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组合论文-张春泉,牛欣桐

超常组合论文-张春泉,牛欣桐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常组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自主变化动词,“不”,超常组合,语义语法条件

超常组合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泉,牛欣桐[1](2018)在《“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超常组合的句法语境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汉语中,非自主变化动词一般受"没"和"没有"否定,无条件限制,但在实际的言语事实中存在着超常情形:非自主变化动词受"不"否定,有条件限制,且使用频率更高。"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的超常组合可构成某种固定模式,否定副词"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超常组合的固化模式,带有一定的构式特征。此外,"不"与语气标记语及非自主变化动词也可配套搭配。"不"与非自主动词的超常组合在所指上往往趋向于主观与客观两极,形成特定的语境义,颇具语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赵宏,邓陈慧[2](2018)在《广告语超常组合的认知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告语的超常组合很有表达特色,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超常组合而又不是病句的,需要符合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模式。隐喻和转喻会产生超常的表达效果。我们从认知的角度,做了较详细的语法、语义的,转喻、隐喻的认知分析。言语上的形式趋简,语义兼容,与转喻、隐喻的认知思维模式有关;一些抽象概念也需要借助转喻、隐喻的方式来表达,转喻、隐喻认知模式,具有精炼、形象,可根据表达者的意图突出事物某方面特征的作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模式的表达范围要比修辞格的比喻和借代范围大得多。当然,也要规避失败的隐喻、转喻超常组合产生负值。(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刘晨,杜文霞[3](2015)在《述宾短语V+N超常组合的制约因素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V+N组成的动宾短语呈现出不符合语义逻辑的超常组合现象,本文指出这种超常组合现象的存在,或是由于古代汉语特殊表达方式的遗留,或是焦点语义凸显,或是基于认知的语法转喻等语言内部原因造成,或是由于语用频率、语境等外部因素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尹铂淳[4](2014)在《汉语复合词“超常”组合的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复合词"超常"组合是相对于"常规"组合而言的,是人类思维创新的体现。经历过"超常"组合的汉语复合词拥有令人难以准确把握的词义,欲理解其义,必先知晓其在线意义建构过程。该研究于认知视域下对经历过"超常"组合的汉语复合词的在线意义建构过程进行了详细剖析,并发现各构词成份间存在着认知上的关联。(本文来源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孟玉红[5](2011)在《冯骥才津味小说中超常组合的同素连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冯骥才的《怪世奇谈》系列津味小说《叁寸金莲》和《阴阳八卦》等作品的语言颇具特色,特别是在修辞方面更是匠心独运,本文通过对其小说中超长组合的同素连用的研究,旨在在已有对其作品风格、语言特色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感受其与众不同的修辞美感。(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申娟[6](2011)在《超常组合的语境分析“I have a dream”》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马丁路德金着名的"我有一个梦想"为语料,对其超常搭配进行了语境分析,得出超常搭配与语境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超常搭配作为一种特异性的表达手段,大量存在于言语表达中。(本文来源于《商品与质量》期刊2011年S2期)

唐通全[7](2010)在《七院瞄准全年目标大干当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特约 唐通全)秋末冬初,成都航天城一座座厂房里机器轰鸣,一条条写有“群策群力,联动共进,全力冲刺年度目标任务”的红色布幅标语十分醒目,一浪高过一浪的生产热潮此起彼伏。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七院院属单位大干当前、冲刺全年目标任务的一个缩影。(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0-11-19)

张艳玲[8](2008)在《论语义超常组合与语义的模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语义超常组合主要是通过运用修辞手段来实现的,语义超常组合也可以通过改变词义的感情色彩来实现,某种特定的语义组合环境也可以使原本显得荒谬或不合情理的两个义位的组合显得合情合理。这几种义位超常组合往往会使这些组合的语义具有模糊性。(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汪红艳[9](2007)在《景情皆从异中来——论《花间集》中的语言超常组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规范,尤其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现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因此,在汉语里,语序和虚词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词语的正常组合、正常的语序虽然符合语法规律和人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在艺术(本文来源于《东方丛刊》期刊2007年04期)

汪红艳[10](2007)在《景情皆从异中来——论《花间集》中的语言超常组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规范,尤其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现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因此,在汉语里,语序和虚词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词语的正常组合、正常的语序虽然符合语法规律和人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在艺术(本文来源于《东方丛刊(2007年第4辑 总第六十二辑)》期刊2007-12-01)

超常组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广告语的超常组合很有表达特色,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超常组合而又不是病句的,需要符合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模式。隐喻和转喻会产生超常的表达效果。我们从认知的角度,做了较详细的语法、语义的,转喻、隐喻的认知分析。言语上的形式趋简,语义兼容,与转喻、隐喻的认知思维模式有关;一些抽象概念也需要借助转喻、隐喻的方式来表达,转喻、隐喻认知模式,具有精炼、形象,可根据表达者的意图突出事物某方面特征的作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模式的表达范围要比修辞格的比喻和借代范围大得多。当然,也要规避失败的隐喻、转喻超常组合产生负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常组合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春泉,牛欣桐.“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超常组合的句法语境模式[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2].赵宏,邓陈慧.广告语超常组合的认知模式[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刘晨,杜文霞.述宾短语V+N超常组合的制约因素考察[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

[4].尹铂淳.汉语复合词“超常”组合的认知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5].孟玉红.冯骥才津味小说中超常组合的同素连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6].申娟.超常组合的语境分析“Ihaveadream”[J].商品与质量.2011

[7].唐通全.七院瞄准全年目标大干当前[N].中国航天报.2010

[8].张艳玲.论语义超常组合与语义的模糊性[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9].汪红艳.景情皆从异中来——论《花间集》中的语言超常组合[J].东方丛刊.2007

[10].汪红艳.景情皆从异中来——论《花间集》中的语言超常组合[C].东方丛刊(2007年第4辑总第六十二辑).2007

标签:;  ;  ;  ;  

超常组合论文-张春泉,牛欣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