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体论文-丁金妃,宋军

多重体论文-丁金妃,宋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重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波分复用,偏振相关损耗,多重全息光栅,体光栅

多重体论文文献综述

丁金妃,宋军[1](2009)在《低偏振相关损耗多重体光栅CWDM设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重体全息光栅可当作一种粗波分复用器使用.用严格耦合波分析算法对多重体全息光栅的衍射效率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并分析光栅厚度及布拉格角度对该复用器的偏振相关损耗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光栅厚度和布拉格角度,在无明显增加附加损耗的前提下,可获得一种低偏振相关损耗的复用器.实验制作了一个波长间隔为20nm的8通道粗波分复用器,其测量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吻合.(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09年03期)

杨德兴,郭夏锐,王海滨,赵建林,张鹏[2](2007)在《用于WDM的多重体光栅曝光方法及层状体全息光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层状多重体全息在红外通讯波段分光滤波的应用,分析了其布喇格匹配与衍射效率均匀性问题.给出了在LiNbO3∶Fe光折变晶体中制作层状多重体全息光栅的几种方法.利用双片光干涉在直接分层结构中写入了叁层光栅,光栅层厚1mm,层间距2mm,每层复用了四个光栅.对这叁层光栅的分析测试表明,12个光栅的衍射效率均匀,相邻通道间隔约3nm.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层状结构的多重体全息光栅有希望用来组成具有大量通道数的WDM系统中的复用/解复用器件.(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7年11期)

杨德兴,王海滨,赵建林,张鹏,郭夏锐[3](2006)在《层状多重体全息光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体全息存储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将存储的光栅数量降下来,就可以获得高衍射效率、窄衍射带宽的多重光栅,因此,可以利用其严格的波长选择性和角度选择性制作光学多重滤波器。这种滤波器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制作特定光栅周期和方向的多重体光栅,将波长非常接近的光波以较大的角度分离开,这是传统的色散元件难以实现的。由于体全息光栅的衍射效率和带宽只与光束穿过光栅(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9-01)

杨德兴,向红丽,赵建林,李继锋,王海滨[4](2006)在《基于宽光谱应用的波长解复用多重体光栅的光写入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通信中波长覆盖范围日益增宽的特点,从理论上研究了用于宽光谱范围波长解复用器件的多重体光栅的布喇格匹配和各波长对应光栅衍射效率的均匀性·计算及实验结果均表明,由于记录介质的色散效应将导致多重体全息光栅读出过程中明显的布喇格失配,并且在写入过程中获得的均匀折射率调制度的多重体光栅,在读出过程中各通信波长对应光栅的衍射效率将不均匀·为此,提出了改进多重体光栅的光写入方法,给出了利用角度复用法写入透射型多重体光栅时解复用波长与写入角度的关系,以及写入体光栅过程中记录介质的折射率调制度修正公式·(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王二虎,赵建林,李继锋,向红丽,杨德兴[5](2005)在《光折变多重体光栅的制作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光折变多重体光栅的滤波原理,在10×10×10mm3的LiNbO3∶Fe晶体中利用循环曝光法写入了光栅波矢夹角为0.037°且衍射效率均衡的8重体光栅,实验上证实了光写入多重光折变体光栅应用于波分复用系统的可行性.利用LiNbO3∶Fe晶体制作了一个原理性双通道波分复用器,成功地实现了对相同方向入射的波长分别为635nm和650nm的两束光的有效分离,并根据布喇格条件,将光折变体光栅应用于光波波长的测量,测量精度可达10pm量级.(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5年08期)

冯升同,王大勇,江竹青,陶世荃,刘汉承[6](2005)在《多重体全息匹配滤波器旋转不变相关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使用综合判别函数作为输入在光折变晶体中记录匹配滤波器,即利用不同旋转角度的参考图像集训练出该图像的综合判别函数,再通过角度复用存储在晶体中,从而构建出一个体全息旋转不变光学相关器。同时,设想在光路中直接引入光学子波滤波器,克服不同的图像通过的光能量差异较大所产生的问题。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以较好地完成旋转不变性识别。(本文来源于《2005年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学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建会20周年纪念会》期刊2005-06-30)

李艳辉[7](2005)在《光折变多重体光栅波长解复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比较几种波长解复用技术,指出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对基于体全息技术的波长解复用技术的新方法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就该技术的原理、实现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开展的研究工作及获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从光折变效应出发阐述了光折变光栅的形成机理;以光折变体光栅的耦合波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光折变晶体中光折变光栅的衍射效率和波长选择性等问题;从体全息理论出发,结合布拉格条件,讨论了多重体全息相位栅的滤波原理。 2.从理论上着重探讨了LiNbO_3:Fe晶体作为波分复用器,其写入角与解复用的关系,且通道间隔、写入角和转动角也是互相制约的。另外,对光栅的厚度与最小通道间隔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3.利用在LiNbO_3:Fe晶体中形成的体全息光栅优良的波长和角度选择性,通过对10~*10~*10mm~3块状LiNbO_3:Fe晶体中角度复用技术写入的体光栅的衍射特性分析,证实了光写入多重体光栅应用于波分复用系统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5-05-01)

忽满利,周景会,李艳辉,刘继芳,李育林[8](2004)在《密集型多重体全息光栅波长解复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光折变多重体全息光栅作为滤波器实现波长解复用的原理,分析了滤波器的波长和角度选择特性,对器件设计中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实现多重体全息光栅波长解复用的实验方案和实用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04年03期)

王二虎[9](2004)在《光折变多重体光栅写入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折变光栅具有体积小、制作简单、易擦除、可以实时处理、衍射效率高、温度响应小、可以进行窄带滤波等优点,其在波分复用系统和光集成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光折变LiNbO_3:Fe晶体具有良好的电光、声光以及非线性特性,且在现有的通信窗口1550nm波长处几乎没有光吸收,对光的敏感性很小,是光折变光栅应用于光通信系统的首选材料。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了光折变光栅的形成机理和多重光折变体光栅的滤波原理,并从实验上探讨了在LiNbO_3:Fe晶体中写入光折变体相位光栅的方法及其在波分解复用系统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 ①从光折变效应出发阐述了光折变光栅的形成机理,以光折变体光栅的耦合波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光折变晶体中光折变光栅的衍射效率和波长选择性等问题。进而探讨了体光栅的角度复用技术和多重体光栅写入过程中的曝光技术,用循环曝光法在10×10×10mm~3的块状晶体中成功地写入了8重衍射效率相近的光折变体光栅。最后从体全息理论出发,结合布拉格条件,讨论了多重体全息相位栅的滤波原理。 ②从实验上探讨了利用光辐照法在LiNbO_3:Fe晶体中写入单个体光栅的最佳写入条件。分别观察到了写入光束夹角不同时光栅的拉曼-奈斯衍射和布拉格衍射现象,并对双光束夹角为60°时写入光栅的波长选择性及衍射效率与入射光偏振态的关系进行讨论。 ③对透射体全息光栅在读出过程中的布拉格漂移现象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写入光强比为1∶1时可以很好地抑制布拉格漂移现象的发生。 ④利用在LiNbO_3:Fe晶体中形成的体全息光栅优良的波长和角度选择性,实现了对激光二极管输出波长的测量。通过对10×10×10mm~3块状LiNbO_3:Fe晶体中用角度复用技术写入的8重体光栅的衍射特性分析,证实了光写入多重体光栅应用于波分复用系统的可行性。进而制作了双波长波分解复用器分别实现了对相同方向入射的635nm和650nm两束光、635nm和632.8nm两束光的有效分离。(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04-03-01)

王小怀[10](2004)在《密集型多重体全息光栅波长解复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通信是目前支撑通信业务量迅速增长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已成为现代通信的支柱。利用WDM技术则是扩大光纤通信容量、充分挖掘光纤带宽资源的有效手段。然而,迄今为止,作为重要核心器件的解复用器的研究水平却明显低于系统的应用要求。随着WDM系统的迅猛发展,研究更高质量的和更高密集度的WDM器件便显得十分迫切。 本文通过比较几类WDM解复用器件,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并对体全息技术制作解复用器的新方法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就该器件的设计原理、制作方法、性能特性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探讨。 利用耦合波理论详细讨论了体全息光栅的衍射效率及角度选择性、波长选择性等衍射属性,阐述光折变多重体全息光栅作为波长滤波器实现波长解复用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分析该WDM器件制作过程中诸如记录材料选择、写入光路及曝光时序的确定等关键技术环节。研究表明:Fe:LiNbO_3晶体具有其它光折变材料无法比拟的优点,是用于本系统设计过程中体全息记录的首选材料;均衡考虑,应当选用O光耦合的邻面入射光路作为写入光路。这样的配置具有最高的选择灵敏度、较好的衍射效率均匀性以及相对简洁的系统;考虑到光栅写入时两写入光束之间的耦合,必须根据耦合强度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写入光束光强比,才能使写入的光栅具有最高衍射效率。本文不仅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最大衍射效率、最佳写入光强比与耦合强度大小的关系表达式,而且设计出用实验手段来确定最佳写入光强比和最大衍射效率的实验方案;为获得尽可能均匀的衍射效率,除了考虑传统的光擦除效应外,更进一步考虑到有效电光系数r_(eff)和空间电荷场E_(sc)与写入光路几何组态的关系,以及各信道衍射光波长、衍射角不同等因素带入的影响,利用递推法,推导出更为精确的曝光时序。 采用高亮度溴钨灯代替价格昂贵的大功率可调谐激光器作为波长解复用试验的光源进行设计,有效降低实验成本,设计出基于体全息技术的16通道波分解复用器的实验方案,并分析该器件的信道容量、噪声特性、插入损耗、隔离度以及存储持久性等主要性能指标。最后指出该项技术实用化进程中尚需解决的若干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予以展望。(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4-03-01)

多重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针对层状多重体全息在红外通讯波段分光滤波的应用,分析了其布喇格匹配与衍射效率均匀性问题.给出了在LiNbO3∶Fe光折变晶体中制作层状多重体全息光栅的几种方法.利用双片光干涉在直接分层结构中写入了叁层光栅,光栅层厚1mm,层间距2mm,每层复用了四个光栅.对这叁层光栅的分析测试表明,12个光栅的衍射效率均匀,相邻通道间隔约3nm.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层状结构的多重体全息光栅有希望用来组成具有大量通道数的WDM系统中的复用/解复用器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重体论文参考文献

[1].丁金妃,宋军.低偏振相关损耗多重体光栅CWDM设计(英文)[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

[2].杨德兴,郭夏锐,王海滨,赵建林,张鹏.用于WDM的多重体光栅曝光方法及层状体全息光栅的研究[J].光子学报.2007

[3].杨德兴,王海滨,赵建林,张鹏,郭夏锐.层状多重体全息光栅的研究[C].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6

[4].杨德兴,向红丽,赵建林,李继锋,王海滨.基于宽光谱应用的波长解复用多重体光栅的光写入特性[J].光子学报.2006

[5].王二虎,赵建林,李继锋,向红丽,杨德兴.光折变多重体光栅的制作及应用[J].光子学报.2005

[6].冯升同,王大勇,江竹青,陶世荃,刘汉承.多重体全息匹配滤波器旋转不变相关识别[C].2005年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学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建会20周年纪念会.2005

[7].李艳辉.光折变多重体光栅波长解复用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05

[8].忽满利,周景会,李艳辉,刘继芳,李育林.密集型多重体全息光栅波长解复用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4

[9].王二虎.光折变多重体光栅写入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

[10].王小怀.密集型多重体全息光栅波长解复用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04

标签:;  ;  ;  ;  

多重体论文-丁金妃,宋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