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势论文-万书勤,闫振坤,康跃虎,原保忠,焦艳平

基质势论文-万书勤,闫振坤,康跃虎,原保忠,焦艳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质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滴灌,高产优质

基质势论文文献综述

万书勤,闫振坤,康跃虎,原保忠,焦艳平[1](2019)在《温室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番茄生长、品质和耗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华北地区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优质高产滴灌灌溉制度。【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布置了7个不同土壤基质势阈值的试验,在番茄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分别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土壤基质势阈值在-15kPa和-15 kPa(S1)、-15 kPa和-30 kPa(S2)、-15 kPa和-45 kPa(S3)、-25 kPa和-25 kPa(S4)、-30 kPa和-15 kPa(S5)、-30 kPa和-30 kPa(S6)以及-30 kPa和-45 kPa(S7),研究了番茄生育期内土壤基质势动态调控对番茄生长、果实品质、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控制的土壤基质势范围内,①在番茄开花坐果期,番茄株高和茎粗均随土壤基质势阈值的升高而增加,进入结果期后不同土壤基质势处理下的番茄株高差异不明显,但茎粗仍随着土壤基质势阈值的升高而增加;②开花坐果期不同土壤基质势处理下的叶片SPAD值(相对叶绿素量)无显着差异,但结果期不同处理叶片SPAD值差异明显,表现为开花坐果期土壤基质势阈值高于低处理(S5、S6和S7)的叶片SPAD值;③对于开花坐果期土壤基质势阈值较低的处理,其畸形果率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量高,并且随着结果期土壤基质势的降低,畸形果率呈降低趋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量呈升高趋势;④番茄产量随着结果期土壤基质势阈值的降低而升高,-45 kPa处理番茄的产量最高;⑤随着整个生育期土壤基质势阈值的升高,番茄灌水量和耗水量显着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着降低。【结论】综合考虑番茄产量、果实品质、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华北地区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高产优质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土壤基质势阈值为开花坐果期-30 kPa、结果期-45 kPa。(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冯志文,万书勤,康跃虎,孙清华,王强[2](2019)在《沙地喷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土壤水分分布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定砂质土壤马铃薯的喷灌灌溉制度。【方法】选择"夏波蒂"(抗旱性弱)和"费乌瑞它"(抗旱性强)2种不同抗旱能力的马铃薯品种,通过2 a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基质势阈值对土壤水分状况、马铃薯产量与灌溉水利用效率等的影响,以确定马铃薯适宜的土壤基质势阈值来指导灌溉。2012年布置了3个处理,在马铃薯定苗后分别控制垄中心20 cm深度处土壤基质势阈值为-20、-30和-40 kPa,2013年增加了1个-10 kPa处理。【结果】大型喷灌机灌溉条件下监控垄中心20 cm深度处土壤基质势可较好地调控马铃薯农田的土壤水分状况;①指导灌溉的土壤基质势阈值越高,马铃薯生育期内0~30 cm深度平均土壤基质势越高,并且变化幅度越平缓;土壤基质势阈值越低,0~30 cm深度平均土壤基质势越低,且变化越剧烈;40 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状况与土壤基质势阈值的关系不明显。②不同抗旱能力马铃薯品种的产量都随着土壤基质势阈值的降低而线性降低,当阈值低于-15.8 kPa时,土壤基质势每降低1 kPa,产量降低1.8%,且主要表现在大薯(W≥250 g)和中薯(150 g≤W<250 g)质量的降低,单株结薯个数基本不受影响。③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着土壤基质势的降低而线性增加,表现为土壤基质势每降低1 kPa,灌溉水利用效率升高1.3%。【结论】砂质土壤大型喷灌机灌溉或类似农业生产条件下,推荐监控垄中心20 cm深度处土壤基质势来指导施肥灌溉,并且土壤基质势阈值建议为-15.8 kPa左右,在淀粉积累期之后可考虑适当地降低土壤基质势阈值,以获得高产和较高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万书勤,闫振坤,康跃虎,原保忠,焦艳平[3](2019)在《土壤基质势调控对温室滴灌番茄土壤水分分布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指导设施蔬菜生产中科学合理地利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以冬春茬番茄为研究对象,布置了7个不同土壤基质势阈值的试验,在番茄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分别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土壤基质势在-15和-15 kPa(S1)、-15和-30 kPa(S2)、-15和-45 kPa(S3)、-25和-25 kPa(S4)、-30和-15 kPa(S5)、-30和-30 kPa(S6)以及-30和-45 kPa(S7),研究了日光温室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下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的规律,以及番茄产量、畸形果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等。【结果】①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土壤基质势可以明显影响0~100 cm深度土壤水分状况。②在番茄开花坐果期,当土壤基质势阈值控制在-30 kPa或更高时,番茄根系主要吸收利用0~60 cm深度以上范围的土壤水分,70 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基本不变,0~60 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率平均为28.6%,为田间持水率的84%,60~100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平均为36.2%,为田间持水率的90%。③番茄进入结果期后,当土壤基质势阈值控制在-25~-15 kPa时,整个土体土壤含水率基本保持在田间持水率的77%~91%,根系主要吸收利用0~60 cm深度以上范围的土壤水分,70 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消耗缓慢;当土壤基质势阈值降低到-45~-30 kPa时,根系吸收利用到80~100 cm深度的土壤水分,整个土体土壤含水率不断降低,降低到田间持水率的60%~66%。④不同处理番茄产量、畸形果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有明显差异,其中S3和S7处理番茄产量高,S5处理产量低;S1、S3和S4处理的畸形果率大,S6和S7处理的畸形果率低;S1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最低,S7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结论】日光温室少量高频滴灌条件下,当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土壤基质势阈值开花坐果期控制在-30 kPa、结果期控制在-45 kPa时,整个土体土壤水分状况基本良好,番茄的产量高,畸形果率低,灌溉水利用效率高。(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万书勤,李晓彬,康跃虎[4](2019)在《基于土壤基质势的温室土壤墒情监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农业生产设施,自然降雨不能被直接利用,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水分完全依靠人工灌溉措施来保障。土壤墒情监测方法是温室中指导灌溉常用的方法之一。按照土壤墒情监测仪器设备和手段的不同,温室土壤墒情监测方法主要可以分为烘干法、介电类法、中子仪法、负压计法等。本文介绍了这些土壤墒情监测技术的主要原理和特性,并详细介绍了负压计法——基于20 cm深度特征点土壤基质势的温室土壤墒情监测技术。田间试验发现,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土壤基质势可以明显影响0~100 cm深度土壤水分状况,并且特征点土壤基质势阈值越低,影响到的土层深度越深。番茄的产量、品质、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也明显受到特征点土壤基质势阈值的影响。番茄开花坐果期土壤基质势阈值控制在-30 kPa、结果期控制在-45 kPa,有利于温室秋春茬番茄的高产优质,并且节水效益显着。(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13期)

马中升[5](2019)在《土壤基质势对压砂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夏中部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利用当地地下微咸水是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微咸水滴灌技术已大面积在压砂西瓜上应用,但该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规律却并不清楚。了解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规律,掌握正确的水盐调控方法是合理利用微咸水滴灌的关键。调控作物根区土壤基质势是微咸水滴灌条件下调控土壤水盐分布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土壤基质势下微咸水滴灌压砂地的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状况以及对西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微咸水滴灌条件下压砂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盐分累积规律,进而确定压砂地西瓜适宜的土壤基质势调控阈值,为压砂地西瓜制定合理的微咸水滴灌灌溉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为安全持续利用微咸水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微咸水滴灌条件下,0-100cm 土层内的土壤水分变化主要表现为:在不同生育阶段,20-40cm 土层内水分含量降低,40-60cm 土层内水分含量增加,60-100cm 土层基本保持不变且水分状况较好;全生育期内,土壤水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0-20cm 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不断增加,增幅在6.61%~32.61%之间;20-30cm 土层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减幅在0.33%~25.89%之间;30-100cm 土层内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在空间变化上:水分含量较低区域主要集中在水平方向距离滴头15-25cm、垂直方向20-40cm的区域,且随着生育期的变化,低水区域中心不断向低头方向靠近。西瓜耗水量随土壤基质势的降低而降低。总体而言,-10KPa和-20KPa处理的土壤墒情更好,为西瓜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2)各基质势处理在0-40cm 土层内盐分含量逐渐降低,20-40cm 土层的盐分含量的减少趋势较0-20cm 土层的更明显,减值在0.07~0.17mS/cm之间;在40-100cm 土层内,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盐分含量不断增大。随着土壤基质势值的降低,盐分向深层运移的能力减弱。在0-100cm土层内,-10KPa处理全生育期盐分降低了 6.61%,-20KPa处理降低了 1.03%;-10KPa和-20KPa处理对土壤盐分有一定的淋洗作用。各基质势处理在滴头附近形成脱盐区,脱盐区主要位于在水平方向距离滴头0-20cm、垂直方向0-35cm的区域中,且随着基质势值的减小,脱盐区面积不断减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pH值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3)-10KPa和-20KPa处理对西瓜植株的主蔓长、茎粗、叶片数以及叶面积有促进作用;而基质势值越小,SPAD的值越高。西瓜的瓜心、瓜周(阴、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基质势处理值的降低而增大,各处理之间的差异性不显着;总酸度、可溶性糖含量、瓜液pH值、横径以及瓜皮硬度等的值随着基质势值的降低而降低。各基质势处理下,-10KP处理的西瓜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提高了 5.59%~20.43%。(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5-01)

姬祥祥[6](2019)在《不同土壤水基质势水平下河套灌区玉米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其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近年来引黄水量大幅缩减,水盐问题严重影响着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缓解灌区水资源短缺,助力灌区实现农业节水和土壤盐渍化治理,本研究选择灌区内典型盐渍化农田开展了连续3年(2016-2018)的膜下滴灌种植春玉米田间定位试验。试验地0-40 cm深度土壤EC_(1:5)为1.22 dS/m,pH值8.3,属于中度盐渍化水平。试验设置5个基于土壤水基质势的灌水下限水平,分别为-10(S1)、-20(S2)、-30(S3)、-40(S4)和-50 kPa(S5),研究不同灌溉处理下的土壤水盐分布与春玉米生长及耗水特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3个生长季内不同基质势水平下土壤含水率差异明显,土壤水分运移在滴头下剖面内表现出明显的径向分布规律。从全生育期来看,玉米根层土壤含水率波动较大,而由于受灌水蒸发影响较小且地下水位较浅,深层土壤含水率时间波动较小。滴灌下盐分在土壤剖面发生再分布,不同处理下土壤脱盐区域不同,随着土壤水基质势水平的降低脱盐区域逐渐缩小,其中S1处理的脱盐区域最大可以达到滴头正下方60cm处,而S5处理则未形成明显脱盐区。(2)不同灌水水平显着影响玉米生长,随着生育期内土壤水基质势控制下限的降低,玉米株高与叶面积指数显着降低(p<0.05),其中基质势下限为-50 kPa的处理在2017年玉米发生早衰现象。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百粒重、穗粒数等产量构成指标都随土壤水基质势下限的升高而增加。土壤水基质势水平越高,玉米产量越高,其中S1、S2和S3处理的玉米产量显着高于S4和S5处理,但是前叁者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随着土壤水基质势的降低,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当土壤水基质为-30 kPa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3)以S3处理为例,利用2017和2018年的田间实测数据对HYDRUS-2D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盐分的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2017年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和R~2分别为0.042 cm~3/cm~3和0.83,2018年分别为0.037 cm~3/cm~3和0.78。2017年盐分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和R~2分别0.052 dS/m和0.77,2018年分别为0.047 dS/m和0.75。这说明HYDRUS-2D能够较好地模拟河套灌区春玉米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和盐分的运移和分布规律,从而为河套灌区膜下滴灌的灌溉制度的优化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综合考虑土壤水盐分布和作物产量效应,本研究建议将河套灌区中度盐渍化农田的土壤水基质势下限控制在-30 kPa,用以指导膜下滴灌春玉米的种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姬祥祥,徐芳,刘美含,冯浩,何建强[7](2018)在《土壤水基质势膜下滴灌春玉米生长和耗水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缓解内蒙古河套灌区水资源短缺并实现农业节水,在河套灌区开展连续两年(2016年和2017年)的田间试验,采用膜下滴灌种植春玉米,设置5个基于土壤水基质势的灌水下限水平,分别为-10 k Pa(S1)、-20 k Pa(S2)、-30 k Pa(S3)、-40 k Pa(S4)、-50 k Pa(S5),研究不同灌溉处理下的土壤水分分布与春玉米生长及耗水特性。研究结果表明,2个生长季内不同基质势水平下土壤含水率差异明显,基质势越高,土壤剖面平均体积含水率越高;不同土壤水基质势下限控制的灌水水平显着影响玉米生长,随着生育期内土壤水基质势控制下限的降低,玉米株高与叶面积指数显着降低(p <0. 05),其中S5处理玉米发生早衰现象;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百粒质量、穗粒数等产量构成指标都随土壤水基质势下限的升高而增加;土壤水基质势水平越高,玉米产量越高,其中S1、S2和S3处理玉米产量显着高于S4和S5,但是前叁者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p <0. 05);随着土壤水基质势的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先增大后减小,-30 k Pa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综合考虑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建议将河套灌区玉米膜下滴灌土壤水基质势下限控制在-30 k Pa为宜。(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张友良,冯绍元,王凤新[8](2018)在《基于土壤基质势的灌溉预报及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灌溉预报及自动控制系统简单、投资成本低且便于推广应用,设计了一套基于土壤基质势的灌溉预报及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利用电接点压力表测量负压计中的压力,设定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灌水方式的灌水下限和上限.当土壤基质势达到灌水上下限时,通过电接点压力表和自动控制电路,实现灌溉预报和自动控制.灌水过程中,通过单片机、远传水表和液晶显示屏,可以实现灌水时间、灌水量和灌水次数的记录与存储.经室内试验验证表明基于土壤基质势的灌溉预报及自动控制系统合理可行,对于粉砂壤土可以将灌水上限的土壤基质势设置为-8 k Pa左右.(本文来源于《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李彦龙,汪留松,王铁行[9](2017)在《基质势梯度作用下非饱和土水分迁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基质势梯度对水分迁移的驱动效应,开展了非饱和土在基质势梯度作用下的水分迁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含水量分布于8%~24%的非饱和土而言,基质势梯度对非饱和土中水分迁移的驱动效应是显着的,且水分迁移量随着基质势梯度的增大而增加.进而建立了非饱和土中的水分迁移量与初始基质势梯度之间的统计关系式,二者之间大体上呈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薛珂,温智,张明礼,李德生,高樯[10](2017)在《基于pF meter传感器的土体冻融过程中基质势与未冻水量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质势是驱动冻土中水分发生迁移的关键驱动力之一,但由于以往的技术限制,负温下土体的基质势难以被直接测量,冻土基质势相关问题成为冻土水热过程研究中的难题。利用可用于极端负温条件下的pF meter基质势传感器,针对青藏红黏土、兰州粉土以及张掖细砂这叁种不同粒径级配的土体,分别从粒径大小和初始含水量的角度,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土体冻结与融化过程中基质势、未冻水量以及温度叁者之间动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冻土中的冰晶体对基质势和未冻水量的影响类似于融土中的气体,而冰晶体的含量又与土体温度相关;由粒径级配决定的比表面积对冻土基质势存在着决定性的影响;此外,初始含水量的多少对冻土基质势也存在与融土类似的影响。研究成果揭示了负温冻土中未冻水的数量与能量状态随冻结与融化过程的变化关系,为研究冻土中水分在基质势驱动下的迁移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试验支撑。(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7年12期)

基质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制定砂质土壤马铃薯的喷灌灌溉制度。【方法】选择"夏波蒂"(抗旱性弱)和"费乌瑞它"(抗旱性强)2种不同抗旱能力的马铃薯品种,通过2 a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基质势阈值对土壤水分状况、马铃薯产量与灌溉水利用效率等的影响,以确定马铃薯适宜的土壤基质势阈值来指导灌溉。2012年布置了3个处理,在马铃薯定苗后分别控制垄中心20 cm深度处土壤基质势阈值为-20、-30和-40 kPa,2013年增加了1个-10 kPa处理。【结果】大型喷灌机灌溉条件下监控垄中心20 cm深度处土壤基质势可较好地调控马铃薯农田的土壤水分状况;①指导灌溉的土壤基质势阈值越高,马铃薯生育期内0~30 cm深度平均土壤基质势越高,并且变化幅度越平缓;土壤基质势阈值越低,0~30 cm深度平均土壤基质势越低,且变化越剧烈;40 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状况与土壤基质势阈值的关系不明显。②不同抗旱能力马铃薯品种的产量都随着土壤基质势阈值的降低而线性降低,当阈值低于-15.8 kPa时,土壤基质势每降低1 kPa,产量降低1.8%,且主要表现在大薯(W≥250 g)和中薯(150 g≤W<250 g)质量的降低,单株结薯个数基本不受影响。③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着土壤基质势的降低而线性增加,表现为土壤基质势每降低1 kPa,灌溉水利用效率升高1.3%。【结论】砂质土壤大型喷灌机灌溉或类似农业生产条件下,推荐监控垄中心20 cm深度处土壤基质势来指导施肥灌溉,并且土壤基质势阈值建议为-15.8 kPa左右,在淀粉积累期之后可考虑适当地降低土壤基质势阈值,以获得高产和较高的灌溉水利用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质势论文参考文献

[1].万书勤,闫振坤,康跃虎,原保忠,焦艳平.温室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番茄生长、品质和耗水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9

[2].冯志文,万书勤,康跃虎,孙清华,王强.沙地喷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土壤水分分布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9

[3].万书勤,闫振坤,康跃虎,原保忠,焦艳平.土壤基质势调控对温室滴灌番茄土壤水分分布和产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9

[4].万书勤,李晓彬,康跃虎.基于土壤基质势的温室土壤墒情监测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9

[5].马中升.土壤基质势对压砂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D].宁夏大学.2019

[6].姬祥祥.不同土壤水基质势水平下河套灌区玉米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其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7].姬祥祥,徐芳,刘美含,冯浩,何建强.土壤水基质势膜下滴灌春玉米生长和耗水特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8

[8].张友良,冯绍元,王凤新.基于土壤基质势的灌溉预报及自动控制系统设计[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8

[9].李彦龙,汪留松,王铁行.基质势梯度作用下非饱和土水分迁移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10].薛珂,温智,张明礼,李德生,高樯.基于pFmeter传感器的土体冻融过程中基质势与未冻水量关系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

标签:;  ;  ;  ;  

基质势论文-万书勤,闫振坤,康跃虎,原保忠,焦艳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