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摩擦系数论文-赵雪涛

路面摩擦系数论文-赵雪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路面摩擦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摩擦系数,抗滑性能,路面检测,横向力系数

路面摩擦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赵雪涛[1](2019)在《公路路面摩擦系数检测与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归纳总结了国外摩擦系数的检测方法及原理,分析了其优缺点,然后结合我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阐述了横向力系数与构造深度评价方法,之后依托试验段数据,分析了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差异性及相关性等。研究结果表明:各国基本以横向力系数SFC、摆式摩擦系数BPN及制动力系数BFC作为抗滑性能评价指标,且测试速度基本为60km/h;我国采用横向力系数SFC60和构造深度TD作为抗滑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横向力系数与构造深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较弱。(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9年23期)

周文辉[2](2019)在《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系统测定路面摩擦系数关于SFC值温度修正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系统测定路面摩擦系数时,规范给出了SFC值的温度修正表,温度修正表中给出了20℃、25℃等11个温度情况下的温度修正值~[1],但是对于其他温度情况下的修正值的选取方法未作说明,目前主要有内插法和靠近取值法两种方法。另外条文说明介绍了英国的Lander和Sabey对于温度修正试验后得到的温度修正关系函数。通过数据分析,在现场路面不同抗滑值的情况下上述四种温度修正方法的适用性不同,当道路路面抗滑性能较低时温度修正表修正力度偏大,应适当调整。另建议其他温度采用内插法进行修正。(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9年19期)

职雨风,苏堪祥[3](2019)在《南方多雨地区SMA路面摩擦系数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国内外SMA的调研及某项目完工阶段的SMA摩擦系数变化分析研究,表明SMA路面摩擦系数具有通车后短期增长幅度较大的特征,完工后1~5 d内测试的抗滑指标较高,5 d后检测的抗滑指标降低较多,通车后3~6月左右,摩擦系数指标呈现上升态势,之后稳定较长一段时间后再下降。选择在交工后的第一个夏季或交工验收后的12个月内进行测定,检测的抗滑数据更符合SMA实际性能,更具有代表性。针对交工阶段SMA路面横向力系数SFC60的测定和评定问题,提出了修订现行规范、提前采用机制砂磨除沥青膜和分阶段测定、独立评定3种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雷小磊[4](2018)在《摆式仪测定路面摩擦系数实验综述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结合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基于《道路桥梁检测技术》课程实验,结合对摆式仪3项改进设计的专利和测定路面摩擦系数实验教学大纲与计划要求,从实验目的、仪器与设备、实验方法与步骤、结果处理和实验报告及撰写要求等方面做了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8年20期)

娄禹岚[5](2018)在《对于SCRIM系统测定路面摩擦系数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路面抗滑性能是评价路面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规范采用横向力系数(SFC)作为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检测指标,因此横向力系数的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系统(SCRIM)的组成、测试原理以及规范规定的测试结果修正方法,提出了我国现有规范所规定的SCRIM测定路面摩擦系数试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8年01期)

王韬[6](2015)在《荷载及速度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摩擦系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逐年增长的交通事故也在威胁着人们的安全。路面作为汽车运行的载体,其抗滑性能对行车安全有着显着的影响,而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对路面抗滑性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影响路面摩擦系数的因素很多,如路面材料级配类型、行车速度、车辆荷载、轮胎胎压、轮胎花纹类型等。但是我国目前室内抗滑性能评价方法简单,仅通过摆式摩擦仪和铺砂法对成型试件表面性能进行简单测试,而摆式摩擦仪具有测试样本小,测试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缺点,不能充分表征实际行车过程中轮胎、路面之间摩擦力状态,不能权衡长时间作用后试件表面的抗滑性能,明显滞后于对路面高效抗滑的性能要求。如何测定实时滚动、滑动摩擦系数及长期荷载作用下抗滑性能的变化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具体研究如下:一、阐述了国内外现有的摩擦系数测量仪器的优缺点及分析模型,并分析了路面摩擦系数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二、选取路面材料级配类型、行车速度、车辆荷载叁个影响因素,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摩擦系数测试仪,本仪器通过改变所测量的路面材料类型,试验轮速度及荷载,可实现实时测量模拟轮胎、路面相互作用系统中接触面摩擦力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前期的调试及安装,验证了该仪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制定了仪器的使用方法。叁、分别针对AC-13、AC-20及SMA-13叁种典型级配设计正交试验,以摩擦系数μ为评价指标,得出摩擦系数均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从整体趋势上摩擦系数随荷载增大而增大且速度为显着性影响因素的关系,并计算得出当最大公称粒径增大时,摩擦系数随之增大,且增幅较大;SMA型摩擦系数稍大于AC型级配。四、使用已成型的叁种典型级配车辙板,选取叁种荷载在仪器上进行磨耗实验,最后通过铺砂法比较在相同时间作用下,不同级配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构造深度差值,得出:相比于荷载,级配对构造深度的差值影响较大、抗磨耗能力随公称最大粒径的增大而增大、SMA型级配抗磨耗能力高于AC型级配。(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5-06-10)

秦浪朝[7](2015)在《路面摩擦系数的检测与评价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性能的提升使得路面行车速度越来越快,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严重性逐渐凸显出来。路面抗滑性能是体现道路安全品质的重要内容,而路面摩擦系数是表征其抗滑性能最重要的指标。稳定的路面摩擦系数能够为快速行车提供良好的安全储备,从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因此准确检测并评价路面的摩擦系数显得十分重要。现有路面摩擦系数的检测设备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横向力系数检测设备的测试轮胎存在严重的磨耗,加之现有评价方法本来就不完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也给道路养护管理行业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投入。研究分析路面摩擦系数现有的检测技术及评价方法对于寻找到一种更为客观有效来体现抗滑性能的评价新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准确把握路面检测过程与检测后的评价方法对于完善现有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针对路面摩擦系数复杂的变化机理、影响因素及构成,通过研究分析现有摩擦系数检测技术的不同特点,使用路面横向力系数检测车和动态摩擦系数测定仪两种测试系统设备分别对路面摩擦系数进行测试,研究测试结果SFC值和DF值与速度、温度的变化关系,据此对比分析路面横向力系数检测车测试轮胎的磨损率大小,并研究比较基于考虑横纵向力系数权重的路面综合摩擦系数评价方法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①论述了橡胶摩擦的特殊性,分析了轮胎与路面间摩擦作用的机理,并研究讨论了影响路面摩擦系数的各种因素,阐明了路面纹理特征对摩擦系数构成的影响;②研究比较了路面摩擦系数的主要检测技术,将路面横向力系数检测车与动态摩擦系数测定仪进行试验对比研究,研究了不同路面SFC值和DF值与测试速度、地面温度的关系,并联系路面横向力系数检测车测试轮胎的磨耗率变化图,最终得到了最佳磨耗率情况下的速度和温度;③研究分析了测试轮胎受到的横向力与纵向力及其影响因素,并由横向力系数与纵向力系数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权衡横纵向力系数的综合评价方法,并研究得到了关于路面综合摩擦系数指标在不同路面的横向力系数与纵向力系数权重;④运用本文建立的评价模型,验证了路面综合摩擦系数指标的横纵向力系数权重值的准确性及评价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模型所求权重值由路段分析探究了路面综合摩擦系数评价下的道路安全实际效果,并验证了路面横向力系数检测车测试轮胎的磨耗规律。本文对路面摩擦系数的检测与评价进行了整体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来评价路面的抗滑性能。(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5-04-20)

韩丁,申飞,李凌林[8](2015)在《考虑摩擦系数的沥青路面动态轴载换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复杂工况下的动态轴载换算,分析了车辆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对数值计算的有效性和车辆行驶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动态轴载换算公式.基于二维Lamb问题验证了数值计算的有效性,并建立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叁维动力学数值模型,分析不同车速、路面摩擦系数和轴载等因素的影响.当荷载匀速移动时,轴载和路面摩擦系数对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明显,考虑摩擦系数的动态轴载换算指数明显大于静态荷载.结合车辆和路面多种影响因素的叁维有限元计算模型更符合沥青路面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动态轴载换算公式可用来改进当前的规范设计.(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陈涛,郭卫卫,孟令智,魏朗[9](2014)在《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路面摩擦系数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路面摩擦系数的预测问题,利用JN-1型道路摩擦系数测试仪和BM-Ⅱ型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在试验场4种路面进行对比试验,建立了测量结果与摆式仪的转换模型。运用JN-1型道路摩擦系数测试仪在公路和城市道路上8种路面进行测试,研究了路面摩擦系数的影响因素。应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分析方法,以路面等级为分类基础,建立了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路面摩擦系数预测模型,通过131组试验数据对网络模型进行了训练,利用11组试验数据对网络模型进行预测结果对比。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为3.0%,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表明预测模型的正确性和精确性。(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4年06期)

隋正[10](2014)在《路面摩擦系数测量仪测量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现有的路面摩擦系数测量仪器的特点:如摆式仪的测量速度慢,测量精度低,不能进行连续测量及专用的摩擦系数测量车的测量及维护费用较高,设计了一种实用、高效、连续测量的路面摩擦系数测量设备,该设备可将摩擦系数,车速等信息实时显示,并可以按需要存储测量数据。本文首先根据摩擦系数测量仪的机械结构及受力状况分析了该测量仪测量摩擦系数的原理,并对摩擦系数的理论计算进行了推导,最后根据测量系统的技术要求提出了测量系统的总体方案。测量系统的硬件部分设计主要包括对扭矩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的设计,传感器信号的调理、采集电路的设计,数据处理显示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电源模块的电路的设计,最后完成测量系统电路原理图的绘制、PCB电路板的设计及元器件焊接等。其中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存储模块都是将STC15F2K60S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而这些模块间通过单片机的串口进行数据交换。数据存储模块可通过USB接口存储试验数据。测量系统的软件部分设计包括对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显示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单片机的编程,及对储存的试验数据文件的后处理的编程,最后完成软硬件的联合调试。(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4-05-06)

路面摩擦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系统测定路面摩擦系数时,规范给出了SFC值的温度修正表,温度修正表中给出了20℃、25℃等11个温度情况下的温度修正值~[1],但是对于其他温度情况下的修正值的选取方法未作说明,目前主要有内插法和靠近取值法两种方法。另外条文说明介绍了英国的Lander和Sabey对于温度修正试验后得到的温度修正关系函数。通过数据分析,在现场路面不同抗滑值的情况下上述四种温度修正方法的适用性不同,当道路路面抗滑性能较低时温度修正表修正力度偏大,应适当调整。另建议其他温度采用内插法进行修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路面摩擦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赵雪涛.公路路面摩擦系数检测与评价方法研究[J].交通世界.2019

[2].周文辉.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系统测定路面摩擦系数关于SFC值温度修正方法的探讨[J].交通世界.2019

[3].职雨风,苏堪祥.南方多雨地区SMA路面摩擦系数变化规律研究[J].公路工程.2019

[4].雷小磊.摆式仪测定路面摩擦系数实验综述报告[J].中国科技信息.2018

[5].娄禹岚.对于SCRIM系统测定路面摩擦系数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

[6].王韬.荷载及速度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摩擦系数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5

[7].秦浪朝.路面摩擦系数的检测与评价方法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

[8].韩丁,申飞,李凌林.考虑摩擦系数的沥青路面动态轴载换算[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9].陈涛,郭卫卫,孟令智,魏朗.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路面摩擦系数预测模型[J].公路.2014

[10].隋正.路面摩擦系数测量仪测量系统的设计[D].长安大学.2014

标签:;  ;  ;  ;  

路面摩擦系数论文-赵雪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