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静脉血论文-汪志华,徐佑龙,谢赟,郜俊清,严鹏勇

肾静脉血论文-汪志华,徐佑龙,谢赟,郜俊清,严鹏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肾静脉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肾静脉,5F射频消融导管

肾静脉血论文文献综述

汪志华,徐佑龙,谢赟,郜俊清,严鹏勇[1](2013)在《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后即刻肾静脉血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肾静脉、外周静脉、外周动脉血相关生化指标(肾素、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RDN)后即刻的变化。方法 10头广西巴马小香猪。使用6FJR导引导管行左右肾动脉造影。以7F导引导管作为指引,置入5F温控射频消融导管,在左右肾动脉行RDN。消融模式:温控、50℃、8~10W,采用螺旋式消融,每个点消融60~90s,左、右肾动脉各消融4~6个点,相邻消融点间隔0.5cm。所有动物于术前和消融术后即刻行外周动脉、肾静脉、外周静脉取血,采集并检测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醛固酮水平。结果 RDN术后即刻的肾静脉血清肾素、醛固酮、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389.6±208.7)、(337.1±156.8)和(313.4±113.2)ng/L,均显着低于术前水平[分别为(453.3±240.8)、(427.7±218.4)和(494.1±144.7)ng/L,P值分别<0.05、0.01],降幅分别为(14.3±0.6)%、(22.4±1.7)%和(22.5±0.9)%。RDN术后即刻和术前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292.5(625,49)、297.5(871,146)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幅为(1.7±0.2)%。肾静脉血的肾素、醛固酮、肾上腺素水平降幅均显着大于外周动脉和外周静脉血(P值均<0.05),外周动脉血与外周静脉血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外周动脉、外周静脉相比较,肾静脉血相关生化指标在消融术后即刻出现显着下降,敏感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13年06期)

荆波,史念曾[2](2012)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移植肾静脉血流异常与术后肾功能异常相关性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发生移植肾排斥反应时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135例移植肾术后无其它因素肾功能异常及正常者肾脏声像图及各级静脉血流频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肾功能异常者移植肾脏形态饱满,各级肾静脉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频谱呈现明显搏动性,峰值位于舒张期,与肾功能正常者之间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结论移植肾各级静脉血流频谱呈现明显搏动性及流速增快与肾功能异常有显着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2年03期)

郭炬,曹润福[3](2008)在《肾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静脉血与肾静脉血中PDGF-BB、VEGF的测定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肾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静脉血与肾静脉血中PDGF-BB、VEGF的水平及其与肾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29例肾癌患者术前24h、术后48、96h外周血及其中19例肾癌患者术中肾静脉血,12例肾结石患者术前24h外周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标本PDGF-BB、VEGF的水平。结果(1)肾癌组患者术前24h外周血清VEGF和PDGF-BB水平均高于肾结石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2)肾癌组患者术后48h外周血清VEGF和PDGF-BB水平较术前显着下降(P<0.01),术后96h较术后48h显着上升(P<0.05);肾癌肾静脉血清VEGF和PDGF-BB水平高于外周血清(P<0.05)。(3)临床分期Ⅲ~Ⅳ期肾癌组患者术前24h外周血清VEGF水平显着高于Ⅰ~Ⅱ期(P<0.05);病理分级G3显着高于G1~G2(P<0.05)。(4)肾癌肾静脉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r=0.45,P=0.01)。结论正在肿瘤增殖的肾癌组织可能是PDGF-BB、VEGF的主要生成源;VEGF水平可作为一种肿瘤标记物,为肿瘤的诊断、疗效评定、监测复发以及评估预后提供信息。(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08年06期)

郭炬[4](2008)在《肾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静脉血与肾静脉血中PDGF-BB、VEGF和MMP-9的测定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肾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静脉血促血管生成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及术中肾静脉血的PDGF-BB,VEGF,MMP-9水平来探讨其与肾癌生物学特点,肾癌诊断、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29例性肾癌肾切除术的肾癌患者,收集肾癌患者术前24小时、术后48、96小时外周血及其中19例肾癌患者术中肿瘤侧肾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标本PDGF-BB、VEGF和MMP-9的水平,结合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DGF-BB(pg/ml) VEGF(pg/ml)和MMP-9 (μg/ml)术前24小时,术后48、96小时,术中肿瘤侧肾静脉血分别为8419~15790(13750),7581~11476(9355),8327~15674(11829),10337~24757(18428);356.3~1284.5(732.5),264.5~695.2(458.3),418.5~1209.3(624.1Z),396.4~1658.4(937.4)和403.3~954.7(677.2),250.7~582.7(384.6),374.7~886.4(651.4),694.5~1484.3(1035.5)。肿瘤分化差者(G3)VEGF的水平高于肿瘤分化较好者(G1、G2)(p<0.05),较晚期患者(Ⅲ+Ⅳ)VEGF水平高于较早期患者(Ⅰ+Ⅱ)(p<0.05)。结论:1 PDGF-BB、VEGF和MMP-9水平在肾癌术后迅速下降,在一定时间后有所回升,其在肿瘤侧肾静脉血水平高于外周血,提示肾癌组织可能是产生上述因子的主要生成源。2血VEGF水平与肾细胞癌的分化和浸润性进展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8-06-01)

韦宇翔,黄骁,杨稀月[5](2008)在《精索静脉曲张与左肾静脉血流动力学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VC)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0例VC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精索静脉、左肾静脉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比较两组左肾静脉近段、远段的血流速度与内径(V/D)比值;比较VC组Ⅰ、Ⅱ、Ⅲ级间的左肾静脉近段、远段的V/D的差异;对VC患者精索静脉内径与左肾静脉近段的血流V/D进行相关分析。结果VC组中有68.6%(48/70)患者有左肾静脉受压者,而对照组中仅为10.0%(3/30)。VC组LRV近段V/D比值高于对照组、远段V/D小于对照组。Ⅰ级、Ⅱ级、Ⅲ级VC组的LRV近段V/D比值分别为(141.00±29.17)、(193.11±53.78)、(270.85±83.93),提示VC的程度越重,左肾静脉近段的血流V/D比值就越大。VC患者精索静脉内径和LRV近段的血流V/D呈正相关(r=0.601,P<0.01)。结论左侧VC与左肾静脉受压有着密切的联系,左肾静脉近段的血流V/D比值可反映精索蔓状静脉丛整体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08年04期)

刘延君,王学梅,周旭[6](1999)在《超声诊断急性左肾静脉血柱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女,27岁,以左侧腰疼、发热5天入院,伴尿频、尿急、血尿、蛋白尿。既往下肢静脉炎、关节痛3年-4年,流产1次。查体:T39℃,P110次/分,Bp18/12kpe,贫血(±)。皮疹(-)。双肺(-)。心音纯律整,各瓣口未闻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1999年04期)

刘宿,周蓉,葛衡江,刘怀琼[7](1998)在《移植肾静脉血中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移植肾在动脉开放后其静脉血中有无高凝状态以及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19例行肾移植术病人,术前采取桡动脉血标本为对照;肾动脉开放后5分钟和输尿管吻合后5分钟各采取肾静脉血,分别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D-二聚体(D-D)含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桡动脉血AT-Ⅲ活性和D-D含量接近正常,肾静脉血D-D含量与术前桡动脉血值相比无显着差异,而AT-Ⅲ活性值升高有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桡动脉血和肾静脉血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高于正常值(P<0.01)。结论:移植肾静脉血呈高凝状态,抗凝活性升高,但纤溶活性无显着变化,提示有潜在的血栓形成的危险性。(本文来源于《中华麻醉学杂志》期刊1998年10期)

崔志钧,徐晓慧,周梦元,徐文林[8](1992)在《脉冲超声多普勒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在肾静脉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脉冲超声多普勒对正常人及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静脉血液动力学进行测定,探讨肾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 20例临床诊断肾病综合征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15~66岁,平均36岁。Ⅰ型13例,Ⅱ型5例,糖尿病肾病2例。对照组无肾病健康人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8~30岁,平均25.5岁。 使用东芝SSH-60A扇形电子扫描+脉冲多普勒仪,频率3.5MHz,PRF-4MHz。多普勒声束与血管长轴夹角,可用仪器内夹角校正装置校正。(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1992年06期)

胡利发,俞天麟,马慧茹,沈清云[9](1987)在《分侧肾静脉血肾素活性测定对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及手术疗效的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测定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周围血,腔静脉血及分侧肾静脉血的肾素活性,对诊断和估计手术疗效,国外自1968年以来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国内近年来亦有报道。我院自1981~1984年对11例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肾素活性值与肾动脉病变及手术效果作了观察。同期对4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的高血压,也作了对比性测定。(本文来源于《西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1987年01期)

贺萃之,陈世茂,蒋功博,姜淑芬,刘家骝[10](1963)在《实验性肾性高血压早期肾脏和肾静脉血内肾素含量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肾脏疾病能引起血压升高,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有关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仍然没有彻底阐明。1984年,Goldblatt 发表了用银夹束窄肾动脉诱发实验性高血压的方法。自此以后,人们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特别是有关在肾性高血压动物中,肾脏和血液内肾素含量(本文来源于《贵阳医学院学报》期刊1963年00期)

肾静脉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发生移植肾排斥反应时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135例移植肾术后无其它因素肾功能异常及正常者肾脏声像图及各级静脉血流频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肾功能异常者移植肾脏形态饱满,各级肾静脉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频谱呈现明显搏动性,峰值位于舒张期,与肾功能正常者之间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结论移植肾各级静脉血流频谱呈现明显搏动性及流速增快与肾功能异常有显着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肾静脉血论文参考文献

[1].汪志华,徐佑龙,谢赟,郜俊清,严鹏勇.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后即刻肾静脉血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J].上海医学.2013

[2].荆波,史念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移植肾静脉血流异常与术后肾功能异常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

[3].郭炬,曹润福.肾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静脉血与肾静脉血中PDGF-BB、VEGF的测定及其意义[J].实用临床医学.2008

[4].郭炬.肾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静脉血与肾静脉血中PDGF-BB、VEGF和MMP-9的测定及其意义[D].南昌大学.2008

[5].韦宇翔,黄骁,杨稀月.精索静脉曲张与左肾静脉血流动力学关系的研究[J].广西医学.2008

[6].刘延君,王学梅,周旭.超声诊断急性左肾静脉血柱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9

[7].刘宿,周蓉,葛衡江,刘怀琼.移植肾静脉血中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

[8].崔志钧,徐晓慧,周梦元,徐文林.脉冲超声多普勒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测定[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2

[9].胡利发,俞天麟,马慧茹,沈清云.分侧肾静脉血肾素活性测定对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及手术疗效的判定[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87

[10].贺萃之,陈世茂,蒋功博,姜淑芬,刘家骝.实验性肾性高血压早期肾脏和肾静脉血内肾素含量的测定[J].贵阳医学院学报.1963

标签:;  ;  ;  

肾静脉血论文-汪志华,徐佑龙,谢赟,郜俊清,严鹏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