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藓属论文-田晔林,孙颖

绢藓属论文-田晔林,孙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绢藓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北京地区,绢藓属Entodon,分类,区系成

绢藓属论文文献综述

田晔林,孙颖[1](2012)在《北京地区绢藓属(Entodon)植物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自北京地区的近400余号绢藓属(Entodon)植物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在解剖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共鉴定出该属植物19种、2变种。其中,绿叶绢藓(Entodon obtusetus)、尖叶绢藓(E.acutilolius)、钝叶绢藓(E.obtusetus)和亚美绢藓异色变种(E.sullivantii var.versicolor)是新记录种。根据标本编制了北京地区绢藓属植物分种检索表,概述每一种的识别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并拍照。北京地区绢藓属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中,以特有成分为主。与其他省相比,北京地区绢藓属植物物种多样性仅次于云南和湖北。(本文来源于《2012年全国苔藓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2-08-20)

任昭杰,杜超,黄正莉,赵遵田[2](2010)在《山东省绢藓属植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自山东各地的350余号绢藓属Entodon C.Muell.植物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共鉴定出该属植物18种、1变种,其中宝岛绢藓Entodon taiwanensis,娇美绢藓Entodon pulchellus,横生绢藓Entodon prorepens为山东省新记录种。同时,编制了山东省绢藓属植物分种检索表,并对其区系成分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山东科学》期刊2010年04期)

朱永青[3](2009)在《东亚地区绢藓属(Entodon)植物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绢藓科(Entodontaceae)是侧蒴藓类(Pleurocarpous mosses)中一个种类众多、形态复杂多样的大科,在系统演化上与棉藓科(Plagiotheciaceae)、锦藓科(Sematophyllaceae)和灰藓科(Hypnaceae)有着密切的关系。绢藓属(Entodon)是绢藓科中最大的属,占绢藓科种数的84%,全世界约有117种。由于在种级水平上高度的形态变异和种间性状的相互交叉,绢藓属(Entodon)的种间分类一直存在着许多争议。传统上,绢藓属分成两个亚属:Subgenus Entodon和subgenus Erythropus,这种分类方法非常直观,但在缺乏孢子体的情况下,给分类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东亚植物区系是泛北极植物区系中植物种类最丰富和古老的地区,也是世界绢藓属植物两大分布中心之一(另一分布中心为北美南部地区),目前尚未有该地区系统的分类学修订工作。由于研究基础比较薄弱,有些种自发表之后一直无人再研究,因此,部分种的概念也不清楚。已有的绢藓属研究工作主要限于地区性的区系和植物志研究,由于研究标本存在地域性的限制,标本数量有限和研究资料的缺乏,同物异名现象严重。因此,开展东亚地区绢藓属植物的分类学修订和分子系统学研究,对深入研究绢藓属种的界限,种间关系以及分类系统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东亚地区绢藓属的分类学修订:本研究通过对2000余份普通标本和借阅的104份模式标本进行详细的检视和分类学测量,并结合电镜技术(SEM)观察蒴齿的结构及其表面的纹饰,对东亚地区绢藓属植物进行首次系统的分类学修订,并对属下分类系统和分类上存在争议的种间关系进行讨论。1.在对模式标本的考证和大量普通标本的检视的基础上,确定东亚地区绢藓属植物有33种:E.calycinus,E.challenged,E.chloropus,E.cladorrhizans,E.conchophyllus,E.concinnus,E.curvatirameus,E.divergens,E.diversinervis,E.dolichocucullatus,E.flavescens,E.giraldii,E.kungshanensis,E.longifolius,E.luridus,E.macropodus,E.morrisonensis,E.myurus,E.nepalensis,E.obtusatus,E.plicatus,E.prorepens,E.pulchellus,E.pylaisioides,E.scabridens,E.scariosus,E.schensianus,E.schleicheri,E.smaragdinus,E.sullivantii,E.taiwanensis,E.viridulus,E.yunnanensis。2.提出19个新异名:E.nanocarpus Müll.Hal.= E.challenged,E.zikaiwiensisParis=E.challenged,E.microthecius Broth.= E.challenged,E.buckii S.H.Lin=E.challenged,E.compressus var.parvisporus X.-S.Wen & Z.-T.Zhao = E.challenged,E.verruculosus X.-S.Wen=E.cladorrhizans,E.excavatus Broth.= E.dolichocucullatus,E.punctulatus Thér.& P.de la Varde = E.giraldii,E.diffusinervisCardot = E.luddus,E.tereticaulis Nog.= E.luridus,E.isopterygioides Dixon=E.obtusatus,E.micropodus Besch.=E.prorepens,E.myurus var.hokinensis Besch.= E.prorepens,E.longicostatus W.R.Buck = E.prorepens,E.aeruginosus Mull.Hal.= E.schleichen,E.aeruginosus Mull.Hal.fo.flavescens Mull.Hal.= E.schleicheri,E.purus Müll.Hal.= E.schleicheri,E.acutifolius Hu = Platygyriella aurea,E.schensianus var.denticuspis Dixon=Pleurozium schreberi。3.将2个种从绢藓属中调出:根据蒴柄的颜色和蒴齿的结构,将E.acutifoliusHu调到Platygyriella中,作为P.aurea的新异名,同时P.aurea也作为一个新名(new name)增添到中国藓类植物名录中;根据红色的茎和叶的形态,将E.schensianus var.denticuspis Dixon调到Pleurozium中,作为P.schreberi的新异名。4.在“Index Muscorum”(第二卷)中记载有E.giraldii var.longisetus Müll.Hal.Nuovo Giorn.Bot.Ital.,n.s.3:11.1896,和E.giraldii Müll.Hal.Nuovo Giorn.Bot.Ital.,n.s.4:264.1897,即细绢藓(E.giraldii)发表于1897年,而其变种(E.giraldii var.longisetus)却于1896年发表。通过对原始文献的考证(C Müller1896-1898),没有发现细绢藓这一变种的报道,因此笔者认为E.giraldii var.longisetus Müll.Hal.这个种名不存在。5.可能因标本来源的限制,本研究中尚未发现E.seductrix的相关标本,故暂将E.seductrix从东亚绢藓属植物区系中排除。东亚地区绢藓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本研究共收集500余份绢藓属植物新鲜标本,利用5个DNA片段,包括2个核基因片段(ITS1和ITS2)和3个叶绿体基因片段(trnL intron,trnL-F和trnGintron)重建绢藓属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中成功获得67个绢藓属种类的序列和8个外类群种类的序列,运用最大简约法(MP)对单个基因片段以及多基因联合片段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探讨绢藓属属下分类系统和种间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分子分析结果显示,绢藓属是一个单系类群,支持Tsubota等(2001)提出的观点。2.分子数据支持将绢藓属分成两个亚属:Subgenus Entodon和subgenusErythropus,验证了Mizushima(1960)和Buck(1980)提出的属下分类系统。3.Entodon acutifolius Hu一直与外类群种类聚在一起,因此分子数据再一次证明了将Entodon acutifolius Hu调出绢藓属的合理性。本研究是首次对东亚地区绢藓属种类进行传统的分类学修订和现代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拟形成东亚绢藓属的专着性研究,为世界绢藓属植物研究提供资料。(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赵建成,李琳,王晓蕊[4](2004)在《河北省绢藓属(Entodon)植物的分类与地理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文献和标本的基础上 ,简要回顾了绢藓属 (EntodonC .Muell.)植物在中国以及在河北省的研究背景。对采自河北省的 2 1 0余号绢藓属植物标本进行了研究鉴定 ,整理出河北省绢藓属植物 1 4种 2变种 ,其中有河北省新记录 2种 :细疣绢藓 (Entodonverruculosus)和中华绢藓 (E .smaragdinus)。按照吴征镒先生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划分原则[1 ] ,河北省绢藓属植物可划分为 4个类型 ,其中 ,密叶绢藓短柄变种 (E .compressusvar.zikaiwiensis)、亮叶绢藓 (E .aerugi nosus)、陕西绢藓 (E .schensianus)、中华绢藓、短柄绢藓 (E .micropodus)、和细疣绢藓 6种为中国特有分布。作者根据标本编制了河北省绢藓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并概述了每一种的生境、识别特征和地理分布。最后 ,对河北省绢藓属植物地理分布的特点进行了简要讨论(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04年02期)

王幼芳,孙世勇,胡人亮[5](2001)在《中国绢藓属Entodon植物的地理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编写全国志所收集的标本和资料 ,分析绢藓属EntodonC .Muell.在中国的分布特点 ,提出我国绢藓属主要分布中心在西南部 ,由此向东逐渐扩展。黄柄亚属subgenusEntodon主要分布长江以南各省 ,绢藓亚属subgenusErythropus (Broth .)Miz .则广泛分布中国各个地区(本文来源于《贵州科学》期刊2001年04期)

温学森[6](1998)在《山东绢藓属一新种》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绢藓属一新种温学森(山东医科大学药学系,济南250012)ANewSpeciesofEntodonfromShangdongWENXue-Sen(FacultyofPharmacy,ShandongMedicalUniversity,Jinan2...(本文来源于《云南植物研究》期刊1998年01期)

沙伟,杨晓杰,傅国杰,潘波[7](1994)在《国产四种绢藓属植物的核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产苔藓植物的核型研究,目前尚未见到任何报道。本文对中国产绢藓属4种植物进行了核型研究。观察了配子体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和异染色体。4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11。钝叶绢藓(E.ob-tusatus),密叶绢藓(E.compressus),东亚绢藓(E.okamurae),的核型公式为K(n)=11=2V(H)+2J+6(4v+2i)+m(h),陕西绢藓(E.giraldii)为K(n)=11=2V(H)+V+2J+5(3v+2i)+m(h)。4种植物的核型均为首次报道。(本文来源于《植物分类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胡人亮[8](1978)在《中国绢藓属一新种》一文中研究指出绢藓属分为两个亚属,即绢藓亚属(Subgen.Entodon Mizushima)和红柄亚属(Subgen.Erythropus Mizushima)。绢藓亚属全世界已报导的有70种,大多分布在拉丁美洲、南非。大洋洲和亚洲东部及中部也有分布。少数种分布于欧洲与北美洲。我国有记录的共8种,其中Entodon smargdimus Par.et Broth.经作者对模式标本的研究,发现它应改隶于红柄亚属。因此本亚属有记录的实际只有7种。作者研究我国本亚属标本,又增添了2个新记录、并发(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78年01期)

胡人亮[9](1978)在《中国绢藓属一新种》一文中研究指出绢藓属分为两个亚属,即绢藓亚属(Subgen.Entodon Mizushima)和红柄亚属(subgen.Erythropus Mizushima)。绢藓亚属全世界已报导的有70种,大多分布在拉丁美洲、南非。大洋洲和亚洲东部及中部也有分布。少数种分布于欧洲与北美洲。我国有记录的共8种,其中Entodon smargdimus Par.et Broth.经作者对模式标本的研究,发现它应改隶于红柄亚属。因此本亚属有记录的实际只有7种。作者研究我国本亚属标本,又增添了2个新记录、并发(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78年01期)

绢藓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采自山东各地的350余号绢藓属Entodon C.Muell.植物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共鉴定出该属植物18种、1变种,其中宝岛绢藓Entodon taiwanensis,娇美绢藓Entodon pulchellus,横生绢藓Entodon prorepens为山东省新记录种。同时,编制了山东省绢藓属植物分种检索表,并对其区系成分进行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绢藓属论文参考文献

[1].田晔林,孙颖.北京地区绢藓属(Entodon)植物初步研究[C].2012年全国苔藓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2

[2].任昭杰,杜超,黄正莉,赵遵田.山东省绢藓属植物研究[J].山东科学.2010

[3].朱永青.东亚地区绢藓属(Entodon)植物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赵建成,李琳,王晓蕊.河北省绢藓属(Entodon)植物的分类与地理分布[J].植物研究.2004

[5].王幼芳,孙世勇,胡人亮.中国绢藓属Entodon植物的地理分布[J].贵州科学.2001

[6].温学森.山东绢藓属一新种[J].云南植物研究.1998

[7].沙伟,杨晓杰,傅国杰,潘波.国产四种绢藓属植物的核型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1994

[8].胡人亮.中国绢藓属一新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

[9].胡人亮.中国绢藓属一新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

标签:;  ;  ;  ;  

绢藓属论文-田晔林,孙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