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肖像画论文-李隆蔚

宫廷肖像画论文-李隆蔚

导读:本文包含了宫廷肖像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宫廷,女性肖像画,尤金妮皇后,范式

宫廷肖像画论文文献综述

李隆蔚[1](2019)在《西方宫廷女性肖像画范式——以尤金妮皇后画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宫廷肖像画在美术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不仅延承深远,而且形成了一套肖像画美的范式,在世俗题材的表达上尤以表现宫廷女性为多。文章以19世纪的宫廷画家弗朗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画笔下的尤金妮皇后为例进行分析,总结其宫廷女性肖像画的范式形成规律。(本文来源于《美术文献》期刊2019年03期)

陶娜[2](2017)在《浅析十八世纪清代与法国宫廷后妃肖像画绘画语言的比较——以孝贤纯皇后与玛丽·莱辛斯卡画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世纪是中西美术交流比较频繁的时期,尤其是宫廷艺术。随着中国传统肖像画自身的发展以及西方绘画的影响,清宫廷肖像画形成了较明显的新风貌,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比较有代表的十八世纪清代孝贤纯皇后与法国玛丽·莱辛斯卡画像为例,浅析十八世纪清代与法国宫廷后妃肖像画在构图、线与面、色彩叁个部分的异同。(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18期)

王秋媛[3](2015)在《明代宫廷肖像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肖像画具有完善的体系和鲜明的特色,其对唐宋元代的肖像画进行了借鉴和提升,在艺术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我国传统肖像画的重要代表。由于其强调气韵生动和以形写神而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立特征的人物画种,是后人研究中国传统肖像画的优秀范本。(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5年22期)

胡艺[4](2015)在《清代前期宫廷西洋肖像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中国宫廷的油画肖像画随西方传教士在宫廷的御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方面这些传教士画家极大程度上发挥西方肖像画的油画创作技巧,同时致力于中国人的审美倾向,与传统中国绘画特色相结合,进行肖像画中西融合的创作。另一方面,中国皇帝对肖像油画的艺术赞助,以为其享乐和宣扬文治武功所服务。本文将国内外馆藏的相关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清代前期宫廷西洋肖像画的发展与中西绘画的交流、融合。(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李丽萍,孙敬[5](2015)在《探析明代宫廷帝王肖像画的表现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宫廷帝王肖像画是以各朝代帝王形象为主体的绘画,在画面表现上,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明代宫廷帝王肖像画是在隋唐、五代、宋元基础上的延续与发展,并展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画面表现特征。这种表现特征主要体现为:空间塑造上的平面性、人物表现的写实性、富贵典雅的色彩。中国传统帝王肖像画主要是以表现帝王形象为主,通过画家的精心绘制,使每位帝王形象具有不同的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也呈现出不同的画面表现特点。传统宫廷帝王肖像画自形成之后,人物形象的(本文来源于《现代装饰(理论)》期刊2015年05期)

朱月琳[6](2014)在《法国洛可可艺术与清中期宫廷人物肖像画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洛可可艺术与清中期宫廷艺术同处18世纪,二者虽然一东一西,相隔万里,但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极其相似,均产生于君主集权制高度发达的宫廷贵族社会。两者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很高的同一性,尤其是肖像画艺术,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但绘画技艺相似,表现手法相通,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马红芹[7](2011)在《明代“宫廷肖像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注重人物肖像画的写真,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个传统。在早期的肖像画中,所描绘的对现象大多为帝王将相、神主圣贤,带有明显的记录功德、宣传教化的功利色彩。随着肖像画的发展,在对象表现上注重以形写神,强调气韵生动,呈现出了越来越艺术水平。不仅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范式的人物画种,更为后人提供了在艺术创作中可以悉心学习、研究和参照的范本。本论文选取并进行研究的明代宫廷肖像画即是这样一些优秀的古代肖像画。学习和研究传统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和匡正当代的艺术创作,描绘出既具文化内蕴又具创新意识的作品。鉴于此,本文旨在对通过明代宫廷肖像画诸如在写真方式、造型意象、形式风格和表现技巧等方面的分析和探究,能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有所启示和参照。本文第一部分,是对明代宫廷肖像画产生的背景、肖像画的内容、性质及作用进行梳理。第二部分,介绍了明代宫廷肖像画在造型样式、随类赋彩等方面对宋元肖像画的传承,画中体现出结构准确、形象生动和富有人物个性等特点。第叁部分,从平面造型以及色彩、线条等方面分析明代宫廷肖像画的造型风格和表现手法。第四部分,先就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对存在着的诸如形式雷同、单调、刻于制作等问题进行剖析。指出在当代工笔人物创作中应从传统肖像画中汲取营养,注重意象造型和气韵生动这一绘画传统的坚守。(本文来源于《北京服装学院》期刊2011-12-01)

吴恭让[8](2007)在《两帧精美绝伦的清代宫廷人物肖像画》一文中研究指出朋友嗜好收藏。加上有云游四海的工作机会,更为发现精绝藏品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先机。前年他去国外,淘回两帧清代宫廷人物肖像画,如获至宝,兴奋异常。邀请我前去观赏,一道分享难得的精神盛宴。(本文来源于《丝绸之路》期刊2007年02期)

马季戈[9](2004)在《“波臣派”对清代宫廷肖像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肖像画作为中国画的组成部分,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人物画中的旁支末节,两宋文人画的兴起,甚至使其地位下降,渐渐地沦为民间画工赖以谋生的手段。尽管一些画家以擅长肖像画的创作而在历代宫廷中得以生存,并因此而受到皇帝的宠爱,但归根结底,他们依然是画工的身份。随着时代的变迁,明代晚期画坛以曾鲸为创始人的肖像画派——"波臣派"的出现,使这种情形稍有改观。经过曾鲸及其弟子们的不懈努力,这一以绘制肖像画而闻名于世的艺术流派在明代晚期、清代初期及中期的画坛久盛不衰,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其画风影响长达百余年,对清代宫廷肖像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书画》期刊2004年03期)

单国强[10](1999)在《明清宫廷肖像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宫廷肖像画释义研究宫廷肖像画,首先要弄清楚它的涵义,即什么是宫廷画?什么是肖像画?什么又是两者兼备的宫廷肖像画?并由此明确它的范围和性质,在此前提下,才能展开该专题的论述。1.宫廷画涵义“宫廷画”顾名思义,当指宫廷画家所绘或为宫廷需要而作的绘画。然查中国古代绘画史论着述,并无“宫廷画”之名称,只有“院画”、“院体画”、“院派”等称谓,而且这几个名称往往(本文来源于《明清论丛》期刊1999年00期)

宫廷肖像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十八世纪是中西美术交流比较频繁的时期,尤其是宫廷艺术。随着中国传统肖像画自身的发展以及西方绘画的影响,清宫廷肖像画形成了较明显的新风貌,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比较有代表的十八世纪清代孝贤纯皇后与法国玛丽·莱辛斯卡画像为例,浅析十八世纪清代与法国宫廷后妃肖像画在构图、线与面、色彩叁个部分的异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宫廷肖像画论文参考文献

[1].李隆蔚.西方宫廷女性肖像画范式——以尤金妮皇后画像为例[J].美术文献.2019

[2].陶娜.浅析十八世纪清代与法国宫廷后妃肖像画绘画语言的比较——以孝贤纯皇后与玛丽·莱辛斯卡画像为例[J].明日风尚.2017

[3].王秋媛.明代宫廷肖像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5

[4].胡艺.清代前期宫廷西洋肖像画研究[J].中国美术研究.2015

[5].李丽萍,孙敬.探析明代宫廷帝王肖像画的表现特征[J].现代装饰(理论).2015

[6].朱月琳.法国洛可可艺术与清中期宫廷人物肖像画之比较[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7].马红芹.明代“宫廷肖像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启示[D].北京服装学院.2011

[8].吴恭让.两帧精美绝伦的清代宫廷人物肖像画[J].丝绸之路.2007

[9].马季戈.“波臣派”对清代宫廷肖像画的影响[J].中国书画.2004

[10].单国强.明清宫廷肖像画[J].明清论丛.1999

标签:;  ;  ;  ;  

宫廷肖像画论文-李隆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