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粉体论文-董陈江

片状粉体论文-董陈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片状粉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波加热,SiC,片状碳源,加热机理

片状粉体论文文献综述

董陈江[1](2019)在《片状碳源微波合成SiC粉体的工艺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加热具有快速、环保、节能等优点。利用微波加热技术合成碳化硅(SiC)粉体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重点,但目前主要采用颗粒状碳源合成SiC,在加热过程中,颗粒状碳源吸收微波产生弥散分布的热点,热量不集中且热传导受限,导致SiC的合成周期较长。本文以石墨纸为片状碳源,利用溶胶-凝胶法水解正硅酸乙酯(TEOS)制备SiO_2包裹SiC晶种作为硅源,设计两种粉末成型方法制备预烧样品,采用微波加热合成了SiC。研究了加热温度、石墨纸层数、晶种含量和保温时间对微波合成SiC的影响,阐明了片状碳源微波合成SiC的加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影响SiC的合成;针状SiC晶须在1300℃合成;棒槌状SiC晶须在1400℃合成;在1500℃的加热温度下SiC晶须氧化分解为SiC颗粒。石墨纸层数影响SiC的合成;在5层石墨纸下,产物中除了有SiC颗粒合成,还有Si纳米线生成;在30层石墨纸下,产物中合成了长为10~15μm,宽为0.8~1μm的SiC晶须。晶种含量影响SiC的合成;花簇状的SiC颗粒在晶种含量为0 wt%时产生;晶种含量为2 wt%时,产物中合成了SiC纳米线。保温时间影响SiC的合成;在30 min的保温时间下,产物中合成了棒状SiC;120 min的长保温时间导致SiC的氧化分解。在微波加热过程中,热效应和非热效应都有助于微波加热合成SiC。相比受限热传导模式,非受限热传导模式中,SiC的生长相对较好。(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期刊2019-05-01)

孙敬会,伊家飞,卿培林,徐敬尧[2](2019)在《碳分法制备超细片状氧化铝粉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苛性比为1. 7,苛性碱浓度为100 g/L的铝酸钠溶液中,添加氟化铝和四氯化钛,通入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1∶1)析出氢氧化铝前驱体,经高温煅烧,得到表面光滑,边缘规整的超细六角片状氧化铝。重点考察混合气体通气速率,反应终点pH值,煅烧温度对氧化铝形貌的影响。XRD衍射及SEM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气体200L/h的通气速率,终点反应pH=12,煅烧温度为1200℃时,溶液中添加5%氟化铝和5%四氯化钛的情况下,可得到平均粒径1. 24μm,径厚比11. 4,表面光滑,边缘规则的超细六角片状氧化铝。(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侯海兰,冯月斌,字富庭,杨保民[3](2019)在《片状交联结构氧化铝/铝复合粉体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空、1300~1500℃条件下,以颗粒状氧化铝粉末和铝粉为原料,制备了片状交联结构氧化铝/铝复合粉体。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铝和铝之间反应的进行,氧化铝颗粒被刻蚀为片状结构,残留的金属铝包裹于氧化铝颗粒表面。原料氧化铝与铝的配比为5∶1. 5时,在1400℃下加热20 min后,基本形成片状交联结构的氧化铝/铝复合粉体。(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集发[4](2016)在《片状α-Al_2O_3粉体的合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片状氧化铝因为其特殊的平面二维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复合材料、化妆品和珠光颜料等领域中,其粒径大小与晶体形貌对片状氧化铝的使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课题对片状氧化铝粉体合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高温固相法、熔盐法来制备片状氧化铝粉体,并用XRD,DSC-TG,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氟化铝为烧结助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片状氧化铝。研究了烧成温度、保温时间、氟化铝添加量对氧化铝晶型和形貌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氟化铝添加量为10wt%时,不稳定晶型的氧化铝在900℃下完全转变为稳定的α-Al_2O_3,氟化铝可以显着降低氧化铝的晶型转变温度;随着氟化铝添加量的增多,氧化铝的形貌由絮凝状变为蠕虫状,最终变成片状形貌。烧成温度1200℃、保温时间3h、氟化铝添加量20wt%条件下,可以得到大而薄的片状氧化铝,但粒径分布较宽广,形貌比较不规则。通过熔融盐法来制备片状氧化铝粉体,首先,研究不同铝源、烧成制度、熔融盐种类与比例对生成的片状氧化铝粒径尺寸及形貌的影响,熔盐法制备出的片状氧化铝粉体为六方鳞片状,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得出制备大粒径片状氧化铝粉体的最佳实验条件:Al2(SO4)3·18H2O作为铝源,熔盐选取Na2SO4+K2SO4复合盐,熔盐与铝盐的比例为4:1,烧成温度为1200℃,保温时间为6h,制备出片状氧化铝粉体平均粒径最大为6.82±0.21μm;其次,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研究纳米α-Al_2O_3晶种、片状α-Al_2O_3晶种与添加剂Na3PO4·12 H2O、TiCl4、钛酸丁酯(TBOT)对片状氧化铝形貌和粒径大小的影响,随着纳米α-Al_2O_3晶种含量增加,片状氧化铝粉体平均粒径减小;随着片状α-Al_2O_3晶种含量的增加,片状α-Al_2O_3粉体平均粒径增大,粒径增大的幅度降低。添加Na3PO4·12H2O,使得氧化铝粉体的形貌大小不规则,但厚度减小。添加TiCl4和TBOT,片状氧化铝粒径先变小后增大,最后呈现减小趋势,而添加TiO2,粒径基本呈减小趋势;添加叁种钛添加剂,片状氧化铝的厚度随着添加剂含量增加,都呈现增大趋势,然而,增大趋势会慢慢减小;钛添加剂的量达到8%时,片状氧化铝的径厚比为2左右,氧化铝的形貌由六方鳞片状转变为多面体形状。(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4-20)

张集发,程小苏,刘婷婷,税安泽[5](2015)在《熔融盐法制备粒径可控的片状α-Al_2O_3粉体》一文中研究指出以Al_2(SO_4)_3·18H_2O为原料,采用熔融盐法制备片状α-Al_2O_3粉体,详细研究了纳米α-Al_2O_3晶种与片状α-Al_2O_3晶种对片状α-Al_2O_3粉体粒径大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纳米α-Al_2O_3晶种含量的增加,片状α-Al_2O_3粉体平均粒径明显减小;随着片状α-Al_2O_3晶种含量的增加,片状α-Al_2O_3粉体平均粒径会增大,但粒径增大的幅度会逐步降低。对片状α-Al_2O_3粉体粒径大小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片状α-Al_2O_3粉体的最终平均粒径大小与片状α-Al_2O_3晶种粒径成正比,与片状α-Al_2O_3晶种含量的叁次方根成反比关系;通过改变片状α-Al_2O_3晶种的粒径大小与含量,能够很好地实现片状α-Al_2O_3粉体粒径大小的控制。(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陈辉,肖光春,陈照强,马骏,许崇海[6](2015)在《纳米SiO_2包覆片状微米h-BN复合粉体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tber法,以氨水为催化剂,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与缩合反应,在片状微米六方氮化硼(h-BN)表面包覆一层纳米球形二氧化硅(Si O2),制备出一种以h-BN为核、SiO_2为壳的h-BN@SiO_2核壳结构复合粉体。采用XRD、SEM、EDS和TEM分别对包覆前后粉体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由球形纳米SiO_2组成的包覆层完整、致密,且与h-BN基体结合紧密、牢固。研究了TEOS与氨水添加方式对包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先将氨水添加至h-BN的乙醇悬浮液中,然后分次缓慢逐滴向其中添加TEOS,每次滴加完成后间隔一段时间再进行下一次滴加得到的包覆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张集发,程小苏,税安泽[7](2015)在《高温固相法制备片状α-Al_2O_3粉体》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氟化铝作为烧结助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片状α-Al_2O_3。研究了烧成温度、保温时间、氟化铝添加量对氧化铝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氟化铝添加量为10wt%时,不稳定晶型的氧化铝在900℃下完全转变为稳定的α-Al_2O_3,氟化铝可以显着降低氧化铝的晶型转变温度;随着氟化铝添加量的增多,氧化铝的形貌由絮凝状变为蠕虫状最终变成片状形貌。烧成温度1200℃、保温时间3 h、氟化铝添加量20wt%条件下,可以得到大而薄的片状氧化铝,但形貌比较不规则。(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5年S1期)

熊里[8](2015)在《萍乡煤矸石熔盐法合成片状氧化铝粉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莫来石组成,在均化处理之后的萍乡煤矸石中分别加入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硫酸铝等原料,并在硫酸钠熔盐中进行反应,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试样产物的影响。实验证明:加入硫酸铝原料的试样,在高于1200℃温度条件下保温3 h后,主要物相为α-Al2O3和硅铝酸钠,用10%的HF酸浸泡,溶去试样中的硅铝酸钠和杂质相,得到较纯的片状α-Al2O3。(本文来源于《佛山陶瓷》期刊2015年01期)

陈辉,许崇海,陈照强,马骏,肖光春[9](2014)在《纳米SiO2包覆片状微米h-BN复合粉体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t(o|¨)ber法,以氨水为催化剂,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与缩合反应,在片状微米六方氮化硼(h-BN)表面包覆一层纳米球形二氧化硅(SiO2),制备出一种以h-BN为核、SiO2为壳的h-BN@SiO2核壳结构复合粉体。采用XRD、SEM、EDS分别对包覆前后粉体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由球形纳米SiO2组成的包覆层完整、致密,且与h-BN基体结合紧密、牢固,包覆层由粒径在50nm-100nm的球形SiO2颗粒组成。(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4-11-19)

李兆,赵西成,江元汝,徐克,赵亚娟[10](2013)在《白光LED用片状α-A1_2O_3粉体的控制合成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铝和尿素为原料,聚乙二醇2000为表面活性剂,氟化铝为添加剂,水热-热解法得到规则片状氧化铝粉体,以该氧化铝为原料合成YAG∶Ce3+黄色荧光粉。通过XRD、SEM、FM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20℃水热反应24h,加入适量氟化铝高温煅烧可以获得粒径3~4μm,厚度0.2~0.3μm的规则六边形片状氧化铝。氟化铝添加剂对氧化铝的形貌粒径控制起到重要作用,自制片状α-A12O3粉体适合作为白光LED用铝酸盐荧光粉基质。(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3年18期)

片状粉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苛性比为1. 7,苛性碱浓度为100 g/L的铝酸钠溶液中,添加氟化铝和四氯化钛,通入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1∶1)析出氢氧化铝前驱体,经高温煅烧,得到表面光滑,边缘规整的超细六角片状氧化铝。重点考察混合气体通气速率,反应终点pH值,煅烧温度对氧化铝形貌的影响。XRD衍射及SEM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气体200L/h的通气速率,终点反应pH=12,煅烧温度为1200℃时,溶液中添加5%氟化铝和5%四氯化钛的情况下,可得到平均粒径1. 24μm,径厚比11. 4,表面光滑,边缘规则的超细六角片状氧化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片状粉体论文参考文献

[1].董陈江.片状碳源微波合成SiC粉体的工艺及机理研究[D].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9

[2].孙敬会,伊家飞,卿培林,徐敬尧.碳分法制备超细片状氧化铝粉体[J].人工晶体学报.2019

[3].侯海兰,冯月斌,字富庭,杨保民.片状交联结构氧化铝/铝复合粉体的制备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9

[4].张集发.片状α-Al_2O_3粉体的合成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5].张集发,程小苏,刘婷婷,税安泽.熔融盐法制备粒径可控的片状α-Al_2O_3粉体[J].人工晶体学报.2015

[6].陈辉,肖光春,陈照强,马骏,许崇海.纳米SiO_2包覆片状微米h-BN复合粉体的制备与表征[J].人工晶体学报.2015

[7].张集发,程小苏,税安泽.高温固相法制备片状α-Al_2O_3粉体[J].硅酸盐通报.2015

[8].熊里.萍乡煤矸石熔盐法合成片状氧化铝粉体的研究[J].佛山陶瓷.2015

[9].陈辉,许崇海,陈照强,马骏,肖光春.纳米SiO2包覆片状微米h-BN复合粉体的制备与表征[C].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2014

[10].李兆,赵西成,江元汝,徐克,赵亚娟.白光LED用片状α-A1_2O_3粉体的控制合成及应用研究[J].功能材料.2013

标签:;  ;  ;  ;  

片状粉体论文-董陈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