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蠕形螨论文-吴晓兰,杜华

人体蠕形螨论文-吴晓兰,杜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体蠕形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蠕形螨,激素依赖性皮炎,感染

人体蠕形螨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兰,杜华[1](2018)在《人体蠕形螨及其与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的广泛及不规范应用,激素依赖性皮炎已经成为常见的皮肤病。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认识均存有争议,其发病机制及病因也尚不明确。现对其中一个影响因素——人体蠕形螨与该病的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程向荣,张鹏,朱亮,王勇,胡晓燕[2](2017)在《人体蠕形螨可能是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人体蠕形螨是否为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方法调查过敏性鼻炎确诊患者共46例,鼻腔粘涕和鼻周围皮肤中人体蠕形螨的寄生情况,皮肤变应原点刺检测,采用刮片法鼻部取材镜检,同时鼻腔分泌物涂片进行蠕形螨检查。回顾文献了解人体蠕形螨的成虫形态学、生活习性、免疫学特征、相关疾病及诊治方法。结果人体蠕形螨是人体毛囊和皮脂腺中的一种永久性小型寄生螨,分为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简称Df)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简称Db),呈世界性分布,可引起毛囊糠疹、酒渣鼻、睑缘炎、痤疮、粉刺、疖肿等病症,人体蠕形螨感染率存在季节消长,冬季感染率降低。皮脂蠕形螨以夜间22:00—次日4:00逸出活动最多,蠕形螨的体外存活时间受温度、湿度及酸碱度的影响。蠕形螨仅适宜高湿环境生存,对各种不同的酸碱度都有一定的耐受力,特别在弱酸性液体中更为明显,螨虫活动受温度影响较大,当温度接近人体时,蠕形螨存活时间较长,低温时活动较弱,当降到0或升至50℃时表现为存活期明显缩短,但也能生存一段时间,蠕形螨对高温、高渗透压溶液、干燥、碱性环境抵抗力较弱,高温高渗盐水、弱碱性溶液可快速杀灭蠕形螨。本研究发现刮片式取螨在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部皮肤中蠕形螨的检出率达72.5%,鼻腔分泌物中的检出率为14.5%,在春秋季节检出率(83.2%)明显高于夏冬季(43.5%),早上检出率高于傍晚。检出蠕形螨者同时伴有皮肤变应原点刺粉尘螨阳性者85.6%,结果提示蠕形螨虫体本身、蜕皮物、虫体分泌物和代谢产物,可引起机体产生局部免疫反应,使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失去平衡,产生过敏性鼻炎的表现。结论蠕形螨可能是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叁次学术年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3)

孙艳,王海兰,史春丽,孙艳,刘继鑫[3](2017)在《中药挥发油混合物体外抑杀人体蠕形螨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挥发油混合物体外抑杀人体蠕形螨效果。方法采用挤压黏贴法获取人体蠕形螨,室温镜下观察中药挥发油混合物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体外抑杀作用。结果中药挥发油混合物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均有较好的抑杀效果,尤其是皮质蠕形螨的抑杀效果更佳。结论中药挥发油混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抑杀人体蠕形螨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7年28期)

路小欢,许礼发,郑海燕,曾成,施林勇[4](2017)在《人体蠕形螨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蠕形螨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如酒渣鼻,口周炎,眼睑缘炎等。免疫反应在蠕形螨病的发生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期研究揭示了患者体内一些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的变化新机制。本文对人体蠕形螨病的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相关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防治蠕形螨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段永池,田晔,王子文,姚爱霞[5](2015)在《人体蠕形螨相关疾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蠕形螨是寄生在人毛囊和皮脂腺内的一种永久寄生虫。本文对人体蠕形螨的致病机制、相关疾病、临床诊断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人体蠕形螨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5年24期)

李春燕,张海员,肖晋[6](2012)在《新疆某部战士人体蠕形螨感染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新疆某部战士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335名部队战士开展蠕形螨的感染检查,并对家庭背景、个人卫生习惯及面部皮肤类型、疾患作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蠕形螨总感染率为25.37%,混用日常洗浴用品者、面部清洁次数少且有面部皮肤疾患者及入伍时间长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同类对比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主要以毛囊蠕形螨为主,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的感染率构成比分别是76.47%和15.2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001)。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地域、城乡间战士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蠕形螨感染在部队战士群体中较普遍,主要与集体生活环境、入伍时间长短、个人卫生习惯、面部皮肤类型及疾患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应加强相关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2012年07期)

刘娟娟,李琳,赵瑞君,李珀[7](2012)在《大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检测蠕形螨方法以及蠕形螨感染与面部疾患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和挤粘结合法对5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观察其面部皮肤状况。结果: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54.44%。毛囊蠕形螨面部感染率(33.88%)高于皮脂蠕形螨(11.48%);挤粘结合法检查蠕形螨感染阳性率(54.44%)高于透明胶纸法(34.26%),检出率差异有显着性(P<0.05);有皮肤疾患者蠕形螨感染率(68.71%)明显高于皮肤正常人群(4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校大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较普遍,挤粘结合法检查蠕形螨的检出率高于透明胶纸法,有皮肤疾患者的蠕形螨感染率明显增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张皓[8](2011)在《赤峰地区大中专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与相关因素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透明胶纸粘贴法观察蠕形螨感染率和感染度,了解赤峰地区在校大中专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状况,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蠕形螨感染与卫生习惯、面部疾患、宿舍分布、皮肤类型等的关系.结果 483名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为19.05%,蠕形螨感染率低于国内人群感染率,并与生活、卫生习惯、宿舍分布、皮肤类型有关联.(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9期)

胡烨,杨涛,辛建美,罗红宇[9](2011)在《秀山海泥浸液对人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秀山海泥浸液体外杀灭皮脂蠕形螨和毛囊蠕形螨的作用。方法用改良刮压法取人体皮脂蠕形螨和毛囊蠕形螨,每份标本含运动活泼的蠕形螨30条以上,均匀涂抹于滴加200μl海泥浸液(浓度分别为2.5、2.0、1.5、1.0和0.5kg/L)的载玻片上,10%硫磺乳乳浊液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各组实验同时进行;在20℃,相对湿度70%条件下,分别于5min、10min、20min、40min、1h、2h、4h、8h、12h和24 h记录虫体死亡情况,镜下观察蠕形螨的活动度及其形态。结果 1.0~2.5kg/L的秀山海泥浸液可使两种蠕形螨活动加剧,皮脂蠕形螨皱缩变形、扭动、虫体变短,毛囊蠕形螨足体中央消化管收缩,尾部呈现较快频率的伸缩运动。浓度由2.5kg/L降至1kg/L时,皮脂蠕形螨和毛囊蠕形螨的活动活跃度比例分别由79.4%(27/34)、65.7%(23/35)降至68.9%(26/38)、53.8%(21/39),活跃时间分别由15min、20min延长至100min、104min。0.5kg/L的海泥浸液对两种蠕形螨的形态与活动度无明显影响。当秀山海泥浸液浓度由2.5kg/L降至1.5kg/L时,两种蠕形螨的全部死亡时间均由2 h延长至8h。1kg/L的秀山海泥浸液对皮脂蠕形螨的杀灭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而对毛囊蠕形螨的杀灭率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浓度降低至0.5 kg/L时,对皮脂蠕形螨和毛囊蠕形螨的杀灭率明显降低,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蠕形螨的最低有效浓度均为1kg/L。皮脂蠕形螨和毛囊蠕形螨1h的LC_(50)值(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913mg/L与2131mg/L。结论秀山海泥浸液具有杀灭两种人体蠕形螨的作用,对皮脂蠕形螨的杀灭作用略强于毛囊蠕形螨。(本文来源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11年04期)

李航,韩文艳,玉波腊,罗丽娟,贾雪梅[10](2011)在《薄荷油外用治疗人体蠕形螨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薄荷油外用治疗人体蠕形螨的效果.方法征集人体蠕形螨感染志愿者82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2名感染者用6.25%薄荷油;对照组40名用10%硫磺软膏,两组均治疗25 d.结果薄荷油治疗组有效率85.71%(36/42),硫磺软膏治疗组有效率42.5%(17/4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荷油外用治疗人体蠕形螨有明显疗效,且效果优于硫磺软膏.(本文来源于《昆明医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人体蠕形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确定人体蠕形螨是否为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方法调查过敏性鼻炎确诊患者共46例,鼻腔粘涕和鼻周围皮肤中人体蠕形螨的寄生情况,皮肤变应原点刺检测,采用刮片法鼻部取材镜检,同时鼻腔分泌物涂片进行蠕形螨检查。回顾文献了解人体蠕形螨的成虫形态学、生活习性、免疫学特征、相关疾病及诊治方法。结果人体蠕形螨是人体毛囊和皮脂腺中的一种永久性小型寄生螨,分为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简称Df)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简称Db),呈世界性分布,可引起毛囊糠疹、酒渣鼻、睑缘炎、痤疮、粉刺、疖肿等病症,人体蠕形螨感染率存在季节消长,冬季感染率降低。皮脂蠕形螨以夜间22:00—次日4:00逸出活动最多,蠕形螨的体外存活时间受温度、湿度及酸碱度的影响。蠕形螨仅适宜高湿环境生存,对各种不同的酸碱度都有一定的耐受力,特别在弱酸性液体中更为明显,螨虫活动受温度影响较大,当温度接近人体时,蠕形螨存活时间较长,低温时活动较弱,当降到0或升至50℃时表现为存活期明显缩短,但也能生存一段时间,蠕形螨对高温、高渗透压溶液、干燥、碱性环境抵抗力较弱,高温高渗盐水、弱碱性溶液可快速杀灭蠕形螨。本研究发现刮片式取螨在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部皮肤中蠕形螨的检出率达72.5%,鼻腔分泌物中的检出率为14.5%,在春秋季节检出率(83.2%)明显高于夏冬季(43.5%),早上检出率高于傍晚。检出蠕形螨者同时伴有皮肤变应原点刺粉尘螨阳性者85.6%,结果提示蠕形螨虫体本身、蜕皮物、虫体分泌物和代谢产物,可引起机体产生局部免疫反应,使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失去平衡,产生过敏性鼻炎的表现。结论蠕形螨可能是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体蠕形螨论文参考文献

[1].吴晓兰,杜华.人体蠕形螨及其与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8

[2].程向荣,张鹏,朱亮,王勇,胡晓燕.人体蠕形螨可能是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C].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叁次学术年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3].孙艳,王海兰,史春丽,孙艳,刘继鑫.中药挥发油混合物体外抑杀人体蠕形螨活性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

[4].路小欢,许礼发,郑海燕,曾成,施林勇.人体蠕形螨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7

[5].段永池,田晔,王子文,姚爱霞.人体蠕形螨相关疾病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

[6].李春燕,张海员,肖晋.新疆某部战士人体蠕形螨感染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2

[7].刘娟娟,李琳,赵瑞君,李珀.大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

[8].张皓.赤峰地区大中专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与相关因素初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9].胡烨,杨涛,辛建美,罗红宇.秀山海泥浸液对人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

[10].李航,韩文艳,玉波腊,罗丽娟,贾雪梅.薄荷油外用治疗人体蠕形螨的疗效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

标签:;  ;  ;  

人体蠕形螨论文-吴晓兰,杜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