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鹰辣椒与玉米间作防病高产

天鹰辣椒与玉米间作防病高产

一、天鹰椒与玉米间作防病又高产(论文文献综述)

苏必孟[1](2017)在《木薯/花生不同间作模式竞争与互补效应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粮食、能源和饲料兼用作物,是世界热带农业的重点发展对象,但是单作经济效益低,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木薯与其他作物间作能够合理地利用土地,提高经济产量。花生是华南地区第一大油料作物,生育期较短,植株矮小,适宜与粮、果、菜、林等作物间作,木薯/花生间作模式在我国木薯产区的比率很大。前人对木薯与花生间作的研究多集中在间作模式的产量、效益比较,植株养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系统地从地上部光热资源、地下部养分资源及其对土壤肥力影响分析间作模式竞争互补效应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本试验研究3种不同间作模式在地上部光热资源利用、地下部养分资源利用及其对土壤肥力各方面的差异,阐明不同间作模式具有间作优势的机制,为针对性地采用措施,实现其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基础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3种木薯/花生间作模式均能提高土地当量比、产值当量比、ATER、LUE;氮、磷、钾吸收当量比均大于2,即均在养分资源吸收上具有间作优势;3种间作模式的实际产量损失AYLc均大于1,AYLP均小于1,即间作能使单株木薯产量提高,单株花生产量降低,从侵占力和竞争比率来看,3种间作模式木薯均为竞争优势物种,花生竞争劣势种。2、从偏土地当量比来看,C2P3模式的木薯偏土地当量比最大,间作优势最强;C2P3和C2P4模式花生具有间作优势,而C1P2模式具有间作劣势。从竞争指数来看,3种间作模式中C2P3模式的木薯竞争能力最强。3种间作模式C2P3模式的AYL值最大,为0.46。从LER、产值当量比、LUE和SP1看,C2P3模式最大,所以说,3种间作模式以C2P3间作优势最强。3、C2P3间作模式在植后92天前花生的预期产量大于实际产量,对花生来说表现为补偿效应,C1P2和C2P4模式在植后120天前对花生来说表现为补偿效应,随后表现为竞争效应;C1P2和C2P3间作模式在共生期木薯的实际产量与预期产量相差不大,但花生收获后,木薯的实际产量增加速率明显增大,表现出竞争—恢复效应。C2P3和C2P4模式的木薯、花生的干物质最大累积速率均大于对应的单作作物,且C1P2和C2P3间作模式中木薯最大干物质累积速率出现的时间迟于对应单作,而花生最大干物质累积速率出现的时间早于对应单作,生态位在时间上表现出极大的分离,从而降低间作作物之间的竞争。4、高位作物木薯的光饱和点3种间作模式之间、与单作之间均无显着差异,低位作物花生在植后75d前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也无显着差异,但植后92天后,3种间作模式的光补偿点均显着低于花生单作,C2P3间作模式的光补偿点最低,AQY最大,这样可有效延长花生的有效光照时间,提高花生的光能利用率。5、木薯/花生间作均能提高木薯和花生后期的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根系体积,且木薯的根系吸收表面积和体积以C2P4最佳。3种间作模式的木薯理论最大氮素、磷素的累积量均高于单作木薯,而花生的的理论最大氮素、磷素累积量3种间作模式均低于单作花生,说明木薯-花生在共生期内花生在氮磷养分资源上是竞争劣势作物,木薯是竞争优势作物。C1P2和C2P4模式氮、磷、钾吸收效率较高,C2P3模式氮、磷、钾吸收效率较低。C2P4模式的木薯氮、磷、钾偏吸收当量比最高,C1P2模式花生氮、磷、钾偏吸收当量比最高。6、植后75 d, 3种间作模式木薯氮、磷、钾的竞争能力均比花生弱,即木薯在养分存在竞争劣势,表现为C1P2<C2P3<C2P4的趋势,植后110 d,木薯对氮、磷、钾的竞争能力均比花生强,对养分资源的竞争木薯处于优势地位,花生处于不利地位,表现为C1P2<C2P3<C2P4趋势。3种间作模式的木薯氮素最大累积速率出现时间相对单作木薯差别不大,磷素和钾素最大累积速率出现时间相对单作木薯出现时间推迟,花生氮素、磷素和钾素的最大累积速率出现时间相对单作花生提前,即在氮、磷、钾养分资源上间作可实现养分资源的时间上的互补。7、将衡量土壤肥力的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总量3方面共12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综合得分可知,木薯与花生间作能提高木薯根际土的土壤肥力,3种间作模式中以C2P4模式木薯根际土的肥力最高,其次是C2P3,C1P2模式最次;3种间作模式仅C2P4模式的花生根际土壤肥力高于花生单作。

冯洪斌,王志强,王晓艳[2](2014)在《天鹰椒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文中提出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积极引进更多农作物进行种植,也是现阶段农业生产部门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天津宝坻区农业生产实践的角度出发,将其引进的天鹰椒作为研究内容,积极探析其在栽培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逾期可以给予实际生产相应的指导。

朱玉廷[3](2011)在《辽西丘陵山区无公害红干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票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处(北纬41°20′~42°30′)世界上公认的优质辣椒产业带上,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的低山丘陵区,年有效积温3400~3700℃,年平均气温8.7℃,年平均降雨量481.5毫米,年日照时数2933.1小时,生理辐射量69.5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150天。充足的光照和适度的降水,为红干椒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王丽[4](2009)在《丘北辣椒(Capsicum annuum L.)间作群体生理生态及经济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7年和2008年在文山州丘北县树皮乡进行了辣椒不同间作方式(玉米辣椒间作2:4,1:4,2:6,2:8,2:10;花生辣椒间作2:8,2:10;大豆辣椒间作2:6,2:8,2:10;向日葵辣椒间作2:10;辣椒净作)的病虫害、生理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与净作相比,间作可以减轻辣椒病虫危害。间作的辣椒小区发病率比净作低9.79%-48.34%;间作处理中,与玉米间作的辣椒小区发病率相对较低。间作的辣椒病情指数2007年比净作低21.80%-67.19%,2008年比净作低18.44%-25.54%,间作的辣椒疫病发病率比净作低67.99%-88.00%;间作处理中,辣椒病情指数与大豆间作>与花生间作>与玉米间作。2007年间作的辣椒虫危害率比净作低31.83%-81.80%(F=2.426*,P=0.047),玉米辣椒间作2:10的辣椒虫危害率最低。2008年间作的辣椒虫危害比净作低16.67%-55.58%,玉米辣椒间作2:10的辣椒虫危害率最低,其百株虫量也最少,比净作少88.92%。综合得出玉米辣椒间作2:10模式对辣椒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最好。由于两年间气候等因素有差异,2007年前期干旱后期雨水集中,导致两年病虫害发生情况不同,2008的辣椒病虫害较轻。2.与净作相比,间作辣椒土壤温度降低,土壤含水量升高;各处理辣椒顶部受光情况南北行向差异明显,东西行向差异不大。不同处理辣椒行间土壤温度自地表向下递减,具有向上的温度梯度。不同处理辣椒行间在各土层平均土温差异极显着,0㎝处:净作辣椒行间土壤温度比间作高0.57%-10.48%(2007年:F=10.264**,P=0.000;2008年:F=3.969*,P=0.011); 5㎝处:净作辣椒行间土壤温度比间作高3.62%-9.75%(2007年:F=8.432**,P=0.000;2008年:F=22.946**,P=0.000)。净作土壤含水量较间作低,0-6㎝土层:间作辣椒行间土壤含水量比净作高1.68%-15.68%;0-20㎝土层:玉米辣椒间作2:10比净作处理高10.04%。与净作相比,间作辣椒顶部光照强度没发生太大变化。间作处理中,玉米辣椒间作2:8、2:10模式辣椒顶部受光情况总体较2:6、2:4好,南北行向各处理中午差异不大,上午8:00-11:00差异较大,下午15:00-18:00差异较大;东西行向没有明显变化。净作的辣椒光合速率比间作高0.69%-48.08%,间作处理中玉米辣椒间作2:8、2:10模式较高。3.间作与净作的辣椒株高差异不显着,间作的分枝数比净作少,间作的盖度比净作大。2007年大豆辣椒间作2:10的辣椒株高比净作高6.71%-13.69%;2008年中后期,间作处理随着辣椒行数的减少,株高有增高的趋势。间作的辣椒盖度比净作高4.72%-32.50%。2007年不同处理之间辣椒分枝数差异显着,2008年差异不显着,净作的辣椒分枝数比间作高4.52%-45.48%。说明间作对辣椒生物学性状有一定的影响。4.合理的辣椒间作模式经济效益比净作好。2007年玉米辣椒间作2:10的产值最高,比净作高2256.48元/hm2,其次是2:8,产值比净作高158.13元/hm2。2008年间作的产值比净作增加9.16%-42.58%,间作处理中间作向日葵的产值最高,其次是玉米辣椒间作2:8,产值比净作高7036.23元/hm2。从土地当量比来看,各间作处理都大于1(1.031-1.610)。说明合理的间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综合以上试验结果,2行玉米间作8行辣椒、2行玉米间作10行辣椒在控制病虫害、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效果显着,为本试验的优良间作模式。

叶洪雷[5](2005)在《沧州市棉花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棉花产业是中国农业中的传统优势产业,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国,棉花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振兴,社会稳定的大局。但是,进入市场经济,特别是加入WTO后,面对国内外市场的严重挑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棉花产销体制,棉花生产和经营脱节,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制约着棉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尽管目前沧州市棉花区域优势非常明显,但种植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表现为植棉面积忽上忽下,单产水平忽增忽减,农民收入忽高忽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具有区域特色的、系统配套的、集成高效的棉花产业持续发展对策。进行棉花产业战略研究,其目的就是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沧州市棉花产业持续发展模式,提高沧州市棉花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促进棉区农民稳定增收,棉花企业持续增效,农业科技增活力。 作者研究认为:近年来沧州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已逐步增长,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2万公顷左右,占河北省的21%,总产9.4万吨,占河北省的18%,成为黑龙港流域优质棉花主产区,全市初步形成棉花种植、收购、轧花、脱绒、榨油、纺纱、织布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布局,棉花产业已成为沧州市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同时,通过数据整理,分析了资源、植棉技术、棉纺企业、棉花生产成本和质量五大优势以及制约全市棉花综合效益提高和持续发展的因素。 作者提出了沧州棉花产业发展的如下对策: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基地为依托,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型、科技带动型、协会带动型和合作组织带动型的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之间的多种模式的棉花产业集团,实行大企业集团带动型发展战略,逐步创建完善三个体系(科技创新、示范组织和市场营销体系),建立技术和市场经纬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促使沧州棉花产业走上种、收、产、供、销的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推进沧州棉花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对沧州市发展棉花产业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恢复和加强对棉花生产的扶持,加快完善相关棉花标准,加强宏观调控,加强棉花市场监管力度。

闫庚戌[6](2003)在《天鹰椒与玉米间作防病又高产》文中研究说明 病毒病是影响天鹰椒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高杆作物与天鹰椒间作,可以大大减轻病毒的发生,从而提高天鹰椒的产量和品质。每亩天鹰椒一玉米间作田,可收成品天鹰椒200千克,平均价格6元/千克计算,可收入1200元,玉米按嫩玉米穗出售,可收入400~600元,除去各项投资300元,亩纯收入达

王斌,边玮瓅,张震[7](2011)在《天津地区小城镇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研究——以天津宝坻区八门城镇为例》文中提出以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为例,在对区域农业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农业体系的建设目标,研究了天津地区小城镇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强农业环境保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发展休闲农业等5项具体措施。

刘明贤,李玉环,孟娟,魏淑霞,张华仁[8](2010)在《北票市红干椒丰产栽培技术》文中指出我市生产的红干椒只包括露地种植的大椒和小椒两个系列的辣椒,不包括保护地种植的各种辣椒。我市被国家评为全国辣椒十强县,就是因为从1996年起,我市每年种植红干椒的面积都在10万(亩)以

郑明燕[9](2009)在《复合微生物液肥对小辣椒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浸种处理对小辣椒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100倍、150倍、200倍、250倍和清水对照5个处理,结果表明:100倍稀释液浸种对种子的发芽起抑制作用,150倍、200倍、250倍相比对照发芽率和发芽势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以200倍浸种效果最为明显,其平均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80%、89%,而清水对照平均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54%、64%,微生物液肥200倍稀释浸种比清水对照浸种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提高了48%、39%。通过200倍、300倍、400倍和500倍四种不同浓度的微生物液肥喷雾对小辣椒幼苗的影响的试验结果可以得知,400倍处理对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根长、根体积、鲜重(地上、地下)、干重(地上、地下)等指标表现最为优秀。整个试验说明低浓度的微生物液肥喷施对小辣椒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间隔一定的时间对幼苗进行喷雾,来促进幼苗的生长。通过200倍、300倍、400倍和500倍四种不同浓度的微生物液肥做底水对小辣椒幼苗的影响的试验结果可以得知:300倍处理对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根长、根体积、鲜重(地上、地下)、干重(地上、地下)等指标表现最为优秀,其次是400倍处理。通过不同浓度的垄面上泼水和坐窝水两个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垄面上泼还是坐窝水对小辣椒的产量和抗病性都有一定的提高,都比对照表现差异显着或抗病性较好,两个试验均以400倍处理最优。

武俊俊[10](2008)在《干辣椒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干制辣椒栽培在山西省太谷县连年获得高产高效益栽培要点。提出了重视苗床管理,培育壮苗,采用地膜覆盖定植,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技术。

二、天鹰椒与玉米间作防病又高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鹰椒与玉米间作防病又高产(论文提纲范文)

(1)木薯/花生不同间作模式竞争与互补效应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间作的理论基础
        1.1 间作对光热资源高效利用
        1.2 间作对作物养分竞争的影响
        1.3 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 木薯间作的相关研究
        2.1 木薯及木薯间作的必要性
        2.2 木薯与花生间作的研究进展
        2.3 本研究的相关假设
        2.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间作模式的优势分析及其光能利用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案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 相关指标的计算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间作模式对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及经济系数的影响
        2.2 不同间作模式对木薯和花生品质的影响
        2.3 不同间作模式对LER、ATER和LUE的影响
        2.4 不同间作模式的竞争指数特征差异
        2.5 不同间作模式下的互补与竞争动态变化
        2.6 不同间作模式下木薯与花生光合响应曲线特性参数
        2.7 不同间作模式下群体小气候的差异
    3 本章讨论
        3.1 木薯/花生间作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3.2 木薯/花生间作的空间上的光热资源的互补分析
        3.3 木薯/花生间作时间上光热资源的互补分析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薯花生间作氮、磷、钾营养吸收利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木薯/花生间作对氮、磷、钾营养竞争比率差异
        2.2 不同间作模式下的氮磷钾吸收当量比差异
        2.3 不同间作模式下木薯、花生氮、磷、钾利用效率差异
        2.4 不同间作模式下木薯与花生氮、磷、钾收获指数
        2.5 不同间作模式木薯、花生氮、磷、钾的吸收曲线
    3 本章讨论
        3.1 木薯/花生间作对养分资源的吸收、利用与转化差异
        3.2 木薯/花生间作空间上养分资源的互补分析
        3.3 木薯/花生间作养分资源时间上的互补分析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3种木薯/花生间作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差异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间作模式对木薯土壤肥力的影响
        2.2 不同间作模式对花生土壤肥力的影响
    3 本章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项目来源与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天鹰椒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品种介绍
二、种植的基本情况
三、天鹰椒的栽培管理技术
四、天鹰椒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1.花叶病
    2.猝倒病
    3.霜霉病
    4.疫病
    5.棉铃虫害
五、结束语

(3)辽西丘陵山区无公害红干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品种选择
    1. 大椒系列品种
    2. 小椒系列品种
二、育苗
    1. 营养土配制
    2. 选种晒种
    3. 浸种
    4. 种子催芽
    5. 适时播种
    6. 育苗面积及播种量
    7. 苗床播种
    8. 苗床管理技术
三、定植
    1. 土壤与茬口选择
    2. 整地
    3. 大垄双行覆膜栽培
    4. 适期定植
    5. 合理密植
    6. 定植技术要求
    7. 合理间作
四、田间管理
    1. 定植后的管理
    2. 施肥
    3. 植株调整 (整枝)
    4. 田间管理重点
    5. 抗旱节水措施
五、病虫草害防治
    1. 病害防治
    2. 虫害防治
    3. 草害防治
六、采收与销售

(4)丘北辣椒(Capsicum annuum L.)间作群体生理生态及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国辣椒生产现状
    1.2 我国辣椒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3 间作研究进展
        1.3.1 间作对病虫害的影响
        1.3.2 间作对田间小气候的影响
        1.3.3 间作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1.4 辣椒间作研究
        1.4.1 辣椒间作对病虫害的影响
        1.4.2 辣椒间作对田间小气候及光热生态因子的影响
        1.4.3 辣椒间作的经济效益
        1.4.4 辣椒间作模式
    1.5 丘北辣椒间作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供试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种植规格
    2.5 施肥水平
        2.5.1 基肥
        2.5.2 追肥
    2.6 田间管理
        2.6.1 追肥
        2.6.2 施药
        2.6.3 除草
        2.6.4 移栽和收获时间
    2.7 观测指标及方法
        2.7.1 生态指标
        2.7.1.1 土壤温度
        2.7.1.2 土壤含水量
        2.7.1.3 土壤容重
        2.7.1.4 土壤化学成分分析
        2.7.1.5 群体生态指标
        2.7.2 生理指标
        2.7.2.1 光合指标
        2.7.3 农艺性状及产量
        2.7.3.1 辣椒株高、冠幅、分枝数、挂果数、盖度
        2.7.3.2 玉米株高、叶面积
        2.7.3.3 花生和大豆株高、冠幅、分枝数、盖度
        2.7.3.4 向日葵株高、盘径、秆粗、盖度
        2.7.3.5 室内分析
        2.7.4 病虫害调查
        2.7.4.1 辣椒病虫害调查
        2.7.4.2 玉米病虫害调查
        2.7.4.3 花生、大豆、向日葵病虫害调查
    2.8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田间环境因子的变化
        3.1.1 不同处理土壤温度变化
        3.1.2 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变化
        3.1.3 不同处理群体光照强度变化
        3.1.4 不同处理土壤容重变化
    3.2 不同处理对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对作物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2.2.1 不同处理辣椒株高变化
        3.2.2.2 不同处理辣椒盖度变化
        3.2.2.3 不同处理辣椒分枝数变化
        3.2.2.4 不同处理辣椒农艺性状比较
        3.2.2.5 不同处理玉米株高比较
        3.2.2.6 不同处理玉米叶面积变化
        3.2.2.7 不同处理玉米农艺性状比较
    3.3 病虫害研究
        3.3.1 不同处理辣椒病害变化
        3.3.2 不同处理辣椒虫害变化
        3.3.3 不同处理玉米病害变化
        3.3.4 不同处理玉米虫害变化
    3.4 经济效益研究
        3.4.1 不同处理辣椒产量比较
        3.4.2 不同处理玉米产量比较
        3.4.3 不同处理经济效益分析
        3.4.4 不同处理土地当量比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种植方式对田间小气候的影响
        4.1.1 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4.1.2 不同种植方式对作物群体光照强度和光合指标的影响
    4.2 不同种植方式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4.3 不同种植方式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4.4 不同种植方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沧州市棉花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沧州市棉花生产优势分析
        1.3.2 沧州市棉花产业发展现状
        1.3.3 棉花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1.4 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
        1.4.1 定点调查法
        1.4.2 访谈法
        1.4.3 文献法
        1.4.4 个案法
第二章 沧州市棉花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资源优势
    2.3 棉花生产低成本优势
    2.4 棉花与粮食作物比较效益优势
    2.5 具有一定的质量优势
    2.6 技术优势
    2.7 棉纺企业规模优势
第三章 沧州市棉花产业发展的现状
    3.1 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恢复性增长
    3.2 棉花收购加工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
    3.3 棉花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
    3.4 种植效益显着增加
    3.5 区域化种植格局已经形成
第四章 沧州市棉花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棉花集约化水平低,缺乏规模效应
    4.2 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4.2.1 原棉质次价高
        4.2.2 美国对中国棉纺织品出口设限
        4.2.3 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
        4.2.4 在于进口棉花增加
    4.3 棉花产业化程度低
    4.4 棉花品质结构不合理
    4.5 棉花品种多、乱、杂的局面日趋严重
    4.6 农技推广已成线断网破的现状
    4.7 政府对棉花支持保护力度弱
第五章 沧州市棉花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5.1 创新棉花生产经营体制,组建沧州棉花产业综合协调机构
        5.1.1 负责制定棉花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
        5.1.2 加强各行业、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
        5.1.3 强化对农业和涉棉企业的信息及技术服务
        5.1.4 协调对外联系
        5.1.5 严格依法管理市场
    5.2 强化科技创新工作,为棉农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5.2.1 完善农业科技体制,整合农业科技力量
        5.2.2 创新植棉新技术、新成果
        5.2.3 搞好品种区划及良种繁供体系
        5.2.4 强化标准化生产,提升棉花质量
    5.3 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
        5.3.1 创新棉花科技推广组织体系
        5.3.2 提高棉农整体素质
        5.3.2 推广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5.4 创新棉花生产组织体系
        5.4.1 创建“支部+协会”组织模式
        5.4.2 “支部+协会”运作方式
        5.4.3 “支部+协会”模式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5.5 组建棉花产业集团,提升产业化水平
        5.5.1 企业或公司+基地农户
        5.5.2 科技+协会+基地农户
        5.5.3 协会+基地农户
        5.5.4 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
    5.6 政策建议
        5.6.1 恢复和加强对棉花生产的扶持
        5.6.2 加快完善相关棉花标准
        5.6.3 加强宏观调控
        5.6.4 加强棉花市场监管力度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天津地区小城镇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研究——以天津宝坻区八门城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天津八门城镇区域概况
2 天津八门城镇基础条件分析
    2.1 优势条件
    2.2 制约因素
3 天津八门城镇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目标
4 天津八门城镇生态农业体系建设重点任务
    4.1 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加强农业环境保护
    4.2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托资源优势实现科学发展
        4.2.1 发展集约化种植业。
        4.2.2 发展生态渔业。
        4.2.3 发展畜禽养殖业。
        4.2.4 发展生态林业。
    4.3 推广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
    4.4 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准,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4.5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5 结语

(8)北票市红干椒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择
    1.1 大椒系列品种及特征:
    1.2 小椒系列品种及特征:
2 土壤与茬口选择
    2.1 土壤的选择:
    2.2 茬口选择:
3 育苗
    3.1 育苗方式与设施:
    3.2 苗床营养土配制:
    3.3 洗种、晒种:
    3.4 浸种:
    3.5 种子催芽:
4 播种
    4.1 适时播种:
    4.2 育苗面积及播种量:
    4.3 苗床播种:
    4.4 苗床管理技术
        4.4.1 苗床温度管理:
        4.4.2 苗床水分管理:
        4.4.3 幼苗叶面喷肥:
        4.4.4 光照管理:
        4.4.5 炼苗:
        4.4.6 苗龄:
5 定植
    5.1 选地:
    5.2 合垅整地:
    5.3 大垅双行覆膜栽培:
    5.4 适期定植:
    5.5 合理密植
    5.6 定植技术要求:
    5.7 合理间作:
6 田间管理
    6.1 定植后至现蕾前的管理:
    6.2 施肥:
    6.3 植株调整 (整枝)
    6.4 田间管理重点:
    6.5 抗旱节水措施:
7 辣椒病虫草害防治
    7.1 病害防治:
    7.2 虫害防治:
    7.3 草害防治:
8 销售
9 留种
    9.1 不可不留种:
    9.2 不可总留种:

(9)复合微生物液肥对小辣椒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小辣椒是辣椒的一个变种
    1.2 小辣椒的分布
        1.2.1 小辣椒在全国的分布情况
        1.2.2 小辣椒在河南省的分布
        1.2.3 小辣椒在南阳的分布
    1.3 小辣椒的营养价值
    1.4 小辣椒栽培技术现状
        1.4.1 我国目前种植的小辣椒品种
        1.4.2 栽培技术措施(以南阳为例)
        1.4.3 小辣椒的套种模式
        1.4.4 小辣椒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5 小辣椒的加工利用、出口现状
    1.6 微生物肥料
        1.6.1 微生物肥料的含义
        1.6.2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
        1.6.3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1.6.4 国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1.6.5 微生物肥料的促生机理
        1.6.6 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方法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浸种对小辣椒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影响
        3.1.1 试验设计
        3.1.2 试验方法
    3.2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叶面喷雾对小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3.2.1 试验设计
        3.2.2 试验方法
        3.2.3 形态指标与干物质积累测定
    3.3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做播种底水对小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3.3.1 试验设计
        3.3.2 试验方法
    3.4 移栽时不同浓度坐窝水和垄面上泼水对小辣椒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
        3.4.1 试验设计
        3.4.2 试验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浸种对小辣椒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影响
    4.2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喷雾对小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4.2.1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喷雾对小辣椒幼苗地上形态指标的影响
        4.2.2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喷雾对小辣椒幼苗地上鲜重和地上干重的影响
        4.2.3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喷雾对小辣椒幼苗地下形态指标的影响
        4.2.4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喷雾对小辣椒幼苗地下鲜重和地下干重的影响
    4.3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做底水对小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4.3.1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做底水对小辣椒幼苗地上形态指标的影响
        4.3.2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做底水对小辣椒幼苗地上鲜重和地上干重的影响
        4.3.3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做底水对小辣椒幼苗地下形态指标的影响
        4.3.4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做底水对小辣椒幼苗地下鲜重和地下干重的影响
    4.4 移栽时不同浓度垄面上泼水和坐窝水对小辣椒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
        4.4.1 移栽时不同浓度垄面上泼水对小辣椒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
        4.4.2 移栽时不同浓度坐窝水对小辣椒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浸种对小辣椒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试验
        5.1.2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喷雾对小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5.1.3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做底水对小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5.1.4 移栽时不同浓度垄面上泼水和坐窝水对小辣椒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
    5.2 讨论
        5.2.1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浸种对小辣椒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试验
        5.2.2 不同浓度微生物液肥喷雾和做底水对小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5.2.3 移栽时不同浓度垄面上泼水和坐窝水对小辣椒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ABSTRACT

(10)干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子准备
    1.1 精选品种
    1.2 种子消毒
    1.3 催芽
2 苗床准备
3 苗床管理
    3.1 前期管理
    3.2 中、后期管理
4 定植
    4.1 选地
    4.2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4.3 适时定植
    4.4 定植方法
    4.5 定植密度
5 田间管理
    5.1 肥水管理
    5.2 病虫害防治
6 采收

四、天鹰椒与玉米间作防病又高产(论文参考文献)

  • [1]木薯/花生不同间作模式竞争与互补效应的机制研究[D]. 苏必孟. 海南大学, 2017(02)
  • [2]天鹰椒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冯洪斌,王志强,王晓艳. 农民致富之友, 2014(20)
  • [3]辽西丘陵山区无公害红干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朱玉廷. 现代农业, 2011(02)
  • [4]丘北辣椒(Capsicum annuum L.)间作群体生理生态及经济效应研究[D]. 王丽. 云南农业大学, 2009(S2)
  • [5]沧州市棉花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叶洪雷.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6)
  • [6]天鹰椒与玉米间作防病又高产[J]. 闫庚戌. 农村科技开发, 2003(01)
  • [7]天津地区小城镇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研究——以天津宝坻区八门城镇为例[J]. 王斌,边玮瓅,张震.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0)
  • [8]北票市红干椒丰产栽培技术[J]. 刘明贤,李玉环,孟娟,魏淑霞,张华仁. 吉林蔬菜, 2010(01)
  • [9]复合微生物液肥对小辣椒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 郑明燕.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3)
  • [10]干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 武俊俊. 北方园艺, 2008(11)

标签:;  ;  ;  ;  ;  

天鹰辣椒与玉米间作防病高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