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效应论文-董馥伊

审美效应论文-董馥伊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绘画作品,审美效应,熊新野,油画家

审美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董馥伊[1](2019)在《绘画作品的审美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作品是作者世界观与艺术个性在艺术形式中的表达,而审美是通过形式使情感渗入、升华到思想境界,这是由浅入深的动态过程。艺术作品的鉴赏就是人与作品的交流,从具体生动的审美形态(对物象的悦耳悦目)到寄寓着主体的悦思(与意向的悦心悦意),进入广阔的审美空间(兴象中的悦志悦神),此即审美心理效应。要使艺术作品的审美效应最大化,就必须深入观察,勤于思考,注重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力求探索与突破。(本文来源于《新疆艺术(汉文)》期刊2019年03期)

莫运平,陈婷[2](2019)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结构艺术与审美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能以百余字浓缩他复杂的人生感怀,要得益于词的深层结构。它们分别是复线结构、对比结构、视角转换结构。这些结构使词产生独特的审美效应。(本文来源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颜敏,裴齐容[3](2019)在《历史的跨域想象——“南京大屠杀”的叁种写法及其审美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哈金、严歌苓和葛亮的南京大屠杀想象,都采取了"跨域回望"的姿态,占据了有别于中国大陆主流抗战叙事的叙述位置。他们更加注重战争中人的表现及战争对人心灵的影响,深入挖掘战争对人性的塑造,重视历史中个人的价值,体现了战争叙事由宏大颂歌向个体叙事转变的趋势。其所呈现的人物、事件及其背景的复杂与微妙,既昭示了一种新的形式美学的可能性,也折射出历史主旋律之外华文作家对自身命运的历史沉思。对于不同区域的读者而言,其所能激发的情感和意识形态效应,与既有的历史轨道必然产生碰撞,甚至偏离。(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高永鹏[4](2018)在《新媒体技术与舞蹈艺术共生的审美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技术与舞蹈艺术已经有了相互渗透、融合与共生的发展,舞蹈艺术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不断实现突破、创新,而新媒体技术可以在舞蹈表演中发挥自身的优势,由此产生的审美效应也使人们对舞蹈艺术、新媒体技术有了更深的认知与体验。而抓住和发挥二者共生的审美效应,是推动舞蹈艺术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8年20期)

宋歌,刘兴[5](2018)在《艺术教育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促进作用——基于“审美效应”视域下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水平运动员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培养过程,提出对运动员进行艺术教育的全新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竞赛成绩与提升运动员综合素质两者的有机结合,优化运动员作为体育强国形象代表的展示。以竞技体育的人本主义价值观为出发点,运用艺术教育的审美效应,从深化美学认知、提高技能水平、调整赛前状态以及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探讨,论证艺术教育对促进高水平运动员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本文来源于《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康建强[6](2018)在《文学文本的欲望书写范型及其审美效应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欲望书写是文学创作的原初动力与核心内容。结合作家的心理机制与文本的实际表现,其大致具象为直陈、反寓与绘饰叁种基本范型。直陈型与反寓型是人类正向与反向思维于文学欲望书写投射的体现,分别生发出直截明快与讳莫如深的审美效应。绘饰型是直陈型与反寓型相反相成融生的结果,是复杂生活与作家深刻思维交合的体现,化生出浓郁浑融的审美效应。叁者不但体现了作家创作思维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而且共同构建了文学欲望书写的基本格局。(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钱韧韧[7](2018)在《现代汉语虚词与郭沫若《女神》的审美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郭沫若《女神》的文学史意义,主要在于极大地促进了新诗审美效应的现代性变革。这种变革与现代汉语虚词入诗有密切关系,改变了古诗的情感表达与思维方式,形成了科学主义思潮影响下汉语诗歌新的主体精神的高扬。特别是语气助词的大量使用,位置灵活,方式多样,充分体现了诗人"情绪的解放",使其浪漫主义激情得以自由表达。大量虚词的入诗及合理使用,带来了新诗的跨行、跨节及各种自由体形式,形成新诗的对称、均衡与参差之美,推动了《女神》形式的变革。虚词伴随譬喻、引用、比拟、夸张、反复、排比等现代修辞艺术的运用,使《女神》达成了语义、形式与审美的和谐,激发了新诗雄浑豪放的审美新风尚。(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丁剑欣[8](2018)在《现代商业广告艺术化的策略与审美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广告是我们现代社会发展经济的重要辅助工具,使商业资源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进行组合,在更有效率的条件下进行配置。古人常说"叫卖",没有广告的生意是无法进行的,因此,商业广告从始出发展到现在,一直在持续着。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合运用当时的社会的文化艺术形式,给予了商业广告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的发展基础。本文分析了现代商业广告艺术化的策略与审美效应,望引起大家思考。(本文来源于《艺术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白晨[9](2017)在《音乐欣赏的教化功能及其审美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美育教育普及的重要形式,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审美活动。音乐欣赏的教化功能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不仅具有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提高等教化作用,而且对个人及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带来审美效应。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文章探讨了音乐欣赏的教化功能,并对音乐欣赏的审美效应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7年Z8期)

董馥伊[10](2017)在《试析绘画作品的审美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要使艺术作品的审美效应最大化,艺术家必须深入观察,勤于思考,注重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努力探索与突破。审美效应是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所努力追求和遵循的一个艺术坐标。该文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主要以描绘新疆风土人情的优秀绘画作品为例,以新的理论视角论述了绘画作品的审美效应的叁种层次是由绘画作品本质所决定并派生和延展出来的。(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11期)

审美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能以百余字浓缩他复杂的人生感怀,要得益于词的深层结构。它们分别是复线结构、对比结构、视角转换结构。这些结构使词产生独特的审美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董馥伊.绘画作品的审美效应[J].新疆艺术(汉文).2019

[2].莫运平,陈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结构艺术与审美效应[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颜敏,裴齐容.历史的跨域想象——“南京大屠杀”的叁种写法及其审美效应[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

[4].高永鹏.新媒体技术与舞蹈艺术共生的审美效应[J].新闻战线.2018

[5].宋歌,刘兴.艺术教育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促进作用——基于“审美效应”视域下的探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

[6].康建强.文学文本的欲望书写范型及其审美效应生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钱韧韧.现代汉语虚词与郭沫若《女神》的审美效应[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8].丁剑欣.现代商业广告艺术化的策略与审美效应[J].艺术研究.2018

[9].白晨.音乐欣赏的教化功能及其审美效应[J].艺术教育.2017

[10].董馥伊.试析绘画作品的审美效应[J].美术教育研究.2017

标签:;  ;  ;  ;  

审美效应论文-董馥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