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倾向论文-刘晓锋,廖晓明

意识形态倾向论文-刘晓锋,廖晓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意识形态倾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欧洲政党,意识形态极端化,文化多元主义,全球化

意识形态倾向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锋,廖晓明[1](2017)在《欧洲政党意识形态极化倾向的原因和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受经济危机和难民危机的双重影响,欧洲一些极端化的意识形态政党纷纷崛起,并开始影响这一地区的政党格局。欧洲政党意识形态极化的原因主要有叁个方面,即全球化背景下经济获益的不均衡、文化多元主义政策面临的困境以及后工业化时代民众价值追求的变化。欧洲政党意识形态极化必然对欧洲国家政治产生深刻影响。具体而言,这种现象将使欧洲国家主流政党面临信任危机,支持率下降;使欧洲一体化未来发展面临挑战,民众对欧盟的信任和认同弱化;使欧洲国家的政治文化遭到侵蚀,宽容的文化氛围受到影响。欧洲的这股政党意识形态极化思潮除影响欧洲国家以外,也将对中国和中欧关系产生影响。中国需要积极应对,一方面,要积极维护好全球化的正确发展方向,努力推动和谐、共赢、开放、互利的新型全球化;另一方面,要扮演好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者角色。(本文来源于《国际展望》期刊2017年04期)

郭峰[2](2017)在《意识形态倾向和报刊自由主义——《报刊的四种理论》的媒介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报刊的四种理论》通过介绍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以及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提出了"报刊总是带有它所属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形式和色彩,特别是报刊反映一种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控制的方式"的观点。笔者主要对书中所表现出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倾向以及报刊自由主义思想进行相关论述。(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7年07期)

夏玉汉[3](2017)在《意识形态理论的两种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实现了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革命性变革后,葛兰西和阿尔都塞沿着马克思主义传统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葛兰西在反思第二国际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意识形态理论。他从阶级意识出发主张无产阶级通过夺取文化领导权的阵地战赢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从而开辟了文化和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战场。而针对马克思主义面临的人本主义的泛滥和教条主义的盛行双重困境,阿尔都塞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和“理论上的反人本主义”原则赋予意识形态新的内涵和特征,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和意识形态主体质询理论,这种独创性的理解不仅开拓了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新境界,而且实现了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范式的转变,是继马克思之后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第二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虽然葛兰西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同属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传统,二者有其共同之处,也有重大差异,其本质是他们分别从价值主义和科学主义路向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葛兰西意的实践哲学基础是其意识形态价值主义倾向的理论基础,文化领导权是意识形态价值主义倾向的理论建构,“阵地战”策略则是意识形态价值主义的实践路径。阿尔都塞则从社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分析意识形态产生的科学动因,以结构主义方法阐释意识形态的无意识本质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职能,并指出理论实践是走出意识形态的科学路径。通过对葛兰西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两种倾向分析和比较发现,以葛兰西为代表的意识形态价值主义倾向于强调实践对于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和基础地位,重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为核心的价值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意识形态文化批判领域的价值实现。而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意识形态科学主义倾向于反对意识形态人本化,主张把意识形态与科学对立起来,强调意识形态的无意识本质和国家机器的职能,突出意识形态对价值主体的意识的客观性、制约性。尽管以葛兰西为代表的意识形态价值主义与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科学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有很大的不同,但二者在本质上呈现相反而又相成的关系,都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拓展。意识形态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关涉到科学理论的价值问题,只有在价值与信仰和真理与科学的辩证关系范畴内才能澄清,葛兰西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两种不同倾向的比较正是这一思路的延伸。同时,这对我国构建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意识形态理论和实践大有裨益。(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05-22)

李立琼,张云萍[4](2016)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淡化意识形态”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改革开放的时代条件下,东西方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我国社会出现了"淡化意识形态"的不良倾向,这种倾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消极影响。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理性分析"淡化意识形态"倾向产生的原因,努力纠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及思想宣传工作中空洞化、知识化和趣味化的不良做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本文来源于《传承》期刊2016年08期)

钟焓[5](2016)在《学术与政治的交集:简析“新清史”学者的意识形态倾向(下)》一文中研究指出评欧立德《民族意识与帝国边疆:新世纪下的内亚与中国》在评介了柯娇燕和濮德培的观点之后,我们现在把焦点对准到2011年哈佛大学出版的一部关于讨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论文集中,相关作品是“新清史”健将欧立德提交的《民族意识与帝国边疆:新世纪下的内亚(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6-01-22)

庞虎,刘珍[6](2016)在《从严治党必须防止“儒化”倾向——基于国、共两党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比较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两个主流意识形态,叁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着客观上相似的传入渠道和相同的衍生背景,并且共同促成了"中国"意识的高扬。但在"中国"国情的解读视角上,却存在着儒学本位与现实本位的实质差异,并进而在"知"与"行"、政党与民族、化大众与大众化、旧秩序与新中国等一系列运作层面的关系上,出现了明显的路径分歧,叁民主义儒学化暴露出明显的伦理色彩、狭隘视野、精英观念、偏安倾向,最终难脱失败的结局;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立足革命实践,着眼民族大业,深植民众根基,在不断推进中国变革中找到了现实的发展路径。新时期,只有超越儒学化的纠葛,坚守现实实践的客观本位,才能不断促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新飞跃。(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16年01期)

钟焓[7](2016)在《学术与政治的交集:简析“新清史”学者的意识形态倾向(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结了所谓“新清史”的学术成就之后,我们不妨再来关注目前另外一个在国内学界成为讨论热点的话题,即“新清史”学者及其研究结论究,竟是否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偏颇,以致暗含有破坏中国国家统一的潜在目的。当然对于这个极易产生争论与分歧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一分为二(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6-01-15)

刘恩东[8](2015)在《冷战后《纽约时报》涉华政治类报道的意识形态倾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纽约时报广场位于曼哈顿西42街与百老汇大道交汇处,是世界上最闻名和最繁华的广场之一。图为时报广场掠影。《纽约时报》(下简称《时报》)由纽约州副州长、政治家、亨利·贾维斯·雷蒙德与银行家乔治·琼斯创刊于1851年,由纽约时报公司在纽约出版。奥克斯家族1896年收买《时报》,1961年后又转为索尔兹伯格家族所有,并与洛克菲勒财团关系密切。1969年起《时报》从家族企业变为股份公司,成为拥有多家美国报纸、杂志、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国外联合企业的大报团。《时(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期刊2015年07期)

胡月朦[9](2015)在《英语新闻语篇中涉及新疆新闻报道的意识形态倾向分析——以名物化中的V-ing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语篇集政治性、书面性、权威性于一体,其中的意识形态因素自然成为语篇分析的重点。本文以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对英语新闻语篇中涉及新疆报道中的V-ing这一独特的名物化现象进行分析,以期揭示语言如何重构读者的经验知识和意识形态,如何为政治服务,进而重构社会现实。(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5年07期)

李艳艳[10](2014)在《维护微博意识形态安全必须纠正的几种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兼具大众媒体与社交网络双重性质的微博飞速发展,已跻身获取信息、发表观点、社会交往的主要渠道之一。开放式的微博舆论场上,各种意识形态观点竞相博弈,一些抹黑中国、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观点在微博平台上扩张传播,不仅制造的话语暴力、谣言屡见不鲜,而且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严重冲击。维护微博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来源于《红旗文稿》期刊2014年23期)

意识形态倾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报刊的四种理论》通过介绍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以及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提出了"报刊总是带有它所属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形式和色彩,特别是报刊反映一种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控制的方式"的观点。笔者主要对书中所表现出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倾向以及报刊自由主义思想进行相关论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识形态倾向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锋,廖晓明.欧洲政党意识形态极化倾向的原因和影响分析[J].国际展望.2017

[2].郭峰.意识形态倾向和报刊自由主义——《报刊的四种理论》的媒介思想[J].视听.2017

[3].夏玉汉.意识形态理论的两种倾向[D].长安大学.2017

[4].李立琼,张云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淡化意识形态”倾向[J].传承.2016

[5].钟焓.学术与政治的交集:简析“新清史”学者的意识形态倾向(下)[N].中国民族报.2016

[6].庞虎,刘珍.从严治党必须防止“儒化”倾向——基于国、共两党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比较及启示[J].浙江学刊.2016

[7].钟焓.学术与政治的交集:简析“新清史”学者的意识形态倾向(上)[N].中国民族报.2016

[8].刘恩东.冷战后《纽约时报》涉华政治类报道的意识形态倾向分析[J].当代世界.2015

[9].胡月朦.英语新闻语篇中涉及新疆新闻报道的意识形态倾向分析——以名物化中的V-ing为视角[J].英语广场.2015

[10].李艳艳.维护微博意识形态安全必须纠正的几种倾向[J].红旗文稿.2014

标签:;  ;  ;  ;  

意识形态倾向论文-刘晓锋,廖晓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