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腹汤论文-兰磊,刘玲绯,李可强

通腹汤论文-兰磊,刘玲绯,李可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通腹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通腹汤,中西医结合

通腹汤论文文献综述

兰磊,刘玲绯,李可强[1](2019)在《通腹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通腹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3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病历资料,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并加用"通腹汤"经胃管注入的方法。观察治疗后1周内研究对象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等情况。通过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从而证实"通腹汤"疗效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结果:经此方法治疗后,33例患者1周内有效28例,无效5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4.85%。结论:采用"通腹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着,且有利于腹腔内炎症的消退和渗出液的吸收,促进肠功能恢复,极大的提高西药的疗效,可以作为西医常规治疗的补充手段,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纪林[2](2014)在《通腹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通腹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通腹汤,200 mL/(次·剂),每日1剂。对比肠鸣音恢复、自主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及血常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自主排气及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显着缩短(P=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WBC、RBC、HGB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00,P=0.001),但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显着小于对照组(P=0.001,P=0.016)。结论:通腹汤能够改善腹部手术后紊乱的胃肠功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王家卿[3](2014)在《自拟四磨通腹汤防治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70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绝大多数是由于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所致的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炎症性肠梗阻。腹部术后更易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其病理特殊性,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引起肠瘘、重症感染、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风险更大,本文就2004年6月—2012年6月本院采用中西结合治疗,使用自拟四磨通腹汤进行治疗70例,效果良(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李伟,孟宪萌[4](2013)在《通腹汤促进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通腹汤促进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均术后常规护理方法,禁食、胃肠减压、腹部热敷,鼓励病人术后6h进行床上活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下床活动。对照组40例术后12h开始服用红糖水(红糖36g+水100mL),20mL/次,3次/d。治疗组40例术后12h开始服用通腹汤(大黄6g,枳壳12g,丹参6g,厚朴12g)。连续治疗5d为1疗程。每2 h监测1次临床症状、腹胀、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连续治疗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疗程(5d),判定疗效。[结果]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首次排便、腹胀程度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腹汤可促进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汪茂林,田园,金晓烨[5](2011)在《益气涤痰通腹汤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26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气涤痰通腹汤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益气涤痰通腹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100 mL,早晚分服。结果:治疗组26例中,痊愈7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6.92%;对照组26例中,痊愈5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57.69%。结论:益气涤痰通腹汤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1年09期)

兰磊,于年海[6](2010)在《于年海教授运用通腹汤治疗炎性肠梗阻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于年海教授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因病机的理论认识,及其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总结。探讨通腹汤治疗炎性肠梗阻中医理论依据,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期刊2010年07期)

兰磊[7](2010)在《通腹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3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系指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内),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绝大多数可经非手术疗治疗痊愈。以往因对本病认识不清而采取盲目的手术治疗,导致术后出现肠瘘、重症感染、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并且仍然无法解除梗阻症状。因此,正确认识此类肠梗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非手术治疗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行之有效方法。我科通过多年实践经验认为本病病因为手术创伤引起的肠壁损伤而至水饮、痰湿之邪结于肠壁造成肠管蠕动障碍及肠腔堵塞,因此分消水饮,减轻肠壁水肿为本病治疗的关键。肿消则肠腔通畅,动力恢复,痛、呕、胀、闭诸症皆消。本课题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我科自拟“通腹汤”由胃管注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通过临床观察“通腹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探讨该方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相关作用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诊治的3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病历资料,全部患者除采用西医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炎、场外营养等常规治疗方法外,并加用“通腹汤”加减经胃管注入的方法,观察治疗后一周内研究对象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等情况。通过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从而证实“通腹汤”疗效的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结果:33例患者经此方法治疗后,一周内治愈10例,占30.30%;显效15例,占45.45%;有效3例,占9.09%;无效5例,占15.15%。其临床总有效率为84.85%。结论:应用“通腹汤”自胃管注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有利于腹腔内炎症的消退和渗出液的吸收,可促使肠壁水肿逐渐减轻,促进肠功能恢复,显着缩短住院时间,与西医治疗原则不相违背,且能极大的提高西药的疗效,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通腹汤”具有分消水饮、通里攻下、和营养血、软坚散结等功效,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无论以腹胀、腹痛为主的气滞型,饮瘀化热的湿热型,以及年老体弱的虚损之人均可化裁应用临床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0-05-01)

王宪国[8](2010)在《自拟通腹汤治疗肠梗阻35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肠梗阻病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根据肠梗阻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安全性肠梗阻,根据梗阻发展的快慢,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肠梗阻时病人呈痛苦面容,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甚至休克,查体可见腹壁膨胀,腹壁紧张,有压痛。机械性肠梗阻可(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期刊2010年01期)

常秀生[9](2009)在《推拿配合自拟健脾通腹汤治疗慢性便秘58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推拿配合健脾通腹汤治疗慢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推拿配合自拟方健脾通腹汤(白术、生地黄、升麻、芦根、木香、枳壳、厚朴、陈皮、甘草)治疗慢性便秘患者58例。结果:治愈5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结论:推拿配合健脾通腹汤治疗慢性便秘能迅速缓解症状。(本文来源于《甘肃中医》期刊2009年04期)

段波[10](2009)在《通腹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腹部手术后,常因胃肠功能下降,出现腹痛腹胀、肛门无排气排便、食欲不振、胃脘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能否及早恢复患者胃肠功能是临床医生关注的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大量临床和实验性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药的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患者能及早恢复肠道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并在导师秦晔教授的指导下,应用通腹汤,对30例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并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目的在于评价通腹汤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观察腹部阑尾炎手术、胆囊及胆道手术病人共58人,按手术类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30人、28人,两组均按术后常规治疗,服药组加服通腹汤,于术后8小时起服,每8小时一次,日叁次,直至排气。对照组不采用任何促进胃肠蠕动的措施,仅于补液抗感染等治疗。观察各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一般情况,包括于术后八小时监测肠鸣音,每2小时一次,直至肠鸣音恢复。均记录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两组中服用“通腹汤”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首次肛门排便时间也比对照组提前,两组比较有差异。患者经口服通腹汤后,改善了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毒副作用发生。结论:通腹汤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禁食时间,减少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机体的全面恢复。为中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治疗提供了依据。节省医疗资源、减轻患者负担。(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3-01)

通腹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通腹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通腹汤,200 mL/(次·剂),每日1剂。对比肠鸣音恢复、自主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及血常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自主排气及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显着缩短(P=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WBC、RBC、HGB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00,P=0.001),但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显着小于对照组(P=0.001,P=0.016)。结论:通腹汤能够改善腹部手术后紊乱的胃肠功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通腹汤论文参考文献

[1].兰磊,刘玲绯,李可强.通腹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杨纪林.通腹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3].王家卿.自拟四磨通腹汤防治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7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

[4].李伟,孟宪萌.通腹汤促进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

[5].汪茂林,田园,金晓烨.益气涤痰通腹汤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26例[J].河南中医.2011

[6].兰磊,于年海.于年海教授运用通腹汤治疗炎性肠梗阻经验[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

[7].兰磊.通腹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3例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

[8].王宪国.自拟通腹汤治疗肠梗阻35例[J].黑龙江中医药.2010

[9].常秀生.推拿配合自拟健脾通腹汤治疗慢性便秘58例[J].甘肃中医.2009

[10].段波.通腹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

标签:;  ;  ;  ;  

通腹汤论文-兰磊,刘玲绯,李可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