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级好氧法论文-刘医璘

单级好氧法论文-刘医璘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级好氧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脱氮除磷,模拟城市生活污水,SBR,单级好氧法

单级好氧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医璘[1](2008)在《SBR单级好氧法脱氮除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氮、磷化合物导致水体污染和水质富营养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因此,污水的处理不仅需要从污水中去除COD,而且还要脱氮除磷,这就要求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具备多种处理功能。本研究介绍了SBR单级好氧法脱氮除磷的试验研究,在采用SBR单级好氧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过程中,在低pH值条件下仍能高效去除NH4+-N。以模拟城市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比较了SBR单级好氧法在不同pH值条件下(pH=8±0.2和pH=6.5±0.2)对氮转化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行方式为瞬时进水→曝气(4h)→沉淀间歇(4h)→瞬时出水,两个反应器NH4+-N进水浓度为25~40 mg·L-1,NH4+-N转化率均在80%以上.pH为8±0.2的反应器内发生了传统的硝化作用,部分NH4+-N通过同时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pH为6.5±0.2的反应器内反应过程中NO2--N的生成速率近乎为零,NO3--N的浓度在曝气结束时达到最高值,也仅为1.6 mg·L-1,反应过程中NO2--N、NO3--N的浓度没有明显积累.而反应器内废水中TIN的去除量为25.75 mg·L-1,泥中氮的增长量约为22.2 mg·L-1,略低于废水中氮的去除量,表明废水中的氮大部分转化到了污泥中,这与传统的脱氮理论有所区别。研究推断,在低pH条件下NH4+-N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微生物超量吸收氮源后通过排除富氮污泥来实现的。前期研究中发现在以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的SBR单级好氧法除磷过程中,进水后未经过厌氧段而直接曝气,仍能达到良好的除磷效果且整个反应周期中反应器内的PHA含量没有明显变化。针对研究出现的异于传统的生物除磷现象,本试验用葡萄糖和乙酸钠作为碳源对比研究,分析不同碳源对微生物除磷的影响。以模拟城市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比较了SBR单级好氧法在以不同基质(R1:以葡萄糖作为反应的唯一碳源;R2:以醋酸钠作为反应的唯一碳源)作为碳源对生物除磷的能源代谢的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方式为瞬时进水→曝气(4h)→沉淀、静置(8h)→瞬时出水,在反应长期运行中,R1反应器中好氧曝气段反应器中单位泥去除磷浓度约为6 mgP.gSS-1,R2反应器单位泥去除磷浓度约为3.4~4 mgP.gSS-1, R1反应器的磷去除效率明显高于R2反应器。R1反应过程中PHA浓度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整个反应周期内都约稳定在1.2mg.g-1左右,在整个曝气阶段,反应器内糖原浓度在前30min内增长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 R2反应器在反应前30min中糖原浓度和PHA浓度都达到了最大值,之后两者浓度均有下降,PHA的分解产生的能量部分合成糖原使糖原浓度在反应2h时再次达到一个峰值,直到好氧结束时,微生物体内的糖原浓度仍高于细胞的初始水平。试验推测,R1反应器中,微生物在曝气阶段主要是靠好氧前期快速合成的糖原作为主要能源物质,在曝气结束时,体内糖原水平消耗到原始水平,静置期内微生物主要分解体内的聚磷来维持微生物的生长;R2反应器中微生物在好氧阶段主要利用糖原和PHA,在静置期内微生物依靠剩余糖原和分解体内聚磷维持细胞生长并部分合成PHA。对于本研究中的单级好氧生物除磷机理的试验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8-11-20)

刘医璘,李小明,王冬波,杨麒,曾光明[2](2008)在《SBR单级好氧法在低pH值条件下对氮的去除》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模拟城市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比较了SBR单级好氧法在不同pH值条件下(pH=8.0±0.2和pH=6.5±0.2)对氮转化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行方式为瞬时进水→曝气(4h)→沉淀间歇(4h)→瞬时出水,2个反应器NH4+-N进水浓度为25~40mg·L-1条件下,NH4+-N转化率均在80%以上.pH为8.0±0.2的反应器内发生了传统的硝化作用,部分NH4+-N通过同时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pH为6.5±0.2的反应器内反应过程中NO2--N的生成速率近乎为零,NO3--N的浓度在曝气结束时达到最高值,也仅为1.6mg·L-1,反应过程中NO2--N、NO3--N的浓度没有明显积累;而反应器内废水中总氮(TIN)的去除量为25.75mg·L-1,泥中氮的增长量约为22.2mg·L-1,略低于废水中氮的去除量,表明废水中的氮大部分转化到了污泥中,这与传统的脱氮理论有所区别.研究推断,在低pH条件下NH4+-N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微生物超量吸收氮源后通过排除富氮污泥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8年09期)

单级好氧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模拟城市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比较了SBR单级好氧法在不同pH值条件下(pH=8.0±0.2和pH=6.5±0.2)对氮转化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行方式为瞬时进水→曝气(4h)→沉淀间歇(4h)→瞬时出水,2个反应器NH4+-N进水浓度为25~40mg·L-1条件下,NH4+-N转化率均在80%以上.pH为8.0±0.2的反应器内发生了传统的硝化作用,部分NH4+-N通过同时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pH为6.5±0.2的反应器内反应过程中NO2--N的生成速率近乎为零,NO3--N的浓度在曝气结束时达到最高值,也仅为1.6mg·L-1,反应过程中NO2--N、NO3--N的浓度没有明显积累;而反应器内废水中总氮(TIN)的去除量为25.75mg·L-1,泥中氮的增长量约为22.2mg·L-1,略低于废水中氮的去除量,表明废水中的氮大部分转化到了污泥中,这与传统的脱氮理论有所区别.研究推断,在低pH条件下NH4+-N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微生物超量吸收氮源后通过排除富氮污泥来实现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级好氧法论文参考文献

[1].刘医璘.SBR单级好氧法脱氮除磷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

[2].刘医璘,李小明,王冬波,杨麒,曾光明.SBR单级好氧法在低pH值条件下对氮的去除[J].环境科学学报.2008

标签:;  ;  ;  ;  

单级好氧法论文-刘医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