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量扩散论文-林恒山,林增如,李燕燕,许伟明,李铭

张量扩散论文-林恒山,林增如,李燕燕,许伟明,李铭

导读:本文包含了张量扩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张量扩散论文文献综述

林恒山,林增如,李燕燕,许伟明,李铭[1](2019)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序列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3.0T磁共振(MR)扩散张量成像(DTI)序列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30例CSM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体检人群中年龄匹配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运用常规MRI序列及DTI技术进行扫描,运用DTI技术测量FA及ADC值,进行图像后处理及数据分析,观察组患者根据MR平扫结果分为A组(n=10,单纯硬膜囊受压)、B组(n=14,颈髓受压,信号正常)和C组(n=6,颈髓受压,T_2WI高信号),分析各组FA及DA值差异,评价DTI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脊髓C_(2-3)、C_(3-4)、C_(4-5)、C_(5-6)、C_(6-7)节段的ADC值与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A、B、C组的ADC值、FA值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B组、C组的ADC值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FA值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A组ADC值、F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A组到C组,ADC值呈升高趋势,FA值呈降低趋势,差异显着(P<0.05);MR T_2WI、DTI序列扫描FA值、MR DTI序列扫描ADC值诊断扫描诊断CSM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20.00%(6/30)与80.00%(24/30),80.00%(24/30)与20.00%(6/30),66.67%(20/30)与30.00%(9/30)。结论:DTI较常规MRI能更早期而准确地诊断CSM,是一种显示CSM病变和观察病变修复过程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夏昕玥,周红梅,徐向阳[2](2019)在《坐骨神经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坐骨神经为全身直径最粗、行程最长的神经,起源于腰骶丛,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大终支,支配下肢的运动和感觉功能[1]。坐骨神经病变病因多样,而临床表现类似,诊断需综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电生理等多方面资料。然而,由于损伤机制的复杂性、症状的相似性以及电生理改变的滞后性,临床诊断困难,尤其难以准确判断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超声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和对比分辨率,实时成像动态观察神经的特点是其他检查不具备的优势,但高度依赖操作者的临(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寒,何晓鹏,陈光祥,韩福刚[3](2019)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腕管综合征患者局部注射类固醇疗效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R-DTI)对腕管综合征(CTS)患者局部注射类固醇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纳入本院临床确诊并接受超声引导下类固醇局部注射的CTS患者30例(30个腕管),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测量其正中神经(MN)在尺桡远端关节(DRUJ)、豌豆骨(P)、钩状骨(H)叁个层面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记录其波士顿CTS问卷评分,比较其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治疗前[(1.46±0.13)×10~(-3)mm~2/s]比较,局部注射类固醇后[(1.28±0.11)×10~(-3)mm~2/s]豌豆骨水平的ADC值降低(P<0.05),而其FA值未见升高(0.46±0.05 vs. 0.48±0.08,P>0.05)。在DRUJ和H水平,FA值(0.54±0.05 vs. 0.58±0.10;0.43±0.07 vs. 0.44±0.11)和ADC值[(1.22±0.15)×10~(-3)mm~2/s vs.(1.15±0.19)×10~(-3)mm~2/s;(1.46±0.15)×10~(-3)mm~2/s vs.(1.43±0.12)×10~(-3)mm~2/s]在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P>0.05)。豌豆骨水平的ADC差值与BCTQ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0.681,P<0.05)。结论:MR-DTI可用于CTS患者保守治疗后的影像随访,豌豆骨水平的ADC值可用于CTS患者局部类固醇注射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姚添奇,张默,何小夺,陈健,吴迪[4](2019)在《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恒河猴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恒河猴脑梗死模型脑缺血后不同时期白质纤维束损伤的诊断价值,并观察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情况。方法 4只清洁级成年雄性恒河猴,平均年龄(8. 0±1. 5)岁,平均体质量(9. 6±1. 2) kg。采用恒河猴自体血栓制备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再通模型,闭塞后2. 5 h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分别于脑缺血后4 h、7 d、30 d进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TI检查。对比梗死侧(梗死灶、额叶、小脑)与健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白质纤维束数量的改变。结果梗死侧梗死灶的FA及纤维束数量均具有7 d下降、30 d升高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缺血后4 h、7 d、30 d的FA分别为0. 301±0. 045、0. 200±0. 050、0. 305±0. 026,纤维束数量分别为43. 0±1. 6、22. 8±11. 0、31. 3±6. 4; F值分别为8. 223、7. 861,均P <0. 05)。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梗死侧的额叶、小脑及对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FA和纤维束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DTI及DTT技术能较好地评价脑梗死恒河猴模型脑缺血后不同时期白质纤维束的损伤程度,对指导临床诊断和帮助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姜金荣,朱秀花,夏翠华,宋瑞洪[5](2019)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I)指导自发性脑出血微创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磁共振DTI评价,并指导术中操作,有效避免血肿周围正常神经纤维束损伤。结果:恢复良好18例,少量功能丧失5例,严重功能丧失2例,效果差1例。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完全恢复社会生活(ADL 1)20例;部分恢复社会生活或可独立进行家庭生活(ADL2)3例;家庭生活需人帮助,拄杖可行走(ADL3)2例;卧床不起,但保持意识(ADL 4)1例;植物生存状态(ADL 5)0例。ADL 1~3为效果良好,良好率为96.2%。结论: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I)指导微创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满意,可有效避免手术操作对血肿周围正常纤维束的损伤,功能损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可以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2期)

吴朋,张玉姣,郭宏兵,崔书君[6](2019)在《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炎型布氏杆病的诊断价值及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炎型布氏杆病(MB)的诊断作用。方法搜集经血清学实验或病理确诊的21例脊髓炎型BS患者。采用3.0 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进行脊椎扫描,应用Fiber Trak软件包测量ADC值、FA值、γ1、γ2和γ3进行定量分析,分析ADC值、FA值与血清学凝集实验相关性,同时重建MB脊髓纤维束的改变形式。结果急性期、亚急性期A组、B组和C组的ADC值、FA值、γ1、γ2和γ3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A组、B组和C组γ1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9),余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进行两两比较,急性期及亚急性A组、B组和C组的ADC值、FA值、γ1、γ2及γ3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A组、B组及C组的ADC值、FA值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γ2、γ3比较γ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呈正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937,P=0.007);FA值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负相关性(r=-0.917,P=0.004)。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和γ1的AUC值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相应FA值、γ2和γ3。MB的基本改变形式表现为:(1)彩码颜色改变;(2)缺失/断裂;(3)受压移位;(4)稀少。结论扩散张量成像不仅对MB具有诊断作用,还能分析ADC值、FA值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相关性,同时能直观发现脊髓纤维束各种改变形式。(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郭莉莉,王德杭,张辉,陶维静,柏根基[7](2019)在《扩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脑髓鞘发育中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研究新生儿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探讨DTI在脑白质髓鞘发育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行常规MRI和DTI扫描足月儿39例(胎龄37~42周)和早产儿61例(纠正胎龄至40周),围产史均正常,无神经系统疾病。分别测量各兴趣区的FA值,分析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差异及其在脑内各部位白质的FA值差异。结果①左右半球相同部位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早产儿和足月儿同部位FA值比较,内囊前后肢、胼胝体压部、半卵圆中心b区及外囊和小脑中脚区FA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膝部、侧脑室前角旁白质、侧脑室后角旁白质、半卵圆中心a区、室管膜下区的FA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早产儿和足月儿组内各白质区FA值不同,两两比较均发现内囊后肢高于前肢,侧脑室后角旁白质高于侧脑室前角旁白质,胼胝体压部高于膝部,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侧脑室前角旁白质FA值最低,胼胝体压部和内囊后肢FA值最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的FA值可用于脑髓鞘发育成熟度的定量评价,早产儿和足月儿FA值差异提示早产儿脑内局部区域髓鞘成熟晚。不同区域FA值不同反映髓鞘形成时间的差异。(本文来源于《磁共振成像》期刊2019年10期)

赵洪波,吴雪高[8](2019)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在评估中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Pm分级为Ⅳ~Ⅴ级的腰4/5椎间盘突出患者31例与健康志愿者15名,用Philips磁共振仪进行腰椎常规扫描和DTI扫描。测量受累神经根与正常神经根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和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anisotropy,FA)。结果:患者患侧腰5神经根、患者健侧腰5神经根与志愿者腰5神经根的ADC值、FA值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患者患侧神经根与患者健侧神经根及志愿者正常神经根ADC值及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健侧与志愿者腰5神经根ADC值及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0、0.501)。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可评价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脊神经受压情况,受压腰脊神经的ADC值升高,FA值降低。(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0期)

彭丽娜,张柏松,张健[9](2019)在《3.0T扩散张量成像与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年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下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各项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与年龄变化的相关趋势。方法: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3组:A组(15~30)岁,B组(31~50)岁,C组(≥51)岁,各搜集20例、共6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分别行前列腺T2WI-FS扫描及DTI扫描,测量DTI扫描后外周带的ADC值和FA值,采用SPSS2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不同年龄组间ADC和FA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LSD法,ADC值和FA值与年龄相关性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前列腺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和FA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外周带的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827,P<0.05),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796,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的ADC和FA值有差异,且ADC值和FA值的变化与年龄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凤致,李菲,王宗英,程启超,陈常胜[10](2019)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宫颈癌与正常子宫肌层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值差异,明确DTI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盆腔常规MRI和DTI检查,测量宫颈癌与子宫底部未被侵及的正常子宫肌层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容积比各向异性(volume ratio anisotropy,VRA)、T2加权迹线(T2-weighted trace,T2-WT)值。两种组织间数值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DTI参数值诊断宫颈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观察组织纤维束结构特点。结果宫颈癌的测量值分别为ADC值[(145.86±59.96)× 10~(-11)mm~2/s]、FA值(0.15±0.08)、VRA值(0.14±0.08)、T2-WT值(479.06±257.18)。正常子宫肌层的测量值分别为ADC值[(178.69±21.89)× 10~(-11)mm~2/s]、FA值(0.23±0.05)、VRA值(0.08±0.03)、T2-WT值(241.53±83.62)。宫颈癌的ADC及FA值低于正常子宫肌层,VRA和T2-WT值则高于正常子宫肌层,结果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 <0.05)。宫颈癌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按照ADC、FA、VRA、T2WT的顺序分别为0.721、0.893、0.879、0.785;敏感度分别为55.2%、86.2%、86.2%和55.2%;特异度在ADC、FA、VRA均为100%,T2-WT为96.6%。DTT显示,正常子宫肌层纤维排列紧密、有序、走形自然;宫颈癌纤维排列疏松,走行紊乱。结论 DTI检查结合DTT图像能够更好地辅助宫颈癌的影像诊断。(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张量扩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坐骨神经为全身直径最粗、行程最长的神经,起源于腰骶丛,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大终支,支配下肢的运动和感觉功能[1]。坐骨神经病变病因多样,而临床表现类似,诊断需综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电生理等多方面资料。然而,由于损伤机制的复杂性、症状的相似性以及电生理改变的滞后性,临床诊断困难,尤其难以准确判断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超声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和对比分辨率,实时成像动态观察神经的特点是其他检查不具备的优势,但高度依赖操作者的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量扩散论文参考文献

[1].林恒山,林增如,李燕燕,许伟明,李铭.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序列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2].夏昕玥,周红梅,徐向阳.坐骨神经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3].刘寒,何晓鹏,陈光祥,韩福刚.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腕管综合征患者局部注射类固醇疗效的评价[J].放射学实践.2019

[4].姚添奇,张默,何小夺,陈健,吴迪.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恒河猴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

[5].姜金荣,朱秀花,夏翠华,宋瑞洪.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6].吴朋,张玉姣,郭宏兵,崔书君.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炎型布氏杆病的诊断价值及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相关性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7].郭莉莉,王德杭,张辉,陶维静,柏根基.扩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脑髓鞘发育中的初步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9

[8].赵洪波,吴雪高.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9].彭丽娜,张柏松,张健.3.0T扩散张量成像与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年龄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

[10].李凤致,李菲,王宗英,程启超,陈常胜.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9

标签:;  ;  ;  

张量扩散论文-林恒山,林增如,李燕燕,许伟明,李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