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泵论文-袁仕芳

多相泵论文-袁仕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相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螺旋轴流式多相流泵,气液分离,含气率,压缩性

多相泵论文文献综述

袁仕芳[1](2019)在《螺旋轴流式多相泵的气液混输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油气混输泵中,螺旋轴流式多相泵可在保证高含气率的流体输送的情况下兼顾高效率,是近年来油气混输技术的研究重点。而气液两相的分离情况对该泵的输送性能影响较大。所以研究螺旋轴流式多相泵内部气液两相的分离规律对提高泵的混输性能极为重要。为了探究螺旋轴流式多相泵内的混输特性以及泵内气液两相流动的分离规律,借助FLUENT 15.0数值模拟软件对自主设计的螺旋轴流式多相泵进行模拟计算。多相流模型选择mixure模型,气相为空气,液相选择水。在探究螺旋轴流多相泵的混输特性过程中,分别假设气相为可压缩与不可压缩,并对泵进行模拟分析。最终得到气液两相输送过程中的分离状态以及该分离导致的压力和速度分布情况。发现当气液两相分离以后,气相将会聚集叶轮叶片背面出口处。该聚集会会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若聚集的气相随流体一起流动,气相聚集的地方会形成低压区。当流体进入固定部件以后,会因为该低压区的存在而产生二次回流。另一种是气相聚集以后不随流体一起流动而堵塞在流道内,这会使得叶轮对流体的做功能力急剧降低,严重影响泵的输送性能。气液分离特性是螺旋轴流多相泵最重要的混输特性。因此对气液分离机理进行研究,并从中获得降低气液分离的手段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通过改变气相直径,入口含气率以及气相的压缩性等条件,对流道内的流动参数进行监测,获得气液两相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定量的变化规律。再从流体受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两相分离的具体原因以及影响分离的因素。得出结论,气液两相因为离心力的作用而产生分离,气相受到的黏性力以及在分离初期受到的Basset力会抑制这种分离却无法制止。而当两相分离以后,气液两相的不均匀分布产生的压力差将会增强两相之间的分离。从计算结果来看,影响气液分离的因素有黏性、气相直径、压缩性、压力梯度、气液两相的相对速度等。(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5-30)

马希金,崔生磊,周贯五,张亚琼,张潮[2](2019)在《基于CFD的多相泵复合导叶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相泵空间导叶局部压力过大的现象,以螺旋轴流式油气混输泵的导叶为研究对象,设计工况下以多相泵的扬程和效率提升以及降低导叶局部压力为优化目标,在保证动叶和复合导叶设计参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CFD数值模拟计算不同复合短导叶安放位置与多相泵的水力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找效率最优的复合短导叶安放位置。计算结果表明:多相泵复合短导叶的安放位置对多相泵的内流场和多相泵的外特性有重要影响,随着复合短导叶安放位置从流道后置到前置时,存在使泵效率最高的最优安放位置;当复合短导叶位于流道中部时,能有效抑制气液分离情况,削弱复合导叶尾部叶顶处局部压力过大现象以及提高了多相泵的水力效率;随着短导叶从流道出口移动到流道进口时,存在于导叶背部的低速脱流区会前移,且脱流区面积会增大,加重流道的堵塞。揭示了短导叶安放位置与多相泵内流场和外特性的关系,为多相泵导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9年02期)

马希金,崔生磊,张亚琼,张潮[3](2018)在《螺旋轴流式多相泵长短复合静叶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螺旋轴流式油气混输泵YQH-100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对增压单元叶片轴向长度进行优化设计,利用专业流场模拟软件Fluent 18. 0进行流场数值模拟;以水和空气作为介质,通过对YQH-100复合静叶选取不同的长短叶片数,在不同流量和含气率的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混输泵增压单元压力场分布和含气率分布,并计算出不同工况下整机的增压曲线,扬程曲线以及效率曲线。通过对比得出在不同流量和不同含气率工况下,复合静叶的叶片数为8-8时,混输泵的效率和增压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情况。其他两种情况,增压单元气液分离较严重的地方位于静叶压力面弦长约2/3的处;在静叶尾部叶顶处均存在局部压力过大和较大的漩涡。由此表明复合静叶叶片数为8-8时能提高整机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孔祥领,吕杨,高进伟,曹杉,朱宏武[4](2016)在《螺旋轴流式多相泵多级可压缩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漂移模型的基本理论,考虑多相输送泵中气体的可压缩性,建立了多相泵叁维、多级可压缩数值计算模型,对在气相可压缩下螺旋轴流式多相泵内流场进行探索性研究,着重研究多相泵的增压随着压缩单元级数的变化规律。对试验样机的研究表明,对比多级可压缩模型和不可压缩模型预测的增压发现,当含气体积分数超过30%时,两者误差超过16.45%,多相泵的增压随着级数不再呈线性增加,而是呈二次函数关系。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平均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可压缩模拟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石油机械》期刊2016年05期)

孔祥领,朱宏武,张明,高进伟[5](2015)在《螺旋轴流式多相泵的多功能混输试验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原有试验台基础上,考虑瞬态工况、缓冲均化器(气液混合装置)性能测试等试验要求,从管路设计、试验仪表、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可视化等试验研究角度,系统介绍了螺旋轴流式多相泵和用于与之配套的缓冲均化器(气液混合装置)性能测试的多功能试验台设计。该试验台实现了多相泵在稳态和多变工况下的性能测试,测试缓冲均化器对多相混输性能的影响及对多相流态的调节功能,为今后多相泵进一步完善设计和理论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水泵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朱建国,赫鹏飞[6](2014)在《安哥拉B1506区块深海油气田水下多相泵设计因素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安哥拉B1506区块边际油藏开发潜力,解决边际油田长距离管道输送带来的流动保障等问题,水下多相增压泵的选择和应用成为最合理的选择。此文通过对安哥拉B1506区块油藏条件和流体性质的分析,以油藏模型(Eclipse)为约束,结合系统网络模型(Gap)的研究结果,为满足油藏采收率和最大含气量的要求,分析确定了多相泵吸入压力:并通过模拟开发生命期内管线温度,确定了管线的设计最大温降,并制定了保温措施以避免管道内产生析蜡、水合物堵塞等流动问题;同时,通过分析确定多相泵与已建气举模块的逻辑关系,达到与已建FPSO系统匹配的目的,以实现油田减产、关停等情况下的系统的平稳运行。通过对1506区块多相泵选用的相关因素分析,确定了深水多相泵设计的参数和工艺流程,为国内深水边际油气田的开发提供技术储备。(本文来源于《海洋石油》期刊2014年04期)

朱东志,于德军,霸磊[7](2012)在《多相泵的发展与应用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油气田的开发催生了这一门颇有难度的年青技术。多相混输技术的核心是多相流混输泵。国内外10多种不同类型的多相泵,经过竞争淘汰,如今主流泵型只剩下两种:动力式的螺旋轴流多相泵和容积式的双螺杆多相泵。这两种多相泵虽然型式与基本原理截然不同,但各有千秋,优势利弊互呈。本文列述了它们各自的短长并作一比较评述。(本文来源于《水泵技术》期刊2012年02期)

王君,王增丽[8](2012)在《新型涡旋多相泵原理及其工作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涡旋式气液多相混输泵,通过构建变啮合间隙涡旋齿型线,使得所形成的压缩腔存在一条通向排出口的内泄漏卸压通道。构建了一种液相压缩卸荷的新方法,解决了容积式多相泵在混输较高含液率介质时易出现的压缩腔液击问题。介绍了新型涡旋多相泵的工作原理,得到了变啮合间隙涡旋齿型线的生成方法和型线方程,分析了工作腔容积和啮合间隙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涡旋多相泵工作过程中气液介质在伴有内泄漏时的增压过程热力模型,求解得到了工作过程中压力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王君,张晓慧,刘凯,章大海[9](2012)在《新型涡旋式多相泵气液增压过程研究与设计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型涡旋式气液多相混输泵,通过构建变啮合间隙涡旋齿型线,使其所形成的压缩腔存在一条通向排出口方向的内泄漏卸压通道,其增压过程如下:气液介质随着压缩腔容积的减小而压力升高,同时部分介质通过卸压通道被推入到排出口,防止因液相不可压缩而易出现的压缩腔内压力骤增问题。建立涡旋式多相泵的几何理论和工作中带有内泄漏的气液增压过程数学模型,求解得到增压过程中气液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对其工作过程中带有移动边界和气液混合增压的粘性非定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各个工作腔内的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分析含气率、压缩腔容积变化率和啮合间隙等因素对增压过程的影响,形成了新型涡旋式多相泵的设计理论。(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高华,张守森,张凯[10](2011)在《多相泵机械密封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相泵使得未经处理的多相井流或其它多相流体能够在无需分离的前提下实现长距离的输送。多相泵的工况十分恶劣,不仅要输送气液混合物,还要承受断塞流的冲击,这给泵的机械密封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机械密封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通过有限元结构分析方法,对静态下最有可能影响多相泵用机械密封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多相泵用机械密封应选用平衡型密封;在含气率较高或者介质中有固体颗粒时宜选用硬对硬配对;密封腔压力与介质压力差应维持在0.5-2.5MPa,在介质压力波动较大时密封腔压力应能随介质压力变化而变化。(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期刊2011-08-03)

多相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多相泵空间导叶局部压力过大的现象,以螺旋轴流式油气混输泵的导叶为研究对象,设计工况下以多相泵的扬程和效率提升以及降低导叶局部压力为优化目标,在保证动叶和复合导叶设计参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CFD数值模拟计算不同复合短导叶安放位置与多相泵的水力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找效率最优的复合短导叶安放位置。计算结果表明:多相泵复合短导叶的安放位置对多相泵的内流场和多相泵的外特性有重要影响,随着复合短导叶安放位置从流道后置到前置时,存在使泵效率最高的最优安放位置;当复合短导叶位于流道中部时,能有效抑制气液分离情况,削弱复合导叶尾部叶顶处局部压力过大现象以及提高了多相泵的水力效率;随着短导叶从流道出口移动到流道进口时,存在于导叶背部的低速脱流区会前移,且脱流区面积会增大,加重流道的堵塞。揭示了短导叶安放位置与多相泵内流场和外特性的关系,为多相泵导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相泵论文参考文献

[1].袁仕芳.螺旋轴流式多相泵的气液混输特性[D].兰州理工大学.2019

[2].马希金,崔生磊,周贯五,张亚琼,张潮.基于CFD的多相泵复合导叶优化设计[J].流体机械.2019

[3].马希金,崔生磊,张亚琼,张潮.螺旋轴流式多相泵长短复合静叶优化设计[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孔祥领,吕杨,高进伟,曹杉,朱宏武.螺旋轴流式多相泵多级可压缩模拟研究[J].石油机械.2016

[5].孔祥领,朱宏武,张明,高进伟.螺旋轴流式多相泵的多功能混输试验台设计~[J].水泵技术.2015

[6].朱建国,赫鹏飞.安哥拉B1506区块深海油气田水下多相泵设计因素考量[J].海洋石油.2014

[7].朱东志,于德军,霸磊.多相泵的发展与应用概述[J].水泵技术.2012

[8].王君,王增丽.新型涡旋多相泵原理及其工作过程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

[9].王君,张晓慧,刘凯,章大海.新型涡旋式多相泵气液增压过程研究与设计理论[J].机械工程学报.2012

[10].高华,张守森,张凯.多相泵机械密封的性能研究[C].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2011

标签:;  ;  ;  ;  

多相泵论文-袁仕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