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脂肪酶论文-李超,王昕,康倩,潘元明,杨桂彬

胃脂肪酶论文-李超,王昕,康倩,潘元明,杨桂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胃脂肪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胃脂肪酶,胃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胃脂肪酶论文文献综述

李超,王昕,康倩,潘元明,杨桂彬[1](2018)在《胃脂肪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胃脂肪酶(lipase type F,LIPF)在胃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胃癌手术切除后的石蜡包埋组织,包括胃癌组织122例和癌旁正常组织120例,整理临床资料及预后随访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用组织微阵列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LIPF的表达。选取5株胃癌细胞系及1株永生化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利用qRTPCR方法检测LIPF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细胞系及8对新鲜配对胃癌组织中LIPF蛋白的表达。结果 LIP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着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LIPF mRNA及蛋白在胃癌细胞系中微弱表达或不表达,在GES1细胞系中高表达(P<0.01)。低表达LIPF胃癌患者5年内生存率显着低于高表达组(P<0.001)。LIPF的表达与胃癌组织的浸润深度、Lauren分型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LIPF在胃癌中表达下调,其低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弥漫型胃癌呈正相关,低表达LIPF胃癌组预后较高表达组差,LIPF可以作为胃癌预后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殷宁[2](2015)在《人胃脂肪酶和舌脂肪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消化道中除十二指肠部位有胰脂肪酶作用于饮食中的脂肪外,口腔和胃部还分别存在舌脂肪酶和胃脂肪酶,它们对脂肪的消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2015年02期)

胡国华[3](2008)在《I型干扰素受体基因和胃脂肪酶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胃癌是最常见、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不足30%。早期诊断是提高胃癌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寻找突变的基因既有助于了解肿瘤发生的机制,又有助于早期诊断,提高胃癌的治愈率。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Ⅰ型干扰素受体(typeⅠinterferon receptor,IFNAR)在许多肿瘤中的表达均发生了变化,包括一些血液系统肿瘤和消化系统肿瘤,但在胃癌中的研究不多。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FNAR1基因的表达差异,了解胃癌发生中这种基因突变的意义,并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能的依据。方法:33例胃癌患者新鲜标本,分别取癌肿和癌旁组织0.5cm~3,液氮速冻后置-80℃冰箱保存。设计5′端引物包含人IFNAR1基因的序列,通过实时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癌肿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IFNAR1基因的表达。此过程以同时设计的18s蛋白的RNA引物序列作为对照。结果:癌肿组织中IFNAR1基因的表达显着高于癌旁组织(-11.56±1.10 VS-12.55±1.41,P<0.001),其中26例(78.8%)患者癌肿组织中IFNAR1基因的表达升高。IFNAR1基因表达的变化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范围和淋巴结转移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表达的IFNAR1可能存在功能上的缺陷,导致干扰素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干扰素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IFNAR1基因的高表达与肿瘤发生有关,是一项早期指标,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研究背景: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有87万例新发病例,死亡率为所有恶性肿瘤的第2位。和其他肿瘤一样,胃癌的发生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自身基因的突变和外界环境的污染等。因此,寻找突变的基因既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又有助于早期诊断,提高治愈率。从蛋白组学研究中得知,胃癌组织中许多蛋白的表达发生了变化,总的趋向是生理性蛋白表达降低,而异常蛋白,尤其是炎症性蛋白表达升高。目的:选取编码胃脂肪酶(lipase type F,LIPF)的基因作为实验指标,研究LIPF表达改变的原因,以期更好地了解胃癌发生的原因,并寻找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的生物指标。方法:33例胃癌患者新鲜标本,分别取癌肿和癌旁组织0.5cm~3,液氮速冻后置-80℃冰箱保存。设计5′端引物包含人LIPF基因的序列,通过实时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癌肿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LIPF基因的表达。此过程以同时设计的18s蛋白的RNA引物序列作为对照。结果:癌肿组织中LIPF基因的表达显着低于癌旁组织(-8.43±4.86 VS-2.87±3.12,P<0.001),其中29例(87.9%)患者癌肿组织中LIPF基因的表达降低。LIPF基因的表达变化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LIPF基因表达的降低引起了LIPF分泌的减少,这种现象在胃癌早期甚至癌前期病变时就存在。测定胃液中或者胃病变粘膜处LIPF基因的表达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9-01)

胃脂肪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的消化道中除十二指肠部位有胰脂肪酶作用于饮食中的脂肪外,口腔和胃部还分别存在舌脂肪酶和胃脂肪酶,它们对脂肪的消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胃脂肪酶论文参考文献

[1].李超,王昕,康倩,潘元明,杨桂彬.胃脂肪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8

[2].殷宁.人胃脂肪酶和舌脂肪酶[J].生物学通报.2015

[3].胡国华.I型干扰素受体基因和胃脂肪酶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复旦大学.2008

标签:;  ;  ;  ;  

胃脂肪酶论文-李超,王昕,康倩,潘元明,杨桂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