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驱体法论文-杨会平

先驱体法论文-杨会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先驱体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先驱体法,PZT,压电陶瓷,复合材料

先驱体法论文文献综述

杨会平[1](2007)在《先驱体法合成PZT压电陶瓷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对PZT基压电陶瓷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PZTMN叁元系压电陶瓷材料、PZTMN系压电陶瓷中添加第二相氧化物的复合材料PZTMN/氧化物和在复合材料中进行A位掺杂的(Pb1-xSrx)ZT-PMN系列复合材料PSZTMN/氧化物叁个系列。通过XRD、SEM、BET等方法,研究了B位先驱体法合成钙钛矿PZT基陶瓷的工艺和反应机理,并对材料的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研究。采用了改进后的B位先驱体合成方法,即使用亚微米极粉料,使先驱体合成温度由1350℃降低到1190℃。合成先驱体合成温度的大幅度降低,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PZTMN系列具有很优异的电学性能, Zr/Ti=48/52的四方相样品在1280℃时性能达到最优值:εr=1632,Tc=303℃,d33=593pC/N,tanδ=0.0272,Kp=0.65。比较样品的XRD图谱,可知样品Zr/Ti≥52/48为叁方相结构,样品Zr/Ti≤50/50为四方相结构。另外我们还制备了向PZTMN中掺入第二相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引入第二相氧化物后,在氧化物含量为0~4mol%的范围内大幅度的增强了材料的抗弯强度。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压电性能基本保持不变。通过“双先驱体法”制备得PSZTMN/氧化物压电陶瓷。掺入Sr2+离子后其介电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压电性能提高不明显。电学性能在氧化物掺入量为2mol%的样品得到较为优异的性能参数,εr=1938,tanδ=0.03,d33=261pC/N,Kp=0.5714,Tc=268℃。(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7-06-01)

范真祥,程海峰,张长瑞,唐耿平,王军[2](2005)在《先驱体法聚硅氧烷制备SiC_f/Si-O-C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硅氧烷为先驱体,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SiCf/Si-O-C复合材料。研究了吸收剂含量不同对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密度、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同时测试了材料对雷达波的反射率,结果表明低频带区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对材料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发现界面结构与致密度是SiCf/Si-O-C复合材料具有高性能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05年01期)

王玉金,孙超永,周玉[3](2004)在《TiB_2/B_4C复合材料的先驱体法反应烧结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在B4C表面涂覆了TiO_2纳米先驱体粉末,然后采用热压反应烧结工艺制备了TiB_2含量为10vol.%的TiB_2/B_4C复合材料。探讨了烧结工艺对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04-10-14)

吕宇强[4](2004)在《先驱体法合成PZT-PMN系统压电陶瓷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将先驱体法引入叁元系复合钙钛矿PZT-PMN压电陶瓷系统的制备中。对该系统压电介电性能与烧成制度、配比和Nb5+掺杂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在相对较低的1350℃通过两次合成的方法制备了B位先驱体氧化物,XRD表明,(Zr0.5Ti0.5)1-x(Nb2/3Mg1/3)xO2系统在配方x在小于0.3的范围内,均可生成了ZrTiO4单一晶相的固溶体。X衍射物相分析显示, B位的先驱体与A位PbCO3在高于750℃可生成钙钛矿单相。随着Pb(Zr0.5Ti0.5)1-x(Nb2/3Mg1/3)xO3体系的配方x的增加,其达到致密的烧结温度降低,x = 0.05~0.15配方在相对较低的1150℃就可以达到致密。在该系统相图的准同型相界MPB附近靠近四方相一边,即配方x=0.1处,εr,Kp达到最大。对该系统进行微量Nb5+掺杂后,介电常数及机电耦合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在加入量为0.02 mol的Nb5+ 时,达到最大值 εr = 1227, tanδ =0.026, Kp = 0.637, d33 = 338×10-12C·N-1。应用强制共沉淀的方法得到了(Pb1-xSrx)CO3(x = 0.05,0.10)固溶体,从SEM照片可以看到粉末为直径约为200nm的棒状颗粒。应用“双先驱体法”,也就是(Pb0.9Sr0.1)CO3与B位先驱体合成可以得到A位Sr2+取代复合钙钛矿。初步的研究发现Sr2+掺杂后,介电性能显着提高,而压电性能由于太低的极化电压并未达到理想,可能是由于烧结温度偏高所造成。(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4-02-01)

郭向华,吴裕功[5](2002)在《先驱体法生成PZT固溶体反应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X光衍射的方法研究了反应煅烧法生成PZT固溶体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Zr_0.5Ti_0.5O_2与PbO反应过程中没有中间相的生成,反应的快慢由Pb~2+在生成PZT中扩散的快慢控制,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钙钛矿PZT的A位是Pb缺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楚增勇,冯春祥,宋永才,王应德,王军[6](2002)在《先驱体法SiC纤维表面与断面形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EM对先驱体转化SiC纤维的缺陷类型与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表征,研究了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与纤维平均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SiC纤维的强度受缺陷的影响显着,有严重表面缺陷的纤维强度极低(<1.0GPa);表面缺陷较小或内部缺陷明显的纤维强度中等(1.0~2.0GPa);无明显缺陷或只存在较小内部缺陷的纤维才具有较高强度(>2.0GPa)。(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2-10-01)

张俊宝,温广武,贾德昌,雷廷权,周玉[7](2001)在《硅氧氮陶瓷的先驱体法合成及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 Si Cl4为原料 ,通过水解和氨解的方法 ,制备了不同含氮量的硅氧氮先驱体。先驱体通过脱氨基原位聚合 ,再经过无机化转变成为成分均匀的硅氧氮粉体 ,用所得粉体热压烧结制备了硅氧氮材料。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氮的引入使氧化硅的析晶温度提高了 1 5 0℃ ;适量析晶显着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烧结温度为 1 4 0 0℃时 ,氮的质量分数为 2 4 .3%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最大 ,分别达到 1 5 6 MPa和 1 .8MPa· m1 / 2 ,比 Si O2 基体的强度和韧性提高了 4 .5 8倍和 2 .2 5倍。(本文来源于《航空材料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江贵生[8](2000)在《先驱体法合成LaPNYT烧成温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实验的角度发现采用先驱体 Nb YO4 及采用 Ti O2 和 La2 O3 与 Pb O进行固相反应合成 ( Pb0 .95La0 .0 5) ( ( Nb0 .5Y0 .5) 0 .55Ti0 .4 5) O3 钙钛矿陶瓷。试样随合成温度和烧成温度的变化有程度不同的收缩现象。(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3期)

张俊宝,雷廷权,温广武,周玉[9](2000)在《先驱体法合成氮化硼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无氧有机先驱体法合成氮化硼的研究进展 ,系统介绍了由硼烷、硼吖嗪、卤化硼合成氮化硼的工艺条件 ,及由这些化合物制备聚合物先驱体的合成途径及其陶瓷转化 ,概述了先驱体法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艺》期刊2000年02期)

刘宏,王矜奉,王继扬[10](1997)在《先驱体法合成叁元系Pb(Sc_(1/2)Ta_(1/2))O_3-PbZrO_3-PbTiO_3钙钛矿铁电陶瓷粉末》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采用不用先驱体ScTaO4+Zr0.53Ti0.47O3(ST+ZT)和(Sc12Ta12)0.20Zr0.385Ti0.415O2(STZT)以及采用ST+ZrO2+TiO2与PbO进行固相反应合成叁元系Pb(Sc12Ta12)0.20-Zr0.385Ti0.415O3钙钛矿陶瓷粉末的合成机理。实验表明,两种先驱体均能与PbO反应制得单相钙钛矿材料,合成过程中未发现焦绿石相。实验中发现,以ST+ZT为先驱体比STZT先驱体更容易得到单相钙钛矿材料,其原因是ZT先驱体对材料钙钛矿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验过程中发现试样随合成温度的变化有程度不同的膨胀现象,这种膨胀是采用先驱体法合成的钙钛矿粉末具有超细晶粒尺寸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1997年01期)

先驱体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聚硅氧烷为先驱体,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SiCf/Si-O-C复合材料。研究了吸收剂含量不同对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密度、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同时测试了材料对雷达波的反射率,结果表明低频带区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对材料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发现界面结构与致密度是SiCf/Si-O-C复合材料具有高性能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先驱体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杨会平.先驱体法合成PZT压电陶瓷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

[2].范真祥,程海峰,张长瑞,唐耿平,王军.先驱体法聚硅氧烷制备SiC_f/Si-O-C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05

[3].王玉金,孙超永,周玉.TiB_2/B_4C复合材料的先驱体法反应烧结制备[C].第十叁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2004

[4].吕宇强.先驱体法合成PZT-PMN系统压电陶瓷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4

[5].郭向华,吴裕功.先驱体法生成PZT固溶体反应机理的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2

[6].楚增勇,冯春祥,宋永才,王应德,王军.先驱体法SiC纤维表面与断面形貌分析[C].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

[7].张俊宝,温广武,贾德昌,雷廷权,周玉.硅氧氮陶瓷的先驱体法合成及性能的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2001

[8].江贵生.先驱体法合成LaPNYT烧成温度的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9].张俊宝,雷廷权,温广武,周玉.先驱体法合成氮化硼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0

[10].刘宏,王矜奉,王继扬.先驱体法合成叁元系Pb(Sc_(1/2)Ta_(1/2))O_3-PbZrO_3-PbTiO_3钙钛矿铁电陶瓷粉末[J].中国陶瓷.1997

标签:;  ;  ;  ;  

先驱体法论文-杨会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