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流失论文-朱彤,李纯斌

耕地流失论文-朱彤,李纯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耕地流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耕地,耕地数量,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发展水平

耕地流失论文文献综述

朱彤,李纯斌[1](2019)在《张掖市经济增长与耕地流失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依据张掖市2001~2015年的耕地资源数量和相关经济指标的统计年鉴数据,通过建立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流失的计量模型,探究张掖市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流失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张掖市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流失量的关系是否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增长规律并对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库兹涅茨曲线在张掖市客观存在,张掖市的耕地资源流失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基本符合耕地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其规律的。(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9年34期)

张茹,张蓓,任鸿瑞[2](2018)在《山西轩岗矿区耕地流失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流失对粮食安全、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矿区生态环境脆弱,掌握矿区耕地流失时空特征,可为指导矿区农业发展、恢复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山西轩岗矿区4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采用变化率指数、重要度指数和景观指数等对矿区近30a耕地流失时空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986—1994年耕地减少2%,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空间分布较广,且为空间变化的主导类型;在1994—2006年耕地减少6.9%,耕地向工矿用地的转变空间分布较广,且为空间变化的主导类型;在2006—2015年耕地减少13.7%,耕地向草地的转变空间分布较广,而耕地向工矿用地的转变是空间变化的主导类型,耕地景观格局有显着的年际变异性,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景观形状越来越复杂。退耕还草政策的实施、城乡建设和煤炭开采共同影响耕地流失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对于山西轩岗矿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谢小蓉[3](2016)在《城镇化、耕地流失与粮食安全》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进程中耕地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成为近年来中国学术界重点关注问题之一。文章首先分析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城镇化发展各阶段及其耕地变化的特征,然后定量分析城镇化进程中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最后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一是坚持耕地资源集约型城市化道路;二是保持城镇化适度发展;叁是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制度;四是构建全要素耕地保护体系。(本文来源于《新疆农垦经济》期刊2016年08期)

周翔,韩骥,孟醒,义白璐,曹武星[4](2014)在《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流失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综合分析——以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遥感影像、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地理空间数据,以耕地流失显着的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在分析耕地流失时空特征的基础上,不仅剖析了驱动耕地数量减少的宏观政策与社会经济因素,还重点研究了影响耕地流失格局的微观空间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耕地数量经历了快速减少-缓慢减少-加速减少的变化轨迹,这与不同时期国家宏观政策的重大调整紧密相关;1990-2010年间耕地流失总量为24.46万hm2,主要流向为建设用地与水库坑塘;②城镇人口的激增和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是驱动研究区耕地数量锐减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③高程因子、距离与交通通达因子、邻域因子均不同程度影响耕地流失的空间格局,其中占主导的是到中心城区的距离、交通便利性以及邻域效应的驱动作用;④未来区域规划应考虑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和区域整体规划以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工矿用地以及与叁产相关的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促进耕地资源开发的合理、有序。(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曾永年,靳文凭,王慧敏,谭柳霞[5](2013)在《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耕地流失及其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中国西部耕地流失规律,该文利用1999年、2009年遥感数据提取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耕地变化信息,分析耕地流失量和空间分布,并结合地形数据、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等用Logistic方法定量分析耕地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9年至2009年间,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耕地面积净减少1 393.25 km2,耕地流失1 811.78 km2,其中转化为建设用地157.05 km2,退耕还林/草1 654.73 km2。坡度>25°的耕地中78.82%已进行了退耕还林/草,说明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退耕还林/草成效显着。耕地流失去向评价结果表明,海拔对建设用地扩张的贡献率为-66.46%,坡度对退耕还林/草的贡献率高达91.25%,说明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建设占用和生态退耕的合理性。该研究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21期)

赵卫华,金东黎[6](2012)在《当前粮食主产区耕地流失问题探析——以冀中南两县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流失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大挑战,粮食产区耕地的大量流失使我国在粮食安全、社会发展方面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当前农民建房占地、乡镇企业发展占地、城市无序扩张占地构成了粮食产区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而农业方面提供的直接财政收入不断降低,粮食主产区基层地方政府陷入困境是耕地流失的深层次原因。化解发展与耕地流失的矛盾、制止耕地流失是我国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来源于《重庆与世界(上半月刊)》期刊2012年02期)

张昕玮[7](2012)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土地耕地流失状况与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经济结构特点与社会发展现状决定了在建设中必须将耕地保护重要位置。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揭示了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耕地流失的现状,并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详细探讨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流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修建农田防护林、建立健全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完善土地监管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升农业用地的集约化经营水平等。(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2年03期)

柏振忠[8](2011)在《武汉市城郊耕地流失特征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武汉市城郊耕地呈现出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呈双下降、质量下降和土壤环境恶化相互制约、现有资源浪费和后备资源缺乏同时并存、功能"非粮化"趋向明显等特征,运用产权制度经济学和委托—代理理论深入剖析了武汉市城郊耕地快速流失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31期)

王新胜[9](2011)在《粮食危机背景下的耕地流失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它既是一个关系老百姓生计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关系国家基本安全的政治问题。从2008年以来,世界各国除了受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之外,还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粮食危机。现阶段我国的粮食供给处于紧平衡的状态,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耕地资源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但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耕地资源却在逐渐减少。所以在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新形势下研究耕地流失现象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粮食危机背景下着手研究我国的耕地流失现象,通过社会调查问卷获得一手资料,在数据统计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造成我国耕地流失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为我国科学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耕地资源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耕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从理论上为地方各级政府制定决策和采取各项保护耕地的措施提供参考,为实现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本文来源于《武汉工业学院》期刊2011-05-20)

丁旭辰[10](2010)在《我国耕地流失原因与耕地保护对策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近20年来,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对有限的耕地资源形成了巨大压力。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稳定和发展,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制度已成为当前土地调控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耕地流失的现状及锐减原因的分析,提出提高城市开发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强化农民土地财产权、逐步开放和完善土地市场、加强法制建设等相关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0年35期)

耕地流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耕地流失对粮食安全、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矿区生态环境脆弱,掌握矿区耕地流失时空特征,可为指导矿区农业发展、恢复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山西轩岗矿区4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采用变化率指数、重要度指数和景观指数等对矿区近30a耕地流失时空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986—1994年耕地减少2%,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空间分布较广,且为空间变化的主导类型;在1994—2006年耕地减少6.9%,耕地向工矿用地的转变空间分布较广,且为空间变化的主导类型;在2006—2015年耕地减少13.7%,耕地向草地的转变空间分布较广,而耕地向工矿用地的转变是空间变化的主导类型,耕地景观格局有显着的年际变异性,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景观形状越来越复杂。退耕还草政策的实施、城乡建设和煤炭开采共同影响耕地流失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对于山西轩岗矿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耕地流失论文参考文献

[1].朱彤,李纯斌.张掖市经济增长与耕地流失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J].中国集体经济.2019

[2].张茹,张蓓,任鸿瑞.山西轩岗矿区耕地流失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谢小蓉.城镇化、耕地流失与粮食安全[J].新疆农垦经济.2016

[4].周翔,韩骥,孟醒,义白璐,曹武星.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流失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综合分析——以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4

[5].曾永年,靳文凭,王慧敏,谭柳霞.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耕地流失及其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3

[6].赵卫华,金东黎.当前粮食主产区耕地流失问题探析——以冀中南两县区为例[J].重庆与世界(上半月刊).2012

[7].张昕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土地耕地流失状况与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2

[8].柏振忠.武汉市城郊耕地流失特征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9].王新胜.粮食危机背景下的耕地流失现象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1

[10].丁旭辰.我国耕地流失原因与耕地保护对策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0

标签:;  ;  ;  ;  

耕地流失论文-朱彤,李纯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