王安伟.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6]基于良好物理认知结构生成的概念教学策略[D]. 张童语.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一科学推理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 唐玲琪.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问题链教学提升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应用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为例[D]. 李成艳.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9]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一物理课堂的教学研究[D]. 喻歆航.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高一物理学困生成因及“脱困”策略研究[D]. 刘昭岩.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标签:;  ;  ;  ;  ;  

高中生体育学习障碍调查分析及教学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