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上的“广播”

家长会上的“广播”

一、家长会上的“收音机”(论文文献综述)

池夏冰[1](2020)在《语文学科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和国际文化冲突的时代挑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提出培育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要求,但在实践层面缺失具体路径,教育戏剧的体验特性为语文学科发展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提供新的思路。目前,有关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研究是稀缺的。研究者以案例研究为主,收集和分析学生访谈、课堂观察、实物资料等质性资料,并辅之以调查问卷等量化数据,以文化体验为核心探究教育戏剧在发展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中的功能及其教学模式。本研究构建了学生文化体验分析框架、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功能模型和教育戏剧教学发挥文化体验功能的内在机制模型,设计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教学模式并检验其教学效果。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三章)是研究准备,基于时代背景提出研究问题,围绕关键概念回顾相关文献,确定研究方案。第二部分(第四、五章)是理论研究,构建研究的整体理论框架并设计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教学模式。第三部分是实践研究(第六章),将教学模式的理论构想应用于语文课堂并检验其有效性。第四部分(第七章)是研究总结,得出研究结论并回答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教育戏剧对学生文化体验发展有正面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体验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第二,教育戏剧对学生文化体验发展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影响因素主要有性格特征、感觉偏好和阅读策略。第三,教育戏剧具有多种文化体验功能。在行为方面,它能唤醒学生的运动感觉,改善学生的朗读表现,让学生深入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在情感方面,它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文化,提高学习参与度,并在移情中深化文化体验;在认知方面,它能优化学生理解、分析、创造这三类认知表现。第四,教育戏剧发挥文化体验功能的教学模式是有效的。在文本理解方面,教育戏剧能促进学生还原文字的本意,领会作品的深意;在角色代入方面,角色转换能提升文化体验的广度和深度,双重角色能促使学生连接文化和自我;在教学设计方面,“参与—描述—阐释—反省”教学循环圈以及肢体剧场、朗读剧场、故事剧场、提问角色、教师入戏等教育戏剧教学策略能促进学生文化体验发展;在教学环境方面,教育戏剧能模拟再现文化事件和人物关系,为学生的想象创设自由而宽容的开放情境,合作的人际环境让学生在互相依赖、互相支持的氛围中深化文化体验,教师关注个体差异和学生相互尊重包容有助于创设安全的教学环境。依据研究发现,研究者提出四条建议:完善课程标准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内容标准;更新语文学科文化教学的体验精神;倡导运用教育戏剧优化文化体验教学;发展教师教育戏剧教学的专业素养。本研究顺应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潮流,开展实证研究,探讨了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功能和教育戏剧教学发挥文化体验功能的内在机制,探索出以教育戏剧为主要教学活动的文化体验教学模式,将西方教育戏剧的前沿理论和教学实践本土化并革新。研究受限于实践条件、教学资源等因素,未来有待通过量化研究、跟踪研究、比较研究等路径,继续提升教育戏剧在发展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品质。

王刊[2](2018)在《摇摇晃晃的墙》文中提出1.地震李琦还记得,早自习刚过,刘爸就急匆匆地撞进办公室。李老,学校为啥子要搬?刘爸夹着黑色公文包,锁着眉。正埋头批作业的同事,都惊讶地抬起头来。关于迁校,这应该是家长中第一个知道消息的。李琦从座位上站起来,搓着手,又看了看周文,像是要在他的脸上选择一些有用的词语。是、是、是谣传,莫信。周文接过话头后,就有些后悔。在八卦横行的年代,办

刘欢欢[3](2018)在《一位小学女校长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文中认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研究校长的专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校长的专业发展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研究校长群体专业发展,一个是研究校长个体专业发展,本研究聚焦校长个体的专业发展,选定一位小学女校长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男性校长和女性校长存在差异,而且在研究校长专业发展文献中,关于女校长专业发展的研究不多,因此本研究从女性的视角切入,探究女性校长的专业发展历程,剖析女性校长专业发展的特点,对比男女校长的差异,探讨女性校长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困境,以叙事的方式全面呈现女性校长的专业发展。希望能为校长提供专业发展上的参考和借鉴。本研究主要采用叙事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对“校长专业发展”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同时总结归纳出校长专业发展所包含的内容,梳理出目前关于校长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然后根据文献研究的结果选取研究的视角,选定研究的对象S校长,展开观察与访谈。通过叙事的方式呈现S校长的专业发展历程、S校长目前的专业发展水平,最后总结出女性校长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并对比分析女性校长与男性校长的差异。

程祥诗(Trinh Thi Tuong Thi)[4](2018)在《现代汉语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汉语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是一种言语行为活动,指在交际过程中,对交际对方话语内容所表达的意见、态度等进行广义的否定、反对、不认同等。对这种语言的实际使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推进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以及指导人们的实际言语交际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分别从七个方面进行论述,基本观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文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和选题意义,综述国内外对间接否定的研究现状,介绍拟采用的理论和方法、语料来源、创新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的范围和意义。第二章对现代汉语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概述,分别论述了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型别、语用功能、演化动因等。就类型看,有(1)终止类、(2)拒绝类、(3)反诘类、(4)婉否类。现代汉语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有“提供正确信息、做出评价、指明结果、提出理据、交代前提条件、强调程度、补充信息来源”等多种语用功能。就演化方向看,现代汉语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来源不同,有的从反问义发展为间接否定义,有的表量少的语义发展为间接否定义,有的是从会话隐含义固化而来的。第三章从宏观角度讨论了现代汉语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结构的类型、产生动因与理解机制。就结构类型来看,主要有词或短语结构、小句结构、固化结构和话语标记,内部的虚化程度并不一样。现代汉语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形成的主要机制主要有语境吸收、语用推理、语法化,其中语法化过程也伴随着词汇化、主观化和标记化等。第四章以构式“X你个头”为例,论述了该构式中构件成分“X”的性质。在话语分布上,“X你个头”总是充当后续成分,不能作为始发句出现,也即不能出现在话语开始的地方,其前一定要有先行句。其所表达的否定义是对前一说话人的话语内容在反驳或否认,但是这种否定义并不是命题的真值意义上的,而是一种语用否定义,是对前一说话人话语内容的某一方面的一种不适宜所做的主观否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语用否定义的产生以语用推理为基础。第五章以“再说”为例,尝试将语法化研究成果用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再说”是由表示短语“再说”固化而来的,由于短语的“再说”在句子中句法位置不同,产生其分别发展出了助词和连词的两个用法,这表示位于句首的短语“再说”固化成为连词,位于句末的短语“再说”固化成为助词。第六章以“岂敢”为例,从句法分布与选择限制、否定性质与表达功能、“岂敢”的语法化及其机制以及与“不敢”的对比四个角度着手。就否定性质与表达功能来看,“岂敢”主要体现为语用的否定、强化的否定、主观的否定。表达功能上,“岂敢”具有形象保护的作用。“岂敢”的语法化经历了三个过程:状中短语到词汇化、主观化和标记化。其与“不敢”的差异表现在四个方面:否定性质相异、否定强度不同、主观情态差异、语体分布分化。第七章以“什么X”为例。独用的“什么X”格式既可以表示质疑的引述回应,也可以表示否定的引述回应。文章讨论了表否定的引述回应格式“什么X2”。该格式可以采用直引、截取、转换等三种手段引述前一说话人的话语。它在表达否定引述回应时,引述的信息来源广泛,既可以是说话人自己、受话人,也可以是不在现场的社会观念、大众话语,还可以是无声的语言。第八章是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本项研究的不足和缺陷。

新耐[5](2018)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疆地区塔城三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凭借真正实践自主、探究、合作的教育宗旨风靡于世界各国的教育界,对我国教学模式也有较大触动,是一次较为深刻的教育变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的研究与实践,当前还处初步探索时期,实施规模较小。特别是新疆地区,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的理论研究较少,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案例极少。因此,边疆民族地区更需要借助信息时代的优势,通过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打造高效课堂,对当前教学模式进行“更新升级换代”。通过对新疆地区正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试点学校开展研究,有利于补充该教学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匮乏,为以后新疆地区其他中学实施该模式提供参考借鉴。本研究以高中政治课程为载体,选取新疆地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塔城三中学为研究对象,尝试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疆地区高中政治课中的应用实践与当前的理论研究相结合。研究的具体内容有:首先,引言。笔者采取文献研究法对文献进行的综合分析,指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目的、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选题特点确定了研究方法和路线。第二部分,采用文献研究法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系统支撑、理论基础以及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三部分,采取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从政治课程新理念、课程目标、终身受益等视觉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疆地区高中政治课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部分,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与观察法相结合,着重分析了翻转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第五部分,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疆地区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应用原则与有效策略。最后,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疆地区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价值与教学反思。

罗云[6](2015)在《美国学校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儿童教育的个案探究——兼论对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社会融合教育的启发》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美国外来宾夕法尼亚州斯泰特科利奇学区以及收音机公园小学的田野调查,探讨了美国学校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儿童的教育在宏观制度与微观实践中的特点及对社会融合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回应本土问题,从比较的角度检讨了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实践中在"社会融合"定义及相关实践逻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能的新路向。

张坤香[7](2014)在《阳光少年成长之路 ——一个单亲家庭教育的“任务驱动式”研究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家庭和婚姻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离婚率迅速上升,单亲家庭急剧增多,单亲家庭因为结构的变化,其子女因为突然失去父爱或者母爱,出现情感和心理上的问题。单亲家庭家长在经济、住房、心理调适、子女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生存质量和其未成年孩子的成长。单亲家长如何才能够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其子女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广大单亲家长关注的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并普遍焦虑的问题。本研究选取了因为父母婚姻变故而置身单亲家庭的独生子个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以单亲家庭面临的独生子女的习惯养成、知识技能习得、健全人格形成、意志力磨练、责任感培养、个人修养提升等问题为研究内容,采用行动研究法,站在教育管理者的角度,以亲身实践的单亲家庭教育历程,从单亲家庭对孩子成长的正面影响的视觉,构建一个“任务驱动式”单亲家庭教育体系,以期形成一个解决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的有效模式框架。论文的主体包括:“任务驱动式”单亲家庭教育模式框架和阳光少年成长之路;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反思。本研究最后得出以下结论:(一)以“规划、执行、干预、评估”为核心的“任务驱动式”单亲家庭教育模式框架,可以其科学性、有效性、系统性让单亲家庭教育从盲目走向科学,从被动走向主动。(二)依照此模式框架建构出来的包括评价指标、三年发展规划表、行动计划表、典型事件记录表等在内单亲操作性、实用性“任务驱动式”家庭教育管理工具。

次仁群宗[8](2014)在《一位少年扎西的媒介之旅》文中研究表明1984年12月11日,教育部、国家计委等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内地开办西藏班。此项制度确立后,每年都有1300—1500名左右的藏族学生,在西藏完成小学学业后,经过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考核方式,踏上背井离乡的内地求学之路。如果将大学毕业,回家找份工作算作是这一求学生涯的终点的话,这段求学旅程长达11年。这种特殊的教育制度对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个体的进步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建立内地西藏班(校)作为西藏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如今走到了第30年。作为内地西藏班中的一员,我在内地的4座城市先后完成了我的中学、大学以及研究生学业,这一趟求学之路,我走了14年。本文试图通过人类学讲故事的研究方法还原个体特定的生活经历,分析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多层传播环境中,个体实现成长与蜕变的过程,以及产生这些蜕变的因素和产生蜕变后带来的影响。传播环境对个体的变化最终落脚点在于“民族认同”、“文化适应”、“现代性”几个方面,故事的期待丰富饱满地呈现个体变化之下隐含的社会变迁。本文聚焦微观个体,以我在内地的求学生活为语境,以小说体回忆录的方式回顾过去的成长生活。故事以个体成长的时间线横向展开,叙述不同时间段中遇到的人、课堂、学校和媒体,反思一个个体的现代性和民族认同如何在媒介、教育、迁移的传播环境中被不断解构,不断建构。在内地14年的求学过程,正是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作用,不断实现着个人的现代化过程。跨文化环境中与内地人的沟通交流程度影响了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在人际传播经历多元、成熟的过程中,个人将外界信息内化成自身的理解,结合着自身的阅历,不断刺激自己的思考方式发生转变,塑造了个体的独立人格,更促成了个体对民族、地区、国家概念的理解。在学校与课堂中,现代化教育与潜在课程培养了内地西藏班学生的价值观,积极塑造着一种更广阔的国家认同,处于边缘的传统民族教育弱化了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原始的民族认同,却从侧面建构了另一种形式的民族认同。传统媒体为主的大众媒介在内地求学初期,在封闭式管理的校园环境中不断涵化着内地西藏班学生的价值观念,引发对娱乐、消费主义的强烈关注,在后期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介激发了成长中的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民族意识,为他们文化自觉的实践搭建了平台,实现了以电视娱乐进行的文化适应和网络社交为载体的文化修补。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微博承载了多元的主体和丰富的文化,促成了五大藏区中的藏族借助微博的平台广泛传播藏文化,跨越地域的现实阻隔,文化语言的隔阂,转变原本分化的藏族认同,整合实现一种全新的藏民族认同;同时微信的发展又带了一种全新的民族文化传播方式,个体的有效实践带动了年轻群体的积极思考与新的文化自觉行动。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环境的变迁,被不断解构的民族认同,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实现了一种重新的建构与回归。

张文文[9](2014)在《青岛市中学家校沟通问题与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在当今社会,社会的多元与变革需要以大教育观来培养青少年,因此,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效的沟通和对话能为双方高效率的合作提供保证。进一步提高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参与力度,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结合,促进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的发展进步,促进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我国在家校沟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都不充分,这引起了本人的研究兴趣。国外先进的沟通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为我们的努力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山东省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因为濒临临海洋其特殊的地理优势和特殊的历史原因,成为了山东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青岛市是一所文化底蕴丰厚、东西方文化和谐交融的城市,在百年以前就有“东方瑞士”美誉。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150份,回收980份,其中有效问卷741份。问卷有三部分:教师问卷、家长问卷、教师访谈卷,其中教师问卷有效回收253份,家长问卷有效回收488份。问卷的发放选取了青岛市的三所初级中学,四所高级中学,遍及青岛的两个区,一个市和一个城镇。本文以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记录的结果为本文的依据,在从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分析了青岛市的家校沟通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沟通中所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成因做了相应的分析,最后相应的提出了应对策略,包括:提高家长参与教育合作沟通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沟通意识、全面充实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专业知识、改变家长会“满堂灌”的方式、鼓励家长加入有关团体、加强学校对家长的指导。

熊林葆[10](2014)在《斑斓小事》文中认为这个故事从小仔这个人说起。一、小仔偷偷上网被父亲发现了小仔是他家里人给他取的小名,从小家里人就这么称呼他,所以他家里人也很难说准他的真正学名。他的学名只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和同学才知道,叫潘峰。小仔今年十六岁了。小仔的家在斑斓村。斑斓村有点特殊,是政府统一称呼的城中

二、家长会上的“收音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长会上的“收音机”(论文提纲范文)

(1)语文学科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序幕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问题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教育戏剧
        一、教育戏剧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戏剧的实践路径
        三、教育戏剧的研究方法
        四、教育戏剧与阅读教学
        五、教育戏剧与情感教育
        六、教育戏剧与文化传播
        七、教育戏剧与体验发生
        八、教育戏剧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节 文化教育
        一、传统文化教育
        二、文化体验教学
    第三节 总结
        一、探究教育戏剧在文化体验中的价值
        二、设计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案
        三、基于本土语境讨论教育戏剧和文化体验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流程
        三、研究对象
    第二节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一、研究资料的收集
        二、研究资料的分析
    第三节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一、长期参与
        二、三角检验
        三、自我反思
        四、外部审查
        五、深度描述
第四章 教育戏剧文化体验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
    第一节 学生文化体验分析框架
        一、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分析框架
        二、体验水平分析框架
        三、文化体验分析框架
    第二节 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功能模型
        一、设计理据
        二、模型建构
    第三节 教育戏剧教学发挥文化体验功能的内在机制模型
        一、设计理据
        二、模型建构
第五章 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教学模式构建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二、教学模式的系统构成
        三、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
    第二节 思想基础
        一、释义学的“体验”精神
        二、经验主义教育思想
        三、阅读交互理论
    第三节 教学模式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策略
        四、教学评价
第六章 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教学模式实践
    第一节 教学设计示例
        一、《卖炭翁》
        二、《背影》
        三、《愚公移山》
    第二节 教学实践分析
        一、学生文化体验的个案分析
        二、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功能分析
        三、教育戏剧教学发挥文化体验功能的内在机制分析
第七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教育戏剧对学生文化体验发展有正面影响
        二、教育戏剧对学生文化体验发展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
        三、教育戏剧具有多种文化体验功能
        四、教育戏剧发挥文化体验功能的教学模式得到实践印证
    第二节 研究建议
        一、完善课程标准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内容标准
        二、更新语文学科文化教学的体验精神
        三、倡导运用教育戏剧优化文化体验教学
        四、发展教师教育戏剧教学的专业素养
    第三节 研究贡献
        一、理论层面的贡献
        二、实践层面的贡献
    第四节 研究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未来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一位小学女校长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专业发展
        (二)校长专业发展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校长专业发展的研究
        (二)关于小学女校长的研究
        (三)文献综述小结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S校长的专业发展历程
    一、专业发展第一阶段:教师
        (一)非专业的音乐教师
        (二)初任班主任
        (三)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二、专业发展第二阶段:管理者
        (一)合理分配不同角色,高工作投入感
        (二)学习管理学知识,工作中反思与总结
    三、成长的第三阶段:领导者
        (一)调任副校长
        (二)“篡位”校长
        (三)真的当校长了
        (四)又换学校了
        (五)成为集团校校长
    四、现阶段:向教育家型校长迈进
第二章 S校长专业发展水平的展现
    一、规划学校发展:平等办学,不放过一切发展机会
        (一)学校发展的理念:平等与尊重
        (二)学校发展的促进方法:把握学校发展机遇
    二、营造育人文化——因地制宜、寓情于物
        (一)创新、环保的校园文化设计理念
        (二)合理有效的空间利用
    三、领导课程教学——丰富内涵、直接指导
        (一)内涵丰富的课程体系
        (二)听评课式的教学指导
    四、引领教师成长——用制度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建构完备的教师专业成长体系
        (二)打造教师管理能力成长体系
    五、优化内部管理——“下延式”民主管理
        (一)民主管理是理念
        (二)教师是家人
    六、调试外部环境——开发校外教育资源,发挥“家委会”的作用
        (一)家长主导的家长会
        (二)“家校共育”,合力管理
        (三)“家委会”负责的课外活动
        (四)拓展学校以外的教育资源
第三章 女校长专业发展特点
    一、热爱教育事业
    二、高尽责性
    三、柔性管理的方式
        (一)循循善诱,关注沟通的方式
        (二)语言婉转,指向问题的解决
        (三)用情管理,营造和谐的气氛
    四、人文情节
        (一)富有亲和力的S校长
        (二)不善言辞、默默付出的L校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4)现代汉语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固化现象研究
        1.2.2 否定研究
        1.2.3 间接否定研究
        1.2.4 回应研究
        1.2.5 应答语研究
        1.2.6 存在研究空间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价值
    1.5 理论支撑
        1.5.1 言语行为理论
        1.5.2 会话分析理论
        1.5.3 会话原则及其准则
        1.5.4 含意理论
    1.6 内容安排
    1.7 语料来源
第二章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性质、类别及话语功能
    2.1 性质与特征
        2.1.1 形式上具有凝固性
        2.1.2 意义上具有不可推导性
        2.1.3 使用上具有灵活性
    2.2 类别与表现
        2.2.1 终止类
        2.2.2 拒绝类
        2.2.3 反诘类
        2.2.4 婉否类
    2.3 话语功能与语用倾向
        2.3.1 人际功能
        2.3.2 语篇功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结构类型和形成动因及机制
    3.1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结构类型
        3.1.1 词或短语结构
        3.1.2 小句结构
        3.1.3 固化结构
        3.1.4 话语标记
    3.2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生成动因
        3.2.1 主观化
        3.2.2 交互主观化
    3.3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形成机制
        3.3.1 词汇化
        3.3.2 标记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否定表达“X你个头”构式研究
    4.1 构式中“X”的类型
        4.1.1 动词+你个头
        4.1.2 形容词+你个头
        4.1.3 名词+你个头
        4.1.4 其他成分+你个头
    4.2 “X你个头”的分布特点
        4.2.1 充当后续成分,不能作为始发句
        4.2.2 人称使用的限制
        4.2.3 使用中的扩展式
    4.3 “X你个头”的意义与语用特点
        4.3.1 语用否定义
        4.3.2 主观情态义
        4.3.3 语用推理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再说”的句法语义及语用功能分析
    5.1 “再说”的句法语义特点
        5.1.1 词性认定
        5.1.2 句法语义功能
    5.2 作为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再说”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岂敢”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及语法化
    6.1 句法分布与选择限制
        6.1.1 状位分布
        6.1.2 口语应答
        6.1.3 使用限制
        6.1.4 时态选择限制
    6.2 功能表达与否定特点
        6.2.1 功能表达
        6.2.2 否定特点
    6.3 “岂敢”的语法化及其机制
        6.3.1 词汇化
        6.3.2 主观化
        6.3.3 标记化
    6.4 “岂敢”与“不敢”的使用差异
        6.4.1 语体不同
        6.4.2 情态功能不同
        6.4.3 否定强度不同
        6.4.4 主观情态差异
        6.4.5 性质有差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固化结构“什么X2”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与话语功能
    7.1 “什么X_2”的句法分布特征
        7.1.1 “什么X_2”的类型格式
        7.1.2 “X_2”的进入成分
        7.1.3 “X”的信息来源
    7.2 “什么X_2”的语义表达特征
        7.2.1 “什么X_2”的否定实现
        7.2.2 “什么X_2”的否定特征
        7.2.3 “什么X_2”的否定语义
    7.3 “什么X_2”的话语功能特征
        7.3.1 话轮位置
        7.3.2 表达负面立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疆地区塔城三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背景
        1.1 互联网时代背景
        1.2 课程改革的教育现实
    2.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研究综述
        3.1 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3.2 国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4.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4.1 研究方法
        4.2 研究路线
    5.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6.小结
第一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1.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综述
        1.1.1 相关概念界定
        1.1.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支撑系统
        1.1.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步骤
    1.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2.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1.2.2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1.2.3 混合学习理论
    1.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体现的新时代教育理念
        1.3.1 尊重学生能动性和主体性的学生观
        1.3.2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观
        1.3.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新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观
        1.3.4 学生独立性和依赖性相结合的心理发展观
    1.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性
        1.4.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1.4.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第二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疆地区高中政治课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概述
        2.1.1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1.2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2.1.3 高中政治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疆地区高中政治课中应用的必要性
        2.2.1 高中政治课堂中翻转教学应用的必要性调查
        2.2.2 高中政治课堂中翻转教学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2.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疆地区高中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
        2.3.1 信息时代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技术条件
        2.3.2 高中生已具备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2.3.3 家长对于孩子全面发展的期待
        2.3.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身的较突出的优势
        2.3.5 高中政治教师对转变教学模式的期待
第三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疆地区高中政治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疆地区高中政治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学生角度
        3.1.2 家长角度
        3.1.3 教师角度
        3.1.4 其他角度
    3.2 新疆地区高中政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学生层面
        3.2.2 家长层面
        3.2.3 教师层面
        3.2.4 其他层面
第四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疆地区高中政治课实施中的应用原则与有效策略
    4.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疆地区高中政治课实施中的的应用原则
        4.1.1 分层推进原则
        4.1.2 本土化原则
        4.1.3 双主性原则
    4.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疆地区高中政治课实施中的有效策略
        4.2.1 学生层面
        4.2.2 家长层面
        4.2.3 教师层面
        4.2.4 其他层面
第五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疆地区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价值与教学反思
    5.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疆地区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价值
        5.1.1 优质资源共享
        5.1.2 实现教育公平
        5.1.3 教师队伍能力的提高
    5.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疆地区高中政治课中的教学反思
        5.2.1 转变教学思维与模式
        5.2.2 把握好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关系
        5.2.3 把握好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
结语
    1.结论
    2.不足
    3.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6)美国学校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儿童教育的个案探究——兼论对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社会融合教育的启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比较议题的提出
二、美国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儿童的入学规定与教育:平等接纳与看见需求
    (一)入学中的制度安排:平等接纳
    (二)学校教育过程:从认知需求到积极回应
三、多元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境遇:尊重与推进理解
四、启示与本土问题回应:融合概念与中国问题的实践路向

(7)阳光少年成长之路 ——一个单亲家庭教育的“任务驱动式”研究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选题缘由
        二、 文献综述
        三、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界定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几个关键的概念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预期假设
第二章 “任务驱动式”单亲家庭教育模式
    第一节 “任务驱动式”单亲家庭教育流程
    第二节 “任务驱动式”单亲家庭教育规划
    第三节 “任务驱动式”单亲家庭教育执行
    第四节 “任务驱动式”单亲家庭教育干预
    第五节 “任务驱动式”单亲家庭教育评估
第三章 研究实施
    第一节 只有改变自我,才能获得尊重———阳光少年小学 4—6 年级的成长足迹
    第二节 只有战胜自我,才能获得发展———阳光少年 7--9 年级的成长足迹
    第三节 研究实施的反思
第四章 结论与实施建议
    一、 结论
    二、 实施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8)一位少年扎西的媒介之旅(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渴望:从青藏高原到外面的世界
    一、“野孩子”的三年
        1、我的家庭
        2、不太友好的伙伴们
        3、外地人的菜
        4、广播声伴我成长
        5、外公的故事
    二、红领巾飘扬的六年
        1、校园里的报纸
        2、童年里的荧幕
        3、儿时的梦想
    三、与大山之外的联系
        1、在拉萨的内地人
        2、去内地看看
        3、重庆西藏中学
        4、为内地西藏班而努力
第二章 离家:扑面而来的广播、电视和杂志
    一、启程去上海
        1、坐飞机的喜悦
        2、内地的味道
        3、初到学校
        4、下雨天的动物园
        5、出门向右转
    二、遇见共康中学
        1、种类繁多的科目
        2、印象深刻的第一堂课
        3、发“礼品”
        4、与上海班级的接触
        5、班级里的音乐
    三、学校的一天
        1、有早锻炼的上午
        2、下午的晚自习
        3、夜晚的《篇篇情》
    四、周末的校园生活
        1、相拥电视机
        2、看什么电视
        3、周六的“电影之夜”
        4、杂志里的斑斓世界
第三章 认识:校园活动、老师、上海人
    一、丰富的校园活动
        1、过藏历新年
        2、学校的文艺演出
        3、假期的旅游
    二、与老师的交往
        1、宋老师时代的漫画小说
        2、与孙老师的矛盾重重
        3、冯老师与网游男生们
        4、难忘的藏文老师
    三、上海的人与外面的世界
        1、“上海也有我的家”
        2、第一次走进上海家庭
        3、长临路248号
        4、遇见我的偶像
    四、初中生活的尾声
        1、上海的第三年
        2、制作留言本
        3、告别上海
第四章 沟通:陌生的内地文化
    一、进入高中的生活
        1、第二次启程
        2、环境的不适应
        3、人际的不适应
        4、文字的陪伴
        5、有印象的身边人
        6、与初中老师的重逢
    二、校园外的世界并不美
        1、寒假的生活
        2、迷路与恐惧
        3、城市的不安与欺骗
        4、适应感的出现
    三、高二分班后的新生活
        1、新宿舍和新教室
        2、新教室里的怪同学
        3、汉族同学间的隔阂
        4、宿舍楼的电视房
    四、高三的生活
        1、打架
        2、与班级同学的深入相处
        3、18岁的生日
        4、填报志愿
        5、离开佛山
第五章 适应:宽松、多元与专业的洗礼
    一、开启大学生的模式
        1、第三次启程
        2、大学新生见面会
        3、宿舍的新生活
    二、初见大学课堂
        1、数学与体育课
        2、基础写作课
        3、英语课
    三、大学校园的课外活动
        1、我的社团生活
        2、迎新晚会
        3、周末的生活
        4、拥有笔记本电脑的新生活
        5、看剧的日子
        6、成为校内网的一员
    四、接触专业课程
        1、电视摄像课
        2、广播导论课
        3、新闻采访课
    五、把理论化作实践
        1、DV展映会
        2、在新华社西藏分社实习
    六、在一起的藏族大学生
        1、“朝圣者杯”足球联赛
        2、锅庄舞的传播
        3、玉树地震与毕业论文写作
        4、大学毕业
第六章 反省:开放的世界与理性的我
    一、研究生的生活
        1、北京一年
        2、新朋友们
        3、他人与自己
        4、关于民族性格
    二、南大的“二次”生活
        1、遇见《老狗》
        2、藏语媒体影响力研究
    三、交换生与台湾见闻
        1、遇见台湾
        2、行走台湾
        3、台湾的民族元素
        4、慈济社与鹿港小镇的感动
    四、台湾的媒体
        1、在中天新闻部实习
        2、跟台湾记者打交道
        3、金钟奖典礼、《康熙来了》与台湾新闻
    五、研究生的实习与就业
        1、在北京爱奇艺实习
        2、就业的困苦
        3、毕业季到来
第七章 我在内地的14年:媒介中的成长
    一、与内地人的交往互动
        1、从同学到朋友的升华
        2、商贩、市民与陌生人
        3、多元化的内地人构建多元化的认知
    二、现代教育与校园生活
        1、现代教育的涵化过程
        2、藏文教育的边缘化
        3、老师之于我的改变
        4、校园里的文艺演出
        5、藏族学生群体的传播与认同
    三、包围在传统媒体之中
        1、印刷文字编织的细碎时光
        2 、广播声音温柔了孤寂的夜
        3、电视荧幕丰富了单调的生活
    四、来自网络的文化修补
        1、以电视娱乐进行的文化适应
        2、以网络社交促进的文化修补
    五、基于手机媒体的联系与聚合
        1、微信:创新、分享与扩散
        2、微博:传播、认识与整合
第八章 旅途中的我与我的反思
    一、“双重人格”:我是谁?
    二、成长中的代价:旅途中的收获与遗憾
    三、我、媒介、现代性与民族认同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9)青岛市中学家校沟通问题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论文研究难点及创新
    (五)研究方法
一、中学家校沟通的现状
    (一)认识层面:家校双方对沟通的认识较充分,但积极性不高
    (二)实践层面:家校合作得到广泛实践,总结了一定的沟通经验
二、中学家校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双方在沟通过程中互相推卸责任
    (二)在沟通中家长处于被动地位,发言少
    (三)沟通方式单一,见面式的沟通方式少
    (四)沟通机构运行不畅,发挥作用小
    (五)沟通不畅,对沟通的满意度不高
三、对影响家校沟通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家校双方的沟通基础薄弱
    (二)家校沟通的组织形式不规范
    (三)家校沟通的规章制度不完善
    (四)家校沟通的组织机构不健全
四、中学家校沟通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认识层面:强化家长与教育工作者的沟通基础
    (二)实践层面:丰富开展家校沟通的组织形式,促进家校沟通常规化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10)斑斓小事(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仔偷偷上网被父亲发现了
二、怀疑公公的军功章
三、真的有个姓雷的
四、公公年轻时原来有个恋人
五、姓雷的是“雷公主”吗
六、小仔的成绩进步了
七、要帮助公公刮胡子
八、姓雷的怎么有男朋友了
九、小仔与姓雷的吃烧鸡时被妈妈碰见了
十、公公想起了秀芳
十一、姓雷的忽然想家了
十二、公公向姓雷的打听秀芳那儿的事
十三、公公要姓雷的给秀芳捎钱
十四、姓雷的走了
十五、公公也走了
十六、小仔和姓雷的又见面了
十六、爸爸把小仔的电脑拿走了

四、家长会上的“收音机”(论文参考文献)

  • [1]语文学科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研究[D]. 池夏冰.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2]摇摇晃晃的墙[J]. 王刊. 百花洲, 2018(06)
  • [3]一位小学女校长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D]. 刘欢欢. 河北师范大学, 2018(07)
  • [4]现代汉语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研究[D]. 程祥诗(Trinh Thi Tuong Thi). 上海师范大学, 2018(12)
  • [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疆地区塔城三中为例[D]. 新耐. 伊犁师范学院, 2018(07)
  • [6]美国学校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儿童教育的个案探究——兼论对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社会融合教育的启发[J]. 罗云. 比较教育研究, 2015(12)
  • [7]阳光少年成长之路 ——一个单亲家庭教育的“任务驱动式”研究实践[D]. 张坤香. 云南师范大学, 2014(03)
  • [8]一位少年扎西的媒介之旅[D]. 次仁群宗. 南京大学, 2014(09)
  • [9]青岛市中学家校沟通问题与策略研究[D]. 张文文. 曲阜师范大学, 2014(12)
  • [10]斑斓小事[J]. 熊林葆. 星火, 2014(01)

标签:;  ;  ;  

家长会上的“广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