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碳效益论文-吴玉红,郝兴顺,田霄鸿,陈浩,张春辉

固碳效益论文-吴玉红,郝兴顺,田霄鸿,陈浩,张春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碳效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稻麦轮作,秸秆还田,化肥减量,土壤有机碳

固碳效益论文文献综述

吴玉红,郝兴顺,田霄鸿,陈浩,张春辉[1](2019)在《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对汉中盆地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固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稻麦轮作是汉中盆地主要的种植制度。探索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对汉中盆地水稻一小麦周年产量、经济效益及农田土壤固碳的影响,为该地区秸秆还田技术和合理化肥减量技术提供科学依据。2015-2017年小麦和水稻生长季,设置秸秆不还田+常规施肥(SN+NPK);秸秆常规还田+常规施肥(S+NPK);秸秆促腐还田+常规施肥(SD+NPK);秸秆促腐还田+化肥减量15%(SD+85%NPK);秸秆促腐还田+化肥减量30%(SD+70%NPK),共5个处理,研究了其对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碳储量(SCS)、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配施常规施肥处理(SN+NPK)相比,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处理显着提高了稻田0~15 cm土层的总有机碳(TOC)和活性有机碳(LOC),增幅分别为3.62%~25.07%和23.01%~46.79%;S+NK和SD+NPK处理提高了0~30 cm碳储量,增幅分别为4.67%和18.20%。而SD+85%NPK和SD+70%NPK分别降低8.31%和9.83%。产量方面,S+NPK和SD+NPK处理显着增加了小麦和水稻籽粒产量,而SD+85%NPK和SD+70%NPK处理均降低了小麦和水稻产量,周年产量两年平均增幅分别为3.47%、8.70%、-3.65%、-8.12%。与SN+NPK处理相比,S+NPK、SD+NPK、SD+85%NPK、SD+70%NPK处理周年经济效益两年平均增幅分别为16.91%、23.56%、6.02%、1.06%。秸秆全量促腐还田配施常量化肥处理(SD+NPK)的土壤有机碳、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S+NPK处理次之,SD+70%NPK处理最低,与之相比,SD+85%NPK处理在小麦和水稻两季共减少化肥80 kg hm~(-2),作物周年产量降低不明显,经济效益略有增加。秸秆还田与常规化肥配施是提高汉中盆地稻麦轮作体系农田固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最佳措施,两季作物全量还田条件下化肥用量减量15%是适宜该区域的化肥减量技术和绿色生产模式。(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扶贫攻坚——陕西省农作物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12-13)

崔福君,郑浩,陈丕伟,王震宇[2](2019)在《农作物秸秆生物炭技术的经济、固碳和农业效益分析——以威海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作物秸秆生物炭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本文以建设农作物秸秆生物炭生产企业为例,假设农作物均匀分布在生产企业周围,以盈亏平衡分析方法,通过农作物秸秆收购半径数学模型,计算威海地区农作物秸秆收购最优半径为36.3 km;在最优半径内建设农作物秸秆生物炭生产企业,当农作物秸秆面密度ρ为271.9 t/km~2时,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约为6 000万,施入土壤后碳封存产生的固炭效益约为4 600万元,带来的农业效益约为1.85亿元。同时,提出政府作为环境责任主体,对固碳效益进行分配调节,有利于农作物秸秆生物炭技术的应用推广,实现节能减排、增产增收。(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郑淼[3](2019)在《滦河上游3种林分类型固碳释氧效益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滦河上游3种林分类型固碳释氧效益,以针叶林、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以3种林分类型的蓄积量、生物量、碳密度、氧气释放量4个指标为基础对3种林分类型固碳释氧的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 3种林分类型各龄期蓄积量与阔叶林在林分中占的比例成正比,阔叶林最大,针叶林最小,而针阔混交林居中;在中幼龄时期,针叶林的平均生物量都是最小的,而近熟与成熟时期阔叶林的平均生物量为最小,这与林分内林木本身的生长规律有关。(2)中幼龄时期碳密度、氧气释放量最小的为针叶林,而近熟龄与成熟龄时期最小的为阔叶林,两者都与林木的生长速度呈正相关,生长越快,固碳释氧量越大,而林分的价值量与两者的变化规律一致。(3)整个生命周期平均固碳释氧总价值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说明针阔混交林固碳释氧的总价值是最高的,而阔叶林固碳释氧总价值最低。(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唐琳[4](2019)在《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固碳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呼和浩特市5个典型公园即成吉思汗公园、青城公园、锡林公园、满都海公园、新华公园的样地实测数据,以及昭乌达路、乌兰察布西街、东影南路的调查实验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法,研究了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生物量与碳储量,以及乔木与灌木的器官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分布特征,揭示了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植物的固碳效益,对我国西北部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固碳效益的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呼和浩特市城区5个典型公园园林绿化植物的固碳效益(1)呼和浩特市5个典型公园的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序为成吉思汗公园9913.42t>锡林公园2737.61t>青城公园1899.78t>新华公园846.87t>满都海公园702.84t,其中成吉思汗公园生物量最高,为9913.42t,满都海公园生物量最低,为702.84t。(2)呼和浩特市5个典型公园的碳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成吉思汗公园>青城公园>锡林公园>满都海公园>新华公园,其中成吉思汗公园碳储量最高为4401.04t,满都海公园碳储量最低313.30t。(3)四种植物类型中,阔叶乔木碳储量>针叶乔木碳储量>草坪地被植物碳储量>灌木碳储量,其中阔叶乔木碳储量为最高是4643.89t,占总碳储量的65%,灌木碳储量最低为153.72t,占总碳储量的2%。(4)各公园的乔灌木器官碳储量中,树干的碳储量>树根碳储量>树枝碳储量>树叶碳储量,其中树干碳储量最高为2348.10t,占乔灌木碳储总量的41%。2.城市绿化树木经过截干、打枝处理后,植物的生物量与碳储量具有一定的变化,其中截干距离地面3-4米的处理方式生物量与碳储量最高。3.园林树木整形修剪、枝条修剪处理中,园林植物的生物量与碳储量有一定的变化,不同的修剪措施下轻度修剪碳储量变化>中度修剪碳储量变化>不修剪碳储量变化>重度修剪碳储量变化,轻度修剪使得植物的生物量与碳储量增加更快,有利于增加植物的生物量以及碳储量。4.公园绿地与道路绿地中,典型样地绿地植被单位面积碳储量变化范围在1.32IKg·m-2-3.29Kg·m-2;碳储密度比较中道路防护绿地大于公园绿地;不同园林绿地植被碳吸收的速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郑淼[5](2019)在《冀北山地4种典型林分固碳释氧效益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冀北山地4种典型林分固碳释氧效益,以落叶松纯林、白桦林、山杨林与云杉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4种林分的蓄积量、生物量、C密度、O_2释放量4个指标为基础对4种林分固碳释氧的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云杉林的生物量除了中龄林其生物量都要高于其他3种林分,阔叶林生物量在中幼龄期增长速度比较快,近熟期与成熟期增长速度较慢,而针叶林则相反。(2) 4种林分C密度由大到小排序,幼龄林:云杉林>白桦林>山杨林>落叶松纯林,中龄林:白桦林>山杨林>云杉林>落叶松纯林,近熟林:云杉林>白桦林>落叶松纯林>山杨林,成熟林:云杉林>山杨林>落叶松纯林>白桦林,云杉林除了中龄期其C密度都是最大的;4种林分O_2释放量由大到小排序,幼龄林:云杉林>白桦林>山杨林>落叶松纯林,中龄林:白桦林>山杨林>云杉林>落叶松纯林,近熟林:云杉林>落叶松纯林>山杨林>白桦林,成熟林:云杉林>山杨林>落叶松纯林>白桦林。(3) 4种林分中固碳释氧总价值随龄林的增加呈单峰曲线,针叶林在近熟林时达到最大价值量,而阔叶林在中龄林时达到最大价值量;不同林分整个生命周期平均固碳释氧总价值排序为:云杉林[9 696元/(hm~2·a)]>山杨林[8 654元/(hm~2·a)]>落叶松纯林[7 704元/(hm~2·a)]>白桦林[7 555元/(hm~2·a)],说明云杉林固碳释氧的总价值是最高的,而白桦林的固碳释氧总价值最低。(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周伟,高岚,郑彬[6](2019)在《两种不同类型人工林固碳的成本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Richards的森林固碳成本效益模型为基础,利用折现法计算森林的固碳量,对广东省30年项目期内两种生长速度不同的人工林固碳成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0年的项目期内,单位面积阔叶混交林累计固定的折现碳汇量(62.85t C/hm2)高过杉木人工纯林(47.04t C/hm2)。当考虑土地机会成本时,阔叶混交林固碳成本为391.38元/t C,低于杉木人工纯林(731.50元/t C)。固碳成本会随项目期限的增加而降低,随折现率的增加而增加。阔叶混交人工林的固碳成本对折现率的敏感程度要高于杉木人工纯林。(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期刊2019年03期)

施健健,蔡建国,刘朋朋,魏云龙[7](2018)在《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森林固碳效益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固碳高效的城市森林,以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公园的植物种类以及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详细的实地调研,运用i-Tree模型Eco V 6.0模块对公园的固碳效益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花港观鱼公园内有树木5 726株,隶属43科79属119种; 5类优势种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山茶Camellia japonica,鸡爪槭Acer palmatum,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和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共计2 386株,占总数的41.70%;园内常绿树种占52.17%,落叶树种占47.83%;阔叶树种占86.74%,针叶树种占13.26%;树木胸径在7.60~<15.20 cm最多,分布呈现"中间多,两边少"的趋势。花港观鱼公园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3.64, Simpson指数为0.95。(2)2016年花港观鱼公园固碳量约54.95 t·a~(-1),效益约6.59万元·a~(-1);公园总碳储量约806.90 t,效益约968.28万元;大树(胸径≥30.00 cm的树木)数量占全园树木24.54%,其固碳量约占全园总量的58.51%;公园内固碳能力较强的树种包括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广玉兰等。与12个北美城市相比,花港观鱼公园的树木固碳量较高。(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勤,王玉宽,徐佩,彭培好[8](2018)在《成都平原林盘的固碳特征及其效益估算——以郫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林盘是成都平原十分重要的生态系统以及农户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空间,但是当前林盘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评估还十分欠缺,本文将科学揭示林盘的固碳释氧功能和价值。【方法】本文通过小型无人机与地面植物调查,利用材积-生物量模型和平均生产力法估算乔木与竹林的固碳释氧物质量,并采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测算其价值量。【结果】林盘内维管束植物合计106科254属310种,包括乔木81种和竹类11种,不同规模林盘的物种种类和数量具有一定差异性;小、中、大型林盘平均碳储量约为6.36、21.91和43.72 t/个,固碳能力约为0.26、0.81和1.56 t/a.个,固碳释氧价值量分别为456.05、1438.32和2762.63元/a.个;【结论】总体上看,郫县林盘2015年碳储量约为75594.36 t,固碳能力约为2885.74 t/a,固碳释氧的价值量约为509.73×10~4元/a,其中固定CO2247.17×10~4元/a,释放O2262.56×10~4元/a。(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毛沂新[9](2018)在《本溪公益林涵养水源与固碳释氧效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公益林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价值出发,参照国家林业行业相关标准,依照生态公益林系统长期定位监测数据和辽宁省公益林管理中心提供的2014年公益林资源清查数据,对本溪地区公益林涵养水源和固碳释氧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4年本溪地区生态公益林涵养水源功能价值量合计为81.63亿元·a-1;固碳释氧价值总量为75.88亿元·a-1。水源涵养功能中,栎(柞)类、硬阔类和软阔类树种组叁者的生态效益价值量合计占总体的86.99%,是该地区公益林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贡献树种组。栎(柞)类和落叶松组是固碳制氧功能价值量的主要输出树种组,二者合计占总体的89.82%。(本文来源于《辽宁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李红,徐欢[10](2018)在《四种轻型屋顶绿化草本植物的固碳量及经济效益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种轻型屋顶绿化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4种植物的瞬时CO_2吸收量,得到单个植株和单位面积植物的瞬时固碳量,计算轻型屋顶绿化后的固碳总量及产生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槭叶兔儿风的单株瞬时CO_2吸收量(固碳量)最高为35.42×10~(-6) g·s~(-1),其次是大吴风草为20.91×10~(-6) g·s~(-1),朝鲜白头翁为3.86×10~(-6) g·s~(-1),白花地丁的固碳量最少为3.68×10~(-6) g·s~(-1)。徐州市W小区进行轻型屋顶绿化后一天的固碳量总计为251.28kg,一天可以产生的经济效益为250.27元,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为9.13万元。(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03期)

固碳效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作物秸秆生物炭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本文以建设农作物秸秆生物炭生产企业为例,假设农作物均匀分布在生产企业周围,以盈亏平衡分析方法,通过农作物秸秆收购半径数学模型,计算威海地区农作物秸秆收购最优半径为36.3 km;在最优半径内建设农作物秸秆生物炭生产企业,当农作物秸秆面密度ρ为271.9 t/km~2时,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约为6 000万,施入土壤后碳封存产生的固炭效益约为4 600万元,带来的农业效益约为1.85亿元。同时,提出政府作为环境责任主体,对固碳效益进行分配调节,有利于农作物秸秆生物炭技术的应用推广,实现节能减排、增产增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碳效益论文参考文献

[1].吴玉红,郝兴顺,田霄鸿,陈浩,张春辉.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对汉中盆地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固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C].科技创新与扶贫攻坚——陕西省农作物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2].崔福君,郑浩,陈丕伟,王震宇.农作物秸秆生物炭技术的经济、固碳和农业效益分析——以威海地区为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郑淼.滦河上游3种林分类型固碳释氧效益估算[J].水土保持研究.2019

[4].唐琳.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固碳效益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5].郑淼.冀北山地4种典型林分固碳释氧效益估算[J].水土保持研究.2019

[6].周伟,高岚,郑彬.两种不同类型人工林固碳的成本效益分析[J].林业经济.2019

[7].施健健,蔡建国,刘朋朋,魏云龙.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森林固碳效益评估[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8

[8].刘勤,王玉宽,徐佩,彭培好.成都平原林盘的固碳特征及其效益估算——以郫县为例[J].西南农业学报.2018

[9].毛沂新.本溪公益林涵养水源与固碳释氧效益评价[J].辽宁林业科技.2018

[10].李红,徐欢.四种轻型屋顶绿化草本植物的固碳量及经济效益评估[J].北方园艺.2018

标签:;  ;  ;  ;  

固碳效益论文-吴玉红,郝兴顺,田霄鸿,陈浩,张春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