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体会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体会

李金兰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迎安镇石峰学校644200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3-037-01

名著之所以称之为名著,是因为这些文学素材,不仅语言精美,而且还具有很深刻的教学意义。同时,阅读名著,有助于学生提高审美、鉴赏、感悟等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们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能够和作者进行一个思想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地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因此,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指导学生们阅读名著非常有必要的。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正确有效地开展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提出了几种观点,希望能够对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一、营造和谐的民主的阅读氛围

“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思想要落到实处,得有一个和谐的民主的氛围。首先是教师,不管你有什么情绪,请微笑着、情绪饱满入课堂;不管某个学生有多么的令你生气,请先平息怒火,用眼神或者走到其身边轻拍书本或桌子示意,决不要板着脸训了半天人,再回到课堂,影响课堂的和谐与阅读思路的流畅性--让学生很压抑地阅读,效果是要打折扣的;课堂上,不必太多的规矩,学生发言可以自由一些,有话直接站起来说,说了就可坐下--繁文缛节不利于保持阅读的轻松气氛;学生在心理上要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一起探讨的天空,把自己当作阅读的真正主人,而不是记笔记的机器。

二、将名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任何文学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名著也不例外,它是作者通过感悟,整理出来的精华,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有效的反应。教师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时,也要认识到这一点,将名著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感悟生活;在感悟生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名著的思想内涵。比如《背影》这篇文章,就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这篇文章在叙事时,虽然没有用一些华丽的辞藻,但是却能够让读者被那伟大的父爱所感染。在讲解这一课时,我除了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欣赏这一篇饱含真情实感的美文外,我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亲情”这一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我考虑到,班上有不少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他们从小就缺乏亲人的照顾,他们对于亲情是极其渴望的。在这些学生的观念里,他们的父母从小就不去照顾他们,远离他乡去打工,他们认为他们的父母根本就不疼爱他们。因此这些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为了将课文名著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体现“人文关怀”的教学观念,我开展了一个以“亲情”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让他们明白他们的父母是何其的伟大,给这些学生补上一堂重要的课,让学生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父母的伟大,在我讲解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都流出了眼泪,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那一份沉甸甸的爱。由这堂课,我明白了教学的价值所在,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时,教师更应该将其与实际相结合,在帮助学生欣赏文章的同时,帮助学生明白更多的道理,这才是阅读名著的意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三、备有香米打造巧妇--设置图书角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仅仅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却没有考虑到阅读的物质前提,即是有的无矢,阅读也就成了空谈了。面对农村中学文化氛围相对较薄弱,家庭经济整体水平较落后的实际情况,我们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找到自己想看的书,且如觅书过程艰难,很多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殆尽。为此,应集众人之力量,设置一个班级图书角,从教师到学生每学期一人捐出最少一本的书籍。让阅读教学成为有源之水,让学生的阅读强烈愿望有地方冲浪实现,也掀起了班级广泛阅读的高潮。多样的社会,要求多样的人才,在图书角的内部也必须多样化,不能局限学生的阅读面,不能束缚学生活跃的思维。另所备之米应香气逼人,所集书籍应健康向上。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书都“开卷有益”,况且中学生本身还缺乏明辨是非,特别是抵制诱惑的能力,因此,设置图书角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既要热情地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要帮助学生净化阅读内容、规范阅读行为、提高阅读品味,教育学生远离黄色(色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情人灰色(反动X黑色(暴力)的读物,拒绝“毒品”的诱惑,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确保阅读大课堂在光明的快车道上健康平稳地运行。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4]。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采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五、质疑探究,自主领悟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们在阅读后,产生了疑问是一种认真思考的体现。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文章思想,提高他们自主领悟的能力。通过一些恰当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进行提问,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在进行《十三岁的际遇》时,我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简单的阅读。然后我让学生们思考“北大带给作者什么样的影响,她又想对这所享誉全国的著名高等学府说些什么呢?”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文章思想内涵。在讲解过程中,我也鼓励学生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以此来激发他们思考的热情。最后我布置了一个课下作业:作者回忆了自己13岁时的际遇。同学们现在大约13岁,会有自己的梦想,你能写出来吗?我让他们也去写一段丰富多彩的文字。以此提高他们的自主领悟能力,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方法、观念已经不符合教学的需要,不仅制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而且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要求下,对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越来越看重,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同时也要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多举办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不断阅读中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和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标签:;  ;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