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期论文-张清霞,张金恩,万正,甘传辉,王成孜

分化期论文-张清霞,张金恩,万正,甘传辉,王成孜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化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次枝梗分化期低温,早稻,光合作用,产量

分化期论文文献综述

张清霞,张金恩,万正,甘传辉,王成孜[1](2019)在《二次枝梗分化期低温对双季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二次枝梗分化期遭遇低温对双季早稻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15、16、17、18、19、20、21℃等5个温度梯度,通过测定早稻发育期、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花粉育性和产量构成等要素,研究了低温对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8℃以下低温处理导致早稻孕穗时间缩短、孕穗到抽穗始期之间的时间延长,而抽穗后的生育进程加快,大于19℃只有处理3 d以上生育进程才会较明显变化。15~18℃处理1~3 d均会降低水稻叶绿素含量,且处理时间越长影响越大。19℃处理4 d以上或者当温度大于20℃时处理5 d以上早稻叶绿素含量才会受到影响。18℃及以下低温处理均会导致花粉不育率增加,且处理温度越低或时间越长花粉育性受影响越大,而19℃以上温度处理对花粉育性无影响。15℃/3 d、17℃/3 d的低温处理均降低了水稻的光响应能力,19℃和21℃处理对水稻的光响应能力无明显影响。处理温度低于18℃时,处理1 d以上的处理就会对产量产生明显影响,而19℃和20℃处理4 d及以上,21℃处理5 d,才会对早稻产量产生较明显的负效应。(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伍龙梅,李惠芬,黄庆,邹积祥,张彬[2](2019)在《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降低水稻遮光减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水稻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对遮光导致的水稻减产效应的作用,为水稻遭遇寡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桂农占为试验材料,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0 k g/hm~2(N0)、22.5 kg/hm~2(N1)、37.5 kg/hm~2(N2)和52.5 kg/hm~2(N3)为主区,幼穗分化二期至成熟期不遮光(S0)、幼穗分化二期至齐穗期遮光(S1)、齐穗期至成熟期遮光(S2)、幼穗分化二期至成熟期遮光(S3)为副区,进行大田裂区试验,研究幼穗分化期氮肥不同用量与幼穗分化后不同遮光时间对水稻生育进程、茎蘖特征、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均表现为处理S0> S1> S2> S3。相较于S0,处理S1、S2和S3分别减产32.0%、52.7%、67.8%,且差异显着;增施氮肥降低了遮光导致的减产幅度,在S1、S2、S3处理下,处理N2和N3水稻产量较N1分别提高3.9%和4.3%、4.4%和6.8%、0.9%和3.1%;同时分析发现增施氮肥延长了遮光处理下水稻的籽粒灌浆期,减少了成穗率、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降低幅度。【结论】增施穗肥氮素用量可延长幼穗分化期后遭遇寡照水稻的籽粒灌浆期,降低遮光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遮光导致的水稻减产效应。其中增施氮肥对S2处理的稳产效果最好,其次为S1。(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陈燕华,王亚梁,朱德峰,石庆华,陈惠哲[3](2019)在《外源油菜素内酯缓解水稻穗分化期高温伤害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水稻穗分化期高温下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EBR)对穗生长及颖花形成的影响,并探究其生理机制。【方法】以热敏感型水稻IR36为材料,在幼穗分化期设置40℃高温和32℃适温两个处理,并喷施EBR,研究幼穗碳水化合物供应、蔗糖代谢、细胞分裂素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1)高温和适温喷施EBR,水稻每穗粒数分别比不喷施的对照增加13.7%和45.7%,其中以喷施0.15 mg/L效果最好,缓解了高温对水稻幼穗生长的抑制,增加颖花分化数和降低颖花退化率。2)喷施EBR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无显着影响,但促进幼穗中干物质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EBR喷施增加高温下幼穗中蔗糖转运基因OsSUT1、OsSUT2和OsSUT4的表达,并显着提高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EBR对高温下碳水化合物利用的促进作用大于适温处理。3)喷施EBR降低高温下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OsCKX5和OsCKX9的表达量,同时促进细胞分裂素合成和信号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在适温下也表现出类似的效应。4)喷施EBR降低高温下超氧阴离子含量,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论】高温下,喷施适宜浓度的EBR促进碳水化合物向幼穗的转运,抑制细胞分裂素分解,同时降低高温引起的过氧化伤害,进而缓解了高温对颖花形成的伤害。适温条件喷施EBR也对颖花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锦松,罗礼凤[4](2019)在《柑橘花芽生理分化期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宫川早熟温州蜜柑、柳橙、桂夏橙叁个品种的春梢和秋梢叶片细胞液可溶性糖浓度进行了测定,在蔗糖浓度0.25~0.30 mol/L范围,秋梢叶片细胞液可溶性糖浓度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春梢变化不明显,在秋梢老熟过程中,光合作用增强,碳水化合物积累增加,可溶性糖积累增加,至老熟后10天左右,叶片细胞液可溶性糖积累达高峰,随即急速下降,此为柑橘花芽生理分化临界始期。(本文来源于《南方园艺》期刊2019年04期)

文廷刚,王伟中,杨文飞,顾大路,钱新民[5](2019)在《水稻穗分化期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粳9108为材料,在水稻生长的第一苞分化期(Ⅰ期)、枝梗及颖花分化期(Ⅱ期)、颖花分化-雌雄蕊形成期(Ⅲ期)、雌雄蕊形成-减数分裂期(Ⅳ期)喷施乙烯利(Eth, 10×10~(-3) mol/L)和多效唑(PP_(333),300 mg/L),以清水为对照(CK),研究不同时期外源调节剂处理对稻穗一次枝梗颖花和二次枝梗颖花的分化、退化以及穗部性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在幼穗分化各时期处理均显着增加了水稻总颖花分化数和退化数,但每穗颖花数均表现为降低,尤以Ⅳ期每穗颖花数降低最多,其中主要降低了二次枝梗颖花数。多效唑在幼穗分化前期(Ⅰ和Ⅱ期)处理总颖花分化数、总颖花退化数和每穗颖花数均表现为增加;而在后期(Ⅲ和Ⅳ期)处理则相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稻结实率和实粒数与二次枝梗颖花数关系更紧密,而总颖花数和千粒质量与一次枝梗颖花数关系更紧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期处理和调节剂处理以及不同时期处理与调节剂处理的交互作用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着水平。因此,乙烯利处理通过减少一次枝梗颖花数和二次枝梗颖花数,从而降低了每穗颖花数和实粒数,空秕粒数增加,导致了结实率、千粒质量和产量的下降。多效唑前期(Ⅰ和Ⅱ期)处理通过提升一次枝梗颖花数和二次枝梗颖花数,促进了每穗颖花数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最终提高了产量;但在后期(Ⅲ和Ⅳ期)处理则相反。(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孙武,韩淑华,刘建民,杨甲海,姜雯[6](2019)在《不同玉米品种在小穗分化期和抽雄期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山东省耐高温胁迫丰产夏玉米品种,以‘郑单958’为对照,在2017年7月10—15日(小穗分化期)和8月2—5日(抽雄期)连续高温热害下分析42个夏玉米品种间产量差异。以产量及其主要性状、兼顾穗位系数为综合评价指标。与对照相比,‘明科玉77’行粒数最大,产量最高,穗位系数比对照低13.04%‘,大京九6号’产量大,但是穗位系数和空杆率均较大‘。德发5号’‘,青农11’‘,正大12’‘,裕丰303’‘,金海13’‘,裕丰105’产量比对照高,并且穗位系数小于对照。通过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筛选出7个耐高温低穗位系数品种,即‘明科玉77’,‘德发5号’,‘青农11’,‘正大12’,‘裕丰303’,‘金海13’,‘裕丰105’。(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7期)

叶豆[7](2019)在《杏鲍菇原基分化期光调控研究及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一种食用及营养、保健价值较高的大型真菌。近些年我国杏鲍菇产业发展速度迅猛,为了稳定工厂化生产技术、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基础研究显得愈发重要。原基分化的优劣直接影响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而光照条件是影响原基分化的关键环境因素。目前针对光质对杏鲍菇原基分化期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用红光、黄光、绿光、蓝光、和白光5种光照以及黑暗对杏鲍菇的原基分化过程进行试验,观察记录了菌丝扭结时间、原基分化时间,菇蕾数量等指标,同时对子实体的农艺性状、胞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活性变化、海藻糖和cAMP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以菌丝、黑暗和白光条件下的原基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旨在探索原基分化期差异表达的的代谢特性以及原基分化相关的差异基因,为更深入开展杏鲍菇原基分化期生理生化研究奠定基础,为杏鲍菇的科学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杏鲍菇的原基分化需要光照的诱导刺激,黑暗条件下原基难以分化。(2)不同光质处理下子实体形态和产量差异显着,白光处理组的生物学效率最高,绿光处理组菌柄最长、单菇鲜重最大,白光与绿光子实体的商品率差异不显着,这些结果证明绿光可以作为生产上的参考光质。(3)不同光质处理下栽培基质中的胞外酶酶活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其中半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趋势与纤维素酶一致。淀粉酶活性在原基分化过程中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4)在杏鲍菇生长发育过程中cAMP含量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说明cAMP与杏鲍菇的生长发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光质的影响并不明显。(5)不同光质处理下海藻糖含量变化差异很大,红光、绿光、白光、黑暗四个处理组中菌丝体中的海藻糖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在蓝光和黄光处理组中,菌丝扭结前期海藻糖含量不断下降,之后出现上升趋势,原基形成之后又不断下降,整体变化呈现S型趋势;绿光处理组海藻糖含量的下降趋势相较于白光处理更明显,推测绿光照射下处理菌丝体中的海藻糖更易于转移到原基中。(6)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MAPK途径(MAPK signaling pathway)、Hedgehog信号通路、ABC转运蛋白(ABC transporters)、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TGF-β信号通道(TGF-beta signaling pathway);Notch信号通路(Notch signaling pathway)等代谢通路在原基分化期较活跃,推断与原基的分化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王智[8](2019)在《果树花芽分化期的管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花芽分化是指植物茎生长点由分生出叶片、腋芽转变为分化出花序或花朵的过程。花芽分化期的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与果树的产量关系很大,千万不能疏忽。1、准确掌握各种果树的生物学习性,花芽的雄蕊雌蕊分化时间。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收到颇佳效果。但因树种不(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报》期刊2019-04-02)

张丽之,张昕,左希亚,邢利博,樊胜[9](2019)在《外源葡萄糖对‘长富2号’苹果花芽生理分化期可溶性糖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富2号’苹果为材料,于花后25和30 d喷施浓度1.5%和3%的葡萄糖,研究处理后短枝顶芽的发育状况、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糖代谢相关基因与成花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葡萄糖处理后,短枝顶芽长度、宽度及质量有一定程度增加;短枝顶芽中,蔗糖、葡萄糖、山梨醇在生理分化中前期显着高于对照,淀粉含量整体升高,而果糖含量在整个生理分化期显着降低;山梨醇脱氢酶、山梨醇氧化酶、蔗糖合酶合成方向以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在不同时期有所增加,而酸性与中性蔗糖转化酶,及蔗糖合酶分解方向酶活性普遍降低;叶片中碳水化合物积累明显,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也发生相似改变;顶芽糖代谢相关基因及2个MdTPS基因都响应葡萄糖处理;成花关键基因MdFT 1、MdFD、MdLFY、MdSOC 1和MdAP 1均显着上调,而成花抑制基因MdTFL 1从花后30 d开始,表达显着下调。(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辛明志,陶炼,樊胜,艾炳伟,闫淼[10](2019)在《纬度和海拔对主要苹果品种花芽分化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花芽分化调控是苹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准确把握花芽分化时期是精准调控的前提和基础,为探究纬度和海拔对苹果花芽分化期的影响,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甘肃省静宁县和四川省茂县3个苹果产区,用摘叶和摘果的方法研究了茂县(海拔1 425、1 680和2 050 m)、静宁(海拔1 601 m)‘长富2号’苹果,杨凌地区(海拔525 m)‘长富2号’、‘烟富6号’、‘嘎拉’和‘秦冠’苹果的花芽分化差异。结果表明:在杨凌地区花芽生理分化的时间为‘长富2号’56 d,‘烟富6号’49 d,‘嘎拉’56 d,‘秦冠’42 d。在茂县不同海拔试验点,‘长富2号’花芽生理分化期持续的时间长短为低海拔>高海拔(海拔1 425 m试验点为75 d,1 680 m为70 d,2 050 m为65 d)。‘长富2号’在不同地区,花芽分化持续时间的长短为低纬度>高纬度[茂县(31o33′N)为70 d,杨凌(34o18′N)为56 d,静宁(35o41′N)为49 d]。枝条停长时间与花芽分化密切相关,枝条停长越晚越不易形成花芽。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枝条停长晚,但是花芽分化持续时间相对短。‘嘎拉’和‘长富2号’花芽分化从6月初开始至10月底分为6个时期,每个时期有明显的特征,各个时期相互交叉重迭;‘长富2号’各分化时期比‘嘎拉’开始的早,结束的晚,并且持续时间长,相对分散,认为这可能与富士苹果成花难有关。(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分化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水稻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对遮光导致的水稻减产效应的作用,为水稻遭遇寡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桂农占为试验材料,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0 k g/hm~2(N0)、22.5 kg/hm~2(N1)、37.5 kg/hm~2(N2)和52.5 kg/hm~2(N3)为主区,幼穗分化二期至成熟期不遮光(S0)、幼穗分化二期至齐穗期遮光(S1)、齐穗期至成熟期遮光(S2)、幼穗分化二期至成熟期遮光(S3)为副区,进行大田裂区试验,研究幼穗分化期氮肥不同用量与幼穗分化后不同遮光时间对水稻生育进程、茎蘖特征、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均表现为处理S0> S1> S2> S3。相较于S0,处理S1、S2和S3分别减产32.0%、52.7%、67.8%,且差异显着;增施氮肥降低了遮光导致的减产幅度,在S1、S2、S3处理下,处理N2和N3水稻产量较N1分别提高3.9%和4.3%、4.4%和6.8%、0.9%和3.1%;同时分析发现增施氮肥延长了遮光处理下水稻的籽粒灌浆期,减少了成穗率、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降低幅度。【结论】增施穗肥氮素用量可延长幼穗分化期后遭遇寡照水稻的籽粒灌浆期,降低遮光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遮光导致的水稻减产效应。其中增施氮肥对S2处理的稳产效果最好,其次为S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化期论文参考文献

[1].张清霞,张金恩,万正,甘传辉,王成孜.二次枝梗分化期低温对双季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9

[2].伍龙梅,李惠芬,黄庆,邹积祥,张彬.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降低水稻遮光减产效应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9

[3].陈燕华,王亚梁,朱德峰,石庆华,陈惠哲.外源油菜素内酯缓解水稻穗分化期高温伤害的机理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19

[4].张锦松,罗礼凤.柑橘花芽生理分化期的观察[J].南方园艺.2019

[5].文廷刚,王伟中,杨文飞,顾大路,钱新民.水稻穗分化期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9

[6].孙武,韩淑华,刘建民,杨甲海,姜雯.不同玉米品种在小穗分化期和抽雄期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差异[J].中国农学通报.2019

[7].叶豆.杏鲍菇原基分化期光调控研究及转录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8].王智.果树花芽分化期的管理方法[N].农业科技报.2019

[9].张丽之,张昕,左希亚,邢利博,樊胜.外源葡萄糖对‘长富2号’苹果花芽生理分化期可溶性糖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9

[10].辛明志,陶炼,樊胜,艾炳伟,闫淼.纬度和海拔对主要苹果品种花芽分化期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9

标签:;  ;  ;  ;  

分化期论文-张清霞,张金恩,万正,甘传辉,王成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