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波论文-柯伟,王成,郭振平

高频波论文-柯伟,王成,郭振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频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普勒效应,匀速圆周运动,高频波,波源

高频波论文文献综述

柯伟,王成,郭振平[1](2018)在《高频波在匀速圆周运动状态下的多普勒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特征,分别讨论了波源固定、观察者运动,波源运动、观察者固定以及波源和观察者都运动等叁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高频波多普勒效应.并且推广至二者不在同一圆周上运动及不同的运动方向等情况,推导出了在不同的相对运动状态下接收波的频率公式.研究表明,匀速圆周运动状态下,接收波的频率是周期性变化的,接收波频率的变化与波源和观察者的角速度差绝对值相关;而接受波频率的极值大小受角速度差绝对值、观察者运动半径、波速的影响,但影响效果会有所区别;而极值点位置受波源运动半径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期刊2018年08期)

邓文翰,沈勇,蒋佳为,申雨晨[2](2016)在《非等间距高频波导线阵列指向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非等间距高频波导组成的线阵列的远场垂直指向性。提出了更符合实际应用的高频波导线阵列非等间距排列模型。通过分析同相点声源阵列的指向性,结合扬声器线阵列乘积理论得到了计算所提出模型远场垂直指向性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并实验验证了理论计算值的准确性,最后分析了高频波导线阵列非等间距排列对指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在有效辐射率相等的情况下,非等间距高频波导线阵列与等间距线阵列的远场指向性主瓣差异很小。(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官敬业[3](2013)在《托卡马克高频波加热的全波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波加热磁化等离子体作为一种辅助加热手段,在托卡马克型聚变装置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对等离子加热时不会显着影响等离子体的约束位形。然而,在非均匀等离子体中,因为截止和共振层的存在,入射波不能直接传播到等离子体的高密度区域。因为,在等离子体中,同一个区域可能会同时出现多个波模,所以,当入射波模在等离子体中遭遇截止或共振时,能够通过模转换的方式转换成另外一种形式波模。模转换过程的存在为加热高密度区域的等离子体提供了可行的途径。通常情况下,对波在等离子体中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有全波和ray tracing两种。Ray tracing的方法不能够给出波的各个场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状态。全波模拟的方法在这方面能够得到比较好的结果。但是,在使用全波的方法来对参量不稳定性等涉及到多波耦合的物理过程进行模拟时,会因为计算量大而很难得到实际的应用。在对动理学波的介电张量进行有限拉莫半径展开后发现,所得的零阶项的表达式同冷等离子体近似下所得的介电张量的表达式相同。因此,在考虑到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能量守恒后,可以将动理学波的介电张量在有限拉莫半径展开后所得到的一阶项作为修正项加入到冷等离子体近似模型中。这样,即能够避免采用动理学计算时存在计算量大的问题,又能对动理学效应进行模拟。本文的主要内容:(1)将动理学的介电张量通过拉莫半径展开。通过加入能量守恒的限制条件,将展开后的一阶项以微分算符的方式加入到冷等离子体近似模型下x方向的电流中。(2)计算模型是一维平板模型,以PML作为吸收边界层。分别采用FDTD算法求解电磁波方程和采用有限差分算法求解动量方程。(3)给出了频率处于电子回旋和低混杂频率下(电磁波入射方向垂直于外加磁场)的模拟结果。并将冷等离子体近似下的计算结果同采用动理学修正后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在采用动理学修正后的模拟结果中出现了模转换的现象,这是在冷等离子体近似下不能发生的。(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昌锡江[4](2013)在《超高频波驱动的大面积平面表面波等离子体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等离子体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发展,等离子体技术被应用于非常广泛的领域,特别是在集成电路制造、材料处理等方面,等离子体技术具有特别的优势,是不可或缺的。而等离子体源的研究是推动等离子体技术应用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大面积等离子体处理如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加工、太阳能电池材料以及大规模平板显示等应用需要的增加,开发能够产生大面积、高密度均匀等离子体的等离子体源就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表面波等离子体源相比较其他类型的源,能够很好的满足等离子体处理所需要的高密度、空间均匀及高活性化的特点。但是尽管目前平面结构的主流表面波等离子体源能够产生相当的等离子体面积,但是对于未来的大面积光电池板、大面积显示屏等产业应用所需要的米量级的等离子体还显力不从心。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基于平面表面波等离子体源的工作原理,开发了一套新型大面积平面表面波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同时搭建了相应的探针诊断系统用于对该等离子体源产生的等离子体进行诊断。具体创新性内容如下:(1)使用915MHz超高频电磁波代替传统表面波等离子体使用的2.45GHz微波,解决了放电面积大型化在波导结构上的制约,并且能以较低的电子密度维持纯表面波模式,在增大放电面积的同时使能耗有所降低;(2)在传统的狭缝天线理论基础上,开发了新型的圆柱形谐振腔结构,从而使大面积表面波放电在工程结构上得以实现。在等离子体放电实验中,通过对等离子体参数的诊断,验证了表面波激发等离子体的稳定性,之后通过一系列的优化设计,使高密度均匀等离子体能够达到约60cm直径。(3)验证了等离子体源的性能后,使用氩气、氨气混合等离子体进行了大面积的等离子体表面修饰改性实验,成功的在高聚物表面修饰了氨基,并且在处理的均匀性上,与之前的诊断结果相吻合。(4)通过使用叁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对谐振腔内电磁场模式进行了数值计算,根据结果对谐振腔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在等离子体均匀性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即更好的能量耦合效率。(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4-01)

尹英学,杨照勇,朱健华,包财进[5](2012)在《血府逐瘀汤治疗会厌囊肿高频波电疗后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会厌囊肿为耳鼻咽喉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主要症状是咽喉部异物感及吞咽阻挡感,如囊肿大到一定程度,可影响发音、呼吸,若并发感染可引起咽痛、发热,巨大会厌囊肿可引起呼吸困难。其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手术方法多种多样。2009-02—2012-06,我们经电子鼻咽喉镜下高频波电疗探头在电视监控下治疗会厌囊肿后并(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2年11期)

李帮庆[6](2012)在《一类稀松介质中高频波传播的非线性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充分运用并扩展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若干符号计算算法,如Hirota双线性法、(G’/G)展开法、Riccati映射法、辅助方程法等,研究了有明确工程应用背景的非线性Vakhnenko系统及其几类扩展系统.这些系统能较好的描述高频波在稀松介质中的传播和演化过程.得到了这些系统的新精确孤立波、多孤立波和激发波解.通过对参数的适当设置,研究了这些非线性系统的孤立波、多孤立波和激发波的传播、演化、交互过程及其控制,发现了若干新的交互形式.这些结果将成为工程应用的基础,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期刊2012-09-28)

高波,徐凯源,李强,魏小红,刘昂[7](2012)在《平板元件面形高频波前均方根绝对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波前功率谱密度(PSD)已经被用来评价原型或主机光学元件在中高频区域(0.125~33mm)的波前误差,其中2.5~0.12mm的频段可通过干涉仪或轮廓仪测量光学元件的波前并通过带通滤波计算获得。因此采用干涉仪或轮廓仪能否准确测量光学元件的高频波前直接关系着光学元件PSD2测量的准确性。测量原理消除参考镜对PSD2测量的影响的两种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9-21)

苟许雁[8](2011)在《便携式心室复极高频波监测仪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意外地引起猝然死亡,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主要是心室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当心室复极过程不一致,则容易导致心律失常,严重的心率失常是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因素。目前,心室复极阶段已成为心脏猝死临床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心室复极高频波是新发现的存在于心脏活动中心室复极阶段的6个高频小波,其峰‐峰值在几微伏到十几微伏之间。心室复极高频波检测技术的提出超越了毫伏级的心电图检测技术,使心室复极信号的检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微伏级领域,有助于对心脏猝死做进一步的研究。便携式心室复极高频波监测仪能够满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心室复极高频波信号的采集。该监测仪选用低功耗和超低功耗电子元器件,采用电池供电和SD卡数据存储。自行设计的心电放大器,输入阻抗较高,共模抑制比大于80dB,满足心室复极高频波的检出条件。通过16位A/D模数转换器将前端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进行转换,并在单片机和文件管理芯片的控制下存储到SD卡里。最后将存储卡中的数据传送到软件平台,对心室复极高频波进行分析。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心室复极高频波能比普通心电图提供更多的细节,不仅可以诊断各种心脏疾病,还可以筛选出心脏猝死高风险患者。用双向导数法提取心室复极高频波,可以做到零相移,从而避免在时间上滞后于对照心电图。便携式心室复极高频波监测仪抗干扰能力较强,不妨碍检测者的日常生活,体积小,方便携带,能够实现二十四小时的心室复极高频波信号监测,对心室复极高频波的推广应用将起到重要作用。考虑到我国心脏猝死率快速上升的现实,本论文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心脏猝死预防,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1-05-01)

杨圣,苟许雁,陈迪虎[9](2010)在《几例确诊患者心室复极高频波的异常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室速、室颤和心电轴偏移患者是否有心室复极高频波异常改变,推动心室复极高频波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发展,采用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诊断心电数据库文件处理与无线遥测临床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2例数据库文件处理室速、室颤患者和1例临床实测心电轴偏移患者的心室复极高频波图。研究结果表明:室速、室颤患者发病前心室复极高频波确有异常改变;心室复极高频波在心电轴偏移诊断方面能提供常规心电图无法获取的细节信息,有助于发现心电轴偏移的根源所在。(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陈迪虎[10](2009)在《心室复极高频波的检测、诊断与心脏猝死预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猝死是指因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快速、意料不到的死亡。心脏猝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它具有发病率高、发病突然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患者一旦出现症状,通常1会在一小时内死亡。就现有的急救技术水平而言,心脏多停搏1分钟,抢救的成功率就会下降7%到10%,如果心脏停搏时间超过10分钟,患者活下来的希望就微乎其微了。更为不幸的是,有60%到70%的心脏猝死事件发生在医院之外,根本不可能在10分钟之内得到专业化的抢救。因此避免心脏猝死主要是依靠预测和预防。心脏猝死预测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有广泛影响的预测方法也已发展到十几种之多,但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至今尚无一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本文基于课题组新发现的心室复极的S-T-U段的一系列微伏级的高频小波,我们将它命名为心室复极高频波。由于心室复极阶段与心脏猝死的密切联系以及高频心电信号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价值,心室复极高频波在心脏猝死预测和心脏疾病诊断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心室复极高频波研究的意义在于:(1)在心脏猝死的预测方面,能得到比QT变量、T波交替更好的结果。(2)可以用于对心脏病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心脏猝死危险性预测。(3)将成为临床心脏疾病诊断的新方法、新工具。本研究课题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60571034),将为心室复极高频波的研究提供先进的硬件和软件平台,对心室复极高频波产生的机理及其与心脏猝死和心脏疾病的联系作进一步的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在于:(1)发现并提出了心室复极高频波这一全新的心电现象,对心室复极高频波的深入研究将开辟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为心脏疾病的诊断和心脏猝死风险的预测提供新的方法。(2)从心脏模型结构和电生理的角度对心室复极高频波的电生理基础进行了研究。对心室复极高频波的产生机制做出了初步的论证,为以后的活体解剖实验和心腔内标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3)利用临床试验和数据库数据分析,研究了室性心动过速和心肌梗塞两类疾病患者的心室复极高频波波形的特征和参数,并取得了有价值的发现。心室复极高频波的病理特性从实验的角度论证了心室复极高频波的研究潜力和意义,并为心室复极高频波诊断阳性标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4)解决了心室复极高频波体表检测的关键性问题。采用零相移滤波、自适应滤波和小波域维纳滤波等多种信号处理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实现了心室复极高频波的体表无创检测。该方法曾被用于体表希氏束的无创检测,与国外的同期研究对比显示,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同时,该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希氏束和心室复极高频波等心电信号的检测,通过一定形式的调整也可以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微弱信号检测。(5)建立了心室复极高频波规范,搭建了心室复极高频波的硬件检测平台和软件综合系统,并在常规心电信号处理的某些方面,如QRS波识别和心电信号压缩提出了改进的方法。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为心室复极高频波的研究提供了工具。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结论实现了预期的目的并达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9-05-04)

高频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非等间距高频波导组成的线阵列的远场垂直指向性。提出了更符合实际应用的高频波导线阵列非等间距排列模型。通过分析同相点声源阵列的指向性,结合扬声器线阵列乘积理论得到了计算所提出模型远场垂直指向性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并实验验证了理论计算值的准确性,最后分析了高频波导线阵列非等间距排列对指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在有效辐射率相等的情况下,非等间距高频波导线阵列与等间距线阵列的远场指向性主瓣差异很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频波论文参考文献

[1].柯伟,王成,郭振平.高频波在匀速圆周运动状态下的多普勒效应[J].大学物理.2018

[2].邓文翰,沈勇,蒋佳为,申雨晨.非等间距高频波导线阵列指向性研究[J].声学学报.2016

[3].官敬业.托卡马克高频波加热的全波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3

[4].昌锡江.超高频波驱动的大面积平面表面波等离子体源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

[5].尹英学,杨照勇,朱健华,包财进.血府逐瘀汤治疗会厌囊肿高频波电疗后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2

[6].李帮庆.一类稀松介质中高频波传播的非线性系统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7].高波,徐凯源,李强,魏小红,刘昂.平板元件面形高频波前均方根绝对测量方法研究[C].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2

[8].苟许雁.便携式心室复极高频波监测仪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9].杨圣,苟许雁,陈迪虎.几例确诊患者心室复极高频波的异常改变[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0

[10].陈迪虎.心室复极高频波的检测、诊断与心脏猝死预测系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标签:;  ;  ;  ;  

高频波论文-柯伟,王成,郭振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