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甘露聚糖酶论文-汪梦昀,缪礼鸿,励飞,刘蒲临,廖卫芳

碱性甘露聚糖酶论文-汪梦昀,缪礼鸿,励飞,刘蒲临,廖卫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碱性甘露聚糖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耐碱β-甘露聚糖酶,筛选,鉴定,发酵条件优化

碱性甘露聚糖酶论文文献综述

汪梦昀,缪礼鸿,励飞,刘蒲临,廖卫芳[1](2019)在《耐碱性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旨在高产β-甘露聚糖酶饲用益生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一株产β-甘露聚糖酶活力较高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WMYB-2,通过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实验及响应面分析对该菌的产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魔芋微粉10.0 g/l,大豆蛋白胨10.0 g/l、CaCl_2 0.6 g/l、K_2HPO_4 0.8 g/l、MgSO_4·7H_2O 1.0 g/l,pH叁角瓶,37℃、220 r/min发酵36 h,酶活力达355.75 U/ml,是初始酶活力的3.5倍。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55℃和5.5。在45~55℃内酶活力稳定,55℃保温30 min和3 h后其相对酶活力保留92%和57%;在pH值5.0~10.0内酶活力稳定,在pH值9.0和10.0的环境下处理2 h其相对酶活力保留95%和81%。Li~+和K~+对该酶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该酶具有良好的耐碱特性及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唐嘉婕,郭苏,王伟,魏巍,魏东芝[2](2015)在《短小芽孢杆菌耐碱性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异源表达及其酶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报道了一种新颖的耐碱性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异源表达并研究其酶学特性,为其工业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基因同源性分析以及染色体步移技术,从短小芽孢杆菌Nsic-2中克隆得到甘露聚糖酶基因(manB)。然后分别将manB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和枯草芽胞杆菌WB800N中进行表达,并研究其酶学特性。【结果】克隆得到的manB基因序列有一个含110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种含有367个氨基酸的甘露聚糖酶(ManB)。经预测其蛋白序列N末端有一个含有31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将ManB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与来源于短小芽孢杆菌CCAM080065的甘露聚糖酶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以推测ManB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26。manB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地表达,得到甘露聚糖酶最高酶活为11021.3 U/m L。与其它甘露聚糖酶比较,ManB在碱性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在p H6.0-9.0之间酶活相对稳定。纯化后的ManB比活可达4191±107 U/mg。酶反应动力学参数Km和Vmax分别为35.7 mg/m L和14.9μmol/(m L·min)。同时,在枯草芽胞杆菌WB800N中也成功地实现了重组蛋白ManB的分泌表达。【结论】β-甘露聚糖酶基因成功实现异源表达,并得到其酶学性质。本文是首次报道从臭豆腐卤液中分离菌株,克隆表达甘露聚糖酶,并描述其酶学特性。ManB在碱性条件下的酶活稳定性,使得其在工业应用中具备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毕静[3](2012)在《碱性β-甘露聚糖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魔芋粉作为碳源,豆饼粉和谷氨酸钠作为氮源物质,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进行模型验证和5L发酵罐生产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g/L,5L发酵罐)为魔芋粉12、豆饼粉15、酵母粉5、NaCl 84.4、谷氨酸钠3.11、K2HPO41.5、MgSO40.3、Na2CO310,起始pH 9.5~10.0,碱性β-甘露聚糖酶活力最高可达到2610.1U/mL。(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2年15期)

龚桂花[4](2008)在《来源于嗜碱芽孢杆菌的新型耐热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诱导、持续表达及重组酶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来源于嗜碱芽孢杆菌N16-5的新型耐热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在毕赤酵母GS115中成功表达。联合使用诱导型启动子(AOX1)和组成型启动子(GAP)促进该酶的表达。摇瓶培养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08年09期)

路志群[5](2006)在《饲用碱性β-甘露聚糖酶和植酸酶的异源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β-甘露聚糖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微生物β-甘露聚糖酶是β-1.4-D-甘露聚糖(β-1.4-D-mannan mannanohydrolase,EC.3.2.1.78)的简称,是一个被研究相对较晚的酶类。Ma Y等[1]报道嗜碱芽孢杆菌N 16-5(Bacillus sp.N16-5)的碱性甘露聚糖酶的核酸序列和酶学性质。在本研究中,将该基因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穿梭诱导型质粒pDG148-Stu构建成重组质粒pDG-man,然后将重组质粒分别导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大肠杆菌JM109中经0.8 mmol/L的IPTG诱导后酶活可达4.5 U/mL。相同条件下,重组大肠杆菌DE3-RIL(pDG-man)表达碱性β-甘露聚糖酶水平接近大肠杆菌JM109(pDG-man)的2倍。该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得到了分泌表达。在LB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后可以表达19.2 U/mL碱性β-甘露聚糖酶。为了继续对碱性β-甘露聚糖酶进行高表达研究,试验采用了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来进行产酶研究,初步诱导酶活达到29.32 U/mL,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该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的产酶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最高可达110.02 U/mL。实验表明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的诱导表达周期为5天(其中4天为诱导产酶期),此后酶量不再增加,酶活保持稳定,恒定在一个最高水平,在之后的2天内下降幅度不超过5%。产酶过程中葡萄糖和豆饼粉加量对酶活影响很大,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葡萄糖加量为20 g/L,最佳豆饼粉加量为80 g/L。另外摇瓶装液量对重组枯草芽孢杆菌产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影响很大,试验结果显示500 mL的摇瓶装量50 mL时酶活水平最高。说明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产酶对氧的需求很大。植酸酶方面,在本研究中亚克隆了粗糙脉孢霉(Neurospora crassa)的植酸酶基因(来自于重组质粒pPIC9K-phy),将其分别与pET-28a和pBL-WZX构成重组质粒pBL-phy和pET-phy,在大肠杆菌中没有得到功能表达,SDS-PAGE没有得到表达条带。(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6-06-01)

路志群,马延和,王正祥[6](2006)在《碱性β-甘露聚糖酶基因异源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克隆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基因(man)来源于嗜碱芽孢杆菌N16-5,构建了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诱导型表达质粒pDG-man,在大肠杆菌JM109中获得了活性表达,经0.5 mmol/L的IPTG诱导后,可表达5 U/mL碱性β-甘露聚糖酶。重组大肠杆菌DE3-RIL(pDG-man)表达β-甘露聚糖酶水平是大肠杆菌JM109(pDG-man)的2倍。重组枯草芽孢杆菌WB600(pDG-man)可表达19.2 U/mL碱性β-甘露聚糖酶。(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谭秀华,武玉永,马立新,蒋思婧[7](2005)在《耐碱性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功能平板从土壤中筛选得到含甘露聚糖酶基因的耐碱菌株。构建其基因组文库,从中筛选到甘露聚糖酶基因TM1并测序分析,用BLAST分析表明,TM1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在GenBank发表的甘露聚糖酶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低于60%,故确定其为一个新的甘露聚糖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Y623903)。将此基因去除信号肽后的编码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HBM905C上,得到重组质粒pHBM1201。经SalⅠ酶切后分别转化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KM71、GS115、SMD1168,得到分泌表达的重组毕赤酵母。挑选相对表达量最高的重组毕赤酵母SMD1168-3在摇瓶中诱导产酶,对该酶的粗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表明,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7.5,以魔芋粉为底物所测得的最高酶活为41.8U,半衰期为1h,在80℃保温5min其酶活由最初酶活的77%下降到11%,温度下降到55℃后活性可恢复到最初酶活的60%以上。(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马延和[8](2005)在《嗜碱芽孢杆菌N16-5碱性甘露聚糖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β-甘露聚糖酶是第二大半纤维素酶类,在食品、医药、纺织、洗涤剂、造纸、饲料、石油开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碱性β-甘露聚糖酶具有特殊的应用优势,从碱湖嗜碱微生物资源中发掘新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从分析我国碱湖微生物资源入手,进行了新型的碱性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发酵条件优化、酶学表征、基因克隆、嗜碱机制以及工业应用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工业用酶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论文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应用分子生态学的方法评估了我国碱湖中细菌的多样性,发现了碱湖环境中存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变形菌纲α和β两个亚群及革兰氏阳性菌4个新的分类单位。在此基础上对来自我国内蒙、西藏等碱湖样品进行了嗜碱菌的分离培养与系统发育学分析,获得了嗜碱细菌106株,其最适生长pH范围集中在9-10之间,完成了其中32株嗜碱菌的系统发育学分析,有21株菌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低于97%,可能是新的分类单位。分离获得的菌株N10是变形菌纲γ-3亚群中的成员,做为一个新属的模式菌,定名为淀粉水解嗜碱单胞菌(Alkalimonas amylolytica)。首次证明了Halomonas和BacillusrRNA第7类群是碱湖中主要的多糖水解酶产生者。从上述嗜碱菌中筛选获得了22株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其中嗜碱菌N16-5能够高水平产生碱性甘露聚糖酶,经鉴定表明该菌属于Bacillus属的一新种,定名为解甘露聚糖芽孢杆菌Bacillus mannanolyticus sp.nov.。(2)研究了嗜碱菌N16-5产碱性甘露聚糖酶的营养及环境条件的优化及放大工艺,在优化条件下该菌株在250L和1000L罐中产酶水平可达470U/mL;该菌株发酵液粗酶的最适反应pH为9.5-10.0,最适反应温度为70℃,水解魔芋粉和槐豆胶的产物以寡糖为主。(3)对菌株Nl6-5的β-甘露聚糖酶进行了分离纯化与表征,获得了叁种不同分子量的β-甘露聚糖酶M1、M2和M3,其分子量分别为51kD、38kD和34.7kD,最适作用pH分别为9.0、10.0和10.0。其中,M1和M3在pH10.0条件下最为稳定,而M2在pH8.0-10.0范围内稳定。上述叁种酶的最适作用温度皆为70℃,对大部分金属离子不敏感,对魔芋葡萄甘露聚糖底物的Km值分别为2.9、1.7和12.5mg/mL。。(4)克隆了菌株N16-5的碱性甘露聚糖酶A(M1)基因,基因片段全长为1479 bp,编码493个氨基酸残基,推断分子量为54215 Da,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5的A8亚族,(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5-02-18)

张云华[9](2004)在《嗜碱芽孢杆菌N16-5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嗜碱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保持活力和稳定性的机制是蛋白质工程中的研究热点,但由于涉及到的机理复杂,对其研究还很少,本研究以嗜碱芽孢杆菌N16-5产生的嗜碱β-甘露聚糖酶为研究材料,对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保持活力和稳定性的的嗜碱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本研究首先对从嗜碱芽孢杆菌N16-5基因组中分离得到的嗜碱β-甘露聚糖酶基因进行亚克隆,以pUC18为克隆和表达载体构建突变体库。使用dCTP和dTTP-丰富的dNTF混合物和含有高浓度Mg~(2+)的PCR缓冲液进行易错PCR,构建突变体文库,通过高通量的筛选方法,筛选得到一个最适pH发生改变的突变体,对其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和预测,一级结构测定表明共有两个突变位点变化,为了分析是单个的位点的变化导致的酶的特性变化,还是二者共同作用导致的,构建了单一突变的嵌和体。结果发现是甘氨酸(A)到缬氨酸(V)的变化导致了突变体酶分子的最适pH发生了变化。空间结构的预测表明可能是由于分子表面两个螺旋减少,导致的该特性的变化。 从该嗜碱β-甘露聚糖酶与其它的β-甘露聚糖酶的一级结构的比较来看,嗜碱酶在一级结构上并没有统一的特征来解释它们的嗜碱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04-06-01)

杨清香,曹军卫[10](1998)在《嗜碱芽孢杆菌NTT33产碱性β-甘露聚糖酶发酵条件的研究及高产菌株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嗜碱芽孢杆菌(alkalophilicBaclussp.)NTT33发酵产生胞外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条件,其最佳碳源为1%槐豆角,最佳氮源为1%蛋白胨+0.2%酵母膏,发酵培养36h产酶量最高(达61.3υ/mL)。甘油,葡萄糖,甘露糖等对产酶有强的阻遏作用。该菌株经紫外诱变处理后,采用透明圈法初步筛选出在含葡萄糖和不含葡萄糖的槐豆胶培养基上同时产生透明圈的菌株,进一步测定其产酶进程曲线,最后筛选到一株(NTT33-r6)部分消除葡萄糖代谢阻遏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其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50%,,达到96.3U/ml;。(本文来源于《氨基酸和生物资源》期刊1998年04期)

碱性甘露聚糖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报道了一种新颖的耐碱性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异源表达并研究其酶学特性,为其工业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基因同源性分析以及染色体步移技术,从短小芽孢杆菌Nsic-2中克隆得到甘露聚糖酶基因(manB)。然后分别将manB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和枯草芽胞杆菌WB800N中进行表达,并研究其酶学特性。【结果】克隆得到的manB基因序列有一个含110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种含有367个氨基酸的甘露聚糖酶(ManB)。经预测其蛋白序列N末端有一个含有31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将ManB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与来源于短小芽孢杆菌CCAM080065的甘露聚糖酶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以推测ManB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26。manB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地表达,得到甘露聚糖酶最高酶活为11021.3 U/m L。与其它甘露聚糖酶比较,ManB在碱性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在p H6.0-9.0之间酶活相对稳定。纯化后的ManB比活可达4191±107 U/mg。酶反应动力学参数Km和Vmax分别为35.7 mg/m L和14.9μmol/(m L·min)。同时,在枯草芽胞杆菌WB800N中也成功地实现了重组蛋白ManB的分泌表达。【结论】β-甘露聚糖酶基因成功实现异源表达,并得到其酶学性质。本文是首次报道从臭豆腐卤液中分离菌株,克隆表达甘露聚糖酶,并描述其酶学特性。ManB在碱性条件下的酶活稳定性,使得其在工业应用中具备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碱性甘露聚糖酶论文参考文献

[1].汪梦昀,缪礼鸿,励飞,刘蒲临,廖卫芳.耐碱性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J].饲料工业.2019

[2].唐嘉婕,郭苏,王伟,魏巍,魏东芝.短小芽孢杆菌耐碱性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异源表达及其酶学特性[J].微生物学报.2015

[3].毕静.碱性β-甘露聚糖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食品科学.2012

[4].龚桂花.来源于嗜碱芽孢杆菌的新型耐热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诱导、持续表达及重组酶的鉴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8

[5].路志群.饲用碱性β-甘露聚糖酶和植酸酶的异源表达研究[D].江南大学.2006

[6].路志群,马延和,王正祥.碱性β-甘露聚糖酶基因异源表达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6

[7].谭秀华,武玉永,马立新,蒋思婧.耐碱性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J].微生物学报.2005

[8].马延和.嗜碱芽孢杆菌N16-5碱性甘露聚糖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5

[9].张云华.嗜碱芽孢杆菌N16-5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嗜碱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

[10].杨清香,曹军卫.嗜碱芽孢杆菌NTT33产碱性β-甘露聚糖酶发酵条件的研究及高产菌株选育[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8

标签:;  ;  ;  ;  

碱性甘露聚糖酶论文-汪梦昀,缪礼鸿,励飞,刘蒲临,廖卫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