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钳菜日龟甲论文-吉海龙,杜予州,汤留弟

虾钳菜日龟甲论文-吉海龙,杜予州,汤留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虾钳菜日龟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防治,虾钳菜日龟甲,藜,生物学

虾钳菜日龟甲论文文献综述

吉海龙,杜予州,汤留弟[1](2013)在《虾钳菜日龟甲的生物学及寄主专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虾钳菜日龟甲Cassida japana Baly是农田杂草藜Chenopodium album L.的重要天敌。该虫在江苏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越冬。成虫产卵期一般为16~31 d,每雌产卵量最多为482粒,平均为175粒。各虫态历期因代别而异,卵期3~13d,幼虫期8~16 d,蛹期3~6 d,成虫寿命一般为15~35 d,越冬代成虫寿命长达200余d。该虫全年盛发期在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发生为害与温度关系密切,高温对其不利。本文选择15科26种植物进行寄主专一性测定,结果表明:虾钳菜日龟甲对藜的嗜食程度很高,并能在藜上完成世代;而其它供试植物不是虾钳菜日龟甲的寄主,因此可以将该虫安全用于杂草藜的生物防治。(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吉海龙[2](2009)在《农田杂草藜的重要天敌虾钳菜日龟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藜Chenopodium album L.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一种重要的农田恶性杂草,特别是在我国北方的春小麦田,藜生长迅速,对N、P、K的吸收量大、强度高,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杂草。由于虾钳菜日龟甲Cassida japana Baly在自然界仅取食藜,因此该虫很可能成为农田杂草藜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敌昆虫。目前国内外对该虫的研究资料尚缺,为此我们对该虫的自然发生动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寄主专一性、取食量以及对藜的控制作用等进行了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虾钳菜日龟甲在扬州地区1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土缝或杂草、落叶等残茬下或者附近枯树皮中越冬。通常该虫种群数量在6月下旬和8月中旬各有一个发生高峰期;盛夏阶段的持续高温,并伴有频繁大雨,是影响该虫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因素。2、在19,22,25,28,31,34℃六个恒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虾钳菜日龟甲生长发育、存活及生殖的影响,组建里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28℃下,卵历期为3.50d,幼虫为11.59d,预蛹为1.71d,蛹为3.74d,成虫为11.50d,整个世代历期为32.04d;22~31℃是虾钳菜日龟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范围,其中28℃时的产卵量最大,为546.2粒/雌,28℃时的世代存活率最高,为47.70%;31℃时的世代平均历期最短,为27.43天;利用直线回归法和直接最优法两种方法计算该虫卵-成虫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5℃和9.85℃,有效积温分别为:625.47日度和609.98日度;在19~34℃范围内,虾钳菜日龟甲成虫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呈乘幂关系;种群趋势指数(I)与温度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25℃时达最大;虾钳菜日龟甲卵块具有一定的耐低温特性,-5℃时,处理72h,卵孵化率仅为8.45%;虾钳菜日龟甲成虫在-5℃时,处理72h,死亡率为26.7%;-11℃时,成虫72h后大部分死亡;-14℃时,成虫24h全部死亡;虾钳菜日龟甲卵块和低龄幼虫不耐高温,在超过38℃以后,死亡率大幅度上升,不能完成世代发育;不同季节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不同,分别为:冬前-11.57℃与-10.04℃,隆冬-16.87℃与-16.06℃。研究结果表明,在扬州地区,虾钳菜日龟甲成虫在野外能够安全越冬。3、通过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对16科、27种植物测试结果表明,虾钳菜日龟甲嗜好取食藜科的藜,少量取食苋科的苋菜、水花生和虾钳菜,但只能在藜上完成其生活史;通过食量及耐饥饿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虾钳菜日龟甲幼虫3龄以后进入暴食期,各龄期幼虫取食量分别为:14.56 mm2、21.6 mm2、60.9 mm2、114.52 mm2、244.19 mm2;通过初羽化的成虫与已交配成虫的取食量测定比较表明:交配显着刺激雄成虫的取食,未交配的雌、雄虫取食量为75.93 mm2、50.24 mm2;交配过的雌、雄虫取食量分别为69.96 mm2、24.24 mm2;雄虫耐饥饿能力比雌虫强。4、在适宜的气候和温度条件下,一定数量(3~7对)的虾钳菜日龟甲能在短时间(0.5~1个月)内能将一定数量的藜成功防除,表明该虫对杂草藜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9-05-01)

戴红君[3](2009)在《入侵杂草水花生对本地昆虫虾钳菜披龟甲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日益加剧。虽然只有很少数的外来植物入侵并且发展为高密度群体,但是却改变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其影响现仅次于生境破坏,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第二大威胁。我国也是一个受外来入侵生物影响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国家环保局最近公布的首批16种重要入侵物种中,植物就占9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就是其中之一。空心莲子草(水花生)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苋科Amaranth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已经在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广泛归化(包括美国、中国、印度、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30年传入中国,1950年以后被作为草饲料而在中国南方广泛种植传播开来。由于它能够入侵多种生境并且生长迅速、难以控制,因而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均构成很大威胁,其入侵在我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水花生入侵我国后大面积发生,通过野外观察发现,本地昆虫虾钳菜披龟甲(Cassida piperata Hope)不仅取食外来入侵植物水花生,且在其上发生量大。本文研究了水花生入侵后对虾钳菜披龟甲取食习性、生长发育及其野外发生动态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在自然条件下,虾钳菜披龟甲在本地寄主植物藜、刺苋、莲子草和外来入侵杂草水花生上的发生量没有显着差异。由此可见,水花生虽为外来入侵杂草,但已成为披龟甲重要的寄主之一。2、为了研究水花生入侵后对披龟甲成虫的取食习性是否发生了一定的影响或导致其食性发生转移,本文开展了选择性实验,研究了不同地理种群披龟甲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产卵偏好性。结果表明,披龟甲仍偏好在本地寄主植物上取食产卵,尤其是在刺苋上。3、非选择性试验结果亦表明寄主植物对虾钳菜披龟甲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与水花生相比,其在本地寄主植物上发育速率较快,但在水花生上也可以完成整个生活史。水花生俨然已成为虾钳菜披龟甲重要的寄主之一,扩大了虾钳菜披龟甲的寄主范围,对虾钳菜披龟甲的种群发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9-05-01)

唐耀光[4](1994)在《虾钳菜披龟甲生物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虾钳菜披龟甲是湘南危害空心莲子草的重要害虫,1年发生4代,以成虫越冬。成虫产卵期长达25~45天,平均每雌产卵64粒。各虫态历期,因代别而异,卵期在3~9天,幼虫期在16~26天,蛹期3~8天。成虫寿命长达60天或200余天(越冬代)。发生为害与温、湿度关系密切,高温、干旱对其不利。(本文来源于《昆虫知识》期刊1994年03期)

周传金[5](1991)在《虾钳菜披龟甲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藜Chenopodium abbum是我区棉、麦田中的杂草。近年来调查证明,虾钳菜披龟甲Cassida(S.str)piperata Hope是藜的食叶性天敌。为了保护利用这一天敌资源,开辟以虫治草的生物防除新途径,1987~1989年我们观察了该龟甲的生物学特性。现将观察结果初报如下。(本文来源于《昆虫知识》期刊1991年03期)

虾钳菜日龟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藜Chenopodium album L.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一种重要的农田恶性杂草,特别是在我国北方的春小麦田,藜生长迅速,对N、P、K的吸收量大、强度高,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杂草。由于虾钳菜日龟甲Cassida japana Baly在自然界仅取食藜,因此该虫很可能成为农田杂草藜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敌昆虫。目前国内外对该虫的研究资料尚缺,为此我们对该虫的自然发生动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寄主专一性、取食量以及对藜的控制作用等进行了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虾钳菜日龟甲在扬州地区1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土缝或杂草、落叶等残茬下或者附近枯树皮中越冬。通常该虫种群数量在6月下旬和8月中旬各有一个发生高峰期;盛夏阶段的持续高温,并伴有频繁大雨,是影响该虫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因素。2、在19,22,25,28,31,34℃六个恒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虾钳菜日龟甲生长发育、存活及生殖的影响,组建里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28℃下,卵历期为3.50d,幼虫为11.59d,预蛹为1.71d,蛹为3.74d,成虫为11.50d,整个世代历期为32.04d;22~31℃是虾钳菜日龟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范围,其中28℃时的产卵量最大,为546.2粒/雌,28℃时的世代存活率最高,为47.70%;31℃时的世代平均历期最短,为27.43天;利用直线回归法和直接最优法两种方法计算该虫卵-成虫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5℃和9.85℃,有效积温分别为:625.47日度和609.98日度;在19~34℃范围内,虾钳菜日龟甲成虫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呈乘幂关系;种群趋势指数(I)与温度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25℃时达最大;虾钳菜日龟甲卵块具有一定的耐低温特性,-5℃时,处理72h,卵孵化率仅为8.45%;虾钳菜日龟甲成虫在-5℃时,处理72h,死亡率为26.7%;-11℃时,成虫72h后大部分死亡;-14℃时,成虫24h全部死亡;虾钳菜日龟甲卵块和低龄幼虫不耐高温,在超过38℃以后,死亡率大幅度上升,不能完成世代发育;不同季节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不同,分别为:冬前-11.57℃与-10.04℃,隆冬-16.87℃与-16.06℃。研究结果表明,在扬州地区,虾钳菜日龟甲成虫在野外能够安全越冬。3、通过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对16科、27种植物测试结果表明,虾钳菜日龟甲嗜好取食藜科的藜,少量取食苋科的苋菜、水花生和虾钳菜,但只能在藜上完成其生活史;通过食量及耐饥饿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虾钳菜日龟甲幼虫3龄以后进入暴食期,各龄期幼虫取食量分别为:14.56 mm2、21.6 mm2、60.9 mm2、114.52 mm2、244.19 mm2;通过初羽化的成虫与已交配成虫的取食量测定比较表明:交配显着刺激雄成虫的取食,未交配的雌、雄虫取食量为75.93 mm2、50.24 mm2;交配过的雌、雄虫取食量分别为69.96 mm2、24.24 mm2;雄虫耐饥饿能力比雌虫强。4、在适宜的气候和温度条件下,一定数量(3~7对)的虾钳菜日龟甲能在短时间(0.5~1个月)内能将一定数量的藜成功防除,表明该虫对杂草藜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虾钳菜日龟甲论文参考文献

[1].吉海龙,杜予州,汤留弟.虾钳菜日龟甲的生物学及寄主专一性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3

[2].吉海龙.农田杂草藜的重要天敌虾钳菜日龟甲研究[D].扬州大学.2009

[3].戴红君.入侵杂草水花生对本地昆虫虾钳菜披龟甲的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09

[4].唐耀光.虾钳菜披龟甲生物学的研究[J].昆虫知识.1994

[5].周传金.虾钳菜披龟甲生物学特性的观察[J].昆虫知识.1991

标签:;  ;  ;  ;  

虾钳菜日龟甲论文-吉海龙,杜予州,汤留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