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有机硅论文-赵婷婷

介孔有机硅论文-赵婷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介孔有机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n-SBA-15,可接近性,拜尔维力格氧化反应,Deacetalization-Knoevenagel

介孔有机硅论文文献综述

赵婷婷[1](2019)在《有机硅辅助介孔锡硅材料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孔分子筛是一种拥有大比表面积、丰富孔道结构以及高稳定性的功能多孔材料。对分子筛进行特定的功能化处理,可以使其成为某种反应的催化剂,在催化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大量研究表明,介孔材料骨架内杂原子可以作为多相反应的催化活性中心,其可接近性对催化反应活性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受到孔壁结构的限制,骨架内的部分杂原子会被包埋在骨架内,造成其在催化反应中可接近性的降低,最终导致反应活性减弱。因此,如何通过结构设计实现介孔材料骨架内活性中心可接近性的提高成为现今介孔材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采用有机硅辅助合成的方法,以合成的有机硅分子与正硅酸四乙酯共同作为硅源,合成了杂原子负载的介孔二氧化硅。有机硅辅助可以实现两个目的:用于制造骨架孔穴以增加杂原子活性中心的可接近性以及引入氨基以形成酸碱双功能的催化剂材料。以有机硅分子为硅源,在含锡的介孔Sn-SBA-15的骨架内引入分子尺寸的孔穴,成功制备了骨架内含有分子尺寸孔穴的孔穴型介孔材料(Sn-SBA-15-MSC)。表征结果显示,Sn-SBA-15-MSC依然保持着传统Sn-SBA-15的二维六方介孔结构,且Sn物种以四配位的方式存在于介孔材料的骨架内。在金刚烷酮(2-Adamantanone,C_(10)H_(14)O)的拜尔维力格氧化反应中,相对于对比样品Sn-SBA-15,Sn-SBA-15-MSC给出了1.5倍的催化转化效率(TOF),说明分子尺寸孔穴可以明显提高介孔材料骨架内的活性中心的可接近性。并且,该孔穴型介孔材料显示了很高的产物选择性(>99%)以及良好的稳定性,重复利用叁次后样品的催化活性没有下降的趋势。通过有机溶剂处理的方式,在引入骨架内分子尺寸孔穴的同时,制备了氨基修饰的孔穴型Sn-SBA-15(Sn-NH_2-SBA-15-MSC)。表征结果清晰地表明,Sn-NH_2-SBA-15-MSC具有较好的二维六方介孔结构,骨架内的分子尺寸孔穴与氨基基团毗邻,并且使部分被包埋的Sn物种暴露于骨架内。在Deacetalization-Knoevenagel酸碱连续催化反应中,孔穴型双功能介孔材料给出了较高的催化转化率和产物收率,8 h时反应收率达到94%。对比不含氨基和不含杂原子锡的催化剂活性,Sn物种和氨基基团分别为反应的酸催化中心和碱催化中心。实验证明Sn-NH_2-SBA-15-MSC样品同样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苗婷婷[2](2019)在《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尿酸酶检测尿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近年来由于尿酸堆积在人体内而引起的痛风等疾病越来越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因此及时对体内尿酸进行检测对预防和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等疾病非常必要。目前检测尿酸的常用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同位素稀释质谱法、酶法等,前两种检测方法存在操作复杂、仪器昂贵、检测周期长等缺点,不适于尿酸的快速检测。而酶法检测尿酸通过尿酸酶催化生成尿囊素,生成的产物与底物浓度成正比,通过测定尿囊素的吸光度值,计算尿酸的浓度,酶法检测具有特异性好、准确度高等优点,但尿酸酶对反应条件要求高,无法回收继续利用,故而采用酶固定化技术,利用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尿酸酶对血清尿酸进行测定。研究方法:通过典型的Stober法合成SiO_2纳米球,用SiO_2纳米球作为硬模板通过一步生长诱导腐蚀法合成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使用扫描电镜对合成的SiO_2纳米球进行表征,使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氮气吸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合成的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和固定尿酸酶后的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进行表征。用合成好的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对尿酸酶进行固定,使用正交试验选出固定尿酸酶的最佳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检测尿酸的最佳的反应时间和最适的载体-尿酸酶量,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用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后的尿酸酶检测尿酸,因为生成的尿囊素与尿酸成正比,所以通过测定290 nm处的尿囊素吸光度值,计算尿酸浓度。研究结果:SEM和TEM结果表明,合成的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平均尺寸为380 nm且每个球都是中空的,中空空腔为230 nm,同SiO_2纳米球的粒径大小一致。SiO_2纳米球和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均分散良好。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的BET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592.1 m~2/g和0.29 cm~3/g,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尿酸酶后的BET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47.89 m~2/g和0.059 cm~3/g。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和固定尿酸酶后的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孔径均为2 nm。热重分析结果显示在100℃~400℃之间,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样品失重约3%,而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尿酸酶后失重达7%,在400℃以上,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和固定尿酸酶的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都迅速失重,且在400℃~900℃,失重达7%左右,这部分失重是因为桥连的有机硅烷基团。尿酸酶的最佳固定时间为8小时,加入的最适尿酸酶体积为2 mL,在最佳固定条件下,尿酸酶的平均固定率在90%以上,固定后尿酸酶的活性与游离酶相比能保持在90%以上。固定后尿酸酶最适的反应温度为40℃,在70℃时尿酸酶的活性仍保持40%以上,最适的pH为8.5,在pH=7-11间较稳定。4℃保存3个月后,固定尿酸酶活性与最初相比仍保持90%以上,固定后的尿酸酶检测尿酸,重复使用30次后活性仍剩余70%以上,检测血清尿酸重复使用40次活性才丧失。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检测尿酸的最佳的反应时间和最适的载体-尿酸酶量,最佳反应时间为20 min,加入的最适载体-尿酸酶量为3 mg。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用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后的尿酸酶检测尿酸,通过测定尿囊素在290nm处的吸光度值,计算尿酸浓度。血清尿酸检测在0.01 mg/mL~1.0 m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检测限为0.0039 mg/mL,回收率在93.4%~96.2%之间,其日内变异率在2.52%~3.05%之间,日间变异率在5.20%~6.87%之间。本法对血清尿酸进行检测的结果与标准的尿酸酶紫外法检测尿酸的结果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t=0.007,df=16,p=0.995,p>0.05,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尿酸酶检测尿酸与游离尿酸酶的检测结果没有差异。对尿酸检测结果进行干扰试验,尿素、胆红素和胆酸钠对尿酸检测没有干扰影响,而抗坏血酸对尿酸检测结果有干扰。研究结论:1.通过Stober法合成了单分散的SiO_2纳米球,以其作为硬模板通过一步生长诱导腐蚀法合成了内部具有中空空腔,孔径均一可调、比表面积大、分散性好的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2.成功地使用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了尿酸酶,并对固定后的酶学性质进行了测定,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的尿酸酶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良好,酶活性和结构未改变。3.建立了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尿酸酶检测尿酸的方法,在20 min内可以完成对尿酸的检测,该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固定后的尿酸酶检测尿酸后经过离心沉淀后仍可重复使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段秉怡[3](2019)在《还原响应型介孔有机硅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作为抗癌药物载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介孔有机硅材料作为抗癌药物载体,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理想的药物载体需要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以及合适客体分子大小的孔径。此外,最近研究表明载体的表面特征、长宽比会影响细胞对载体的摄取及内化速度。纳米尺寸(70-200 nm)的药物载体能够绕过一些生物屏障,并利用肿瘤组织增强渗透和保留效应(EPR),特异性地在肿瘤部位富集从而实现被动靶向。如果将具有独特刺激响应性的有机基团桥连在有机硅中,赋予药物载体刺激响应性,则可以减小抗癌药物在正常组织中的释放从而提高抗癌药物的利用率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本论文将具有还原响应性的二硫键引入介孔有机硅骨架,制备了两种具有新型结构的介孔有机硅纳米粒子,模拟肿瘤环境的控释实验表明我们所制得的介孔有机硅纳米粒子可以作为高效还原响应型药物载体,具体工作内容如下:第二章以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硬模板,采用生长诱导腐蚀的方法,1,2-双(叁乙氧基硅基)乙烷(BTEE)和1,2-双[3-(叁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BTES)作为有机硅源合成了具有双介孔的树枝状介孔有机硅纳米粒子(HDMONs)。HDMONs中二硫键的含量可以通过有机硅烷BTES来控制。HDMONs集中于2.0和9.0 nm的介孔孔径,可负载化疗药物阿霉素(DOX)(<2nm)和牛血清蛋白(BSA)(14 nm×4 nm×4 nm)两种客体分子。HDMONs表现出优异的药物固定量和包封率,DOX的固定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34 mg/g和93.6%。BSA的固定量和包封率为221 mg/g和44.2%。在模拟正常组织环境(磷酸盐PBS缓冲溶液,pH=7.4)中,最高释药率只有24%,模拟肿瘤环境(含10mM GSH的PBS缓冲溶液,pH=5.6)中,HDMONs到30 h时释放量可高达96%,与正常组织环境下的释药率相比提高近3倍。考虑到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的HDMONs可以通过EPR效应在肿瘤组织内富集,其有机骨架中的二硫键在肿瘤部位高浓度谷胱甘肽(GSH)的还原环境中发生断裂使得HDMONs致密的结构受到破坏,从而释放出客体分子,达到药物载体还原响应的控释效果,HDMONs作为还原响应型抗癌药物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第叁章中以介孔二氧化硅螺旋纳米棒(mSiO_2)作为硬模板与无机硅源,1,2-双(叁乙氧基硅基)乙烷(BTEE)和1,2-双[3-(叁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BTES)为有机硅源,通过生长诱导腐蚀法,形成中空结构的管状介孔有机硅纳米粒子。由于存在手性传递,介孔有机硅纳米管(MONTs)获得一维螺旋的特征。纳米管的空腔通过孔壁上的介孔孔道与外界相连,为进一步提高化疗药物阿霉素DOX(<2 nm)的负载量提供了可能。MONTs长宽比、骨架中二硫键的含量可以通过改变前驱体投料比进行调节。所获得的MONTs可以拥有较高的比表面730 m~2/g和孔容1.07 cm~3/g,并表现出对抗癌药物阿霉素(DOX)极高的固定量(244 mg/g)和包封率(97.6%)。在模拟正常组织环境(磷酸盐PBS缓冲溶液,pH=7.4)的条件下,最高释药率只有16%;模拟肿瘤环境(含10 mM GSH的PBS缓冲溶液,pH=5.6)中,MONTs-5到30 h时释放率达到82%,与正常组织环境下的释药率相比提高近12倍。即使MONTs载体浓度高达100μg/mL,细胞存活率也高达94%,说明MONTs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考虑到MONTs可以通过EPR效应在肿瘤组织内富集,并在肿瘤部位高浓度谷胱甘肽(GSH)的还原环境中响应控释,MONTs作为还原响应型抗癌药物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邓欣韬[4](2019)在《多层空心介孔有机硅纳米球负载手性有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心纳米材料在催化、电池、化学传感器、生物医药和储能与转化等多个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在过去几十年中,科学家以有机聚合物、金属氧化物和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制备了一系列的空心材料,其中多层空心有机硅纳米球(MHMOSs)因具有高比表面积、低密度、高负载容量、高化学稳定性等独特的性质而引起广泛地关注。MHMOSs的这些特殊结构,特别适合于高效催化剂的设计理念。但在非均相不对称反应中,因手性有机催化剂难于引入MHMOSs结构中且严重影响其形貌的控制。因此,本论文以简单且成本低廉的方法制备可功能化MHMOSs结构,并实现其在非均相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成功开拓了一种制备MHMOSs的简单有效方法,用氮气吸附-脱附、SEM、TEM、IR、元素分析和酸度滴定等手段系统研究表面形貌、酸负载量、结构组成和孔结构特征。通过磺酸的引入和金鸡纳碱衍生伯胺催化剂(QDNH_2)锚定,成功实现MHMOSs的有机功能化,并应用于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对空心纳米材料、多层空心纳米球的制备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多层空心纳米球特殊结构的优势及其应用,并阐述了多层空心纳米球应用于非均相催化的研究意义。第二章以简单有效的软模板法和水热处理法,通过调节叁种硅源TEOS、BTSE、MPTMS比例及在乙醇水溶液中的溶质比,制备了含巯基的单层(SS-SiO_2-SH)、双层(DS-SiO_2-SH)和叁层空心介孔有机硅纳米球(TS-SiO_2-SH);以双氧水氧化巯基,制得相应的多层空心纳米球固体酸(SS-SiO_2-SO_3H、DS-SiO_2-SO_3H和TS-SiO_2-SO_3H);通过酸碱反应吸附QDNH_2,制备得到多层空心介孔有机硅纳米球负载金鸡纳碱衍生伯胺催化剂(SS-SiO_2-SO_3/QDNH_2、DS-SiO_2-SO_3H/QDNH_2和TS-SiO_2-SO_3H/QDNH_2)叁种非均相有机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硅源比例和溶质比对MHMOSs的形貌和结构有显着影响。单一硅源MPTMS(2.0 mmol)合成的有机硅纳米球内层致密而难以形成多层空心结构。控制硅源总量,添加无机硅源TEOS和乙基桥连硅源BTSE,可改善有机硅纳米球的形貌与结构,最佳混合硅源TEOS、MPTMS和BTSE的摩尔比为0.5:0.7:0.3时。另一方面,保持溶剂总体积不变,调节水和乙醇的体积比例,当水的比例从70 mL升高到90 mL,纳米球尺寸从200nm左右减小到70 nm。在最佳的条件下,制得的SS-SiO_2-SH(530.3 m~2 g~(-1),0.79 cm~3g~(-1),3.8 nm),DS-SiO_2-SH(512.4 m~2 g~(-1),0.81 cm~3 g~(-1),3.9 nm)和TS-SiO_2-SH(382.5m~2 g~(-1),0.38 cm3/g,3.8 nm)具有形貌尺寸均一的形貌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巯基负载量分别为1.59 mmol g~(-1)、2.23 mmol g~(-1)和2.34 mmol g~(-1),酸度滴定测得氧化后叁个空心纳米球的酸度为0.35 mmol H~+g~(-1)、1.5 mmol H~+g~(-1)和0.8 mmol H~+g~(-1)。通过元素分析测定SS-SiO_2-SO_3H/QDNH_2、DS-SiO_2-SO_3H/QDNH_2和TS-SiO_2-SO_3H/QDNH_2的氮含量,其QDNH_2催化剂的吸附量分别为0.40 mmol/g、0.51mmol/g和0.47 mmol/g。第叁章将上述叁种非均相催化剂应用于3-甲基-2-环己烯-1-酮与反式硝基苯乙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实验结果表明,DS-SiO_2-SO_3H/QDNH_2催化剂反应速度最快(48h),产率(68%)和对映选择性(83%ee)最高。其它底物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DS-SiO_2-SO_3H/QDNH_2也表现出了优良的催化性能,不论是吸电子取代基还是供电子取代基的反式硝基苯乙烯都有中等的收率(62-84%)和对映选择性(83-96%)。催化反应结束后对DS-SiO_2-SO_3H/QDNH_2进行简单的离心洗涤回收,重复使用5次,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8)

罗时浩,程晓维,何星[5](2019)在《介孔有机硅球负载Pt仿酶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的生物酶制备和提纯成本较高,而且也很容易失活,这些缺点限制了天然酶的应用,因此具有稳定性好、成本低优点的仿酶催化材料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合成了一种具有空心结构的介孔有机硅球PMO,然后通过氧化还原的方法将Pt颗粒负载到硅球空腔内,制得了一种复合型仿酶催化剂Pt/PMO。仿酶催化性能实验表明:Pt/PMO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相比于天然的过氧化氢酶HRP,Pt/PMO可以在更宽的pH范围和较高的温度下使用,展现了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基于Pt/PMO的仿酶催化活性建立了H_2O_2和葡萄糖的比色检测方法,得出其检测限分别为3×10~(-3) mM和1.4×10~(-2) mM。(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宋代玉,郭伊荇[6](2018)在《有序介孔磺酸功能化ZrO_2/有机硅的设计制备及其在转化葡萄糖合成乙酰丙酸乙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乙酰丙酸乙酯作为最稳定的"二代生物柴油"之一,能够以生物质及其衍生平台化合物(如,葡萄糖)为原料在酸催化的作用下进行醇解反应合成。本文以P123为结构导向剂,苯基桥联有机硅和有机锆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共缩合结合后磺酸功能化技术,制备了同时具有Br?nsted酸(B酸)和Lewis酸(L酸)的有序介孔磺酸功能化Zr O_2/有机硅催化剂(SO_4~(2–)/Zr O_2-PMO-SO_3H)。该材料具有可控的酸性位(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7-20)

黄宁,虞凯丽,卢康胤,蒋仲庆,田小宁[7](2018)在《介孔有机硅纳米反应器在生成5-羟甲基糠醛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序介孔有机硅固体酸纳米反应器的构建过程中,通过孔道缩短剂Zr(IV)离子、扩孔剂叁甲苯(TMB)以及丙基叁甲氧基硅烷(MPTMS)的引入来调整有机硅固体酸纳米反应器的形貌及孔道结构。结果发现:在有序介孔有机硅固体酸纳米反应器的合成参数中,TMB可以有效地增加孔径,Zr(IV)离子能够缩短孔道长度,而同等合成条件下,MPTMS的量将是影响其各项孔结构参数的重要因素。有序介孔有机硅固体酸纳米反应器在果糖脱水生成5-羟甲基糠醛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增加合成过程中MPTMS的量可以增加引入有序介孔有机硅固体酸纳米反应器中的活性位的量,但过量则会破坏其有序机构,同时研究还发现,扩孔剂TMB的加入可以有效平衡活性位的量与适宜孔道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出性能最优的固体酸纳米反应器。(本文来源于《宁波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于孜谨[8](2018)在《咪唑啉基周期性介孔有机硅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和质子传导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因致癌作用,印染及电镀废水的有机染料和Cr(Ⅵ)的移除成为环境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吸附技术作为水污染处理的关键,因其具有方便、廉价、操作简单等优势而备受关注。但目前商业化的活性炭孔道较小,对大分子的有机染料吸附容量有限,且较难进行功能修饰,导致选择性较差。因此急需寻找更大孔径、更大比表面积且结构能灵活调控的新材料作为废水处理吸附剂。本文以咪唑啉基离子液体硅酸酯(IML-Si)与TEOS共同作为硅源,保持硅源总摩尔数一致,调节IML-Si在总硅源中的占比,以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五例阳离子型的周期性介孔有机硅:5%IML-PMO、10%IML-PMO、15%IML-PMO、20%IML-PMO、25%IML-PMO。发现随着IML-Si占比的增加,比表面积有所减小,但阳离子位点随之增加,对阴离子型污染物的吸附效果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效果。其中以20%IML-PMO对染料的吸附效果最好,对大分子阴离子染料刚果红具有远超目前商业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最大饱和吸附量达1135mg/g,且吸附速率极快,在22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并可以直接装柱模拟实际应用对刚果红废水进行处理,以20 mg的20%IML-PMO装柱对200 mg/L的刚果红废水进行处理后可使水中刚果红浓度小于0.1 mg/L,可达到GB 4287-2012关于工业废水直接排放的标准。对于吸附过程的理论探究结果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于Cr(Ⅵ)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也可达44.6 mg/g,在20 min内可达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另外,我们还用该材料固载磷钨酸得到了具有高质子传导性能的材料PTA@IML-PMO。其质子传导率相比于用介孔二氧化硅固载磷钨酸得到的PTA@SBA-15提高了两个数量级,达到1.2×10-4 S/cm。(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2)

邓双[9](2018)在《中空介孔有机硅纳米微球及其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控制释放具有疗效高、给药量低等优点,改善药物载体的综合性能、优化药物控释性能、拓宽应用领域至关重要。针对传统药物载体载药和控释药物种类单一的不足,制备了中空介孔纳米有机硅复合水凝胶,并对其体外药物控制释放能力进行了研究。该复合水凝胶既可单独用于小分子药物或蛋白类药物的传输,也可用于多种不同类型药物的联合控制释放。1.在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制备了纳米SiO_2(nano-SiO_2),以双-[3-(叁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BTES)为有机硅源,制备了二氧化硅有机硅球(SiO_2@MON),用Na_2CO_3水溶液刻蚀SiO_2核,得到中空介孔有机硅纳米微球(HMON),利用FESEM、TEM进行了形貌表征,并对小分子药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药物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水的含量、TEOS的滴加速度、反应温度可以控制SiO_2的粒径在80~500 nm;改变BTES的用量、反应温度,能得到粒径为200~350 nm的SiO_2@MON。平均粒径为150~200 nm、比表面积为157.16 m~2·g~(-1)、总孔容为0.35cm~3·g~(-1)的HMON对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包封率为74.65%,载药率为24.88%,第6 d累积释放率为81.07±2.06%。2.利用胱胺二盐酸盐对天然高分子透明质酸(HA)和羧甲基纤维素(CMC)进行接枝改性,用DL-二硫苏糖醇(DTT)还原得到巯基化衍生物HA-SH和CMC-SH,通过HA-SH和CMC-SH自身和相互间自由巯基的氧化形成双硫键,制备了系列HA/CMC水凝胶;对系列水凝胶的凝胶时间、流变学性能、溶胀和降解性能以及体外药物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系列水凝胶的凝胶时间在1.4~7.0 min之间,适用于可注射领域。所有水凝胶均能够快速溶胀,且具有较高的溶胀率和较好的稳定性,HA3/CMC3水凝胶的溶胀率在12 h达到33以上,42 d降解百分数仅为40.80±1.80%。体外药物释放研究结果表明,HA/CMC系列水凝胶均能实现对BSA和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有效控制释放,其中HA3/CMC3水凝胶的缓释效果最好。3.用(3-巯丙基)-叁乙氧基硅烷对中空介孔有机硅纳米微球进行巯基接枝改性,得到巯基化中空介孔有机硅纳米微球(HMON-SH),并与HA-SH和CMC-SH上的巯基在溶解氧的作用下,通过化学交联制备了系列中空介孔纳米有机硅复合水凝胶(HMON-SH@HA/CMC);对系列复合水凝胶的微观形貌、溶胀和降解行为及体外药物控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HMON-SH@HA1/CMC1、5HMON-SH@HA2/CMC2、5HMON-SH@HA3/CMC3、3HMON-SH@HA3/CMC3和1HMON-SH@HA3/CMC3的平衡溶胀率分别为38.26±1.30、34.75±1.08、29.93±0.78、30.50±0.51和31.66±0.50,第42 d的降解百分数分别为38.01±1.36、31.71±2.05、19.81±2.03、40.11±1.61和45.22±0.69%。联合载药体外释放研究结果表明,第15 d时,5HMON-SH@HA3/CMC3+B+C、3HMON-SH@HA3/CMC3+B+C和1HMON-SH@HA3/CMC3+B+C水凝胶中喜树碱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7.83±0.95、61.14±3.37和62.48±3.14%,BSA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5.60±0.90、78.05±0.51和80.51±1.01%。综上所述,HMON-SH@HA/CMC复合水凝胶具有较好的单独载药和联合载药能力,可潜在应用在药物传输等领域。(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施剑林,陈雨[10](2017)在《介孔有机硅纳米颗粒:合成与药物输运》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输运系统(DDSs)有望克服传统化疗药物的疗效低、毒副作用强等问题。构建DDS的关键是载体自身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实现靶向药物输运和可控释放。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是目前最有前途的无机药物载体之一.[1-3]为进一步改善MSNs的生物相容性特别是生物降解性,基于倍半有机硅烷前驱体与常用的正硅酸乙酯水解的化学同一性原理,发展出可控的合成策略,制备得到单分散有机-无机杂化的有机硅纳米颗粒(MONs)和空心结构MONs (HMONs);这类纳米颗粒的尺寸,孔径(本文来源于《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B会场:等级孔材料多孔膜材料多孔材料理论研究》期刊2017-10-24)

介孔有机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近年来由于尿酸堆积在人体内而引起的痛风等疾病越来越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因此及时对体内尿酸进行检测对预防和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等疾病非常必要。目前检测尿酸的常用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同位素稀释质谱法、酶法等,前两种检测方法存在操作复杂、仪器昂贵、检测周期长等缺点,不适于尿酸的快速检测。而酶法检测尿酸通过尿酸酶催化生成尿囊素,生成的产物与底物浓度成正比,通过测定尿囊素的吸光度值,计算尿酸的浓度,酶法检测具有特异性好、准确度高等优点,但尿酸酶对反应条件要求高,无法回收继续利用,故而采用酶固定化技术,利用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尿酸酶对血清尿酸进行测定。研究方法:通过典型的Stober法合成SiO_2纳米球,用SiO_2纳米球作为硬模板通过一步生长诱导腐蚀法合成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使用扫描电镜对合成的SiO_2纳米球进行表征,使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氮气吸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合成的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和固定尿酸酶后的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进行表征。用合成好的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对尿酸酶进行固定,使用正交试验选出固定尿酸酶的最佳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检测尿酸的最佳的反应时间和最适的载体-尿酸酶量,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用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后的尿酸酶检测尿酸,因为生成的尿囊素与尿酸成正比,所以通过测定290 nm处的尿囊素吸光度值,计算尿酸浓度。研究结果:SEM和TEM结果表明,合成的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平均尺寸为380 nm且每个球都是中空的,中空空腔为230 nm,同SiO_2纳米球的粒径大小一致。SiO_2纳米球和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均分散良好。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的BET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592.1 m~2/g和0.29 cm~3/g,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尿酸酶后的BET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47.89 m~2/g和0.059 cm~3/g。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和固定尿酸酶后的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孔径均为2 nm。热重分析结果显示在100℃~400℃之间,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样品失重约3%,而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尿酸酶后失重达7%,在400℃以上,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和固定尿酸酶的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都迅速失重,且在400℃~900℃,失重达7%左右,这部分失重是因为桥连的有机硅烷基团。尿酸酶的最佳固定时间为8小时,加入的最适尿酸酶体积为2 mL,在最佳固定条件下,尿酸酶的平均固定率在90%以上,固定后尿酸酶的活性与游离酶相比能保持在90%以上。固定后尿酸酶最适的反应温度为40℃,在70℃时尿酸酶的活性仍保持40%以上,最适的pH为8.5,在pH=7-11间较稳定。4℃保存3个月后,固定尿酸酶活性与最初相比仍保持90%以上,固定后的尿酸酶检测尿酸,重复使用30次后活性仍剩余70%以上,检测血清尿酸重复使用40次活性才丧失。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检测尿酸的最佳的反应时间和最适的载体-尿酸酶量,最佳反应时间为20 min,加入的最适载体-尿酸酶量为3 mg。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用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后的尿酸酶检测尿酸,通过测定尿囊素在290nm处的吸光度值,计算尿酸浓度。血清尿酸检测在0.01 mg/mL~1.0 m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检测限为0.0039 mg/mL,回收率在93.4%~96.2%之间,其日内变异率在2.52%~3.05%之间,日间变异率在5.20%~6.87%之间。本法对血清尿酸进行检测的结果与标准的尿酸酶紫外法检测尿酸的结果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t=0.007,df=16,p=0.995,p>0.05,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尿酸酶检测尿酸与游离尿酸酶的检测结果没有差异。对尿酸检测结果进行干扰试验,尿素、胆红素和胆酸钠对尿酸检测没有干扰影响,而抗坏血酸对尿酸检测结果有干扰。研究结论:1.通过Stober法合成了单分散的SiO_2纳米球,以其作为硬模板通过一步生长诱导腐蚀法合成了内部具有中空空腔,孔径均一可调、比表面积大、分散性好的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2.成功地使用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了尿酸酶,并对固定后的酶学性质进行了测定,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的尿酸酶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良好,酶活性和结构未改变。3.建立了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尿酸酶检测尿酸的方法,在20 min内可以完成对尿酸的检测,该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固定后的尿酸酶检测尿酸后经过离心沉淀后仍可重复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介孔有机硅论文参考文献

[1].赵婷婷.有机硅辅助介孔锡硅材料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苗婷婷.介孔有机硅中空纳米球固定尿酸酶检测尿酸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段秉怡.还原响应型介孔有机硅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作为抗癌药物载体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邓欣韬.多层空心介孔有机硅纳米球负载手性有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9

[5].罗时浩,程晓维,何星.介孔有机硅球负载Pt仿酶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19

[6].宋代玉,郭伊荇.有序介孔磺酸功能化ZrO_2/有机硅的设计制备及其在转化葡萄糖合成乙酰丙酸乙酯中的应用[C].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7].黄宁,虞凯丽,卢康胤,蒋仲庆,田小宁.介孔有机硅纳米反应器在生成5-羟甲基糠醛中的应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8

[8].于孜谨.咪唑啉基周期性介孔有机硅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和质子传导方面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8

[9].邓双.中空介孔有机硅纳米微球及其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D].西南科技大学.2018

[10].施剑林,陈雨.介孔有机硅纳米颗粒:合成与药物输运[C].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B会场:等级孔材料多孔膜材料多孔材料理论研究.2017

标签:;  ;  ;  ;  

介孔有机硅论文-赵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