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压灌溉论文-李蕊,张宽地,陈俊英

无压灌溉论文-李蕊,张宽地,陈俊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压灌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压灌溉,施氮量,樱桃生长,樱桃产量

无压灌溉论文文献综述

李蕊,张宽地,陈俊英[1](2016)在《无压灌溉条件下不同滴灌施氮量对樱桃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无压灌溉条件下不同滴灌施氮量对樱桃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影响,为果树水肥科学调控,实现高效节水、高产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以樱桃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出水孔径和施氮量对樱桃生长、生理、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设2个水分水平(出水孔径为8 mm,W1;6 mm,W2和3个施氮水平[N1,N2,N3(200、400、600kg/hm2)]。结果表明:不同出水孔径和施氮量对樱桃树干周、新梢生长量、产量均有显着影响(P<0.05),水肥交互作用对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有极显着性影响(P<0.01)。樱桃植株的干周和新梢生长量随出水孔径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W1处理下的樱桃平均干周生长量、新梢生长量和产量分别比W2处理高15.91%,18.72%和2.5%。W1N1处理的单果重和产量均最大,分别达到9.4g和13 077kg/hm2。综合考虑水肥协同效应、节水节肥及高产等多种因素,W1N1处理能兼顾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是比较适宜的滴灌施肥水肥组合。(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6年01期)

陈新明,蔡焕杰,王燕,单志杰[2](2010)在《局部控水无压灌溉方式对温室番茄生理特性调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技术(简称无压灌溉)对作物生理特性调控效应,在温室大棚进行了2年番茄种植试验研究。试验共布置3个无压灌溉处理和1个沟灌对照,定期采样观测,采用DPS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番茄叶片细胞液浓度影响明显,灌水前各处理叶片细胞液浓度表现为沟灌>6 cm>3 cm>0 cm,灌水后却呈现为>0 cm>3 cm>6 cm>沟灌处理。番茄细胞液浓度与土壤含水率呈二次曲线关系,并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高而减小。叶绿素含量随着供水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番茄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之间呈显着的二次抛物线关系,无压灌溉各处理的蒸腾临界值均小于沟灌处理的,其最大蒸腾临界值为2.18 mmol·m~(-2)·s~(-1),超出此值即为奢侈蒸腾。研究表明局部控水无压灌溉对温室番茄的生理特性具有明显的调控效应。(本文来源于《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期刊2010-08-01)

赵伟霞,蔡焕杰,单志杰,陈新明,王健[3](2009)在《无压灌溉日光温室番茄作物-皿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5 kPa作为土壤水势临界值,将作物—皿系数(Kcp)设为0.2,0.4,0.6,0.8,1.0,1.2六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水量时的番茄产量、品质和灌溉水利用效率。通过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了杨凌地区无压灌溉温室番茄获得最高经济效益时的作物—皿系数。通过张力计读数变化规律,研究了利用张力计测量无压灌溉湿润体内土壤水势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Kcp为0.2~0.8时,灌溉水量的增加对番茄产量影响不大;Kcp为1.0~1.2时,灌溉水量的增加能显着提高番茄产量和果实大小;Kcp为0.2时的灌溉水量能极显着提高番茄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在综合考虑了杨凌地区水价、番茄使用目的和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后,Kcp取值1.2能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作物—皿系数法计算灌溉水量时的滞后性特点和张力计埋设位置,是判断利用张力计监测土壤水势临界值方法有效性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09年04期)

赵伟霞,蔡焕杰,陈新明,单志杰,王健[4](2009)在《无压灌溉土壤湿润体特征值变化规律与经验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压灌溉土壤湿润体形状为球冠,径向和垂向最大湿润距离相等且与时间存在显着的幂函数关系,随着时间的延长,径向和垂向最大湿润距离趋于一定值。湿润体大小与供水压力之间呈抛物线关系,在零压力附近湿润体体积最大。湿润体半径与累计入渗量呈幂函数关系,拟合方程中的系数和指数为一定值,与入渗时间和供水压力无关,在试验条件下,分别为18.467和0.5037。综合以上结果,提出了预测无压灌溉土壤湿润体特征值的经验解模型。(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赵伟霞,蔡焕杰,单志杰,陈新明,王健[5](2009)在《无压灌溉日光温室番茄高产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Φ20cm蒸发皿蒸发量作为灌溉水量计算标准,研究了不同作物—皿系数(Kcp)时的无压灌溉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和形态指标,并以番茄生育期结束时的茎粗、茎高、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根系干质量为单项指标,通过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它们与产量之间的直接和间接通径系数。结果表明,Kcp为1.0~1.2时的灌溉水量能显着提高番茄产量,而Kcp为0.2~1.0时的灌溉水量对番茄产量影响较小。灌溉水量的不同对番茄茎粗影响较大,而对番茄茎高影响较小。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根系干质量与产量之间均呈极显着关系,且茎粗和根系干质量可作为评价番茄高产的单项指标,而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上部干质量则通过与其他指标的相互影响间接作用于产量。通过对相对高产指标根冠比的分析表明,无压灌溉灌水量的大小影响根系在不同深度土层的分配比例和总的根系发育,且根冠比维持在某一范围时将获得高产。研究结果对培育具有高产形态指标的番茄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赵伟霞,蔡焕杰,陈新明,单志杰,王健[6](2008)在《基于土壤湿润体特征值的无压灌溉灌水定额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无压灌溉土壤湿润体形状为球冠的特点及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规律,推导出了湿润体特征值模型。该模型表明湿润体特征值仅是灌溉水量的函数,因此可以用该模型计算无压灌溉灌水定额。通过微灌灌水定额计算方程和湿润体特征值模型的比较和联立求解,分别推导出了当湿润体半径(即根据作物根系分布规律来确定湿润体半径大小)为已知条件和湿润比为已知条件时的灌水定额计算方程,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通过求湿润体内平均含水率的方法,解决了大田试验中用张力计监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从而实现适时精确灌水时张力计具体埋设位置的问题。结果表明,与微灌灌水定额计算方法相比,基于土壤湿润体特征值的灌水定额模型简单,操作性强,误差小,且同时扩大了微灌灌水定额计算方法在无压灌溉技术中的推广和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08年12期)

赵伟霞,蔡焕杰,陈新明,王健[7](2007)在《灌溉水量对无压灌溉水分运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灌溉水量对无压灌溉入渗过程中水分运移的影响。试验表明,无压灌溉湿润体形状近似为球体,且与土壤类型、气象条件等外界因素无关,提出了用灌溉水量估计湿润体大小的经验方程;湿润体内水平和垂直方向含水率分布规律表明,各层或各深度范围内含水率变化趋势相近,湿润体内固定点处的含水率在灌水过程中几乎不发生变化,灌溉水量的增加只是用来扩大湿润体的大小。研究结果对无压灌溉灌水定额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赵伟霞,蔡焕杰,陈新明,单志杰,王健[8](2007)在《无压灌溉土壤湿润体含水率分布规律与模拟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通过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无压灌溉土壤入渗率变化过程和土壤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无压灌溉的累计入渗量与时间呈幂指数关系,土壤入渗率趋于零是无压灌溉过程结束的标志。同时,引进场的概念,结合土壤含水率试验数据,建立了无压灌溉土壤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的理论模拟模型,并用实测值进行了验证。该模型简单、实用、精度高,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899以上。该研究结果对大田土壤水分调节和管理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单志杰,蔡焕杰,陈新明,赵伟霞[9](2007)在《无压灌溉埋管深度的机理性研究及大田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无压灌溉方式下埋管深度对水分运移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埋深时湿润体形状均为球冠,但球冠高度不同;湿润体内含水率均在埋管深度附近达到最大值,并以灌水器所在平面为对称面对称分布;埋管深度对番茄根系的生长分布、早期生物量的积累和后期干物质在果实和茎叶中的分配比例都有影响;埋深10 cm时,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品质最大,是温室番茄的最佳埋深。(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07年03期)

陈新明,蔡焕杰,单志杰,赵伟霞[10](2006)在《作物根区局部控水无压灌溉的土壤水动力学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吸力是土壤中水分运动的驱动力。依据土壤水动力学原理提出的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技术是利用土壤毛管吸力或基质吸力作用,使水分通过输水毛管上的出水孔口进入作物根系层,以满足作物需水,灌溉时不需外加压力。试验表明这种灌水方法是可行的,无压灌溉系统不需任何动力设备为其提供压力,节约了能源。(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06年11期)

无压灌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索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技术(简称无压灌溉)对作物生理特性调控效应,在温室大棚进行了2年番茄种植试验研究。试验共布置3个无压灌溉处理和1个沟灌对照,定期采样观测,采用DPS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番茄叶片细胞液浓度影响明显,灌水前各处理叶片细胞液浓度表现为沟灌>6 cm>3 cm>0 cm,灌水后却呈现为>0 cm>3 cm>6 cm>沟灌处理。番茄细胞液浓度与土壤含水率呈二次曲线关系,并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高而减小。叶绿素含量随着供水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番茄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之间呈显着的二次抛物线关系,无压灌溉各处理的蒸腾临界值均小于沟灌处理的,其最大蒸腾临界值为2.18 mmol·m~(-2)·s~(-1),超出此值即为奢侈蒸腾。研究表明局部控水无压灌溉对温室番茄的生理特性具有明显的调控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压灌溉论文参考文献

[1].李蕊,张宽地,陈俊英.无压灌溉条件下不同滴灌施氮量对樱桃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6

[2].陈新明,蔡焕杰,王燕,单志杰.局部控水无压灌溉方式对温室番茄生理特性调控效应[C].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2010

[3].赵伟霞,蔡焕杰,单志杰,陈新明,王健.无压灌溉日光温室番茄作物-皿系数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

[4].赵伟霞,蔡焕杰,陈新明,单志杰,王健.无压灌溉土壤湿润体特征值变化规律与经验解[J].灌溉排水学报.2009

[5].赵伟霞,蔡焕杰,单志杰,陈新明,王健.无压灌溉日光温室番茄高产指标[J].农业工程学报.2009

[6].赵伟霞,蔡焕杰,陈新明,单志杰,王健.基于土壤湿润体特征值的无压灌溉灌水定额模型研究[J].节水灌溉.2008

[7].赵伟霞,蔡焕杰,陈新明,王健.灌溉水量对无压灌溉水分运移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07

[8].赵伟霞,蔡焕杰,陈新明,单志杰,王健.无压灌溉土壤湿润体含水率分布规律与模拟模型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

[9].单志杰,蔡焕杰,陈新明,赵伟霞.无压灌溉埋管深度的机理性研究及大田试验[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

[10].陈新明,蔡焕杰,单志杰,赵伟霞.作物根区局部控水无压灌溉的土壤水动力学机理[J].农业机械学报.2006

标签:;  ;  ;  ;  

无压灌溉论文-李蕊,张宽地,陈俊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