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外基质分子论文-段海政,白琳,白雅,高小生,万巧凤

细胞外基质分子论文-段海政,白琳,白雅,高小生,万巧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胞外基质分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芩苷,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miR-21,Smad7

细胞外基质分子论文文献综述

段海政,白琳,白雅,高小生,万巧凤[1](2019)在《黄芩苷减轻HFLS-RA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FLS-RA)miR-21、TGF-β1、Smad7及FN的影响,为阐释黄芩苷抗RA滑膜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黄芩苷对HFLS-RA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RT-qPCR法测定黄芩苷对HFLS-RA细胞miR-21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黄芩苷对HFLS-RA细胞TGF-β1、Smad7及F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随着黄芩苷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黄芩苷对HFLS-R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增强,24h、48h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243.8±12.43)、(236.5±10.56)μg/ml;黄芩苷100、50及25μg/ml浓度可有效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iR-21、TGF-β1及FN表达(P<0.05),而促进Smad7表达(P<0.05)。结论 黄芩苷通过下调RA滑膜成纤维细胞的miR-21表达、促进Smad7蛋白表达,进而抑制TGF-β1的表达,从而减轻RA滑膜成纤维细胞过度分泌合成细胞外基质。(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06期)

陈凯,张青,刘百庆,陈伟,周芳[2](2019)在《氧化苦参碱下调ZNF580以抑制LTC-14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胰腺星状细胞LTC-14中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取生长良好的LTC-14细胞株,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的LTC-14细胞),TGF-β1组(10μg/L TGF-β1刺激12 h),TGF-β1+OM组(1 g/L OM预处理30 min,再加入10μg/L TGF-β1刺激12 h),TGF-β1+SiZNF850组(LTC-14细胞中瞬时转染ShRNA-ZNF580质粒,24 h后加入10μg/L TGF-β1刺激12h)。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Smad2、Smad3、ZNF580、α-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CM中胶原蛋白-Ⅰ(Col-Ⅰ)、Col-Ⅲ、纤维连接蛋白(F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分泌情况。结果 TGF-β1诱导的LTC-14细胞中Smad2、Smad3、ZNF580和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的分泌水平升高(P<0.05);而用OM预处理或沉默ZNF580基因后,LTC-14细胞中TGF-β1/Smads通路Smad2、Smad3、α-SMA和ZNF58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MMP-2/TIMP1表达比值升高(P<0.05),细胞外基质Col-Ⅰ、Col-Ⅲ、FN、TNF-α和IL-1β分泌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OM通过抑制胰腺星状细胞LTC-14中TGF-β1/Smads通路激活,下调ZNF580,阻滞胰腺星状细胞的活化,使ECM分泌减少、降解增多,减轻胰腺纤维化。ZNF580可能是OM作用的分子靶点。(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岳家吉[3](2019)在《镁离子调节Erk信号通路及自噬形成抑制软骨细胞外基质钙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骨性关节炎最重要的细胞病理学变化包括软骨细胞肥大化、软骨细胞凋亡、软骨细胞被成骨细胞替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由以胶原为主要成分向以钙磷酸盐为主要成分转化,导致软骨细胞外基质被骨组织所替代,并最终形成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组织学特点。镁是人体内常量元素,是细胞内含量仅次于钙离子的二价阳离子,它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和生物酶活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参与多种酶促反应、蛋白合成和能量代谢;调控骨组织生长和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保持胃肠道和激素功能的稳定性。Ca~(2+)和Mg~(2+)作为人体内含量最大的两种二价阳离子,细胞外液的平衡调控着细胞外微环境中钙盐沉积和组织钙化水平;同时生理性的骨形成、骨吸收和病理性的异位骨化、软骨细胞钙化也受到这两种离子的调控影响。目前发现,钙化的肌腱组织和韧带中,钙含量较正常组织增高,且随着肌腱退变和钙化的严重程度而加剧,而镁的含量则随着肌腱老化和退变而下降;近年研究表明,Mg~(2+)与细胞外基质的钙化过程密切相关,涉及很多常见的病理状态,如骨质疏松和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中钙化斑块的形成。除此之外,结缔组织异位骨化被Mg~(2+)有效抑制也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关节腔内注射硫酸镁也可以有效抑制关节软骨产生类似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新英格兰杂志也指出,血液中镁离子含量的异常,可导致焦磷酸钙在软骨细胞间沉积从而引起软骨钙质沉着症。人群的大样本研究也提示,当血清Mg~(2+)浓度升高或饮食中添加较高浓度镁元素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则有所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说Mg~(2+)在调控细胞外基质钙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ATDC5细胞系和DMM手术诱导的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用以研究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最有效的体外和体内研究的实验对象。与衰老引发的自发性小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相比,DMM手术诱导模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复制相似严重程度和相同位置的病理变化。该模型可以造成膝关节不稳定和内侧间室的压力集中,导致软骨退化从膝关节的内侧间隙开始,该病理机制与人体膝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相似。软骨细胞是关节软骨中唯一的常驻细胞,其主要功能为合成丰富的ECM,并参与细胞外基质的转换,而ECM从胶原向骨组织转换则是本研究中的重点。ATDC5细胞系于1990年首次从小鼠肿瘤组织中分离得来,相关研究也发现,该细胞系相对于其他已知细胞系(C3H10T1/2和RJC3.1)相比,具有非常强大的软骨形成及软骨分化能力。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该细胞显示出软骨结节形成、II型胶原分泌、聚集蛋白聚糖和其他ECM分子的分泌等典型软骨细胞特征。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ATDC5细胞出现肥大化现象,同时X型胶原蛋白表达也随之升高,在标准培养基培养45天后出现ECM钙化现象。ATDC5软骨细胞,具有快速增殖和未分化状态持久性较强的特点,有效确保本研究中的体外实验有效实施。本研究将着重探讨Mg~(2+)在有效抑制ATDC5软骨细胞外基质钙化,减缓小鼠膝关节骨性炎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相关细胞信号通路,为临床工作中有效预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减缓疾病进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软骨细胞细胞系ATDC5细胞系和DMM手术诱导的骨关节炎动物模型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探讨Mg~(2+)在有效抑制ATDC5软骨细胞外基质钙化,减缓小鼠膝关节骨性炎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相关细胞信号通路。1、ATDC5软骨细胞分别在普通培养基,成骨诱导培养基,及含有梯度浓度Mg~(2+)的成骨诱导培养基(1.2 mM/L,1.6 mM/L,2.0 mM/L和2.4 mM/L)中连续培养14天,并进行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诱导作用。2、ATDC5软骨细胞在普通培养基,成骨诱导培养基或含有2.4mM/L Mg~(2+)的成骨诱导培养基中培养3,7和15天,采用qPCR技术检测成骨相关基因ALP,Runx2,软骨细胞肥大化基因Col10α1,MMP13,软骨细胞标记基因Sox9,Col1α1及钙化抑制基因MGP。3、ATDC5软骨细胞在普通培养基,成骨诱导培养基或含有2.4mM/L Mg~(2+)的成骨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并进行蛋白印迹法检测。于24小时后检测磷酸化ERK1/2蛋白及总ERK1/2蛋白,于72小时后检测LC3和p62蛋白,于7天后检测Runx2,MMP13,Col1α1,Col10α1。4、ATDC5软骨细胞在普通培养基,成骨诱导培养基,含有2.4mM/L Mg~(2+)的成骨诱导培养基及含有5mM/L 3-MA的成骨诱导培养基中养孵育3小时或6小时。使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对ADTC5细胞中LC3蛋白阳性表达进行检测。5、对12周龄雄性小鼠的右膝进行DMM手术,从而诱导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打开和暴露膝关节腔,不对关节软骨或半月板进行任何操作,对同一小鼠的左膝进行假手术,以此作为阴性对照。6、术后第2周至11周,在麻醉(Avertin 240mg/kg体重)下每周向实验组小鼠双侧膝关节腔内注射MgCl_2(50μg,溶解于10μl生理盐水中),向对照组注射10μl生理盐水。在手术后12周收集双侧膝关节的标本,脱钙、处理、包埋、切片并进行组织学研究。7、对小鼠膝关节进行连续的矢状位切片(3μm厚)并用阿尔新蓝/苏木精和曙红(AB/H&E)染色,从而进行组织学和形态学分析。8、用OsteoMeasure软件(OsteoMetrics,Inc.,Atlanta,GA,USA)进行组织形态学测量。在每个组织切片的投影图像上描绘AB/H&E染色区域中关节软骨的蓝色区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9、根据Glasson等学者制定的骨性关节炎评分系统,对每只小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展的严重性进行评价。10、在3-μm厚的组织切片上进行免疫荧光(IF)染色,采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488缀合物,Thermo Fisher)检测LC3阳性表达的荧光信号。使用具有DAPI的封片液封片,其中细胞核可以被染为蓝色。研究结果:高浓度Mg~(2+)可以有效抑制ATDC5软骨细胞外基质钙化,关节腔内注射MgCl_2可以有效抑制DMM手术诱导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展。1、当成骨诱导培养基中镁离子含量在1.6mM/L或更高浓度时,ATDC5软骨细胞外基质钙化程度受到显着的抑制,茜素红染色定量显着下降,细胞外高浓度Mg~(2+)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效应。2、培养3天,7天或15天的ATDC5中提取的总RNA显示,高浓度的Mg~(2+)对ALP表达没有调控作用。成骨诱导培养基显着抑制MGP,Col1α1和Sox9的mRNA表达,高浓度Mg~(2+)则逆转了成骨诱导培养基的抑制作用。成骨诱导培养基可以显着提高Runx2,Col10α1和MMP13的mRNA表达,高浓度的Mg~(2+)则可以逆转其表达升高。3、培养24小时后,成骨诱导培养基中磷酸化的ERK蛋白显着增高,高浓度的Mg~(2+)可以抑制p-ERK的表达,而总ERK保持稳定。4、培养72小时后,LC3 II蛋白在成骨诱导培养基中表达升高,而高浓度Mg~(2+)和3-MA都可以降低该蛋白的表达。p62在成骨诱导培养基中受到抑制,高浓度的Mg~(2+)和3-MA则显着提高了p62的表达。5、培养7天后,成骨诱导培养基可激活ATDC5中软骨细胞肥大化标志物Runx2,Col10α1和基质降解酶MMP13水平,高浓度Mg~(2+)则明显降低了蛋白升高水平;培养7天后,成骨诱导培养基抑制ATDC5中的软骨细胞标记物Col1α1,高浓度的Mg~(2+)逆转抑制效果并呈现软骨细胞保护作用。6、每组样品分析1×10~4个ATDC5细胞。成骨诱导培养基可显着激活LC3表达,而高浓度的Mg~(2+)和3-MA均抑制LC3的表达。7、在DMM手术后连续关节腔内注射MgCl_2可以有效缓解骨性关节炎的进展。AB/H&E染色显示,在DMM手术后12周,小鼠膝关节出现显着骨性关节炎样表型,包括软骨下硬化,软骨退化和软骨细胞肥大化。Mg~(2+)可以有效缓解骨性关节炎的进展,减少软骨下硬化,软骨退化和软骨细胞肥大化的出现。8、通过组织形态学测量来量化胫骨平台的关节软骨面积,使用OsteoMeasure系统追踪阿尔新蓝阳性染色区域,注射MgCl_2的DMM组胫骨软骨面积明显高于注射生理盐水的DMM组样本;采用盲法由另外两位观察者对小鼠膝关节进行OARSI评分,结果显示,DMM手术引起显着的骨关节炎样缺陷,高浓度Mg~(2+)可有效保护关节软骨。9、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标本石蜡切片中LC3的表达,LC3阳性的软骨细胞显示绿色荧光。与假手术组相比,DMM诱导的骨性关节炎标本中,软骨细胞的LC3阳性表达率更高,并且MgCl_2注射也可以降低LC3阳性表达的软骨细胞百分比。研究结论:高浓度Mg~(2+)可以有效抑制软骨细胞ATDC5细胞外基质钙化,抑制DMM手术诱导的小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产生软骨保护作用。1、高浓度Mg~(2+)通过抑制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软骨细胞肥大化基因Col10α1,MMP13的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ATDC5细胞外基质钙化;高浓度Mg~(2+)通过上调软骨细胞标记基因Sox9,Col1α1及钙化抑制基因MGP的mRNA和蛋白表达,对ATDC5软骨细胞产生保护作用。2、高浓度Mg~(2+)通过抑制细胞信号通路ERK1/2蛋白磷酸化,有效抑制ATDC5软骨细胞自噬蛋白LC3-II的形成,增加自噬体内载体标记蛋白p62表达,有效抑制成骨诱导激活的细胞自噬形成,对细胞外机制钙化产生抑制作用。3、关节内注射MgCl_2可以有效减缓DMM诱导的小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软骨下硬化,软骨退化和软骨细胞肥大化的现象,有效降低膝关节OARSI评分,部分保留关节软骨面积,缓解DMM模型的关节炎进展;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关节腔内注射MgCl_2还可以有效降低关节软骨中LC3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李可可,魏莲花,陈晓青,王川,吴润[4](2018)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外基质结合蛋白表达基因ebh检测及分子流行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外基质结合蛋白表达基因ebh的分布及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7月住院患者非重复标本中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84株。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mecA基因以筛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株;选取MRSA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各24株,再通过PCR法结合基因测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ebh基因情况进行分析;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其阳性株进行基因分型;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ebh阳性及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ebh基因总检出率为39.6%(19/48);其中MRSA的ebh基因阳性率为45.8%(11/24),MSSA阳性率为33.3%(8/24),MRSA和非MRS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ebh阳性株PFGE分型为3型,以A型为主,13株占68.4%;ebh阳性MRSA与MSSA株对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ebh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bh基因可能是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持续感染能力的关键因子之一,其可能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8年16期)

孙美玉[5](2018)在《细胞外基质硬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外基质硬度通过调控细胞的粘附、增殖、迁移进而对细胞的分化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的基质硬度可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分别向神经细胞、脂肪细胞、肌细胞和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然而,细胞外的物理信号如何转译成细胞内信号调控干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所知甚少。本研究基于基质硬度诱导BM-MSCs成骨分化的基础上,应用动态力学反应仪检测构建的基质凝胶硬度,RT-qPCR检测实验过程中基因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iTRAQ技术筛选蛋白组学水平的差异蛋白。重点探索硬基质诱导BM-MSCs成骨分化早期蛋白质组学的变化,旨在从蛋白水平研究基质硬度调控BM-MSCs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所得结果如下:(一)成功构建了不同硬度的基质凝胶(13-16 kPa,35-38 kPa,48-53 kPa和62-68 kPa)。构建的基质凝胶经肉眼观测,发现随着基质硬度的增高,颜色逐渐由透明变为不透明;扫描电镜观察,凝胶表面平坦光滑但能够看到纳米级孔隙,并且随着基质硬度的增加孔隙逐渐增大。当凝胶表面均匀铺有2ug/cm~2纤连蛋白时,经肉眼观测凝胶表面依旧平坦光滑,但电子显微镜显示纤连蛋白能够覆盖凝胶表面纳米级孔隙。此时的凝胶使细胞粘附和铺展。虽然聚丙烯酰胺凝胶已经被证实为无毒材料,但是制备过程中未结合的游离丙烯酰胺单体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因此分别在第24,48及72h提取四种硬度的凝胶浸提液分别培养hBM-MSCs 72h后,以普通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发现用浸提液培养的细胞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着差异。说明凝胶中的丙烯酰胺单体含量微弱,不足以降低细胞的增殖活性,能够用于后续实验研究。(二)将分离提取的小鼠BM-MSCs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在不同硬度的凝胶上,细胞的形态发生了类似于神经、肌、成骨细胞的形态。并且随着基质硬度增高,细胞的粘附能力和增殖能力逐渐增高。检测自我更新能力标记物Sox2和Oct4的表达,结果发现,在培养4小时至1周内,Sox2在13-16 kPa和62-68 kPa上表达较低,而在48-53 kPa上表达较高。在培养的第4小时,Oct4在13-16 kPa上表达显着高于48-53kPa,而在其它时间点,各组之间均无显着差异。说明在48-53 kPa上,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最强。培养1周之后,检测成骨细胞标记物RUNX2、Osteocalcin、Osteopontin、ALP和一型胶原蛋白(alpha-1 type I collagen,COL1A1),结果发现RUNX2、Osteopontin和ALP在62-68 kpa的硬度上高表达,提示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上述实验说明基质硬度能够调控小鼠BM-MSCs的形态、粘附、增殖和成骨分化行为。(叁)62-68 kPa不仅能够调控BM-MSCs高表达成骨细胞标记物,还诱导该细胞出现钙结节和ALP棕色片状沉积,进一步证实基质硬度诱导BM-MSCs进行成骨分化。在此分化过程中,用i TRAQ技术检测62-68 kPa上培养的细胞中的蛋白质,结果发现上调的差异蛋白多参与细胞内调控,尤其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附作用,并且与整合素的结合相关。经过实验证实整合素α5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着增高,且下游信号分子FAK、p-ERK、p-Akt、GSK-3β、p-GSK-3β及β-catenin在62-68 kPa上表达量亦明显增多,提示62-68 kPa能够通过活化Akt,抑制GSK-3β活性将信号分子下传。当封闭整合素α5之后,成骨细胞标记物RUNX2、COL1A1和Osteocalcin的表达显着降低,BM-MSCs的成骨分化受到了抑制。但是Akt、p-Akt、GSK-3β和p-GSK-3β的蛋白表达增高,说明在此过程中,上述蛋白参与了负性调节作用。当抑制Akt之后,p-GSK-3β的表达含量明显下降,说明在62-68 kpa的ECM上,GSK-3β是由Akt来调控的。上述实验说明在62-68 kPa诱导BM-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整合素α5/PI3K和Wnt/β-catenin发挥了调控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四种不同硬度的基质,能够调控BM-MSCs生物学行为,为后续基质硬度调控干细胞分化研究奠定了基础。高硬度的基质不仅能够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还能够诱导细胞进行成骨分化。在分化过程中,整合素α5/PI3K/Akt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对进一步揭示基质硬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邢凯,吴宁玲,亢泽峰,刘健,朱明娟[6](2018)在《高度近视眼巩膜细胞外基质中相关胶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度近视眼是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部疾病之一。高度近视眼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眼球后部巩膜可能异常薄变或扩展。巩膜薄变、脉络膜萎缩性薄变及不同程度的眼轴延长,且伴有巩膜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降解是高度近视眼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发现巩膜ECM生化特性的改变与近视眼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胶原作为巩膜ECM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达和积聚的改变与病理性近视眼的发展呈显着正相关的关系。目前,临床医学领域对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及手术疗法的疗效尚未确定且毒副作用较大,并不适合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本文就目前高度近视眼巩膜ECM中胶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1期)

耿英楠,吴鼎宇,张智勇,韦敏[7](2018)在《大分子拥挤试剂对细胞外基质作用机制及尚待证实的不利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大分子拥挤试剂对细胞外基质成分中的胶原蛋白、糖胺聚糖、生长因子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目的:总结大分子拥挤试剂对细胞外基质的影响,以及这些大分子拥挤试剂在各种细胞或组织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NCBI、中国知网数据库2001至2017年的文献,中、英文检索关键词为"Macromolecular crowding,MMC,Tissue Engineering,Collagen;大分子拥挤,细胞外基质",总结大分子拥挤试剂在细胞外基质中及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结果与结论:大分子拥挤试剂可通过排斥容积效应增加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沉积,如胶原、糖胺聚糖及生长因子等,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迁移、生长和分化,促进骨组织工程中再生医学的发展。但是,大分子拥挤试剂还有很多尚未被发现或证实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将其应用到人体是否会产生毒性作用还尚未证实,这些问题都需要大量的实验研究去证实。(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吴传跃[8](2017)在《整合素介导的细胞-细胞外基质粘附:分子基础,信号以及疾病(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Integrin-mediated cell-extracellular matrix(ECM)adhesion is a fundamental process that controls a variety of processes including cell migration,proliferation and survival.Alterations of cell-extracellular matrix adhesion and signaling are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human cancer.Thus,elucidating the molecular basis underlying integrin-mediated(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理学会基质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基质生物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期刊2017-06-07)

生士凤[9](2016)在《缺氧诱导因子1α-肾损伤分子1通路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hy, DN)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 DM)发病率较高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主要原因,而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则是DN进展的重要病理基础。但其RIF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寻找更有效的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以及延缓其肾功能进展的措施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缺氧诱导因子la(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HIF1α)可与肾损伤分子1 (kidney injury molecule 1, KIM1)启动子区缺氧反应原件结合并激活KIM1的表达。HIF1α、KIM1均与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脏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密切相关。但DN中有关HIF1α-KIM1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体外高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proximal tubular cell, HK2),观察HIF1α、KIM1及细胞外基质相关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纤连蛋白(fibronectin, FN)以及I型胶原蛋白(collgagen I,COL-I)的表达情况,并应用siRNA转染技术分别下调HIF1α、KIMl的表达后,观察细胞MMP9、TIMP1、FN及COL-I的变化,旨在探讨HIF1α-KIM1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RIF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K2并进行如下分组:HK2于含10%FBS的低糖(D-葡萄糖5.6mmol/L)DMEM培养基,37℃、5%CO2贴壁培养。0.25%胰酶消化,1:3传代,待其生长至70%~80%融合时,使用无血清培养基同步12h后随机分为以下6组:(1)正常对照组;(2)甘露醇组;(3)高糖组;(4)转染对照组;(5)HIF1α siRNA组;(6)KIM1 siRNA组。(其中正常对照组培养条件为D-葡萄糖5.6mmol/L,甘露醇组培养条件为D-葡萄糖5.6 mmol/L+D-甘露醇24.4 nunol/L,高糖组培养条件为D-葡萄糖30 mmol/L)。分别于12h、24h、36 h各时间点收获细胞。分别于不同培养时间条件下进行测定。应用Western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HIF1α、KIM1、MMP9、TIMP1、FN及COL-I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HIF1α、KIM1、TIMP1、FN及COL-I的蛋白及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P<0.05);MMP9蛋白及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减少(P<0.05);与高糖组相比,HIF1α siRNA组细胞HIF1α、KIM1、 TIMP1、FN及COL-I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MMP9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高糖组相比,KIM1 siRNA组细胞KIM1、TIMP1、FN及COL-I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MMP9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5),而HIF1α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高糖环境下HIF1α可能通过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KIM1的表达参与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03-01)

张翔宇,张辰,童海洲,刘磊,李婉迪[10](2015)在《细胞外基质的增龄性变化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老龄化及其伴随的各种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细胞外基质在老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对机体产生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衰老的热点。在机体发育和衰老过程中,细胞外基质不仅可以为细胞提供结构支架、组织连接,调节实质细胞的形态、增殖、分化、代谢、迁移等生理活动,并且其本身组成成分、合成、代谢、重构等变化也会对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产生深刻影响,具体表现为骨骼肌僵硬、左心室功能受损、神经突触传导抑制等。本文通过介绍机体在衰老过程中,运动、循环、神经等系统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及相关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从非细胞角度探讨老化的机制,了解衰老的过程。(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5年31期)

细胞外基质分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胰腺星状细胞LTC-14中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取生长良好的LTC-14细胞株,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的LTC-14细胞),TGF-β1组(10μg/L TGF-β1刺激12 h),TGF-β1+OM组(1 g/L OM预处理30 min,再加入10μg/L TGF-β1刺激12 h),TGF-β1+SiZNF850组(LTC-14细胞中瞬时转染ShRNA-ZNF580质粒,24 h后加入10μg/L TGF-β1刺激12h)。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Smad2、Smad3、ZNF580、α-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CM中胶原蛋白-Ⅰ(Col-Ⅰ)、Col-Ⅲ、纤维连接蛋白(F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分泌情况。结果 TGF-β1诱导的LTC-14细胞中Smad2、Smad3、ZNF580和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的分泌水平升高(P<0.05);而用OM预处理或沉默ZNF580基因后,LTC-14细胞中TGF-β1/Smads通路Smad2、Smad3、α-SMA和ZNF58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MMP-2/TIMP1表达比值升高(P<0.05),细胞外基质Col-Ⅰ、Col-Ⅲ、FN、TNF-α和IL-1β分泌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OM通过抑制胰腺星状细胞LTC-14中TGF-β1/Smads通路激活,下调ZNF580,阻滞胰腺星状细胞的活化,使ECM分泌减少、降解增多,减轻胰腺纤维化。ZNF580可能是OM作用的分子靶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胞外基质分子论文参考文献

[1].段海政,白琳,白雅,高小生,万巧凤.黄芩苷减轻HFLS-RA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分子机制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

[2].陈凯,张青,刘百庆,陈伟,周芳.氧化苦参碱下调ZNF580以抑制LTC-14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分子机制研究[J].天津医药.2019

[3].岳家吉.镁离子调节Erk信号通路及自噬形成抑制软骨细胞外基质钙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4].李可可,魏莲花,陈晓青,王川,吴润.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外基质结合蛋白表达基因ebh检测及分子流行特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

[5].孙美玉.细胞外基质硬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8

[6].邢凯,吴宁玲,亢泽峰,刘健,朱明娟.高度近视眼巩膜细胞外基质中相关胶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

[7].耿英楠,吴鼎宇,张智勇,韦敏.大分子拥挤试剂对细胞外基质作用机制及尚待证实的不利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

[8].吴传跃.整合素介导的细胞-细胞外基质粘附:分子基础,信号以及疾病(英文)[C].中国生理学会基质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基质生物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2017

[9].生士凤.缺氧诱导因子1α-肾损伤分子1通路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6

[10].张翔宇,张辰,童海洲,刘磊,李婉迪.细胞外基质的增龄性变化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

标签:;  ;  ;  ;  

细胞外基质分子论文-段海政,白琳,白雅,高小生,万巧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