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冰帽论文-张志刚,王建,何元庆,何则,齐翠姗

古冰帽论文-张志刚,王建,何元庆,何则,齐翠姗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冰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藏高原,稻城古冰帽,MIS,3,宇生核素

古冰帽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刚,王建,何元庆,何则,齐翠姗[1](2017)在《MIS 3时期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冰进事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 3,MIS 3)是全球气候演化过程中特殊的时期,对深入认识区域古气候、古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是第四纪冰川作用历史和古气候研究的理想区域,许多学者在该区进行了冰川地貌学和年代学研究。目前,该区域在MIS 3阶段是否存在冰川前进事件仍存在争论。现着重从洞穴石笋、高原冰芯、海洋沉积、古湖孢粉等记录来总结我国MIS 3阶段的气候环境状况,并搜集高原及周边地区MIS 3阶段冰进事件的记录,结合稻城古冰帽区已发表的MIS 3阶段的年代数据来探讨稻城古冰帽区MIS 3阶段的冰川前进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稻城古冰帽区MIS 3阶段(43~53 ka)发生了大规模冰进事件,这可能是由于该冰帽区处于相对冷湿环境且受到了西南季风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区域气候重建与环境演变提供新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7年05期)

晶晶,艾米[2](2017)在《稻城古冰帽》一文中研究指出你是不是跟棒棒糖有同样的疑惑呢?其实,冰帽又叫冰冠、冰穹,是一种覆盖型冰川,规模比大陆冰盖小,外形与其相似,穹形更为突出。位于四川稻城的古冰帽,是青藏高原上最大、最典型的古冰川遗迹。夏天来这里避暑是个不错的选择哦。(本文来源于《儿童故事画报》期刊2017年28期)

忠东,蒋海[3](2015)在《千湖石山-海子山——稻城古冰帽探秘》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是否曾经为统一的大冰盖,在地学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在对横断山的考察中,意外地在稻城县与理塘县之间的海子山发现大量的古冰川遗迹,让这一话题重新变得活跃而有趣。它至少证明,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第四纪的确发育过一个大冰帽——稻城古冰帽。探寻稻城古冰帽是一件既兴奋又艰苦的工作,越野车西出成都平原不久,便被茫茫群山卷入其中。穿过二郎山,笼罩在四川盆地上方的雾霭一扫而光,高原的天空碧莹如洗。越往深处,汽车就象进入了山的海洋,折(本文来源于《资源与人居环境》期刊2015年03期)

张志刚[4](2014)在《稻城古冰帽第四纪冰川年代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地区第四纪气候变化研究是理解北半球乃至全球尺度上环境变化的关键,古冰川事件是第四纪时期气候波动最直接、最有力的地质证据,而如何准确测定冰川遗迹的形成年代是目前第四纪冰川研究的重点。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原地生宇生核素暴露测年技术为冰川地貌年代测定提供了技术支撑。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稻城古冰帽区属于海洋性冰川作用区,对气候变化响应较为敏感。重建该区第四纪冰川活动历史对理解青藏高原进入冰冻圈的时问以及高原隆升与冰川发育耦合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已有的研究表明该区在第四纪期间曾发育古冰帽,区内保存了大量的古冰川遗迹(包括横断山区业已发现的最老冰碛物),这为宇生核素暴露测年方法和其他测年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天然实验室。尽管许多学者在该区做过工作,然而关于稻城古冰帽区最大冰川作用时间以及是否存在MIS3阶段的冰川作用记录还没有达成共识。因此,本论文选取稻城古冰帽区冰碛垄表面碎屑物质、羊背石、冰蚀磨光面样品,主要利用宇生核素l0Be和26A1暴露测年技术重建该区冰川活动历史,并尝试利用光释光测年技术进行交叉验证。其主要结论如下:1.稻城古冰帽区冰碛物宇生核素10Be和26A1暴露测年研究表明该区至少存在5次较大规模的冰川前进,其10Be暴露年代自老至新依次为:765.8±167.4ka~477.3±123.7ka,187.5±23.6-97.4±10.6ka,49.4±4.7ka和39.2±3.8ka,25.7±2.4ka以及19.3±±1.8ka-12.8±±1.2ka,对应于MIS16-12、MIS6、MIS3、MIS2[包括末次冰盛期和末次冰消期)。2.海子山山顶大漂砾垂直剖面不同深度样品(s7-s13)的宇生核素10Be浓度从上至下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现象,该现象与样品宇生核素浓度随采样深度增加而呈指数递减的原理相矛盾,可能是由于漂砾形成后经过再次搬运或翻转所致。通过假设漂砾的翻转历史,估计该漂砾形成于45~46ka左右,对应于MIS3阶段。3.根据冰碛物的测年数据以及冰碛地貌的新老关系,推测稻城古冰帽区在0.8~0.6Ma左右进入冰冻圈,且随后的冰川运动,规模依次减少,可能由于随着青藏高原东南缘山地的抬升,对南来水汽阻挡越来越明显所致。该区在MIS3阶段冰川前进规模超过了传统意义上末次冰盛期(MIS2)的冰川规模,可能与MIS3阶段该区丰富的降水相关。此外,末次冰消期期间,稻城古冰帽区在19ka和15ka左右存在两次明显的气候波动事件,这两次事件可能具有全球一致性,与19ka的冰融水事件(19ka-MWP)以及15ka左右的Boiling暖期相关。4.地表岩石的侵蚀速率及样品的暴露时间尺度对宇生核素暴露测年技术在冰川地貌中的应用影响较大。结果表明:在计算暴露年代时,侵蚀速率为0的假设,对于侵蚀速率分别为0.5、1和2mm/ka而言,暴露年代在1×104a尺度上可能低估约0.5%、l%、2%;在10×104a尺度上可能低估约5%、7%、20%;在50×104a尺度上可能低估约40%、70%甚至100%以上:在计算最大侵蚀速率时,最大侵蚀速率值随暴露时间减小而呈增大的趋势:500ka尺度的最大侵蚀速率约为1mm/ka,100ka尺度约为5mm/ka,10ka尺度约为40mm/ka。5.稻城古冰帽南缘库照日系列冰碛垄的光释光测年结果与冰碛垄的相对地貌位置关系(新老关系)不符。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测试样品同时受到光释光信号不完全晒退(导致年代高估)和石英样品难以提纯(长石组分的非正常衰减导致年代低估)的影响,这两方面原因在冰碛物的光释光测年中应引起足够的注意。(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4-03-10)

张志刚,王建,徐孝彬,白世彪,赵志军[5](2012)在《基于原地生宇生核素10Be和26Al的稻城古冰帽区不同时间尺度地表基岩侵蚀速率的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加速质谱(AMS)技术的不断成熟,微量原地生宇宙成因核素的测定也日趋精确,依据岩石中宇生核素积累的浓度与岩石暴露时间成正比的关系可以测定地貌体的暴露年代,该方法具有测年范围较广,测年物质易于获取的优势。常用的宇生核素主要有:3He,21Ne,10Be,14C,26Al,36Cl,其中最常用的是10Be和26Al。目前,应用原地生宇生核素除了解决年代学问题(尤其是冰川地貌的年代学问题),也有许多学者用来解决地貌侵蚀速率问题且将不同区域侵蚀速率的差异归结为气候、降水等原因,而忽略了计算侵蚀速率时"假设条件"所造成的影响。利用岩石中的原地生宇生核素10Be和26Al估算地表侵蚀速率最基本的假设条件就是样品达到侵蚀平衡状态,因此,不同的样品暴露时间(假设达到侵蚀平衡时的暴露时间)所估算的地表侵蚀速率会有所不同。为了探讨不同时间尺度地表基岩侵蚀速率的差异,本文选择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区50万年尺度、10万年尺度、1万年尺度的样品利用原地生宇生核素10Be和26Al浓度来估算侵蚀速率,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表基岩50万年尺度的侵蚀速率约为1mm/ka,10万年尺度的侵蚀速率平均约为5 mm/ka,而1万年尺度侵蚀速率的平均值约为40 mm/ka,该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2)文献统计显示百万年尺度和1万年尺度地表岩石侵蚀速率可相差100倍,因此,在进行区域侵蚀速率对比时一定要注意样品的暴露年代尺度是否一致。本研究可为青藏高原地区地表侵蚀速率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学术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12)

张志刚,王建,徐孝彬,白世彪,赵志军[6](2012)在《基于原地生宇生核素10Be和26Al的稻城古冰帽区不同时间尺度地表基岩侵蚀速率的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岩石中的原地生宇生核素10Be和26A1估算地表侵蚀速率最基本的假设条件就是样品达到侵蚀平衡状态,因此,不同的样品暴露时间(假设达到侵蚀平衡时的暴露时间)所估算的地表侵蚀速率会有所不同。为了探讨不同时间尺度地表基岩侵蚀速率的差异,本文选择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区50万年尺度、10万年尺度、1万年尺度的样品利用原地生宇生核素10Be和26A1浓度来估算侵蚀速率,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表基岩50万年尺度的侵蚀速率约为1 mm/ka,10万年尺度的侵蚀速率平均约为5 mm/ka,而1万年尺度侵蚀速率的平均值约为40 mm/ka,该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2)文献统计显示百万年尺度和1万年尺度地表岩石侵蚀速率可相差100倍,因此,在进行区域侵蚀速率对比时一定要注意样品的暴露年代尺度是否一致。本研究可为青藏高原地区地表侵蚀速率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01)

王建,张志刚,徐孝彬,孔屏,白世彪[7](2012)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南缘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宇生核素年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认为青藏高原东南部第四纪曾发育过一个冰帽——稻城冰帽,然而关于这个冰帽发育的年代和变化的过程,还缺乏足够的年代数据的支撑。本文选自稻城第四纪古冰帽南缘雄古附近的冰碛垄、冰碛台地、羊背石和冰川漂砾进行了宇生核素~(10)Be和~(26)Al暴露年代测定。结果显示,稻城古冰帽南缘至少发生过5次冰川前进事件,每次冰川前进到达最大规模的时间分别为19.0±0.7~19.8±0.7kaB.P.,25.8±0.6~27.4±0.7kaB.P.,52.5±0.9~59.6±1.1kaB.P.,162.2±2.7~287.4±9.9kaB.P.和大于480.2±2.2kaB.P.。根据年龄数据以及空间位置关系的分析,稻城古冰帽很可能形成于约800~600kaB.P.之间,此后冰川的规模呈现出随着时间不断缩小的趋势,可能与该区气候的变干有关。MIS 3的冰川规模比MIS 2大,可能与MIS 3时期气候比MIS 2相对湿润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四纪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周华[8](2007)在《“古冰帽”又摘新桂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本月23日,位于我州稻城县和理塘县的海子山申请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评审委员会评审,进入了公示阶段,这也标志着有“稻城古冰帽”之称的海子山将于近期戴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桂冠。 海子山(本文来源于《甘孜日报(汉文)》期刊2007-07-28)

孙广友[9](2002)在《乾宁古冰帽的发现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乾宁古冰帽于1982年被作者发现,发育于大雪山顶部的夷平面上,海拔高度为4300~4400 m,地理坐标为101°14′~101°30′E,30°20′~30°38′N,是青藏高原位置最东、海拔最低的一个更新世古冰帽,生成环境独特。它还具有中心区缺少冰蚀过程遗迹的独特性质,其机理在于冰帽中心区冰层太薄、动能低、冰体侵蚀力弱,而边缘带冰层增厚。侵蚀力也增强。它的发现对进一步探讨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02年06期)

郑本兴,马秋华[10](1995)在《川西稻城古冰帽的地貌特征与冰期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稻城古冰帽现保存有各种类型的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依其规模大小、分布范围和组合特征可明显区分出四个地貌地带。数量众多的各种冰川作用遗迹表明,中更新世以来稻城古冰帽地区曾先后经历过叁次冰川作用。(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1995年01期)

古冰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你是不是跟棒棒糖有同样的疑惑呢?其实,冰帽又叫冰冠、冰穹,是一种覆盖型冰川,规模比大陆冰盖小,外形与其相似,穹形更为突出。位于四川稻城的古冰帽,是青藏高原上最大、最典型的古冰川遗迹。夏天来这里避暑是个不错的选择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冰帽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刚,王建,何元庆,何则,齐翠姗.MIS3时期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冰进事件研究[J].冰川冻土.2017

[2].晶晶,艾米.稻城古冰帽[J].儿童故事画报.2017

[3].忠东,蒋海.千湖石山-海子山——稻城古冰帽探秘[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5

[4].张志刚.稻城古冰帽第四纪冰川年代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5].张志刚,王建,徐孝彬,白世彪,赵志军.基于原地生宇生核素10Be和26Al的稻城古冰帽区不同时间尺度地表基岩侵蚀速率的估算[C].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学术论文摘要集.2012

[6].张志刚,王建,徐孝彬,白世彪,赵志军.基于原地生宇生核素10Be和26Al的稻城古冰帽区不同时间尺度地表基岩侵蚀速率的估算[C].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

[7].王建,张志刚,徐孝彬,孔屏,白世彪.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南缘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宇生核素年代研究[J].第四纪研究.2012

[8].周华.“古冰帽”又摘新桂冠[N].甘孜日报(汉文).2007

[9].孙广友.乾宁古冰帽的发现及意义[J].地理科学.2002

[10].郑本兴,马秋华.川西稻城古冰帽的地貌特征与冰期探讨[J].冰川冻土.1995

标签:;  ;  ;  ;  ;  

古冰帽论文-张志刚,王建,何元庆,何则,齐翠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