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磨粒论文-伍朝志,伍晓宇,雷建国,徐斌,江凯

悬浮磨粒论文-伍朝志,伍晓宇,雷建国,徐斌,江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悬浮磨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维迭层微电极,微细电解加工,低频振动,微型腔粗糙度

悬浮磨粒论文文献综述

伍朝志,伍晓宇,雷建国,徐斌,江凯[1](2017)在《运用悬浮B_4C磨粒电解液的叁维迭层微电极振动辅助电解加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叁维微电极难以实现大深度叁维微型腔电解加工和难以获得较高的微型腔表面质量的问题,本文提出在电解液中添加碳化硼(W1)磨粒且采用叁维迭层微电极振动辅助电解加工微型腔。然后对微型腔表面研磨,以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表面质量。本文重点探究了微型腔表面研磨过程中振幅,振动频率和研磨时间对微型腔表面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针对#304不锈钢的微型腔坯料,设置研磨振幅为10μm,振动频率为30 Hz,研磨时间为30 min时,得到的微型腔表面粗糙度较小(Ra 0.216)。最后,采用上述工艺参数进行微细电解加工,获得加工深度大于800μm、分别含半圆柱和矩形孤岛的叁维微型腔。(本文来源于《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7-11-17)

江凯,伍晓宇,雷建国,伍朝志,徐斌[2](2017)在《运用悬浮B_4C磨粒电解液的线阴极电解加工》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细电解线切割可加工微沟槽等复杂微结构,但由于加工间隙在微米量级,因此电解产物的排出和电解液的更新十分困难,加之线阴极上气泡的析出,使得加工过程的稳定性较差,从而降低了加工效率和精度。微细电解线切割通常采用酸性或碱性电解液,废液处理较麻烦,对环保不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在NaNO_3电解液中添加B_4C磨粒,并且采用线阴极轴向低频微幅振动辅助电解加工微沟槽。探讨了B_4C磨粒降低线阴极上电解产物的附着,以及对气泡聚集的消减作用。研究了线阴极振动幅值、振动频率及B_4C磨粒浓度对最大进给速度和微沟槽形貌的影响。分析了线阴极进给速度与微沟槽形貌的关系。通过实验,对相关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最后,基于优化的工艺参数以及线阴极进给速度与微沟槽的关系,在#304不锈钢上加工出15×15的阵列微柱状结构。(本文来源于《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7-11-17)

伍朝志,伍晓宇,雷建国,徐斌,江凯[3](2017)在《运用悬浮B_4C磨粒电解液的叁维迭层微电极振动辅助电解加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叁维微电极难以实现大深宽比叁维微型腔电解加工的问题,提出在电解液中添加碳化硼(W1)磨粒且采用叁维迭层微电极振动辅助微细电解加工微型腔。第一,制备叁维微电极。(1)根据所需加工的微型腔结构,设计相应的叁维微电极。然后,将其沿纵向离散成薄片,得到二维薄片数量和各层轮廓几何坐标数据。(2)将所得几何坐标数据导入线切割机系统中,在一组迭层铜箔坯料上进行逐层切割,从而得到多层二维微结构。具体切割过程如下:首先,将迭层铜箔坯料的一端用微细电阻焊焊合后用夹具固定,另一端的第一层铜箔坯料在夹具上进行平铺固定,为了避免切割干涉,其余铜箔坯料通过挡块使其向上弹性弯曲固定;第一层切割完成后,通过挡块使其向下弹性弯曲固定,同时将第二层平铺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切割;反复操作以上步骤,直至完成对所有铜箔坯料的切割。(3)将所得多层二维微结构浸没于无水乙醇,用超声波清洗3 min。待其在室温下干燥后,放置于表面平整的两石墨块之间,并维持36 kPa的恒定压力,然后置于真空炉中加热至950℃并保温6 h进行热扩散焊连接,从而获得叁维迭层微电极。特别是,本文所设计叁维迭层微电极的上下底面分别切割出矩形孔,有利于电解产物的顺利排出和电解液的及时更新,同时也可减小该方向的加工间隙和微型腔侧壁斜度。此外,在叁维微电极另一方向的非加工面切割出倒斜度,以便减小该方向的加工间隙和斜度。第二,使用制备的叁维微电极进行微细电解加工。全过程分为两步:(1)微型腔电解加工,设置电压为25 V,进给速度为0.3μm/s,振幅为10μm和振动频率为10 Hz等参数,以单向进给方式电解加工给定深度的叁维微型腔,在加工过程中通过磨粒的振动磨削去除电极和微型腔表面的电化学反应附着物,使电解加工得以高效平稳进行。(2)微型腔表面研磨,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另外,本文分别探究了振幅(6-12μm),振动频率(10-200 Hz)和研磨时间(0-90min)对微型腔表面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研磨时间为30 min,振幅为10μm,振动频率为30 Hz时,得到的微型腔表面粗糙度较小(为0.216μm)。最后,采用最优的工艺参数进行微细电解加工,获得深度为800μm、分别含半圆柱和矩形孤岛的叁维微型腔。(本文来源于《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期刊2017-11-17)

江凯,伍晓宇,雷建国,伍朝志,徐斌[4](2017)在《运用悬浮B_4C磨粒电解液的线阴极电解加工》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细电解线切割可加工微沟槽等复杂微结构,但由于加工间隙在微米量级,因此电解产物的排出和电解液的更新十分困难,加之线阴极上气泡的析出,使得加工过程的稳定性较差,从而降低了加工效率和精度。微细电解线切割通常采用酸性或碱性电解液,废液处理较麻烦,对环保不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在NaNO_3电解液中添加B_4C磨粒,并且采用线阴极轴向低频微幅振动辅助电解加工微沟槽。实验时将线阴极与高频脉冲电源的负极相连,工件与电源正极相连,通过PI运动平台控制线阴极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含有B_4C磨粒的NaNO_3电解液沿着线阴极轴线方向缓速流下。加工过程中,线阴极沿轴向低频振动驱动电解液中悬浮B_4C磨粒与线阴极和工件表面相互摩擦,减少了线阴极表面电解产物的附着,并且增强了电解液更新效果,提高了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加工精度。通过观察使用后的线电极表面的电解产物的附着情况和拍摄的实验过程中气泡图片,证明了加入的B_4C磨粒能有效地降低线阴极上电解产物的附着和分离细化电解加工过程产生气泡。并且通过COMSOL模拟了不同大小的气泡对电流密度分布的影响,进一步证明电解液中加入B_4C磨粒后能提高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同时,采集了叁种不同加工方式(不振动+不加磨粒、振动+不加磨粒、振动+加磨粒)过程中电流的大小,充分说明了加入B_4C磨粒并结合线电极轴向振动能够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的稳定性。文章进一步研究了线阴极振动幅值、振动频率及B_4C磨粒浓度对最大进给速度和微沟槽形貌的影响,并对加工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线阴极轴向振动的幅值为11μm,振动频率为40 Hz,B_4C磨粒的浓度为5g/L时,电解加工过程中线阴极进给速度最大为3.25μm/s,并且微沟槽的宽度最小为84μm。最后,基于优化的工艺参数:电解液为2.5 g/L的NaNO_3和5g/L的B_4C(W1)混合溶液,进给速度为3.25μm/s,加工电压为25 V,脉冲电压宽度为80 ns,脉冲电压间隔为160 ns,使用直径30μm的钼丝作为线阴极,3 mm厚的#304不锈钢作为工件,分别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连续加工深度为500μm,间距为200μm的阵列微沟槽,从而获得15×15的阵列微方柱结构。(本文来源于《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期刊2017-11-17)

林云,王正伟,文东辉,欧长劲[5](2013)在《声悬浮抛光磨粒微流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纳米试样超光滑表面的制备问题,将能提供稳定声压场的声悬浮抛光技术应用到流体抛光中,开展了声压场和磨粒流场之间关系的分析。利用Matlab/PDE工具箱对抛光装置内部声压仿真的方法,对比不同反射端对抛光槽声压场的影响,优化了适合抛光的反射端形状尺寸和发射端与反射端之间的距离。利用PIV测试分析了磨粒流场与声压场的相关性,建立了声压场和磨粒流场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磨粒的运动方向与声压等势线大致相同,而且磨粒的最大速度与声压大小成正比。(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3年03期)

王正伟[6](2012)在《声悬浮抛光磨粒流场分析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力学是研究纳米器件、材料与结构的重要参数,已成为纳米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美国政府报告中提出有关纳米技术的叁项光辉前景中有两项与纳米力学息息相关。纳米试样的机械测量是纳米力学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纳米压痕、划痕测量获得相应的纳米力学参数,而高质量的纳米试样是测量的物质基础。为此本文以制备高质量的纳米力学试样为目标,探索了一种全新声悬浮抛光方法,经过声悬浮抛光后的钨钢试样表面粗糙度从40nm(1300×940μm)降到8.99nm(1300×940μm),且表面无腐蚀。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有:1.设计制作了一套声悬浮抛光装置,主要包括超声波发生器、抛光容器以及工件安装夹具,选择了矩形换能器阵作为超声波发射端。2.根据研制的声悬浮抛光装置,对抛光容器内的声压场进行研究。通过Matlab进行数值仿真,并通过染色法、水听器法与仿真结果作比较。对比了自由面反射端、刚性壁反射端、声悬浮反射端对抛光装置内声压场影响,优化了声悬浮抛光装置结构尺寸。为进一步研究抛光槽内磨粒运动奠定了基础。3.通过PIV观测抛光槽内磨粒运动规律,磨粒运动方向与声压等势线大致相同,磨粒运动速度与声功率成正比。4.优化了声悬浮抛光加工工艺。并通过SEM、白光干涉法对比声悬浮抛光与机械化学抛光试样,验证了声悬浮抛光制作试样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2-11-01)

王维坊[7](2011)在《声悬浮抛光装置研制及磨粒流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力学性能是研究纳米材料、器件与结构的重要参数之一,已成为纳米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微电子、信息、智能系统等逐步向微型化发展、纳米器件的广泛应用、纳米系统性能的深入研究,都迫切需要纳米力学来提供可靠性设计的理论基础。因此高质量,无污染纳米力学试样的制备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本文以制备高质量的纳米力学试样为目的,采取了一种全新的以声悬浮为基础的抛光方法,经过声悬浮抛光的试样表面粗糙度达到0.287nm,且表面无腐蚀,比传统抛光方法制备的试样质量要高,损伤层有所降低。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有:1.根据理论分析设计了一套声悬浮抛光实验平台,包括超声波发生系统、悬浮抛光容器以及机架结构部分。选择了超声波换能器种类以及结构,根据超声频率以及波长设计了超声变幅杆。并通过ANSYS模态分析验证所选换能器以及变幅杆的可行性。2.根据研制的声悬浮抛光装置,对抛光容器内的磨粒流场进行研究,并对磨料粒子冲蚀工件表面的能量进行研究,建立磨料冲蚀工件表面的理论模型。同时对抛光液的性能进行研究。3.通过不同抛光方法进行试样制备,对比不同试样制备方法的加工效果,并通过SEM、AFM等测试方法对试样表面形貌观察对比,从而验证声悬浮抛光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1-12-01)

悬浮磨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细电解线切割可加工微沟槽等复杂微结构,但由于加工间隙在微米量级,因此电解产物的排出和电解液的更新十分困难,加之线阴极上气泡的析出,使得加工过程的稳定性较差,从而降低了加工效率和精度。微细电解线切割通常采用酸性或碱性电解液,废液处理较麻烦,对环保不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在NaNO_3电解液中添加B_4C磨粒,并且采用线阴极轴向低频微幅振动辅助电解加工微沟槽。探讨了B_4C磨粒降低线阴极上电解产物的附着,以及对气泡聚集的消减作用。研究了线阴极振动幅值、振动频率及B_4C磨粒浓度对最大进给速度和微沟槽形貌的影响。分析了线阴极进给速度与微沟槽形貌的关系。通过实验,对相关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最后,基于优化的工艺参数以及线阴极进给速度与微沟槽的关系,在#304不锈钢上加工出15×15的阵列微柱状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悬浮磨粒论文参考文献

[1].伍朝志,伍晓宇,雷建国,徐斌,江凯.运用悬浮B_4C磨粒电解液的叁维迭层微电极振动辅助电解加工[C].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17

[2].江凯,伍晓宇,雷建国,伍朝志,徐斌.运用悬浮B_4C磨粒电解液的线阴极电解加工[C].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17

[3].伍朝志,伍晓宇,雷建国,徐斌,江凯.运用悬浮B_4C磨粒电解液的叁维迭层微电极振动辅助电解加工[C].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2017

[4].江凯,伍晓宇,雷建国,伍朝志,徐斌.运用悬浮B_4C磨粒电解液的线阴极电解加工[C].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2017

[5].林云,王正伟,文东辉,欧长劲.声悬浮抛光磨粒微流场研究[J].机电工程.2013

[6].王正伟.声悬浮抛光磨粒流场分析及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7].王维坊.声悬浮抛光装置研制及磨粒流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

标签:;  ;  ;  ;  

悬浮磨粒论文-伍朝志,伍晓宇,雷建国,徐斌,江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