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退火论文-招妙妍

磁场退火论文-招妙妍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场退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舰船磁场,测量数据,模拟退火算法,误差

磁场退火论文文献综述

招妙妍[1](2019)在《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航向实测磁场数据建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考虑测量数据的真实性时测量的精度以及稳定性,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磁偶极子的位置进行了优化处理,再通过逐步回归方法来进一步优化磁矩,并去除测量点中存在粗大误差的数据。分别开展实验室数据和海况实测数据的误差分析:针对实验室数据,该模型可以得到很高的精度,得到拟合误差的最小值约为0.01。增加干扰信号之后,采用当前方法计算得到的拟合误差约为0.02,表明该模型具备较高的精度,得到更稳定的模型,达到更优的鲁棒性。针对海况实测数据,先对10.5m深度处得到的数据求解得到所需的模型,同时换算20.5m处的磁场,数据误差发现,采用该方法可以得到95%的较高建模精度,完全满足实际应用的精度条件。(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李山红,李立军,李德仁,卢志超[2](2019)在《磁场退火对Fe_(80)Si_9B_(11)非晶合金的磁致伸缩特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激光多普勒法测量50 Hz下非晶合金带材的磁致伸缩曲线,研究了磁场退火对Fe_(80)Si_9B_(11)非晶合金带材的磁致伸缩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的磁场强度下非晶带材经横磁退火后磁致伸缩最大,无磁场退火次之,纵磁退火时最小。然后,采用Kerr方法观察了非晶合金带材的磁畴形貌,从微观结构上解释了经不同磁场退火后磁致伸缩大小不同的机理。最后,对无磁场退火、横磁退火和纵磁退火后的Fe_(80)Si_9B_(11)铁基非晶合金铁芯进行了噪音测试。结果显示,在相同的频率和磁通密度下,非晶合金铁芯经横磁退火后噪音最大,无磁场退火次之,纵磁退火时噪音最小,与非晶合金带材经不同磁场热处理后磁致伸缩大小的规律一致。为解决非晶合金铁芯在实际应用中的噪音问题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胡灵龙,冯明,徐仕翀,李海波,刘梅[3](2019)在《磁场预退火对FeCo/SiO_2薄膜结构和磁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旋涂工艺并结合氢气还原在Si(001)基片上制备FeCo/SiO_2薄膜。将薄膜样品在0、800 kA/m磁场中于400℃真空退火1 h后于900℃在氢气气氛中还原得到FeCo/SiO_2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FeCo/SiO_2薄膜中FeCo含量的增加,FeCo的晶粒尺寸增大,出现单畴-多畴转变,垂直膜面方向矫顽力先增大后减小,磁场预退火抑制FeCo晶粒生长,使单畴-多畴转变可在FeCo更高含量发生;平行膜面矫顽力变化相对复杂;饱和磁化强度值随着FeCo含量增加呈单调增加趋势,磁场退火对其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赵瑞峰,李金山,张颖,李佩璇,王嘉祥[4](2018)在《强磁场下退火提高增材制造Ti-6Al-4V合金力学性能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提出的一种崭新的磁场驱动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激光选区熔化Ti-6Al-4V合金的力学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系统地表征了初始态和在7 T强磁场下退火30 min的样品的微观结构。其中,退火温度分别选取在低于β转变温度的400和800℃,以及高于β转变温度的1200℃。键合电荷密度不仅可以表征由Al和V原子引起的晶格畸变,还可以从电子和原子本质上揭示固溶强化机制和马氏体相变机制。由于退火时间较短,经7T强磁场400和1200℃退火的试样的极限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比初始态的试样有所提高。上述结果表明,通过热和磁场的耦合效应,可以预期改变激光选区熔化Ti-6Al-4V合金的相变热力学,进而有效地优化其微观结构。这一设想的验证将有助于开发一种有效提高增材制造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新型磁场驱动方法。(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张思雨,麻永林,赵云鹏,于文霞,邢淑清[5](2019)在《脉冲磁场退火对取向硅钢组织及织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脉冲磁场对普通取向硅钢组织及织构的影响,在相同时间下对取向硅钢进行普通退火及脉冲磁场为14.1、20.6 mT下退火。用电子背散射衍射装置(EBSD)观察取向硅钢磁场退火阶段的织构、取向差及重合位置点阵(CSL)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脉冲磁场退火后,提高λ织构的面积分数和晶粒尺寸,促进二次再结晶的{012}<001>织构增强,{112}<110>不利织构减弱;Σ3和Σ9晶界比增加,取向差为20°~45°的特殊晶界比也增加。(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戴忠华,周穗华,单珊[6](2018)在《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舰船磁场高精度建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舰船消磁与防护中,需要利用混合模型对舰船磁场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数学建模,而混合模型将磁偶极子阵列等距分布忽视了舰船结构的影响,且没有考虑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导致所建模型精度不高、稳定性较差.文章以混合模型系数矩阵条件数为目标函数,采用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SA)优化系数矩阵条件数,得到磁偶极子阵列的最优位置分布;然后通过考察单个点的拟合情况剔除误差大的测量点,优化测量数据;最后利用逐步回归求解模型方程,获得舰船磁场高精度稳定模型.实测数据建模表明:与磁偶极子等距分布的混合模型建模相比,本文方法所建模型精度可达96%,对测量数据误差的敏感性低,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本方法可用于复杂海况背景下的舰船磁场高精度建模,以及水面磁性目标探测与定位系统.(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熊坚,袁斌,洪家君,谢林,熊玲华[7](2017)在《磁场溅射+磁场退火对Ce_9Fe_(91)薄膜高频软磁性能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磁场溅射和磁场退火对材料磁性能的影响,用磁控溅射制备了几组CeFe薄膜,分别为衬底不加磁场的样品(No)和溅射时衬底加磁场的样品(FS),No和FS样品在外部磁场作用下分别在260℃、360℃热退火处理得到的样品。通过比较磁滞回线和高频磁谱,发现No样品磁退火之后各项性能几乎没变化。而磁场溅射的样品矫顽力更大,面内单轴各向异性场也更大,共振频率变化不大。磁场溅射之后再磁场退火显着地降低了CeFe薄膜的矫顽力,增大饱和磁化强度,增高共振频率。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同时利用磁场溅射和磁场退火来提高CeFe薄膜的软磁特性和高频截止频率。(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17年06期)

赵尖,邢淑清,麻永林,张思雨,赵娜娜[8](2017)在《磁场退火时间对普通取向硅钢组织与织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磁场退火对普通取向硅钢再结晶组织的影响,在相同磁感应强度下,分析不同磁场加载时间对退火组织及织构的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附件的电子背散射衍射装置(EBSD)观察并研究普通取向硅钢磁场退火阶段的织构、取向差及重合位置点阵(CSL)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磁感应强度为0.12T、退火时间300s时,晶粒尺寸更加均匀,形成更多高强度的高斯织构{110}<001>,同时{111}<112>和{111}<110>有利织构增强,Σ3晶界比例增加;此外,小角度晶界的比例同未施加磁场相比较有所下降,大角度晶界比例相对提高,促进二次再结晶发展的{012}<001>织构增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李丽娟[9](2017)在《磁场退火对FeCo基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磁场退火对(Fe_(0.5)Co_(0.5))_(73.5)Si_(13.5)B_9Cu_1Nb_(3-x)Mo_x(x=0,1,2,3)和低Co含量的(Fe_(0.9)Co_(0.1))_(74.5)Nb_2Si_(17.5)B_5Cu_1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Mo对空气退火后的FeCo基纳米晶合金高温软磁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磁场退火后合金的有效各向异性<K>的变化,以及饱和磁致伸缩λ_s的变化。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技术分析了纳米晶合金的微观结构。通过对退火后纳米晶合金的初始磁导率随温度的变化,来确定磁场退火对合金高温软磁性能的影响,以及Mo的添加对FeCo基合金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Fe_(0.5)Co_(0.5))_(73.5)Si_(13.5)B_9Cu_1Nb_(3-x)Mo_x(x=0,1,2,3)合金中,随着Mo含量的逐渐增加,淬态合金的居里温度降低了5-10°C并且退火后合金的室温初始磁导率降低。磁场退火能够降低合金的饱和磁致伸缩,但也增加了合金磁各向异性,磁场退火有效的改善了(Fe_(0.5)Co_(0.5))_(73.5)Si_(13.5)B_9Cu_1Nb_(3-x)Mo_x(x=0,1,2,3)合金的高温软磁性能。尽管磁场退火后(Fe_(0.5)Co_(0.5))_(73.5)Si_(13.5)B_9Cu_1Mo_3合金的室温初始磁导率很低,但其高温初始磁导率较高,因此磁场退火有助于改善高温软磁特性。虽然(Fe_(0.5)Co_(0.5))_(73.5)Si_(13.5)B_9Cu_1Mo_3非晶合金居里温度比(Fe_(0.5)Co_(0.5))_(73.5)Si_(13.5)B_9Cu_1Nb_3非晶合金低5°C,但是与空气退火的(Fe_(0.5)Co_(0.5))_(73.5)Si_(13.5)B_9Cu_1Nb_3合金相比,空气退火(Fe_(0.5)Co_(0.5))_(73.5)Si_(13.5)B_9Cu_1Mo_3合金在高温下具有较稳定的初始磁导率,并且在温度高于490°C时仍然具有较高的初始磁导率。因此钼替代铌提高了空气退火的铁钴基合金的高温软磁性能,这一研究结果对实际生产中降低生产成本和简化生产过程有一定的意义。对(Fe_(0.9)Co_(0.1))_(74.5)Nb_2Si_(17.5)B_5Cu_1合金进行不同温度的真空退火和磁场退火显示,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真空退火合金的室温初始磁导率降低,磁场退火能够降低合金的饱和磁致伸缩,但也增加了合金磁各向异性,磁场退火对(Fe_(0.9)Co_(0.1))_(74.5)Nb_2Si_(17.5)B_5Cu_1合金的初始磁导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即磁场退火后合金的室温初始磁导率明显增加。540°C磁场退火后(Fe_(0.9)Co_(0.1))_(74.5)Nb_2Si_(17.5)B_5Cu_1合金的高温初始磁导率也有所提高,因此磁场退火可以改善合金高温软磁特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宋玉哲,高晓平,王向谦,李建锋,刘家勇[10](2016)在《磁场退火对顶钉扎自旋阀磁电阻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真空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结构为Si/SiO_2/Ta(3.2nm)/Ni_(81)Fe_(19)(18.7nm)/Co_(90)Fe_(10)(3.9nm)/Cu(2.5nm)/Co_(90)Fe_(10)(22.4nm)/Ir_(22)Mn_(78)(23.8nm)/Ta(3.6nm)的顶钉扎型自旋阀,研究了磁场退火的温度和时间对自旋阀的磁电阻变化率(GMR)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磁场退火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增加,GMR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75℃为最佳退火温度,最佳退火时间只有15min,分析了该趋势的变化原因。最佳退火条件下制备的自旋阀GMR达到6.0%,自由层矫顽力(H_c)为11Oe,交换场(H_(ex))约为108Oe。(本文来源于《甘肃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磁场退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激光多普勒法测量50 Hz下非晶合金带材的磁致伸缩曲线,研究了磁场退火对Fe_(80)Si_9B_(11)非晶合金带材的磁致伸缩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的磁场强度下非晶带材经横磁退火后磁致伸缩最大,无磁场退火次之,纵磁退火时最小。然后,采用Kerr方法观察了非晶合金带材的磁畴形貌,从微观结构上解释了经不同磁场退火后磁致伸缩大小不同的机理。最后,对无磁场退火、横磁退火和纵磁退火后的Fe_(80)Si_9B_(11)铁基非晶合金铁芯进行了噪音测试。结果显示,在相同的频率和磁通密度下,非晶合金铁芯经横磁退火后噪音最大,无磁场退火次之,纵磁退火时噪音最小,与非晶合金带材经不同磁场热处理后磁致伸缩大小的规律一致。为解决非晶合金铁芯在实际应用中的噪音问题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场退火论文参考文献

[1].招妙妍.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航向实测磁场数据建模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9

[2].李山红,李立军,李德仁,卢志超.磁场退火对Fe_(80)Si_9B_(11)非晶合金的磁致伸缩特性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19

[3].胡灵龙,冯明,徐仕翀,李海波,刘梅.磁场预退火对FeCo/SiO_2薄膜结构和磁性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4].赵瑞峰,李金山,张颖,李佩璇,王嘉祥.强磁场下退火提高增材制造Ti-6Al-4V合金力学性能的研究(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5].张思雨,麻永林,赵云鹏,于文霞,邢淑清.脉冲磁场退火对取向硅钢组织及织构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6].戴忠华,周穗华,单珊.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舰船磁场高精度建模方法[J].电子学报.2018

[7].熊坚,袁斌,洪家君,谢林,熊玲华.磁场溅射+磁场退火对Ce_9Fe_(91)薄膜高频软磁性能的优化[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7

[8].赵尖,邢淑清,麻永林,张思雨,赵娜娜.磁场退火时间对普通取向硅钢组织与织构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7

[9].李丽娟.磁场退火对FeCo基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7

[10].宋玉哲,高晓平,王向谦,李建锋,刘家勇.磁场退火对顶钉扎自旋阀磁电阻性能的影响[J].甘肃科学学报.2016

标签:;  ;  ;  ;  

磁场退火论文-招妙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