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氧苯氧羧酸酯论文-黄丹灵,柳爱平,雷满香,裴晖,任叶果

芳氧苯氧羧酸酯论文-黄丹灵,柳爱平,雷满香,裴晖,任叶果

导读:本文包含了芳氧苯氧羧酸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芳氧苯氧丙酸除草剂,除草活性,作物安全性,炔草酯

芳氧苯氧羧酸酯论文文献综述

黄丹灵,柳爱平,雷满香,裴晖,任叶果[1](2016)在《新型芳氧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创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主设计合成了系列新型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并对其进行了温室盆栽除草活性测定。对获得的高活性化合物5进行了作物安全性和田间小区确证试验。温室盆栽结果表明化合物5对狗尾草和马唐等禾本科杂草的IC_(50)<10 g/ha,对油菜、棉花等阔叶作物和小麦等单子叶作物安全,其活性与作物安全性相当于或稍优于炔草酯。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化合物5在60-120 g/ha处理下,对小麦田杂草有良好防治效果,与对照药炔草酯60 g/ha处理相当。(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7-28)

黄路,何海军,刘祈星,雷满香,余淑英[2](2011)在《芳氧苯氧羧酸除草剂HNPC-A8169的创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主设计、合成的新型炔氧羟胺盐酸盐新型中间体,根据前药理论创制出新型芳氧苯氧丙酸类新型除草剂HNPC-A80169。3年的温室实验结果表明,HNPC-A8169在15~75 g a.i./hm2剂量下,能有效防除马唐、狗尾、稗等禾本科杂草,对阔叶作物如油菜、棉花、花生等和某些禾本科作物如小麦安全。(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11年04期)

姚远[3](2010)在《具生物活性芳氧苯氧羧酸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氧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是最早开发成功并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生产的一类有机选择性除草剂,其特点是对于禾本科杂草具有较高的除草抑制率。世界许多农药公司在其原有模式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将苯环改变为杂环及稠合杂环,开发出的一系列高活性品种,如日本日产化学公司开发的喹禾灵,Hoechst公司开发的恶唑禾草灵、噻唑禾草灵,Dow公司开发的吡氟氯禾灵甲酯等。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湖南基地,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化工研究院自主设计并合成的化合物HNPC-A8169具有十分优异的虫、草活性。本课题以其为先导化合物,运用生物电子等排等方法设计并合成芳氧苯氧羧酸衍生物5个系列共23个新化合物。所合成的化合物采用LC/MS、IR、1H NMR进行了结构确证,并采用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湖南基地生测部生物活性标准操作程序(SOP)对所设计的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测定。(Ⅰ)2-(4-(5-叁氟甲基吡啶-2-氧)苯氧)丙酰胺衍生物(8个)(Ⅱ)2-(4-(3,5-二氯吡啶-2-氧)苯氧)丙酰胺衍生物(4个)(Ⅲ)2-(4-(5-氯-3吡啶-2-氧)苯氧)丙酰胺衍生物(4个)(Ⅳ)2-(4-(3-氯-5-叁氟甲基吡啶-2-氧)苯氧)丙酰胺衍生物(5个)(Ⅴ)2-(4-(6-氯哒嗪-3-氧)苯氧)丙酰胺衍生物(2个)生物活性测试表明:A.除草活性方面:此类化合物表现出非常好的除草活性。在75g/ha的用量下,除Ⅰ-4h的除草活性较差,Ⅲ-4b、Ⅳ-4b、Ⅴ-4a、Ⅴ-4b还在生物活性测试之中,其余所有化合物均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等单子叶杂草表选出A级别除草活性。其中Ⅰ-4e和Ⅱ-4a在土壤处理测试中对于除单子叶杂草之外的双子叶杂草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藜Chenopodium album、刺苋Amaranthus ascedense也同时表现出A级除草活性。B.杀菌活性方面:此类化合物的杀菌活性不是很理想。但Ⅰ-4d和Ⅰ-4e对油菜菌核病毒Sclerotonia sclerotiorum均表现出A级杀菌活性。C.杀虫活性方面:此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均不理想。对各类靶标虫系的抑制率均小于50%。(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徐刚[4](2008)在《芳氧苯氧羧酸类手性除草剂喔草酯的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喔草酯是高效芳氧苯氧羧酸类手性除草剂,可防除大豆、棉花、甜菜、马铃薯、花生、豌豆、油菜和蔬菜地的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如野燕麦、匍匐冰草、阿刺伯高粱和狗芽根等。喔草酯可用来取代草甘膦、草特膦等对环境污染大的有机磷除草剂,具有高效、易降解、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市场前景广阔。国外在合成此品种时一般是以L-2-氯丙酸或者L-乳酸为起始原料进行生产。考虑到以L-2-氯丙酸为起始原料,价格较L-乳酸高出两倍以上,并且其来源相对较窄,本论文选择天然发酵生产来源广泛的L-乳酸为起始原料,通过酯化反应,磺酰化反应,醚化反应制得喔草酯产品。本文着重研究了磺酰化反应与醚化反应。在(S)-乳酸(2-异亚丙基氨基氧乙基)酯、TsCl与碱A摩尔比为1:1:1.1的条件下,在溶剂B中,得到中间体(S)-2-(4-甲基苯基)磺酸(2-异亚丙基氨基氧乙基)酯,收率:92~96%,e.e.值(对映体过量)≥98%。中间体(S)-2-(4-甲基苯基)磺酸(2-异亚丙基氨基氧乙基)酯与6-氯-2-(4-羟基苯氧基)喹喔啉酚在溶剂C中,碱D及相转移催化剂E的条件下反应制得喔草酯粗品,化学纯度大于85%,e.e.值大于82%,收率80%。重结晶后产品有效成分含量超过93%。反应均采用气相色谱或者液相色谱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08-05-01)

包文娟[5](2007)在《芳氧苯氧羧酸类旋光性除草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当前手性农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在消旋体的农药中,其中一半可能是没有活性的,用于农田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西欧一些国家已经立法,对具有手性(本文来源于《农化新世纪》期刊2007年12期)

包文娟,吴永果,毛春晖,陈明,黄明智[6](2007)在《芳氧苯氧羧酸类旋光性除草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芳氧苯氧羧酸酯类(APP)旋光性除草剂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今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除草剂品种。总结了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及其重要中间体4-芳氧基苯酚、R-2-(4-羟基苯氧基)丙酸酯主要的合成方法,展望了芳氧苯氧羧酸酯类旋光性除草剂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07年04期)

刘惠,王宏青,刘钊杰,肖文精[7](2005)在《新型吡唑并嘧啶氧苯氧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除草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芳氧苯氧羧酸酯类衍生物是一类高效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近年来,在苯氧羧酸的苯环对位引入杂环基开发了一系列高活性的品种,如Hoechst公司开发的噻唑禾草灵(Fentiaprop-ethyl)和(?)唑禾草灵(Fenoxaprop- ethyl),Dow公司开发的吡氟氯禾灵甲酯(Haloxyfop-memyl).吡唑[3,4-d]并嘧啶-4-酮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为此, 作者采用一种新的合成方法即连续aza-wittig和关环反应,将吡唑[3,4-d]并嘧啶-4-酮引入到该类结构中,合成了(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05-08-01)

许志锋,丁明武[8](2003)在《咪唑啉酮氧苯氧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含二茂铁基的迭氮化物与叁苯基膦反应制得膦亚胺,再与芳基异氰酸酯、取代酚发生串连aza-Wittig反应,合成了5个新的含二茂铁基的眯唑啉酮氧苯氧羧酸酯类化合物。用元素分析、IR、1HNMR表征了它们的结构。(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03年05期)

丁明武,许志锋,刘钊杰,周青春,吴田捷[9](2001)在《新型咪唑啉酮氧苯氧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应用烯基膦亚胺与芳基异氰酸酯、取代酚的串联 aza-Wittig反应 ,来合成咪唑啉酮氧苯氧羧酸酯类化合物的新方法 .结果表明 ,该反应必须在固体碳酸钾催化下才能进行 .测定了所合成的 7种新型杂环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 ,部分化合物表现出杀菌活性(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01年08期)

芳氧苯氧羧酸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自主设计、合成的新型炔氧羟胺盐酸盐新型中间体,根据前药理论创制出新型芳氧苯氧丙酸类新型除草剂HNPC-A80169。3年的温室实验结果表明,HNPC-A8169在15~75 g a.i./hm2剂量下,能有效防除马唐、狗尾、稗等禾本科杂草,对阔叶作物如油菜、棉花、花生等和某些禾本科作物如小麦安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芳氧苯氧羧酸酯论文参考文献

[1].黄丹灵,柳爱平,雷满香,裴晖,任叶果.新型芳氧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创制研究[C].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2016

[2].黄路,何海军,刘祈星,雷满香,余淑英.芳氧苯氧羧酸除草剂HNPC-A8169的创制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1

[3].姚远.具生物活性芳氧苯氧羧酸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4].徐刚.芳氧苯氧羧酸类手性除草剂喔草酯的合成工艺研究[D].贵州大学.2008

[5].包文娟.芳氧苯氧羧酸类旋光性除草剂的研究进展[J].农化新世纪.2007

[6].包文娟,吴永果,毛春晖,陈明,黄明智.芳氧苯氧羧酸类旋光性除草剂的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7

[7].刘惠,王宏青,刘钊杰,肖文精.新型吡唑并嘧啶氧苯氧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除草活性[C].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05

[8].许志锋,丁明武.咪唑啉酮氧苯氧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J].化学试剂.2003

[9].丁明武,许志锋,刘钊杰,周青春,吴田捷.新型咪唑啉酮氧苯氧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J].应用化学.2001

标签:;  ;  ;  ;  

芳氧苯氧羧酸酯论文-黄丹灵,柳爱平,雷满香,裴晖,任叶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