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置管论文-叶锦欢,林立超,杨建雄,叶志其

侧脑室置管论文-叶锦欢,林立超,杨建雄,叶志其

导读:本文包含了侧脑室置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通道血肿腔置管引流,侧脑室颅内压,基底节,高血压

侧脑室置管论文文献综述

叶锦欢,林立超,杨建雄,叶志其[1](2019)在《软通道血肿腔置管引流联合侧脑室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软通道血肿腔置管引流联合侧脑室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1日~2018年12月21日河源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80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软通道血肿腔置管引流联合侧脑室颅内压监测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软通道血肿腔置管引流治疗。随后比较两组置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 d血肿排空率、术后3 d血肿排空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置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1 d血肿排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3 d血肿排空率、治疗后3、7 d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软通道血肿腔置管引流联合侧脑室颅内压监测治疗,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31期)

于文素,陈茂刚,孙树杰,骆锦标,董成龙[2](2019)在《导管抽吸坏死脑组织加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导管抽吸坏死脑组织加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15例,均采用导管抽吸坏死脑组织加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结果 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61~80岁,平均(67.47±6.16)岁。左侧半球8例,右侧半球7例。术前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9~12分3例,6~8分8例,3~5分4例。术前一侧瞳孔散大2例。术前NIHSS评分平均为32分。术后1个月存活13例(86.7%),死亡2例(13.3%)。随访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疗效,15例患者中,3分7例(46.7%),4分5例(33.3%),5分1例(6.7%),6分2例(13.3%),mRs≤3定义为预后良好,6个月的预后良好率为46.7%(7/15),6个月的生存率为76.7%(13/15)。结论本研究初步显示导管抽吸坏死脑组织加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姜俊良[3](2019)在《实时B超导向在颅脑术中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侧脑室穿刺置管术普遍用于脑出血以及颅脑创伤手术治疗中,用于缓解颅内压力,能对术后脑疝等并发症进行预防或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2])。在以往的手术中,这种手术一般采用盲穿法,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成功率,但也有相应的缺陷,当患者的脑室结构出现差异,或者医生的相关经验不足时,会极大的影响穿刺(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于文素,董成龙,陈茂刚[4](2019)在《导管抽吸坏死脑组织加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病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导管抽吸坏死脑组织加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采用导管抽吸坏死脑组织加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15例。结果:15例病人中,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61-80岁,平均67.47±6.16岁。左侧半球8例,右侧半球7例。术前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9-12分3例,6-8分8例,3-5分4例。术前一侧瞳孔散大2例。术前NIHSS评分平均为32分。术后1个月存活13例(86.7%),死亡2例(13.3%)。随访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疗效,15例患者中,3分7例(46.7%);4分5例(33.3%);5分1例(6.7%);6分2例(13.3%),mRs≤3定义为预后良好,6个月的预后良好率为46.7%(7/15),6个月的生存率为76.7%(13/15)。结论:本研究初步显示导管抽吸坏死脑组织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可能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尚需要进一步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神经病学大会2019-第15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06-14)

吴剑[5](2019)在《实时B超导向在颅脑术中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中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析实时B超导向在颅脑术中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接受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的102例颅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盲穿法置管(51例),观察组采用实时B超导向穿刺置管(51例)。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术后复查置管位置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置管位置不佳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0.05)。结论实时B超导向在颅脑术中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中的效果明显,有效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置管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陈锷峰,钱辉,骆明,马骏,宋大刚[6](2019)在《侧脑室穿刺置管定位装置在脑室外引流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利用自主设计的一种侧脑室穿刺定位装置进行侧脑室置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3年来在应用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各种颅脑疾病的100例患者,50例采用侧脑室穿刺置管定位装置的为治疗组,50例常规穿刺的为对照组,就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时间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采用侧脑室穿刺置管定位装置辅助穿刺均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高,手术时间大大缩短。结论侧脑室穿刺置管定位装置在脑室外引流中是一种准确性高,容易掌握,便于临床推广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9年01期)

彭小玲[7](2019)在《脑室出血并梗阻性脑积水侧脑室置管持续引流术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室出血并梗阻性脑积水而予以脑室外引流术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017年收治的79例脑室出血并梗阻性脑积水予以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入组病例中置管时间最短3 d,最长20 d。痊愈23例,好转43例,无效或死亡13例,治愈好转率83.5%,脑室出血并梗阻性脑积水侧脑室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过程中,入组病例中出现中枢性高热9例,再出血并脑疝形成9例,消化道出血9例,引流后脑脊液感染4例,病程中并发痫性发作3例,干预后,患者CCS评分均明显降低,GCS、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是能挽救脑室出血并梗阻性脑积水患者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之一,其中,采用综合护理进行护理有利于手术疗效的提升和患者康复。(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苟东冉[8](2018)在《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并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并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单独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观察组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并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术后1个月进行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同时比较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GOS评分[(4.97±0.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80±0.30)分],患者预后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着(P<0.05)。结论: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并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可改善预后,降低病患致残与死亡率,安全性高,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健康之路》期刊2018年09期)

王东兵[9](2018)在《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015-03—2017-10间漯河市第叁人民医院收治疗的52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果存活50例,2例死亡。1例死于继发性脑干功能衰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脑室内血肿清除时间5~11 d,平均5.82 d。50例获6个月随访,出现1例脑积水,1例急性应激性溃疡出血。末次随访依据GOS预后评分标准判定疗效。良好13例,轻残24例,重残11例,植物状态2例。结论对脑室出血患者实施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外引流治疗成功率高,血肿清除时间短,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张广波,顾浩铨,罗列波[10](2018)在《侧脑室穿刺引流术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引流术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行经锥颅钻孔穿刺侧脑室引流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术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6个月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侧脑室穿刺引流术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侧脑室置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导管抽吸坏死脑组织加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15例,均采用导管抽吸坏死脑组织加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结果 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61~80岁,平均(67.47±6.16)岁。左侧半球8例,右侧半球7例。术前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9~12分3例,6~8分8例,3~5分4例。术前一侧瞳孔散大2例。术前NIHSS评分平均为32分。术后1个月存活13例(86.7%),死亡2例(13.3%)。随访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疗效,15例患者中,3分7例(46.7%),4分5例(33.3%),5分1例(6.7%),6分2例(13.3%),mRs≤3定义为预后良好,6个月的预后良好率为46.7%(7/15),6个月的生存率为76.7%(13/15)。结论本研究初步显示导管抽吸坏死脑组织加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侧脑室置管论文参考文献

[1].叶锦欢,林立超,杨建雄,叶志其.软通道血肿腔置管引流联合侧脑室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9

[2].于文素,陈茂刚,孙树杰,骆锦标,董成龙.导管抽吸坏死脑组织加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J].实用医学杂志.2019

[3].姜俊良.实时B超导向在颅脑术中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9

[4].于文素,董成龙,陈茂刚.导管抽吸坏死脑组织加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病例分析[C].中国介入神经病学大会2019-第15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论文汇编.2019

[5].吴剑.实时B超导向在颅脑术中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9

[6].陈锷峰,钱辉,骆明,马骏,宋大刚.侧脑室穿刺置管定位装置在脑室外引流中的应用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9

[7].彭小玲.脑室出血并梗阻性脑积水侧脑室置管持续引流术的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8].苟东冉.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并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临床研究[J].健康之路.2018

[9].王东兵.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

[10].张广波,顾浩铨,罗列波.侧脑室穿刺引流术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8

标签:;  ;  ;  ;  

侧脑室置管论文-叶锦欢,林立超,杨建雄,叶志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