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基酯树脂论文-钱建华,黄锐,付建辉

聚乙烯基酯树脂论文-钱建华,黄锐,付建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乙烯基酯树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乙烯基酯,环氧树脂,玻璃鳞片

聚乙烯基酯树脂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基于乙烯基酯和环氧树脂填充玻璃鳞片的防腐产品》一文中研究指出巴西FCI公司是表面处理特种产品的生产商,近期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防腐产品。以乙烯基酯和环氧树脂为基础,结合玻璃鳞片和鳞片,新系列包含15种砂浆、底漆和配方。这些产品适用于包括从复合材料、热塑性塑料到混凝土、碳钢和不锈钢的任何类型的基材。(本文来源于《热固性树脂》期刊2019年06期)

冯振宇,王纳斯丹,樊茂华,范保鑫,李翰[2](2019)在《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热响应预报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在火灾环境下的热响应,考虑其热解过程,建立了热响应方程组,利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分析单侧热流作用下的材料内部温度-时间历程与碳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非线性热响应方程组可有效预测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温度-时间历程,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随着加热时间增加,材料完全碳化,温度趋于稳定,材料温度-深度分布由非线性转变为线性;随着深度增加,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达到热解所需的时间更长,碳化过程变慢;热解反应区中不同深度位置的材料剩余质量分数在同一温度下不同,位置越深剩余质量分数越小,碳化程度越高。(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钱建华,黄锐,付建辉[3](2019)在《多官能团端乙烯基酯-环氧树脂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控制N,N,N′,N′-四缩水甘油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TGDDM)和丙烯酸(AA)的摩尔比(n(AA)/n(TGDDM)=1∶1、2∶1、3∶1、4∶1),合成了一系列同时含环氧基和乙烯基酯基的多官能团端乙烯基酯基-环氧树脂(MVE-EPs),分别命名为MVE-EP1、MVE-EP2、MVE-EP 3和MVER。系统研究了MVE-EPs树脂的工艺性能、固化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及结构形貌。研究发现,随着乙烯基酯基含量提高,相同温度下MVE-EPs树脂黏度降低,凝胶时间缩短。动态力学热分析结果表明,MVE-EPs树脂的储能模量(E′)和损耗角正切(tanδ)曲线只出现1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_g),表明为均相体系;4种MVE-EPs树脂的T_g低于TGDDM,其中MVE-EP2最高。MVE-EPs树脂的分子结构中引入乙烯基酯基后,其强度和韧性均比TGDDM有明显提高。4种MVE-EPs树脂中,MVE-EP 3的力学强度最高,MVE-EP2的韧性最好。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MVE-EPs树脂的冲击断裂面呈韧性断裂特征,而TGDDM树脂的冲击断裂面呈脆性断裂特征。(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马悦[4](2019)在《碳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残余热应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因其具有轻质、高强和可设计性强等优点而成为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替代材料。片状模塑料(SMC)是利用添加各种助剂改性的树脂基体浸渍短切碳纤维得到制成成型复合材料前的中间材料。采用SMC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重复性好、表面光洁和成本低的优点,在汽车行业被广泛应用。双酚A型乙烯基酯树脂是一种由甲基丙烯酸与双酚A环氧树脂通过加成反应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快速固化性能和低收缩性等优点,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SMC的制备中。本研究采用SMC制备碳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CF/VE),但CF/VE复合材料在固化成型的降温阶段会因为树脂与纤维的热性能不匹配产生残余热应力,将导致树脂基体压缩强度和疲劳强度降低、纤维屈曲、界面粘结强度变低和整体结构翘曲变形等不利结果。对CF/VE复合材料的变形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碳纤维体积分数的复合材料板在X方向和Y方向产生了0.1mm到0.7mm的翘曲变形。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有限元模拟法研究CF/VE复合材料残余热应力分布规律,用Raman光谱法研究纤维体积分数对残余热应力的影响规律,为CF/VE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利用Python语言对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编写改进的RSA算法生成纤维互不穿透且只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取向的短切碳纤维随机分布叁维胞元模型,通过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设置运用热-结构耦合分析对CF/VE复合材料成型残余热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分析表明:纤维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相比纤维分布比较稀疏的区域,纤维上的残余热应力会变小,纤维之间树脂区域的残余热应力会变大。纤维上的残余热应力值(500MPa左右)远远大于树脂上的残余热应力值(0~100MPa),且纤维上的残余热应力在界面附近变化梯度大,树脂区域的残余热应力变化梯度小。基于Raman光谱对碳纤维结构变化的敏感性和碳纤维应变与Raman光谱特征峰频移呈线性关系的原理,得到碳纤维Raman光谱特征峰频移的应力敏感因子为-14.6。采用Raman光谱表征了CF/VE复合材料成型残余热应力的具体数值,研究纤维体积分数对CF/VE复合材料成型残余热应力的影响规律,体积分数从20%变化到40%时,纤维上的残余热应力从637.5MPa下降到415.5MPa,下降了34.82%,说明增加纤维的体积分数可有效降低复合材料上纤维的残余热应力。对于体积分数为20%的CF/VE复合材料,有限元模拟的残余热应力值(493MPa)比Raman实验测得的残余热应力值(637.5MPa)低,这是因为有限元模拟忽略了复合材料固化反应阶段树脂固化收缩而产生的收缩应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倪爱清,朱坤坤,王继辉[5](2019)在《纳米SiO_2-NaOH-有机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对苎麻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苎麻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吸湿性能,采用纳米SiO_2联合NaOH和有机硅烷偶联剂KH570对苎麻纤维进行改性,考察了该表面改性方法对苎麻纤维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结晶度及对苎麻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苎麻纤维表面的胶质被NaOH溶解,纤维吸水性变强,变得疏松,与树脂基体的黏结性增强,纤维结晶度随着碱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有机硅烷偶联剂KH570与苎麻纤维发生偶联作用,静态水接触角增大,疏水性增强,使苎麻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提高;在有机硅烷偶联剂KH570作用下,SiO_2以纳米级尺寸与苎麻纤维表面羟基产生共价键,从而提高了苎麻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实验表明,该方法改性后的苎麻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吸水率大大降低。(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贾静璇,陈波,张祥洲,赵平,张发饶[6](2019)在《后处理方法对聚乙烯基黏合树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E-g-MAH)接枝产物中的残留低分子游离态杂质,通过热空气、真空-加热、水煮和溶剂提取的后处理手段进行提纯。考察了不同后处理手段对黏合树脂气味等级、低分子残留杂质、黏结性能及黏结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提取是最有效的后处理方法,产品无强烈干扰性气味,与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的剥离强度达到24.3 N/cm,并且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代礼葵,孙耀宁,王国建[7](2019)在《玻璃纤维/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环境综合因素下的冲蚀行为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风电工程中采用的玻璃纤维/环氧乙烯基酯树脂(GF/EVE)复合材料进行碱-紫外循环加速老化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循环老化周期下GF/EVE复合材料吸湿率、微观形貌、表面元素含量、树脂初始分解温度及冲蚀失重率的变化,探讨了GF/EVE复合材料碱-紫外循环老化机制和不同循环老化周期下抗冲蚀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分子的扩散、水解反应和光氧老化的共同作用下,GF/EVE复合材料表层树脂发生老化降解、纤维与树脂基体界面出现脱黏、纤维发生腐蚀分解;同时循环老化造成树脂分子链断裂,树脂交联密度下降,导致树脂初始分解温度下降;在第1个老化周期内GF/EVE复合材料冲蚀失重率下降了2.06%,老化结束时冲蚀失重率增加了32.8%。(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滕上,尹伟光,郭香,袁崇凯,崔孟忠[8](2018)在《乙烯基MT硅树脂改性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乙烯基MT硅树脂(MTS)对双酚A型环氧乙烯基酯树脂(EVR)进行改性,研究了共混树脂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因素和MTS用量对共混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TS的R/Si (硅树脂中有机基团与硅原子的量之比)为1. 6、苯乙烯质量分数低于15%时,共混树脂体系有较好的相容性;随着MTS用量的增加,共混树脂的凝胶化时间由65 min缩短至40 min,水接触角由72o提高至97o,表面硬度由110度呈线性下降至62度,拉伸强度由56 MPa逐渐减小到35 MPa,软化温度由218℃提高至228℃,热分解温度略提高约5℃;当MTS用量为5%时,共混树脂的剪切强度最高为6. 5 MPa。(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8年05期)

刘世强,茆凌峰[9](2018)在《低酯基密度乙烯基酯树脂耐碱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低酯基密度双酚A型乙烯基酯树脂(MFE 711型)在80℃碱溶液中的腐蚀性能进行研究,同等实验条件下与其他类型树脂耐腐蚀性能进行对比,碱液介质为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Na OH)溶液。试验证明低酯基密度乙烯基酯树脂在高温条件下具有优异的耐碱性能,经25%Na OH浸泡600 d,弯曲强度保留率为75%,弯曲模量保留率为105%,质量保留率为98.6%,有效厚度变化率小于0.5%,巴柯尔硬度保留率为108%。(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8年08期)

陈尚能,申明霞,陆凤玲,曾少华,李佳骐[10](2018)在《MCNTs对乙烯基酯树脂固化及其拉挤玻纤复合材料层间粘合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乙烯基酯树脂(VE)拉挤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ILSS),采用工业级多壁碳纳米管(MCNTs),在交变搅拌速度下将其分散在VE中,制备低成本含MCNTs的VE玻纤拉挤复合材料,并评估MCNTs自由基捕捉效应和拉挤速度对ILSS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补充引发剂总量可补偿由于MCNTs自由基捕捉效应而损失的自由基,提高含MCNTs拉挤复合材料的ILSS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未加MCNTs的VE拉挤复合材料相比,添加0.1wt%MCNTs的VE拉挤复合材料ILSS提升了近20%,Tg提高了8.1℃;拉挤速度降低可提高VE的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层间粘合性能和耐热性。MCNTs、VE和玻璃纤维叁者之间通过化学或物理交联相互作用,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8年08期)

聚乙烯基酯树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在火灾环境下的热响应,考虑其热解过程,建立了热响应方程组,利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分析单侧热流作用下的材料内部温度-时间历程与碳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非线性热响应方程组可有效预测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温度-时间历程,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随着加热时间增加,材料完全碳化,温度趋于稳定,材料温度-深度分布由非线性转变为线性;随着深度增加,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达到热解所需的时间更长,碳化过程变慢;热解反应区中不同深度位置的材料剩余质量分数在同一温度下不同,位置越深剩余质量分数越小,碳化程度越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乙烯基酯树脂论文参考文献

[1]..基于乙烯基酯和环氧树脂填充玻璃鳞片的防腐产品[J].热固性树脂.2019

[2].冯振宇,王纳斯丹,樊茂华,范保鑫,李翰.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热响应预报方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9

[3].钱建华,黄锐,付建辉.多官能团端乙烯基酯-环氧树脂的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4].马悦.碳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残余热应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5].倪爱清,朱坤坤,王继辉.纳米SiO_2-NaOH-有机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对苎麻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19

[6].贾静璇,陈波,张祥洲,赵平,张发饶.后处理方法对聚乙烯基黏合树脂性能的影响[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9

[7].代礼葵,孙耀宁,王国建.玻璃纤维/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环境综合因素下的冲蚀行为及机制[J].复合材料学报.2019

[8].滕上,尹伟光,郭香,袁崇凯,崔孟忠.乙烯基MT硅树脂改性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的研究[J].有机硅材料.2018

[9].刘世强,茆凌峰.低酯基密度乙烯基酯树脂耐碱性能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8

[10].陈尚能,申明霞,陆凤玲,曾少华,李佳骐.MCNTs对乙烯基酯树脂固化及其拉挤玻纤复合材料层间粘合性能影响[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8

标签:;  ;  ;  

聚乙烯基酯树脂论文-钱建华,黄锐,付建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