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造像论文-高树川,赵迎昭,李宁

观音造像论文-高树川,赵迎昭,李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观音造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千手观音,大足石刻,石刻造像,宝顶山,文物保护,伙伴们,石刻文字,国家文物局,水害,考古报告

观音造像论文文献综述

高树川,赵迎昭,李宁[1](2019)在《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一文中研究指出12月10日,阴雨绵绵的冬天难得出了一回太阳,大足石刻景区阳光灿烂。中午12点左右,宝顶山景区大悲阁里,100平方米不到的地方涌进了近40位中外游客。阁外,还有不少游客排队等候。吸引游客的是阁内的千手观音造像。这尊雕凿于南宋时期的石刻,是中国最大(本文来源于《重庆日报》期刊2019-12-17)

张金颖[2](2019)在《辽代金铜白衣观音造像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代的佛教造像发达,具有鲜明的地方与民族特点。观音菩萨是辽代佛教造像中最为流行的一类题材,而白衣观音的造像又是其中较有特色的品种。本文尝试对辽代金铜造像中的白衣观音菩萨实例进行初步归纳,简要分析这一造像题材的特点、来源与流行背景。一白衣观音的经轨与图像白衣观音(梵名Pandaravasini)(本文来源于《文物天地》期刊2019年12期)

韩毅[3](2019)在《大足石刻卧佛明起启动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韩毅)6月27日,重庆日报从大足石刻研究院获悉,世界最大石雕半身卧佛像——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摩崖造像保护修缮工程将于6月29日启动本体修复,预计工程耗时8年,是继千手观音造像修复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文物保护工程,修复难度不亚于前者。(本文来源于《重庆日报》期刊2019-06-28)

邓新航,龙红[4](2019)在《巴蜀地区南朝观音造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巴蜀地区的观音信仰至迟始于东晋时期,至南梁时期普遍流行。目前在该地区共发现12例南朝观音造像,其类型和组合形式丰富,甚至还有2例"观音成佛"的特殊造像。巴蜀南朝观音信仰的流行与《观音经》的传诵,入蜀高僧的弘传,以及观音应验故事的流传有较大关系。从艺术风格及渊源看,巴蜀南齐观音与其他胁侍菩萨的形象相似,为"秀骨清像"风格,躯体直立,装饰简洁,受建康造像的影响较大;南梁观音造像受江南张僧繇画风的影响,形体渐趋丰满,身躯曲线明显,璎珞等装饰增多;西魏、北周占领益州之后,蜀地北周观音造像在南梁样式上继续创新,同时还受到长安样式的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物》期刊2019年03期)

黎娅[5](2019)在《大足宋代观音造像数字化修复途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主要研究大足宋代观音造像的数字化修复途径,落脚点在于对修复过程的探索,修复途径主要依托于虚拟现实技术。希望通过该研究实现石窟建模的标准性和真实性,为石刻造像的数字化修复提供参考。此外,通过大足观音造像软件开发与应用,实现数字化修复的有效宣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和石窟艺术考古工作的深度开展。(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赵智慧,高树影[6](2019)在《浅谈独乐寺的十一面观音造像》一文中研究指出独乐寺观音阁内十一面观音为国内最大的彩色泥塑站像,其位置、尺度与建筑有着密切关系,形象构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不愧为辽代泥塑珍品。(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9年05期)

丁万华,曹学文[7](2019)在《炳灵寺石窟第70窟八臂十一面观音造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八臂十一面观音是藏传佛教艺术中常见的观音题材,是密教中最受尊崇的菩萨之一。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在炳灵寺石窟兴盛起来。炳灵寺石窟现存的216个窟龛中,大部分洞窟被藏传佛教重绘过,炳灵上寺、洞沟、下寺很多洞窟都保存有八臂十一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等造像和壁画。本文主要对炳灵寺石窟70窟万历二十九年(1601)彩塑八臂十一面观音造像作以详细描述,并与炳灵寺洞沟、上寺及唐卡上的八臂十一面观音造像进行横向比较,进而对其在炳灵寺石窟的传播发展、信仰背景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丝绸之路》期刊2019年01期)

曾婉然[8](2019)在《浅探明清时期德化窑观音造像背景及审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德化窑发展迅速,作为德化窑瓷雕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观音瓷雕塑像进入顶峰阶段。观音造像底座背景元素有岩石、海水、祥云、莲台、动物、蒲团六大类,题材丰富,充分体现了工匠艺人及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06期)

张汉忠[9](2019)在《浅谈观音造像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佛教信仰的广泛化,随之而来的观音信仰也在不断深入人心。由此使观音造像也随之日益发展开来,成为佛教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观音造像艺术中的人体比例、观音形象、雕刻手法等都是观音文化发展的关键,同时又需要在时代的变化中不断加入新的审美元素,使得现代观音造像的形态更加流畅自然、雕琢细腻而又不会出现刻意去追求时髦的痕迹。摆脱传统造像的窠臼,更加全面地发展观音菩萨的开面艺术。(本文来源于《天工》期刊2019年03期)

石春娟[10](2018)在《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造像的电磁勘探和水文地质勘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重庆大足千手观音中水文地质勘探问题,采用了探地雷达和钻孔电磁波CT勘探方法对千手观音岩土地质工程进行勘探和分析,并对该地区主要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特征分析和叁维动态模拟。结果表明探地雷达和钻孔电磁波CT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很好地对千手观音等文物进行勘探,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8年06期)

观音造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辽代的佛教造像发达,具有鲜明的地方与民族特点。观音菩萨是辽代佛教造像中最为流行的一类题材,而白衣观音的造像又是其中较有特色的品种。本文尝试对辽代金铜造像中的白衣观音菩萨实例进行初步归纳,简要分析这一造像题材的特点、来源与流行背景。一白衣观音的经轨与图像白衣观音(梵名Pandaravasini)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观音造像论文参考文献

[1].高树川,赵迎昭,李宁.抢救“哭泣”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它的伙伴们[N].重庆日报.2019

[2].张金颖.辽代金铜白衣观音造像小析[J].文物天地.2019

[3].韩毅.大足石刻卧佛明起启动修复[N].重庆日报.2019

[4].邓新航,龙红.巴蜀地区南朝观音造像初探[J].四川文物.2019

[5].黎娅.大足宋代观音造像数字化修复途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

[6].赵智慧,高树影.浅谈独乐寺的十一面观音造像[J].中国民族博览.2019

[7].丁万华,曹学文.炳灵寺石窟第70窟八臂十一面观音造像研究[J].丝绸之路.2019

[8].曾婉然.浅探明清时期德化窑观音造像背景及审美特征[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9].张汉忠.浅谈观音造像艺术[J].天工.2019

[10].石春娟.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造像的电磁勘探和水文地质勘探[J].物探与化探.2018

标签:;  ;  ;  ;  ;  ;  ;  ;  ;  ;  

观音造像论文-高树川,赵迎昭,李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