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云杉论文-张贇,尹定财,田昆,张卫国,和荣华

丽江云杉论文-张贇,尹定财,田昆,张卫国,和荣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丽江云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树木年轮,气候响应,气温

丽江云杉论文文献综述

张贇,尹定财,田昆,张卫国,和荣华[1](2018)在《玉龙雪山不同海拔丽江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异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滇西北高原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关系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分别在玉龙雪山低、中、高海拔采集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年轮样本,建立了不同海拔丽江云杉树轮宽度残差年表,将年轮指数与气候因子进行响应分析、冗余分析以及滑动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玉龙雪山丽江云杉径向生长受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但不同海拔径向生长响应模式存在差异。其中当年1–3月降水与不同海拔丽江云杉径向生长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当年生长季后期降水与中、低海拔树木生长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与高海拔树木生长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中、低海拔树木生长还受当年春季干旱胁迫;而当年7月气温升高促进高海拔丽江云杉生长。冗余分析与响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冗余分析能够有效量化树轮宽度指数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滑动响应分析显示气温和降水在小时间尺度上的变化也会影响树木生长。结合不同海拔丽江云杉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模式及未来气候预测,玉龙雪山高海拔丽江云杉生长将得到加强,而中、低海拔丽江云杉生长则表现出不确定性。(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2](2016)在《中国林科院首创丽江云杉容器苗补光育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9月6日讯:近日,由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军辉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丽江云杉容器苗的补光育苗方法及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丽江云杉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高山地带,包括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以及西藏东南部海拔2 500~4 100m(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6年06期)

赵红霞[3](2015)在《“丽江云杉容器苗的补光育苗方法及应用”获发明专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从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获悉,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军辉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丽江云杉容器苗的补光育苗方法及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使得云杉良种繁育技术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突破。 丽江云杉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高山地带,其材质优良且(本文来源于《中国花卉报》期刊2015-10-22)

胡华,王军辉,颜芳,刘军,田开春[4](2015)在《丽江云杉优良家系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引自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的15个丽江云杉家系3年生苗为材料,于国有樟村坪林场造林,观测各家系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当年新梢长、地径、南北平均冠幅和一级分枝数,并对家系间6个生长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年生时,15个丽江云杉家系间保存率和新稍长的差异均不显着,树高和冠幅的差异均达极显着,地径和一级分枝数的差异均达显着。综合选择出的3个优良家系7年生平均树高比其它12个家系的平均树高提高16.5%,当年新稍长提高10.9%,地径提高4.6%,冠幅提高10.9%,保存率提高3.4%。(本文来源于《湖南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张保全,宋璐,齐德新,安叁平,王军辉[5](2015)在《丽江云杉家系苗期性状通径分析与优良家系初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91个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2年生实生苗的苗高、地径、侧枝数、根系长和干重5个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通径分析,并采用综合选择指数法对丽江云杉进行优良家系的评选。结果表明:2年生丽江云杉实生苗家系间各性状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其中侧枝数的遗传力最大,根系长的遗传力最小;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干质量最大,苗高最小;地径对苗高的直接贡献最大,根系长通过地径对苗高的间接作用最大。通过综合选择指数法,评选出12个优良家系,这些家系的苗高实际增益为13.10%~29.58%,遗传增益为11.17%~25.24%。(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5年07期)

唐探,姜永雷,冯程程,黄晓霞,程小毛[6](2015)在《滇西北不同海拔梯度下丽江云杉叶片的生态解剖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滇西北丽江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丽江云杉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解剖学的方法对不同海拔梯度(2 900、3 050、3 200、3 350m)上的丽江云杉叶片解剖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各参数的变化与海拔的相关性以及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上升,叶片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韧皮部厚度、木质部厚度、转输组织厚度、内皮层厚度、维管束直径、叶片长短径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海拔3 200m处达到最大值,当海拔超过3 200m时,各项参数均显着下降,说明玉龙雪山海拔3 200m附近最适宜丽江云杉的生长;此外,丽江云杉叶片解剖结构各项指标之间基本都具有相关性,且其叶片解剖结构的差异性表明不同海拔上的环境因子限制了丽江云杉的生长和分布,也体现了环境因子与植物的协同关系。(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5年04期)

王丽芳,安叁平,王美琴,马建伟,王军辉[7](2013)在《丽江云杉家系主要性状遗传分析及综合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引自云南香格里拉的4年生45个丽江云杉家系为研究对象,在甘肃省小陇山林科所经过苗圃测定4 a,观测各家系的苗高、当年新梢长、一级侧枝数、主梢上的芽数、南北冠幅、顶轮侧枝总长,并对家系间6个生长性状指标进行了分析,采用综合选择法评选优良家系。结果表明:丽江云杉家系间6个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较高,变幅在11.64%~39.14%;各性状间均存在极显着差异,遗传力较大;主要生长指标苗高与其它生长指标都存在极显着的相关;多性状综合评选,选出8个优良家系,这些家系的苗高实际增益为18.67%~60.01%,遗传增益为17.93%~57.61%。(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李青粉,王军辉,贾子瑞,齐秀兰,齐德新[8](2013)在《丽江云杉天然种群针叶功能性状及其随海拔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19世纪,生态学家及植物学家们即开始关注植物性状,并发现部分植物性状对环境变化具有很好的响应和适应表现。Diaz等[1]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植物功能性状的概念,且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叶片是与环境接触面积最大,且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植物器官,在众多的植物性状中,叶片功能性状,如长度和宽度、干质量、叶片氮和叶片磷含量等是决定其在群落中地位的重要因(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3年06期)

孙永帅,刘建全[9](2013)在《丽江云杉和青扦在最大一次冰期前的基因渗入》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四纪气候变化,特别是距今60~80万年的最大一次冰期和距今1.6~1.8万年的最后一次冰期,影响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植物分布。青藏高原地区许多物种(比如青海云杉)在末次冰期后发生群体扩张,并且很多物种(比如金露梅)在最大一次冰期后至末次冰期前有过大范围扩张。以此类推,在最大一次冰期之前,物种可能曾发生过群体扩张。群体扩张造成物种分布范围增大,进而引起近缘物种间的基因流趋于频繁,从而可能留下可识别的杂交和基因渗入的信号。相应地,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的近缘物种在最大一次冰期之前可能发生过基因渗入。本研究使用丽江云杉和青扦的群体遗传数据来检验这一假说,即检验丽江云杉和青扦在最大一次冰期前是否发生过杂交和基因渗入。本研究选用13个核基因片段的引物,对丽江云杉和青扦各10个居群的样本进行测序,包含60个丽江云杉个体和50个青扦个体。使用BP&P检验进行物种界定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物种之间存有显着的遗传差异。NETWORK分析发现,丽江云杉和青扦的核基因序列上存有固定的核苷酸碱基差异和大量的物种特有单倍型,该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丽江云杉和青扦的物种地位。但是NETWORK分析也发现两物种共享很多核苷酸分离位点以及少量共享单倍型,该现象可能是由于两个物种之间发生有基因渗入或者祖先多态性共享。本研究进一步使用近似贝叶斯计算(Approximate Bayesian Computation)方法检验了这两个物种之间是否在最大冰期前发生有基因流。研究设计并比较了叁个模型:第一个是隔离模型,即丽江云杉和青扦之间没发生过基因流;第二个是隔离迁移模型,即丽江云杉和青扦在谱系分歧之后一直发生基因流动;第叁个模型表示丽江云杉和青扦在最大冰期前发生过二次接触,并在最大冰期时停止基因流动。模型比较结果表明丽江云杉和青扦的二次接触模型优于隔离模型和隔离迁移模型。本研究发现了丽江云杉和青扦在最大一次冰期前发生有种间基因渗入,这一结果支持植物分布响应气候变化的假说。该研究表明,使用多个核基因片段的群体遗传学数据能够研究物种间较为古老的基因渗入事件。(本文来源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分会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期刊2013-10-13)

袁凤军,廖声熙,崔凯,温清涛[10](2013)在《滇西北丽江云杉不同龄级个体生物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滇西北10~200年生丽江云杉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收获法研究其个体生物量及各器官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结果表明:(1)随着树龄的增加,单株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随之增加,40年生时个体生物量平均为177.52 kg/株,其后每隔20年其生物量翻一番,100年生时为1 222.84 kg/株,然后生物量增速放缓,至200年时达到了2 328.23 kg/株。(2)各器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为,树干平均占54.97%,树根占20.82%,树枝占12.76%,树叶占6.64%,树皮占5.26%,干>根>枝>叶>皮;100年后树皮生物量超过树叶生物量,表现出干>根>枝>皮>叶,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率高于地下部分。(3)各龄级根系生物量分配以主根和粗根为主,粗根>主根>细根,其中粗根分配率为56.42%,占根总生物量比例较大,证实丽江云杉为浅根性树种,侧根较为发达。(4)丽江云杉生物量前期积累缓慢,20年后开始加速,150~200年间生物量增量减缓,但树干保持稳定增长,较长的生长期可将其作为大径材目标培育。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丽江云杉的总生物量增长阶段来划分其近、成、过熟林年龄,利于经营期内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丽江云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5年9月6日讯:近日,由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军辉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丽江云杉容器苗的补光育苗方法及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丽江云杉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高山地带,包括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以及西藏东南部海拔2 500~4 100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丽江云杉论文参考文献

[1].张贇,尹定财,田昆,张卫国,和荣华.玉龙雪山不同海拔丽江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异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18

[2]..中国林科院首创丽江云杉容器苗补光育苗法[J].林业科技通讯.2016

[3].赵红霞.“丽江云杉容器苗的补光育苗方法及应用”获发明专利[N].中国花卉报.2015

[4].胡华,王军辉,颜芳,刘军,田开春.丽江云杉优良家系选择[J].湖南林业科技.2015

[5].张保全,宋璐,齐德新,安叁平,王军辉.丽江云杉家系苗期性状通径分析与优良家系初选[J].中国园艺文摘.2015

[6].唐探,姜永雷,冯程程,黄晓霞,程小毛.滇西北不同海拔梯度下丽江云杉叶片的生态解剖结构特征研究[J].北方园艺.2015

[7].王丽芳,安叁平,王美琴,马建伟,王军辉.丽江云杉家系主要性状遗传分析及综合选择[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

[8].李青粉,王军辉,贾子瑞,齐秀兰,齐德新.丽江云杉天然种群针叶功能性状及其随海拔的变异[J].林业科学研究.2013

[9].孙永帅,刘建全.丽江云杉和青扦在最大一次冰期前的基因渗入[C].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分会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2013

[10].袁凤军,廖声熙,崔凯,温清涛.滇西北丽江云杉不同龄级个体生物量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3

标签:;  ;  ;  ;  

丽江云杉论文-张贇,尹定财,田昆,张卫国,和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