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镍粉论文-杨莹,严辉,李桢林,张雪平,范和平

片状镍粉论文-杨莹,严辉,李桢林,张雪平,范和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片状镍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导电片状镍粉,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

片状镍粉论文文献综述

杨莹,严辉,李桢林,张雪平,范和平[1](2015)在《导电片状镍粉/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导电片状镍粉/聚酰胺(CFNP/PAA)溶液,通过热亚胺化制备了CFNP/PI复合薄膜,对复合薄膜的红外光谱、热性能、力学性能、电性能、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FNP的加入不影响复合薄膜的亚胺化,随着CFNP含量的增加,CFNP/PI复合薄膜的电气强度和体积电阻率下降,导电能力明显提高,热稳定性提高,力学性能有所下降。当CFNP质量分数为21.5%时,复合薄膜的体积电阻率下降至85Ω·m,达到渗流阈值。(本文来源于《绝缘材料》期刊2015年11期)

王思齐,刘福春,陈军君,韩恩厚,徐松[2](2015)在《片状镍粉对氟碳涂层抗渗透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体积分数的片状镍粉氟碳涂层进行盐雾实验、电化学测试及分析和水蒸气透过率测试,研究了片状镍粉体积分数对氟碳涂层抗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镍粉的体积分数为5%时涂层的综合性能最好,镍粉体积分数大于15%时涂层的抗渗透性能随着镍粉体积分数的增大而降低。(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龚春红,刘世江,闫超,张春辉,成小强[3](2011)在《片状镍粉的制备及其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湿法研磨法由微米镍粉制得了不同尺寸的片状镍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研磨参数对片状镍粉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测定了产物的室温磁性能.结果表明,球料比和研磨时间是影响片状镍粉形貌的关键因素,片状镍粉的剩磁比和矫顽力都比原料微米镍粉的高.所采用的制备方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且产物形状及磁性能可控的特点,适合于大规模生产;得到的片状镍粉在催化、磁存储材料以及电磁屏蔽和电磁波吸收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1年02期)

龚春红,贺洁,张玉,李东风,吴志申[4](2010)在《片状镍粉填充树脂基和石蜡基复合材料的微波电磁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微米镍粉作为原料,采用湿法研磨法制备了片状镍粉,将其作为填料用于制备树脂基导电复合材料和石蜡基复合材料;测定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与镍粉含量的关系,同时考察了片状镍粉/石蜡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SE)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厚度为5 mm的片状镍粉/石蜡复合材料在2 GHz附近的最小反射率可达-27 dB.这表明所制备的片状镍粉在电磁屏蔽及吸波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0年01期)

王春[5](2008)在《高能球磨法制备片状镍粉的工艺与表面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粉体材料对促进有色行业和精细化工行业技术升级,推动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片状镍粉是一种明亮,有光泽的颗粒产品,是适用于高性能涂料以及粉末涂料的理想装饰颜料。镍系电磁波屏蔽涂料吸收和散射射线的电子矢量能力强,磁矢量的衰减幅度大,在使用电磁(EM)源时,涂层可以有效地屏蔽EM射线。镍不易氧化,经过特殊处理的镍粉有优良的抗氧化性、抗化学腐蚀性和抗潮湿环境性,稳定性完全可以满足应用要求。因此,镍系电磁波屏蔽涂料在电磁波屏蔽材料中占有较大比重,是当前欧美等国家电磁屏蔽用涂料的主流。片状镍粉的表面改性是应用前的重要环节。本论文通过实验确定了在球料比20:1、溶剂量1.5L、助磨剂量方案D、研磨时间4-6小时和球磨机转速400转/分钟等条件下能生产出最好效果的片状镍粉,参数为:镍粉粒度D10:2.68μm、D50:11.19μm、D90:29.78μm,松装比重:0.25克/立方厘米;用几种常见表面改性剂以及几种复合改性剂对片状镍粉进行表面改性,确定了这几种常见表面改性剂以及几种复合改性剂对片状镍粉的表面性能的影响:单一改性药剂效果不很好,对粉体粒度改变非常大,粒度增加了100%到200%;在分散性能上改善比较有限只能使得分散面积达到600-800平方厘米/克(湿法);复合表面改性剂中方案F比较适合用于片状镍粉的表面改性,方案F能在粒度变化保持在50%以下的同时能将分散效果达到1000平方厘米/克(湿法),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8-10-01)

王春,刘龙玉,郭忠诚[6](2007)在《片状镍粉的表面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粉体材料对促进有色行业和精细化工行业技术升级,推动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片状镍粉是一种明亮,有光泽的颗粒产品,是适用于高性能涂料以及粉末涂料的理想装饰颜料。片状镍粉的表面改性是应用前的重要环节。本论文重点介绍了几种常见表面改性剂以及几种复合改性剂对片状镍粉的表面性能的影响,分析总结出几种适合于对片状镍粉表面改性效果比较好的表面改性剂和改性方法。(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07年10期)

肖骁,潘炳,曾子高,肖松文[7](2007)在《湿法机械球磨制备片状镍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类球形镍粉为原料,进行了湿法机械球磨制备片状镍粉的试验,考察了乙醇体积、球料比、球磨转速、球磨时间及助剂用量等因素对镍粉形貌的影响,采用XRD、SEM等对镍粉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乙醇体积60mL、球料比30:1、球磨转速450r/min、球磨时间3.5h、助剂A用量2%。在该条件下,得到的片状镍粉径厚比89,表面光滑平整,碎片粘附少,具有良好的金属光泽;其微观结构表明,球磨过程中,镍粉的微观内应力逐渐增加,晶粒不断细化;而且产品的片状化程度与<200>择优取向度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07年03期)

片状镍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不同体积分数的片状镍粉氟碳涂层进行盐雾实验、电化学测试及分析和水蒸气透过率测试,研究了片状镍粉体积分数对氟碳涂层抗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镍粉的体积分数为5%时涂层的综合性能最好,镍粉体积分数大于15%时涂层的抗渗透性能随着镍粉体积分数的增大而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片状镍粉论文参考文献

[1].杨莹,严辉,李桢林,张雪平,范和平.导电片状镍粉/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绝缘材料.2015

[2].王思齐,刘福春,陈军君,韩恩厚,徐松.片状镍粉对氟碳涂层抗渗透性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15

[3].龚春红,刘世江,闫超,张春辉,成小强.片状镍粉的制备及其磁性研究[J].化学研究.2011

[4].龚春红,贺洁,张玉,李东风,吴志申.片状镍粉填充树脂基和石蜡基复合材料的微波电磁特性[J].化学研究.2010

[5].王春.高能球磨法制备片状镍粉的工艺与表面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6].王春,刘龙玉,郭忠诚.片状镍粉的表面改性试验研究[J].广东化工.2007

[7].肖骁,潘炳,曾子高,肖松文.湿法机械球磨制备片状镍粉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2007

标签:;  ;  ;  ;  

片状镍粉论文-杨莹,严辉,李桢林,张雪平,范和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