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激振器论文-王晶

电液激振器论文-王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液激振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力电池,电液激振,旋转阀,结构设计

电液激振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晶[1](2019)在《面向动力电池振动试验台的新型电液激振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车用动力电池出厂之前,需要在结构振动试验上模拟动力电池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振动情况。其中试验台的激振技术决定了模拟路面振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针对传统电液式激振器中的伺服阀成本昂贵,并且因其阀芯往复运动的结构原理限制,导致频宽难以取得突破的问题,设计了一款阀芯旋转式四通换向阀,提出了一种具有高频率输出的新型电液激振器。首先对新型激振器原理进行说明,设计阀芯旋转式四通换向阀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其次对电液激振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并仿真其动态特性;最后搭建试验台对新型转阀进行静态特性测试及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新型电液激振器可靠性高且频宽范围广。(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王鹤,龚国芳,周鸿彬,廖湘平,王伟[2](2015)在《基于不同阀口形状的阀芯旋转式电液激振器振动波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阀芯旋转式电液激振器的阀口形状设计提供依据,设计叁角形阀口、半圆形阀口以及矩形阀口的阀芯旋转式四通换向阀,分别对叁种不同阀口建立对应的过流面积模型。在分析该电液激振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数学模型,对该电液激振器在叁种不同阀口形状下的振动波形进行理论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矩形阀口的过流面积呈线性变化,叁角形阀口和半圆形阀口的过流面积呈非线性变化;在叁种不同阀口形状中,矩形阀口的过流面积峰值最大,半圆形阀口的过流面积峰值最小;采用矩形阀口可以在供油压力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振幅最大的振动波形,但同时加速度波动最大;采用半圆形阀口可以在振幅一定的情况下获得加速度波动最小的振动波形,但需要提供最大的供油压力。(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24期)

付克军[3](2015)在《微型高频电液激振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振动切削技术在难加工材料领域有着很大的优势,不同类型的切削装置发展快速,相应的激振装置在各个切削形式中都有需求。目前电磁式振动和超声振动只能满足小推力的要求,若要实现对较重的工件或刀具的振动,需要更大推力的振动装置。新型电液激振的方式能够产生很大的推力,同时具有较高的激振频率。本文设计出了用于振动切削的微型高频电液激振器,能够满足某一类型振动切削对振动装置的需求。本论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微型高频电液激振器作为振动切削的激振装置,并且设计了激振装置的关键控制元件—微型高频激振阀,研制了微型高频电液激振器样机。实验研究明确了该激振器的振动特性,实现了1000Hz的振动频率。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介绍了几种形式的振动切削的原理和各自的优缺点;又详细论述了电液控制元件、电液振动台和电液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2.微型高频电液激振器的设计。详细阐述了该激振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其叁维模型;并对该激振器的关键受力部件进行了强度校核。3.微型高频电液激振器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结合经典滑阀理论建立了该激振器的数学模型,通过经典的液压理论与公式推导出了该激振器系统的传递函数。4.微型高频电液激振器振动结构的仿真分析。利用Ansys Workbench仿真软件对振动缸弹性端进行了静态仿真分析和模态仿真分析。5.微型高频电液激振器振动特性实验研究。测量了该激振器在空载和负载时不同压力与振动频率下振动腔和阀出口压力数据、弹性端振动位移和加速度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该激振器系统进行了谐振特性实验,找到其谐振频率段。(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5-04-01)

韩冬,龚国芳,刘毅,杨学兰[4](2014)在《基于不同阀芯结构的新型电液激振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液压激振与夹持独立的捣固装置,设计一种由阀芯旋转式四通换向阀和微行程双作用液压缸构成的新型电液激振器.在考虑阀口压降对旋转阀芯阀口过流面积影响的基础上,分别对无环形槽阀芯和有环形槽阀芯建立对应的阀口过流面积模型,对新型电液激振器在较高激振频率下的振动波形进行理论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研究,为旋转阀芯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有环形槽阀芯的过流面积呈线性变化,无环形槽阀芯的过流面积呈非线性变化;有环形槽阀芯过流面积峰值、加速度峰值和位移峰值比无环形槽阀芯过流面积峰值、加速度峰值和位移峰值大;有环形槽的阀芯加速度曲线波动程度比无环形槽的阀芯加速度曲线波动程度小.矩形沟槽数量不影响过流面积曲线、加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变化趋势,且随着阀芯矩形沟槽数量的增加,加速度曲线波动也会有一定程度地增加.(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蔡俊飞,阮健,傅莹龙[5](2014)在《2D阀控电液激振器振动偏置控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振器的偏置控制是控制激振器围绕偏离液压执行元件(液压缸或液压马达)平衡位置特定距离振动。提出了一种高频激振的2D阀控电液激振器的偏置控制方法,该方法是将一个数字伺服阀与2D激振阀并联,从而实现振动中心的偏置控制。在并联数字伺服阀开口分别正偏50%,100%和负偏50%,100%的情况下,对激振器低频和高频情况下输出的载荷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激振器在低频和高频下的偏置量与并联阀口开度成一定关系。该方法旨在实现激振器的振动偏置控制。(本文来源于《流体传动与控制》期刊2014年01期)

李伟荣,阮健,任燕,白继平[6](2013)在《2D阀控差动缸式电液激振器振动波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激振器的振动频率,提出了一种由2D阀控制差动式液压缸的新型电液激振器,该激振器通过控制无杆腔容腔的体积变化实现液压固有频率的改变。阐述了激振器的工作原理并建立其数学模型,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构建了系统仿真模型,对系统在低、中和高频段工作时的振动波形进行了仿真研究。为了验证理论分析以及激振器在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工作时实际输出振动波形,设计了电液激振器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激振器的负载以弹性力为主时,振动频率在5Hz以下,激振器输出的振动波形容易出现饱和现象,随着激振频率的提高,饱和现象消失,当振动频率与液压系统固有频率相等时会产生谐振现象(即振动幅值突然放大),过了谐振点后振动幅值会快速下降。(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陆明江,李胜,阮健[7](2013)在《2D阀控电液激振器振动中心偏置量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消除2D阀控电液激振器由于加工误差和载荷不对称产生的单侧偏移,并且实现受控的零位偏移振动。提出了一种偏置控制方法。该方法是将一个数字伺服阀与2D阀并联,数字伺服阀、电-机械转换器和位移传感器构成活塞杆的位置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对活塞杆的位置闭环实现激振器偏置量的控制。实验结果显示活塞杆位置闭环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时间为2.9s,稳态误差为3.04%。激振器以1Hz的频率作偏置振动时振动中心的稳态误差为0.3%,以100Hz的频率作偏置振动时振动中心稳态误差为1.35%。(本文来源于《流体传动与控制》期刊2013年02期)

贾文昂,倪兴龙[8](2013)在《电液激振器的谐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液激振器作为疲劳试验机的关键部件,其发展趋势是向着高频率发展的同时,能保证其较大的激振力输出,以满足工程试验对激振器的高频率大激振力的需求,为此电液激振器的谐振特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电液激振器系统是由2D阀驱动单出杆液压缸活塞以某一振动中心位置作周期性往复运动。根据流体力学和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对该系统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实验研究与分析发现,随着电液激振器的激振频率的上升,激振力的输出会逐渐减小,但在中间的某个频率段激振力会突然增大,且输出波形更趋近于正弦波,因此可以确定在这一频率段激振器发生了谐振。(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3年02期)

倪兴龙[9](2012)在《谐振式电液激振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航天航空领域,对于电液激振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节省人力和财力,不仅需要激振器能达到较高的工作频率,还需要有较大的激振力输出。传统的电液激振器因受到伺服阀频宽的限制,工作频率较低,故改用2D阀控制电液激振器来实现高频电液激振。但随着激振频率的增大,振动载荷幅值会急剧衰减,存在激振频率和振动载荷幅值难以兼顾的问题。受机械谐振式和电磁谐振式激振器的启发,提出谐振式电液激振器的设计方案,研究通过改变谐振式电液激振器的系统固有频率,使其在工作频率段产生谐振,利用谐振能量增强振动载荷幅值。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为解决传统激振器的振动幅值会随着激振频率的上升而衰减的问题,提出将叁通2D阀控单出杆缸的结构应用于谐振式电液激振器的方案,并对叁通2D阀与单出杆液压缸的结构进行设计。2)分析谐振式电液激振器的工作原理,并对整个电液激振器建立数学动力学模型。3)对电液激振器的谐振机理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系统传递函数的建立,得出系统的综合固有频率。通过对激振器系统在固有频率段周围工作时输出的激振力波形以及活塞的位移变化进行仿真分析,比较系统谐振工作时的能量变化。4)搭建试验平台,通过改变激振器的工作频率,找到系统的谐振工作频率,并对比激振力输出波形在激振频率由低到高变化时的输出改变,得出系统在谐振频率点工作时有较高的谐振能量输出。另外通过试验论证激振系统的谐振频率可随着液压缸无杆腔的容积的变化而变化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2-11-01)

倪兴龙,俞浙青,贾文昂,靳德峰,付亮[10](2012)在《高频电液激振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液激振器作为疲劳试验机的关键部件,其发展趋势是保证输出大激振力的同时,向着2000Hz以上工作频率段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振动环境试验的需求,为此对高频电液激振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高频电液激振器系统是由2D阀驱动液压缸活塞以某一振动中心位置作周期性往复运动。根据流体力学和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对该系统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实验研究与分析发现,在2000Hz至3000Hz高频电液激振器所采集的激振波形比较光滑,且波形失真度不大,趋近于正弦波。同时,实现了激振频率3000Hz的重大突破。(本文来源于《流体传动与控制》期刊2012年05期)

电液激振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给阀芯旋转式电液激振器的阀口形状设计提供依据,设计叁角形阀口、半圆形阀口以及矩形阀口的阀芯旋转式四通换向阀,分别对叁种不同阀口建立对应的过流面积模型。在分析该电液激振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数学模型,对该电液激振器在叁种不同阀口形状下的振动波形进行理论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矩形阀口的过流面积呈线性变化,叁角形阀口和半圆形阀口的过流面积呈非线性变化;在叁种不同阀口形状中,矩形阀口的过流面积峰值最大,半圆形阀口的过流面积峰值最小;采用矩形阀口可以在供油压力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振幅最大的振动波形,但同时加速度波动最大;采用半圆形阀口可以在振幅一定的情况下获得加速度波动最小的振动波形,但需要提供最大的供油压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液激振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晶.面向动力电池振动试验台的新型电液激振器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9

[2].王鹤,龚国芳,周鸿彬,廖湘平,王伟.基于不同阀口形状的阀芯旋转式电液激振器振动波形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5

[3].付克军.微型高频电液激振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

[4].韩冬,龚国芳,刘毅,杨学兰.基于不同阀芯结构的新型电液激振器[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

[5].蔡俊飞,阮健,傅莹龙.2D阀控电液激振器振动偏置控制实验研究[J].流体传动与控制.2014

[6].李伟荣,阮健,任燕,白继平.2D阀控差动缸式电液激振器振动波形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3

[7].陆明江,李胜,阮健.2D阀控电液激振器振动中心偏置量控制的研究[J].流体传动与控制.2013

[8].贾文昂,倪兴龙.电液激振器的谐振特性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3

[9].倪兴龙.谐振式电液激振器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10].倪兴龙,俞浙青,贾文昂,靳德峰,付亮.高频电液激振器的实验研究[J].流体传动与控制.2012

标签:;  ;  ;  ;  

电液激振器论文-王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